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医院专项整治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作用效果,以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整治前(2010年1-8月)、整治后(2011年1-8月)进行分组,对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各临床科室用药频度(DDDs)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的AUD为87.19,整治后为51.53,较整治前下降40.90%(P<0.05);临床科室专项整治前DDDs为346 409.80,整治后为168 733.10,较整治前下降51.29%(P<0.01),重点管理的抗菌药物包括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林可霉素类、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等AUD均显著下降,下降率分别为49.78%、83.33%、50.00%、50.70%、60.02%、67.28%,但全院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仍然>40DDD。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可显著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不合理用药仍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抽取四川省某三甲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对抗菌药物品种、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占总费用比、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接受限制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活动前,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有88种,整治后一直保持在50种。整治活动后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和住院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费用比均小于整治活动前(均P0.05)。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整治后接受限制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的微生物送检率也显著高于整治前(均P0.05)。整治后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低于整治前,而术前30 min~2 h用药比例高于整治前(均P0.05)。结论 3年专项整治使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更趋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某职业病防治医院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该职业病防治医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2011年5月起,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比较活动实施前后的数据。结果干预后(2011年5月-2012年9月)与干预前(2010年1月-2011年4月)相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9.98% vs 39.45%)和使用强度(AUD 34.60 vs 49.56)显著下降,并且单一用药率(73.04% vs 55.58%)显著上升,抗菌药物使用者标本送检率(74.29% vs 49.87%)显著提高,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19.87% vs 43.09%)显著降低(P<0.005或P<0.05)。结论通过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显著改善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2009年我院抗菌药物用药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2009年抗菌药物用药强度。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以DDD/100人天值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用药强度为88.32。二代头孢、三代头孢、其他β内酰胺类和头孢呋辛钠、头孢米诺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分别位于各类别及各品种抗菌药物用药强度的前3位。各科室抗菌药物用药强度的中位数为78.37,泌尿外科、普外二科和腔镜外科位于前3位。结论医院可能存在抗菌药物用药过度、用药集中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医药史上,抗菌药物的使用已经有将近60年的使用时间了。由于现代抗菌药的安全性较高,使之成为目前在国内临床上是应用最为广泛、且品种最为繁多的药品之一,是治疗各类细菌感染不可缺少的药品。抗菌药物高度的安全性不可避免的造成一部分医院出现药物滥用的情况。抗菌药物在医院的使用情况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医院的用药水平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状况。通过收集近几年文献上有关医院应用抗菌药物相关数据,并进一步进行分析,来研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相似文献   

6.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分析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该院2004~2008年抗菌药物使用记录,采用Excel2003进行统计;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并进行分析。结果该院AUD 5年间波动较大;三代头孢、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和二代头孢排名AUD前3位;排名AUD前10位的药品均来自于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酶抑制剂、硝咪唑类和喹诺酮类,绝大多数都是注射剂;国内外医院的比较显示,该院AUD显著低于我国平均水平,与韩国和美国用药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该院可能存在用药过度、用药集中、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等问题;应严格限制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和喹诺酮类的临床应用,避免AUD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每季度进行一次出院病历抽查点评,对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用药时机、用药疗程、预防及治疗用药的合理性等进行分析,比较第一季度(整治活动前)和第四季度(整治活动后)的情况差异。结果专项整治活动后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明显下降,由100.00%降至43.24%;Ⅰ、Ⅱ类切口手术24h内停药比例明显增加,由0.79%上升至37.93%,疗程>3d的比例明显下降,由77.78%降至21.84%;预防用药合理和基本合理比例明显升高,由3.17%上升至50.57%,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在四季度达到了卫生部的要求。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能够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前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前后(2009—2011,2013—2015)上海某医院对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采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后,AUD明显下降。管理办法实施前(2009—2011年)AUD值分别为92.23、83.35、85.45,实施后(2013—2015年)AUD值分别为67.48、73.94、70.70。【结论】该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总体下降,少数药物使用比较集中,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选取了241所医院进行调查。运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9月期间医院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百人天DDDs值)、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为主要分析指标。结果 从2011年至2012年,被调查医院的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整体变化不显著,联合用药情况仍普遍存在。且医院的规模与抗菌药物使用存在显著关联性。结论 仍需通过进一步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监测以及对医务工作者和公众抗菌药物使用培训等管理措施,从本质上改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抗菌药物强度及费用的作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费用的作用效果.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设计,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导出该院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所有出院患者静脉注射使用抗菌药物数据,比较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费用.结果 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89.05 DDDs下降至69.04DDDs(P=0.043),重点管理的抗菌药物包括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以及碳青霉烯类等,使用强度均显著下降,下降率分别为42.26%、47,31%、28.66%、30.85%,抗菌药物人均使用费用由1224.61元下降至1031.24元,住院日均使用费用由89.55元下降至76.21元,但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仍然>40 DDDs.结论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可显著降低抗菌药物的消耗量和费用,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种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情况,观察分析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前后应用抗菌药物的变化。方法:对2010-2012年1569例妇产科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调查,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用药种类、联合用药、药品费用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9例剖宫产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100%;其中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前使用率排名前三位的是阿奇霉素、头孢硫脒和奥硝唑,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后排名前三位的是头孢硫脒、头孢呋辛、克林霉素,选择药物趋于合理化,两组切口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联合用药比例降低。药品费用分析提示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对药费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整治活动有助于合理用药,并降低抗菌药物使用费用。  相似文献   

