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分析、定量分级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密封式铅蓄电池装配整改项目进行现状评价。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尘(烟)、二氧化锡、乙酸乙酯、丙酮、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正己烷、氢氧化钠、硫酸等。检测显示入槽作业岗位铅尘CTWA和烧焊、装模作业岗位LEX,8 h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组装区叠片、烧焊、装模、入槽岗位为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该项目为职业危害严重项目,职业病防护效果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辨识某有色金属矿井下扩建项目试运行期间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和接触水平,评价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采用检查表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铅尘、氧化锌、砷化物、噪声等。检测结果为: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为2.1%~8.3%。粉尘浓度检测19个岗位,岗位超标率26.32%。铅尘检测11个岗位,岗位超标率27.27%。砷化物检测11个岗位,岗位超标率45.45%。噪声强度测量23个岗位,超标率达47.83%。氧化锌和氰化物等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部分作业岗位粉尘、铅尘、砷化物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建议采取职业卫生防护补救措施,控制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某蓄电池生产企业运行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防护建议。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查表分析、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烟、铅尘、硫酸、噪声、二氧化锡等。产生铅烟岗位的铅烟40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0.016~0.022 mg/m3,产生铅尘岗位的铅尘CTWA为0.026~0.042 mg/m3,有硫酸挥发的作业岗位的硫酸CTWA为0.65~0.94 mg/m3,二氧化锡CTWA为1.0 mg/m3,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接触铅作业员工血铅检查项目均合格。 结论 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因素为铅及其化合物、硫酸和噪声。其中铅及其化合物的关键控制点为装卸模焊接区域、焊过桥区域、焊端子区域、包片区域;硫酸关键控制点为加酸区域、充放电区域、化成区域;噪声的关键控制点为正极板铸板区域、装卸模焊接区域、焊过桥区域。  相似文献   

4.
杨泽云  陆春花  周萍 《职业与健康》2007,23(18):1649-1650
目的 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确定其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评价相应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采用检查表法和定量分级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新建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二氯甲烷、CO2及噪声等;投料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其余检测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现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但总平面布置中食堂布局不合理、重点岗位缺少机械通风设备、作业现场缺少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结论 该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一般,职业病防护设施等方面需整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识别和分析某公司年产20万t环氧乙烷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环氧乙烷、乙二醇、乙醇胺、氨、工频电场和噪声。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空气岗位工人接触噪声的40 h等效声级为94.2 dB(A),高于80 dB(A),属于噪声岗位;其余岗位巡视点噪声值均低于80 dB(A),不属于噪声岗位。其他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程度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在职业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及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相关要求,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某铅蓄电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现场采样并检测,应用检查表分析等方法对某新型密封铅蓄电池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烟、铅尘、噪声、高温、硫酸等,其中,铅烟(铅尘)合格率为77.8%,噪声合格率为91.3%,高温、硫酸全部合格。总体布局、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个人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卫生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均基本符合GBZ 1-2 01 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技术规范、基本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在落实本报告的整改性建议后,该铅蓄电池项目具有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深圳市某公司摄像头(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明确其职业病危害程度,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化学有害因素、紫外辐射、激光辐射、X射线。化学有害因素浓度检测了16个岗位,其中甲醇2个岗位超标,合格率为87.5%;紫外辐射检测11个岗位,9个岗位超标,合格率为18.18%;激光辐射检测9个岗位,合格率为100%;X射线检测4个岗位,合格率为100%。该项目不存在噪声作业;有生产性热源,但不存在高温作业;工频电场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项目,整改后,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得到落实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可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8.
