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识别和分析某公司年产20万t环氧乙烷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环氧乙烷、乙二醇、乙醇胺、氨、工频电场和噪声。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空气岗位工人接触噪声的40 h等效声级为94.2 dB(A),高于80 dB(A),属于噪声岗位;其余岗位巡视点噪声值均低于80 dB(A),不属于噪声岗位。其他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程度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在职业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及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相关要求,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某甲烷氯化物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采用定量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和职业卫生管理等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噪声、有毒化学物质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为62~76dB(A),符合国家卫生限值;化学物质共9种,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属于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聚硫橡胶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浓度(强度),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检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综合分析并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粉尘、有毒物质浓度符合标准要求;噪声等物理因素强度[58.4-85.0dB(A)]符合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生产、储存过程中化学毒物操作岗位,相应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可以达到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分析某公司芳烃抽提装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芳烃抽提装置扩建工程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结果该扩建工程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抽余油、苯、甲苯、二甲苯、噪声。现场检测结果显示芳烃现场岗位工人接触噪声的40 h等效声级为73.2 dB(A),低于80 dB(A),不属于噪声岗位。但该岗位巡视点中排放点、P-107B、P-108B等处定点噪声值均高于85dB(A),属噪声点,工人巡检上述地点时应佩戴好防噪耳塞。其他各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程度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要求,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评价某二甲基亚砜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探讨防护措施及防治对策。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采用检查表法、定性和定量法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该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硫化氢、甲醇、氮氧化物。检测结果表明,噪声强度为69.2—75.3dB(A),WBGT指数范围27.9—29.2℃。该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扩建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某公司蓄电池扩建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定量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尘、硫酸、噪声,硫酸为0.13~0.37mg/m^3,铅尘为0.004~0.009mg/m^3,噪声为4.4~84.9dB(A),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得到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泰州市某乙胺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以了解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现状,为企业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氨、乙胺、镍、噪声。采集11个采样点化学性有害因素样品132份,氨、乙胺、镍、铬浓度均达标;7个噪声监测点样品63个,噪声8h等效声级为78.3~82.4dB(A),均判为达标。对该项目57名生产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未发现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项目的总体布局、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急救援等方面均达标。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有效,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涡轮增压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并对防护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现场检测分析的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该涡轮增压器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规章制度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盐酸、苯系物、正己烷等化学毒物,噪声、工频电场、高温等物理因素,其中抛光打磨车间岗位粉尘浓度(2.75~42.80mg/m^3)、噪声强度(8h等效声级为88.6dB)超标,其余岗位或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建设项目,部分防护措施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与识别某石化企业废水处理及回用项目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防护措施设计,为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现场职业卫生学类比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类比检测,采用类比和检查表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抽余油、氨、硫化氢、氯化氢、二氧化氯、噪声、工频超高压电场。类比调查显示ABS污泥脱水间检出较高浓度的硫化氢且接近限值,为9.3mg/m^3,ABS污水巡检岗位噪声为87.4dB(A),超过国家卫生限值。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程度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预防、控制、消除某智能化电镀表生产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综合分析该项目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情况、检测结果及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铅烟、二氧化锡、非稳态噪声及工频电场;铅烟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检测范围是〈0.004~0.007 mg/m3,二氧化锡TWA检测范围是0.3~0.4 mg/m3,非稳态噪声检测范围是71.1~80.1 dB(A),工频电场检测范围是0.47~1.42 V/m。职业健康检查未检出接触粉尘、噪声作业在岗期间目标疾病。结论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采取相关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各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达到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邓敏  周伟  杨光涛 《职业与健康》2014,(14):1898-1900
