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蝇蛆病是由某些蝇类幼虫寄生于人、畜的皮肤内引起的疾病。国内曾报道致人体皮肤蝇蛆病的蝇类有:属于皮下蝇科的牛皮下蝇(Hypoderma bovis)、纹皮下蝇(Hypoderma lineatum)和胃蝇科的黑角胃蝇(Gasterophilus nigricornis)等,以前两类较多见。该病在本省较常见,群众称之为“皮蛆病”。本文结合1958年以来我所见的资料较全的40例(包括纹皮下蝇和牛皮下蝇幼虫致病的),将该病综述如下:一、发病机理皮下蝇常产卵于牛、羊身上,有时也直接产卵于人的毛发、衣服上。人体主要是通过与牛、羊接触而感染,如妇女挤牛奶时,头发接触牛体下腹侧,儿童骑牛时,裸露的下肢贴在牛身上。  相似文献   

2.
人体皮肤蝇蛆病是由某些蝇类幼虫寄生于人、畜皮肤内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国内报导致使人体皮肤蝇蛆病的蝇类有皮蝇科皮蝇属的纹皮下属、牛皮下蝇 ,胃蝇科胃蝇属的黑角胃蝇 ,丽蝇科绿蝇属的丝光绿蝇、金蝇属的大头金蝇以及狂蝇科、寄蝇科的蝇种等。该病在本地草原地区、山区、牧区分布 ,当地群众称之为“皮蛆病”、“牛崩虫”,本文结合近年来在我区进行的《张掖地区蝇类生态研究》,将我所见所闻的资料较完整的 40例展开分析。1 发病机理皮下蝇产卵于牛羊身上、牧草叶背面 ,有时也直接产卵于人的毛发及衣物上 ,人体通过皮肤对毛发、衣物、牧草…  相似文献   

3.
对蝇类幼虫的形态研究有助于蝇类幼虫的分类,蝇蛆病的诊断以及法医上对尸体死亡日期的判断。作者于1980年对培养而获的国內常见的急钩亚麻蝇Parasarcophaga(Liosarcophaea)portschinskyi Rohd.3龄幼虫形态作了详细描述,以供参考。成熟幼虫:体长约19mm,宽约4mm,乳白色,前尖后钝,体腹稍有弯曲。围绕  相似文献   

4.
阿拉善污蝇是人、畜创口蝇蛆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然而,该蝇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尚欠缺,本文观察描述了该蝇的一、二、三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点,补充了蝇类幼虫新记录。观察标本采自马阴道,在实验室羽化成蝇鉴定为阿拉善污蝇。  相似文献   

5.
牛皮蝇致人体皮蝇蛆病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 ,女 ,48岁 ,乐清人。自述约一个月内陆续发现皮肤游走性包块 3个 ,伴痒感 ,两周前一腹部包块破溃 ,逸一虫体 ,尚见活动。入当地某医院未予诊断。约一周后 ,另一背部包块破溃 ,同样逸一活虫 ,并置清水中保存 ,翌日送我室检查。尚剩一包块 ,已自前臂移行至头部皮下。包块检查 :约 0 .8cm× 1.8cm大 ,边界清 ,质软 ,无红肿 ,无孔 ,未见明显蠕动。虫体鉴定 :牛皮蝇三龄幼虫 (标本现保存在温州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用手挤压尚存之包块 ,收稿日期 :1999-0 8-0 9以捏死包块内蝇幼虫 (蛆 )。一周后包块于原处破溃 ,检得一死蝇蛆。讨论 皮…  相似文献   

6.
人患皮下蝇蛆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致民  阿林娜 《农垦医学》2000,22(4):272-274
人患皮下蝇蛆症 ,常见的是由皮蝇科 (Hypo dermatidae)皮蝇属 (Hypoderma)的牛皮蝇 (H·bovis)和纹皮蝇 (H·lineatum)的幼虫寄生于人体的一种寄生虫病[1 ] 。1 皮下蝇蛆病的流行情况牛的皮下蝇蛆病 ,广泛分布于欧亚、美、非四大洲[1 ] 。国内在东北、华北、内蒙、西北、西藏、新疆等地区非常普遍[2 ] ,蝇蛆主要寄生于黄牛、牦牛、犏牛、水牛等 ,偶而也可寄生于马、驴、山羊和人等。皮下蝇蛆寄生于人体的报导较多 ,国内陈洪铎( 1 963年 )在沈阳报告 2例 ,其中 1例蝇蛆标本鉴定为纹皮蝇第二期幼虫[4]…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正> 问:什么叫“专性寄生蝇蛆”?答:蝇类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期。属完全变态的昆虫。蝇类幼虫叫“蛆”。整个幼虫发育期要经过三龄,即一龄、二龄、三龄,一般情况下幼虫可分为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两类。  相似文献   

