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石家庄市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为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石家庄市2009年手足口病发病数与温度、湿度、露点、气压、风速等气象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石家庄市手足口病发病特点与全年气候变化趋势一致。4月份每日报告手足口病发病数与日平均气温成正比,与气压成反比。结论手足口病发病除了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流行病学因素有关,高温与低气压等气象因素也与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手足口病在全国范围形成了高发态势,但关于该病的病原生态学、传播链等许多问题尚不十分清楚。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高峰季节都在夏季,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很多学者根据手足口病的特点应用气象流行病学这一新兴科学,研究气象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发现手足口病各地的发病率与温度和湿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对科学研究判断手足口病的发展趋势和该病的预防、治疗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研究宝鸡市区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的滞后效应。方法手足口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2年4~10月网络直报数据;同期气象因素数据来源于宝鸡市气象局。数据分析用R3.0.2软件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lagnon.1inearmoitels,DLNM)分析包。结果宝鸡市区手足口病日发病人数与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和平均水汽压相关,在温度较高(20℃以上)情况下,温度对手足口病发病滞后效应出现在大约5d左右;在温度较低(20℃以下)情况下,温度对手足口病发病滞后影响出现在大约10d左右。结论宝鸡市区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影响明显,温度对手足口病日发病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顺义区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筛选适合因子预测手足口病发病趋势。方法收集2009-2013年顺义区手足口病每月发病率及同期气象资料,气象数据经膨化处理,用SPSS 20.0软件分析两者相关性,并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手足口病的气象因子拟合模型。结果手足口病发病月分布呈单峰分布,5-7月达到发病高峰,月发病率在0.12~96.09/10之间。手足口病发病与月平均气压呈负相关,与月平均气温、湿度、月累计日照时数、月累计降雨量、月均温差5个因子呈正相关。手足口病最优气象因素回归方程变量包括d2(提前2个月均温差),t1(前1个月均温度),p2(提前2个月总降雨量),调整后R2为0.766。结论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有重要影响,可以利用气温、温差、降雨量拟合模型预测手足口病发病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昭通市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互关系,利用哈佛疾病风险指数模型(HDRIM)基于日平均气温、降水等建立手足口病风险预测模型(HFMDRPM)。方法收集2014—2017年昭通市手足口病日发病情况和当地同期气象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手足口病的气象因素;利用HDRIM建立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2014—2017年昭通市累计发病6 661例,发病率为30.81/10万。影响手足口病发病率的气象因素有日平均温度、日平均降水、日平均湿度、日平均风级(均P0.05)。基于气象因素计算昭通市手足口病发病风险指数(RI)为9.59。建立手足口病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可视化处理,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有影响,当日平均气温≥25℃,日平均降水7 mm,日平均湿度78%时,手足口病发病风险指数风险等级极高;日平均气温在在15~25℃,日平均降水7 mm,日平均湿度78%时,风险等级为高;日平均气温25℃,日平均降水≥7 mm,日平均湿度≥78%时,风险等级为中等;日平均气温15℃,日平均降水7 mm,日平均湿度78%时,风险等级为低。结论成功利用HDRIM基于气象因素建立手足口病风险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杭州市气象因素与感染性腹泻发病数的关系。方法选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时间序列资料,在控制与时间有关的长期趋势、季节趋势及与时间有关的混杂因素基础上,分析杭州市2006—2008年每年5月1日—10月31日间的气温、气压、湿度、云量、降水量、能见度、风速、地表温度等气象因素对感染性腹泻日发病数的影响。结果最高温度、湿度、气压、风速、40 cm地表温度与腹泻日发病数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温、湿度、气压、风速、地表温度等气象因素对感染性腹泻日发病数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杭州市气象因素与感染性腹泻发病数的关系。方法选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时间序列资料,在控制与时间有关的长期趋势、季节趋势及与时间有关的混杂因素基础上,分析杭州市2006-2008年每年5月1日-10月31日间的气温、气压、湿度、云量、降水量、能见度、风速、地表温度等气象因素对感染性腹泻日发病数的影响。结果最高温度、湿度、气压、风速、40cm地表温度与腹泻日发病数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温、湿度、气压、风速、地表温度等气象因素对感染性腹泻日发病数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建立手足口病发病的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并评价拟合效果.方法 收集2010-2013年上海市宝山区的气象资料和手足口病的发病资料.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周发病数的相关分析,利用Matlab 6.5软件构建手足口病与气象因素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果 手足口病的周发病数与同1周的周平均气温、周最高气温和周最低气温均呈正相关,与周平均气压呈负相关(均有P <0.05).手足口病的周发病数与前1周的周平均气温、周最高气温、周最低气温和周平均湿度均呈正相关,与周平均气压呈负相关(均有P<0.05).BP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用同1周的气象因素资料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手足口病发病数回代值的平均误差率MER=2.85%、R2=0.87,用前1周的气象因素资料,手足口病发病数回代值的平均误差率MER=1.57%、R2 =0.93.