目的了解深圳2家板式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探讨可行的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2家板式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A企业刨边清洗工位苯的浓度为6.4~13.1 mg/m3,电子锯工位木尘浓度为2.64~4.06 mg/m3,自动钻床机工位木尘浓度为2.65~3.25 mg/m3;电子锯工位噪声强度为84.4~86.3 dB(A),倒角机工位噪声强度为85.3~86.2 dB(A),自动钻床工位噪声强度为83.1~85.9 dB(A),贴边机工位噪声强度为85.9~86.0 dB(A),刨边清洗工位噪声强度为86.1~86.8 dB(A)。B企业打磨工位混合胶水使用处丙酮浓度为418.5 mg/m3,喷油工位的其他粉尘浓度为15.5 mg/m3,打磨工位(人工石料)的噪声强度为86.2 dB(A)。结论深圳市A、B 2家企业均有部分作业点的化学毒物、粉尘和噪声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板式家具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保证防护设施的有效运行及个人防护用品的合理佩戴,定期组织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板式家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控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沈阳市某制药公司原料药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共设毒物检测点47个,空气中乙二醇、乙酸、N,N-二甲基乙酰胺和乙酸乙酯浓度低于最低检出限,异丙醇为10.5-1 049.0 mg/m^3,二氯甲烷为8.3-127.2 mg/m^3,丙酮为低于最低检出限-88.0 mg/m^3,甲醇为39.3 mg/m^3,盐酸为低于最低检出限-2.64 mg/m^3,氢氧化钠为0.02-0.04mg/m^3;噪声检测点11个,8 h等效声级为56.3-95.2 dB(A)。除溶媒回收车间巡检岗位接触的异丙醇超标和合成车间配料岗位接触的噪声超标外,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结论该项目在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基本符合相关国家法律及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某建筑节能制品企业职业病危害现况,评价企业职业病防治措施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检测其浓度。结果该企业在建设地点、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车间建筑设计、应急救援措施等方面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要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木粉尘、噪声和苯系物。木加工车间东和西打磨操作位粉尘检测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分别为3.5和2.5 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木加工车间周边铣、圆棒榫打孔机操作位和组装车间仿型铣床操作位噪声检测结果 8小时等效声级分别为89.4、90.3和95.5 dB(A),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其余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不容乐观,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部分需要改进,建议对超标点的防噪声和防尘措施进行改进,加强个体防护,使职业病防治措施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茅辉军  刘仁平  王胜利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46-2848
目的对某特种合金焊接材料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噪声和粉尘是特种合金焊接材料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为73~95dB(A),30.7%(4/13)的岗位超标;粉尘和毒物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仍需加强完善对噪声和粉尘岗位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袁华  王溪鸿  潘祖飞 《职业与健康》2014,(17):2484-2486
目的通过对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钢)烧结余热发电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的评价,为建设单位完善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SO2、NOx、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等。劳动者接触这些危害因素的水平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卫生接触限制标准。该项目在总体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方面基本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而在建筑卫生学、卫生辅助用室及应急救援方面还不够完善。结论本钢该建设项目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但应加强职业卫生事故的应急救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郭义霞  李勇  宋志伟 《职业与健康》2014,(18):2541-2545
目的识别某成品管道工程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补充措施及建议。方法采用调查法、检查表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该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溶剂汽油、柴油、噪声、高温、低温、工频电场。首站主输泵区定点噪声检测最大值为103.7dB(A),首站副操个体噪声检测最大值为85.6 dB(A),超过85 dB(A);分输站1至末站站控室照度低于300 lx(标准值)。结论现有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对个别定点和个体噪声超标情况,仍需加强职工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提高照度不达标的站控室照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某扫描仪生产线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评价表法等方法对该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异丙醇、丙酮、二氧化锡、铜烟、紫外线、激光、噪声和电磁辐射。检测结果表明,除马达平衡岗位噪声〔89 dB(A)〕超标外,其他岗位噪声和各毒物工作场所浓度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紫外线强度在关门状态时(正常情况下门处于关闭状态)强度远低于国家标准,说明所采取的防护措施是有效的。电磁辐射、激光的检测结果远低于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噪声、有机溶剂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连续油管生产线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采用定量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和职业卫生管理等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金属尘、电焊尘、砂轮磨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生产性噪声、电离辐射(X射线)、工频电场、高频电磁场、高温、振动等,除个别作业点噪声强度超标外,绝大多数作业点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9.
孙振国  刘新荣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00-2802
目的对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新建裂解炉模块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控制和杜绝职业病的发生。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新建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电焊烟尘、砂轮磨尘、氧化铁尘、苯及苯系物、金属镍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噪声、X射线辐射等,其中氧化铁尘时问加权平均(TWA)浓度达13.4(mg/m^3),超过PC-TWA,其余生产性粉尘浓度、毒物浓度均未超过PC.TWA,各测点噪声强度均未超过85dB(A),无损探伤室X射线防护空气比释动能率均低于2.5(μGy/h);职业健康监护未发现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者。结论该新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已基本具备职业卫生方面的工程竣工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识别、分析深圳市某电子厂电线生产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等法律法规,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烟、异丙醇、甲醇、丁酮、环己酮、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噪声、电焊烟尘、电焊弧光、激光辐射等。其中电线生产评价单元的电线押出岗位和连接线生产评价单元的超声波岗位噪声强度较大,为较突出的职业健康危害;其余化学有害因素浓度较低或低于检出限。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在噪声的相关防护措施方面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