了解打印机制造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接触水平,找出该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并开展防护措施,为该行业防护措施的整改和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对该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分析结果,针对关键作业岗位防护措施进行整改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显示,整改前投料、充填、加剂、涂布、分解和压片岗位炭黑粉尘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清扫、碎料、冲压、卸料和空压机巡检岗位噪声现场检测强度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整改后作业场所炭黑粉尘和噪声现场浓度或强度和合格率均明显优于整改前。提示,该企业针对关键作业岗位炭黑粉尘和噪声的整改措施可行,防护效果良好,能有效的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制衣厂扩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并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健康检查法和检查表法等进行综合分析及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本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棉尘、毒物、噪声、高温,其检测岗位合格率分别为95%、100%、90%、100%。结论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但棉尘和噪声防护设施须进一步整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识别、分析某有色金属冶炼厂锌浸出渣挥发窑处理系统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探讨其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采用类比法、工程分析法、经验法等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锌浸出渣挥发窑处理系统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煤尘、矽尘、其他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烟(尘)、镉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为挥发窑进料和出料及各系统管线、接口和阀门。类比项目检测设备噪声作业11个,测定5个作业岗位,其中有2个作业岗位8h等效声级连续A声级高于国家标准限值。结论从职业病危害控制点人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重视对粉尘、毒物、高温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陈兵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08-2611
目的评价某汽车、摩托车用铸锻毛坯件生产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提出防治对策,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检测生产性粉尘、物理及化学性有害因素共16种,其中粉尘5种,定点检测60个点位,个体检测27个岗位,合格率100%。检测化学毒物5种,共计30个点位,检测合格率均为100%。噪声定点检测60个点位,合格率48.3%;噪声个体检测56个岗位,合格率为23.2%。高温、工频电场、紫外线、照度、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噪声是该建设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且危害程度严重,应通过工程技术改造,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某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确定,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岗位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和检查表分析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毒物(甲醛、氨、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等)、木粉尘、电焊烟尘、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但有1个作业岗位的木粉尘浓度和2个作业岗位的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整体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但个别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防尘设施和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的完善和执行。  相似文献   

13.
茅辉军  刘仁平  王胜利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46-2848
目的对某特种合金焊接材料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噪声和粉尘是特种合金焊接材料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为73~95dB(A),30.7%(4/13)的岗位超标;粉尘和毒物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仍需加强完善对噪声和粉尘岗位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周成光 《职业与健康》2014,(19):2786-2788
目的了解聊城市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以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方法对该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检测及分析。结果氯气、粉尘和噪声是该厂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发现氯气浓度为〈0.04-1.68 mg/m3,部分岗位氯气最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0.8-2.7mg/m3)、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2.3-3.7 mg/m3)和噪声强度[〈85 dB(A)]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结论该化工企业工作场所中氯气浓度超标,会对工人健康造成影响。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改善工作环境,防止发生职业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某大型H型钢转炉工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有毒物质(CO、CO2、SO2、NO、NO2、MnO2、氟化物),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热辐射、工频电场)和电离辐射(^137℃s)。工作场所中共检测24个岗位的粉尘浓度,其中有11个岗位不合格,超标率为45.8%;共检测42个作业点的噪声强度,10个点超标,超标率23.8%;各化学有毒物质、工频电场及电离辐射等经检测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及现场检测综合分析得知,粉尘、噪声、一氧化碳、高温和电离辐射的存在部位是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结论大型H型钢转炉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复杂,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尤其应重视对粉尘、噪声、一氧化碳、高温和电离辐射的防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识别宝鸡市某真空断路器生产企业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有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法、职业卫生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辅助用室等均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X射线是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关键点,共设113个监测点,108个点合格,合格率为95.58%。其他职业病危害有生产性噪声、粉尘和工频电场等,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X射线,其次为生产性噪声和粉尘、工频电场等。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比较齐全,且可靠有效。因此,在确保各类职业病护设施有效运行、并采取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前提下,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玩具制造企业整改前后职业病危害因素整改措施的可行性。方法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对该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结果分析,针对超标的工作岗位进行整改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2011年共监测化学有害因素77点,合格69点,合格率为89.6%。物理因素测量9点,6点合格,合格率为66.7%。经过改善,2012年共监测化学有害因素105点,合格105点,合格率为100%。噪声工作岗位整改效果同样明显,但部分工作岗位噪声强度仍超过国家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针对超标工作岗位的整改措施可行,防护效果较好,但仍需重点关注存在正己烷、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和噪声危害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连续油管生产线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采用定量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和职业卫生管理等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金属尘、电焊尘、砂轮磨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生产性噪声、电离辐射(X射线)、工频电场、高频电磁场、高温、振动等,除个别作业点噪声强度超标外,绝大多数作业点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9.
孙振国  刘新荣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00-2802
目的对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新建裂解炉模块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控制和杜绝职业病的发生。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新建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电焊烟尘、砂轮磨尘、氧化铁尘、苯及苯系物、金属镍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噪声、X射线辐射等,其中氧化铁尘时问加权平均(TWA)浓度达13.4(mg/m^3),超过PC-TWA,其余生产性粉尘浓度、毒物浓度均未超过PC.TWA,各测点噪声强度均未超过85dB(A),无损探伤室X射线防护空气比释动能率均低于2.5(μGy/h);职业健康监护未发现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者。结论该新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已基本具备职业卫生方面的工程竣工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某无缝气瓶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方法,分析评价职业危害因素防护现状。结果该生产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其他粉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关键控制点是噪声、高温和其他粉尘。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