结论 气温、平均气压和平均湿度对手足口病的发病影响较大,应用前1个周的气象资料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手足口病具有很好的拟合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气象因素与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发病的关系,构建手足口病气象预报模式。方法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季节性趋势及其它混杂因素作用的基础上,分析气象因素与房山区2009—2013年手足口病周发病数的关系,构建手足口病预测模型,并利用2014年数据检验模型预测效果。根据验证结果,提出手足口病的预测预警应用。结果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与手足口病发病相关,构建的手足口病预测模型对2014年发病趋势拟合平均相对误差为38.23%,对流行季节拟合平均相对误差为30.10%。划分两级预警级别,模型拟合数据发出Ⅰ级预警16次,Ⅱ级预警5次。结论手足口病的气象预报模式可以较好地为房山区提供手足口病预测预警服务,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2011-2014年衡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合同期气象因素,探讨建立手足口病预警模型,为手足口病防控方式提供新依据。 方法 收集衡阳市2011-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利用Spearman相关性矩阵,综合考量各气象要素与手足口病发病的相关性,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权重矩阵,构建预警模型。 结果 衡阳市2011-2014年手足口病每年发病呈双高峰形态,主高峰在4-7月(23 904例,占56.21%),小尾峰在9-10月(9 847例,占23.16%)。手足口病发病数与温度和日照时间呈相关关系(r=0.706、0.441);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手足口病发病预警模型提示:衡阳市2014年无红色预警月,黄色预警月份为4、5、6、8月。 结论 衡阳市手足口病发病与气温、气湿、降雨量、日照时间等气象因素有关,利用气象因素建立的预警模型可以较好地为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析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广义相加Quasi-Poisson模型,对北京市海淀区2008-2014年手足口周发病数的时间序列和同期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北京市海淀区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手足口病共报告33 704例,平均周报92例,发病率为143.8/10万.其中男性20 718例,女性12 986例,男女性别比为1.60:1.全年各月均有报告,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5-8月,共发病24 460例,占发病总数的72.57%.2008-2014年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09年发病率最低,为94.2/10万(2 904例);2010年发病率最高,为216.9/10万(7 115例).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当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分别超过阈值(9.1℃,40.2%,7.7 h)时,每增加1个单位,手足口发病人数分别增加4.81% (95%CI=3.99%~5.64%)、0.30% (95%CI=0.10%~ 0.50%)、2.02%(95% CI=0.63%~ 3.43%),且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当大气气压低于阈值(1 014.5 kPa)时,大气气压每降低1 kPa导致手足口发病人数增加5.76% (95%CI=4.52%~ 7.01%).结论 气象因素可能是手足口发病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今后的疾病防控工作中应予以考虑.广义相加模型可应用于分析手足口病与气候因素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其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科学防控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钦州市2010—2015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和气象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采用SPSS19.0对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010—2015年钦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6 944例,年均发病率为130.34/10万。病例平均年龄(2.13±1.95)岁,5岁以下儿童占95.92%。重症635例,占2.36%,重症病例中男性占65.67%,女性占34.33%。男、女性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33.27/10万和90.04/10万(χ2=970.082,P0.01),5岁以下男、女童发病率分别为6.65%和4.10%(χ2=1 487.920,P0.01)。轻症病例中EV71、Cox A16及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25.10%、24.71%和50.19%,重症病例中EV71、Cox A16及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80.00%、5.04%和14.96%;轻症病例及重症病例病原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014,P0.01)。手足口病月均发病率(Y)与月均气温(X1)、月均相对湿度(X2)均呈正相关。结论钦州市是手足口病疫情高发地区,发病与气温和湿度等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应根据流行特征及气象因素做好疫情预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研究气象因素影响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的阈值效应,为该省手足口病预警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9-2012年广东省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和同期的气象数据,建立分类回归树模型,探明气象因素影响手足口病发病的阈值效应,并预测2013年手足口病的高风险时段。结果 回归树模型结果显示当平均气温≥193.7(0.1℃)并且平均相对湿度≥79.21(1%)时,发病的相对危险度达到最大,RR=1.92。分类树模型结果显示当平均气温≥197.5(0.1℃),并且平均相对湿度≥77.39(1%)时,手足口病的暴发风险最大(P=0.786)。最后预测结果显示4-9月是高风险时段。结论 基于分类回归树模型的阈值效应研究在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筛选和发病风险的预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赵成坤 《职业与健康》2013,(22):2996-2997