12.
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在综合干预下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干预前后骨科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强度的变化趋势,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能够准确反映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DDDs/100人天对2006-2009年医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随着医院对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干预的进行,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强度由2007年的3.71DDDs/100人天上升至2008年的8.63 DDDs/100人天,2009年达到9.73 DDDs/100人天,第二代头孢菌素2006-2009年的变化趋势为9.68、14.45、16.31、27.07 DDDs/100人天,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强度下降较多(除头孢曲松外);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也在干预后出现下降趋势.结论 通过对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干预,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济宁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特点并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进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500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收集。统计纳入患者发生感染总例数、总例次、发生部位、多部位感染情况;统计纳入患者感染病原及耐药性特征;统计围术期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其原因。结果纳入的500例患者共有9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8.80%,总感染例次103例,总例次感染率20.60%。医院感染部位以手术部位、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送检标本共培养分离出病原菌11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株占52.73%,革兰阳性菌50株占45.45%,真菌2株占1.82%;主要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耐药率较高,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头孢菌素、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均为100.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较敏感;500例患者共发生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153例次占30.60%,涉及患者151例,发生率30.20%,不合理用药主要原因以开始给药时间不当、用法用量不规范和抗菌药物选择不当为主。结论神经外科医院感染以手术部位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检出率较高,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发生率较高,应加强针对性干预,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4.
李静  王建明 《职业与健康》2015,31(7):976-978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某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谱,为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连云港市某三级综合医院为研究现场,采用Walkay962系统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对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药敏试验。从抗菌药物监测系统中提取抗菌药物使用量,计算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1—2013年该医院常用抗菌药物总DDDs的增幅为15.3%。鲍曼不动杆菌对5类抗菌药物耐药比例均超过50%,肺炎克雷伯菌对氧哌嗪青霉素、头孢西丁、头孢曲松耐药率逐年提高,大肠埃希菌对氧哌嗪青霉素耐药率最高,2011—2013年耐药率分别为92%、90%和98%。结论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有必要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  相似文献   

15.
Ⅰ、Ⅱ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Ⅰ、Ⅱ类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方法抽查2006年4-6月、8-10月各科Ⅰ、Ⅱ类手术出院病历472份,统计、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程、联合用药率、标本送检率、经验用药率及术后感染率。结果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率偏高,相关标本送检率低,抗菌药物选用主要以经验为主,针对性不强,预防用药时间过长,术后平均感染率高。结论加强医院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综合干预,使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方法制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使用分线管理、抗菌药物使用审批、专家处方点评、质管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奖惩结合等。结果综合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比及药品费用比由2005年的55.30%、30.00%、38.15%降到2008年的53.40%、24.20%、3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综合干预,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漯河市某医院肺炎链球菌分离株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情况,为该地区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治疗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 - 2017年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分析其标本分布、患者年龄与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情况。结果 共分离到肺炎链球菌1 966株,占检出细菌总数的19.32%;检出的肺炎链球菌主要来自于痰液标本(97.36%),患者以5岁及以内婴幼儿童为主(74.06%);药敏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持续保持了100%的敏感,对厄他培南、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泰利霉素、氯霉素的敏感率在90%以上,对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的耐药率在85%以上,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由2013年的1.44%上升至2017年的25.67%(χ2 = 156.40, P<0.001)。结论 该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肺炎链球菌性疾病以5岁及以内婴幼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且近5年来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上升趋势明显,临床在治疗肺炎链球菌性疾病时应根据当地耐药趋势及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在治疗肺炎链球菌引起的重症感染时可优先考虑选用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8.
综合医院儿科10年抗菌药物使用变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分析医院儿科10年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指导儿科临床更规范和更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将医院1999-2008年每隔1年的儿科3711例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调查比较分析.结果 医院儿科10年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3.45%;每年前6种抗菌药物使用在不断地变化,使用比例也在不断地变化;联合应用除2004年使用率为17.67%外,其余均>43.00%,且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逐年在增加;二线抗菌药物使用率在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7.25%上升到2008年的71.89%;预防用药逐年降低.结论 医院儿科使用抗菌药物较其他科室规范,但仍有一些不合理现象,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能够准确反映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DDD/(100人·d)对2006-2009年医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分析同期常见致病菌耐药的变化趋势.结果 头孢地嗪的使用强度2006-2009年分别为7.81、7.66、2.92和0.84,呈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地嗪的耐药率也出现了相应的下降;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使用强度分别为3.92、3.55、3.40和0.90,2009年下降幅度较大,2009年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强度变化趋势与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的变化相一致;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作为主要预防性抗菌药物,其使用强度的变化趋势与主要致病菌对其耐药率的变化无一致性.结论 细菌耐药趋势与部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院抗生素应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为找出抗生素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随机抽取2002、2003年门诊及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处方和病历,共6000份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抗生素使用的不合理现象广泛存在。指出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加强医师的“三基”培训,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遵循抗生素应用的规范和指南,计算机动态追踪用药情况,及时分析、反馈抗生素应用信息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