目的了解2009--2011年鄂州市手足121病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手足12I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鄂州市2010--2012年手足121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鄂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131例,死亡4例,年均发病率为133.26/10万,4-7月发病率占发病总数的74.92%。1、2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5.54%。结论该市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夏季,1、2岁幼儿报告发病率较高,应加大重点人群防控力度,降低手足121病发病率和减少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宝鸡市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手足15病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1年宝鸡市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和气象资料,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曲线拟合方法分析数据;参考国内应用比较成熟的其他人体健康气象指数的研究方法,设计手足口病气象危险指数。结果平均气温(X1)、降水量(X2)、平均气压(X3)、平均水汽压(X4)4个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相关,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第1主成分(Z1)与周发病人数(Y)进行曲线拟合,获得发病预测方程Y=1.136+0.914Z1-0.198Z1^2-0.210Z1^3(F=30.644,P〈0.001)。利用预测方程计算宝鸡市区2012年14~30周手足口病周发病预测值,按照手足口病气象危险指数分级标准,模拟预报同期手足口病气象危险指数,共做出17次预报,预报与实际发病指数同级16次,准确率94.12%。结论手足口病气象危险指数对于手足口病综合防控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潘梦华  黄斌  黎燕宁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0,24(11):1269-1274,1331
  目的  分析2008-2015年南宁市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空间聚集及影响因素,为南宁市防控HFMD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南宁市2008-2015年HFMD疫情数据,通过核密度方法分析空间聚集,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气象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发病的影响。  结果  2008-2015年南宁市累计报告HFMD 326 785例,年均发病率为505.24/10万,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7月。核密度分析显示HFMD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其中8年均出现聚集的地区是兴宁区、青秀区、江南区、良庆区和西乡塘区五个区的交界处及马山县的部分地区;地理探测器分析发现气象因素的影响大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且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大于它们的单独作用。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单独作用及交互作用均是最强的,交互作用最大q值可达0.71(P<0.001)。  结论  2008-2015年南宁市HFMD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双向作用,中心城区和部分基层地区是防控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VAR)分析清远市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动态关系,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2013年1月1日-2017年4月30日的气象数据和手足口病发病数据建立VAR模型,评价模型的稳定性及拟合效果,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对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对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预测并评价预测效果。 结果 模型总拟合优度为0.96,调整后拟合优度为0.95。手足口病发病数对日最低气温、日地表最低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冲击响应是正向的。模型对未来1周、2周、3周和4周的手足口病发病预测其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分别为17.75%、13.69%、10.74%和15.85%,希尔不等式系数(Theil inequality coefficient,TIC)分别为0.08、0.06、0.05和0.09。 结论 气象因素和手足口病发病的VAR模型可以较好地进行清远市手足口病发病的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8.
杨新明  朱守兰 《职业与健康》2011,27(23):2726-2728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东区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东区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河东区2010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931例,发病率为104.41/10万,患者男女比例为1.56∶1。发病以夏秋季多见,患者中1~5岁儿童占总病例的78.41%。诊断病例113例,其中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阳性者分别占35.4%、21.2%,2型病毒均阳性者占3.5%。结论天津市河东区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季节、性别、年龄差异,预防控制工作重点为托幼机构。早发现、早隔离治疗病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是防控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谭志欣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47-1148
目的掌握沈阳市苏家屯区手足口病疫情趋势,为制定防制规划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9年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为91.62/10万;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14.59/10万,女性为67.95/10万(P<0.01),男女性别比为1.74∶1;呈夏秋季特别是夏季发病高峰;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分别占全部病例的53.61%和39.42%,高峰明显;2~4岁年龄组占68.99%,呈典型的幼儿高发。结论该区应做好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强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做好消毒和病例隔离治疗工作;加强疫情报告,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