8.
牛皮蝇蚴病是由皮蝇属的牛皮蝇或纹蝇的蚴虫,寄生于牛的皮下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有时还可寄生于马、驴、羊和野生动物。寄生在人体的病例约占我院住院病人的9/万。近年来本病门诊病例增多,而部分医务人员却对此病缺乏认识。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报告偶然发生的耳道蝇蛆病二例,病原体各为丝光绿蝇的一龄幼虫及麻蝇科蝇粪的一龄幼虫。共同症状为耳内剧痛,患者十分痛苦。如遇成蝇入耳时,取出成蝇后,应仔细检查耳道内有无蝇卵或蝇蛆,以防止耳道蝇蛆病的发生。送检蝇蛆标本耳应保留一部分活蛆,以便于鉴定蝇种。 例1 赵×× 男,26岁,工人。1982年8月5日来院。自诉二天前在树下午睡后,左耳发生异物痒感,到卫生所取出一只绿豆蝇,当时痒感消失。次日晚间起始,左耳发生钻心般剧痛。检查该耳见鼓膜上有许多白色、具黑色尖端、能蠕动的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东方溜蝇 Lispe orientalis Wd.卵壳的表面所具有的许多与其它蝇卵不同的特殊结构,例如:锯齿状小片突、毛状物及灯芯绒状纵纹等。同时发现一、二龄幼虫是在卵内发育完成。早期三龄幼虫和晚期三龄幼虫在形态结构上有许多差异,但是在它们之间尚找不出龄别性差异。幼虫为水生型。从卵的孵化到成蝇再产卵历期约为2~3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PAGE):1,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牛皮蝇(Hypoderma bovis)的Ⅱ、Ⅲ龄幼虫和蛹期作了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等五种同工酶的比较测定。结果表明在牛皮蝇生活史的不同发育阶段,其中四种同工酶(除ICDH外)的酶带数目和相对迁移率(R_f)均有差异;2,将专性寄生性蝇类——牛皮蝇与营自由生活的蝇类——舍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uart)进行了相同发育阶段的五种同工酶对比,发现二者在酶带数目和R_f上均有显著差别。本文认为,在牛皮蝇不同发育阶段有着不同的控制基因以适应虫体生长代谢的需要。而寄生性蝇类与非寄生性蝇类也可由于生态环境完全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盘蹠溜蝇Lispe Patellitarsis Beeker 1914晚期Ⅲ龄幼虫体长约9mm,为乳白色。第八腹节背面有三条纵沟,各体节两侧均具有三条带棘的纵纹。外肛疣细长,呈指状;后肛疣及亚肛疣表面满布褐色棘刺;咽骨腹角短于背角,咽骨背角与咽骨体略等长;该幼虫孳生于海水内。  相似文献   

13.
蝇蛆病     
蝇蛆病是指蝇类幼虫(俗称蛆)寄生在人体的组织或器官引起的疾病。根据蝇蛆寄生部位的不同,临床将其分为: 一、皮肤蝇蛆病 主要是因蝇幼虫在人体皮内或皮下移行或寄居对人体造成机械性损害,以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引起的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不规则低热、肌肉酸痛、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荨麻疹、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局部症状有游走性疖肿、水肿。疼痛、一时性神经麻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当蝇蛆肿块顶  相似文献   

14.
<正> 赤色大腿小蜂主要分布于有腐食性蝇类幼虫孳生的场所,尤其是在动物尸体与废弃物处,主要寄主为肉食性或腐食性蝇类三龄幼虫,如麻蝇、金蝇等。用肉食性蝇幼置阳光下诱捕或从腐败物质周围挖蛹待其羽化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盐酸吗啡和不同温度对石家庄地区优势蝇种肥须亚麻蝇(Parasarcophaga crassi palpis)幼虫头咽骨的影响,积累石家庄地区尸源性蝇类的法医昆虫毒理学资料,从而为死后间隔时间( 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推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诱捕肥须亚麻蝇,并在培养箱中连续培养.选用家兔4只,其中1只经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对照),另3只分别给予0.5、1、2倍致死剂量盐酸吗啡经耳缘静脉注射.分别在24℃、28℃、32℃恒温条件下用新鲜猪肝诱导成蝇产幼虫并移至家兔肌肉组织上饲养.每隔12h留取幼虫标本一次直至达到离食期.将幼虫烫死并保存.体视显微镜下分离出幼虫的头节,然后将头咽骨进行对称分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头咽骨的口钩及咽骨面积、骨化面积和平均光密度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1)随着盐酸吗啡浓度和温度的增高,肥须亚麻蝇幼虫的生长速度均在一定程度上加快.(2)随着时间的延长,幼虫头咽骨的颜色从浅棕黄色逐渐加深直至变为黑褐色,同时,骨化程度逐渐加强,骨化面积不断加大,并在三龄期出现点状的附口骨.(3)幼虫口钩和咽骨面积均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在叠龄期时变化较剧烈,直至进入三龄期后很快达到最大值,并进入平台期,维持基本恒定.(4)幼虫口钩的骨化面积和平均光密度及咽骨的骨化面积和平均光密度在3个龄期中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直至三龄期结束.口钩和咽骨的骨化面积和平均光密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明显滞后于二者面积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结论 肥须亚麻蝇幼虫的口钩骨化面积和平均光密度及咽骨的骨化面积和平均光密度均随时间的延长呈现持续性增加的趋势,并一直维持到三龄期后,此4项指标是推测PMI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6.
皮肤裂头蚴病误诊十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裂头蚴病的感染方式、诊断要点及防治原则 ,以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 :通过活体组织检查法 ,将手术摘除的皮下肿物剥除外层纤维被膜 ,在两张载玻片间压平、镜检。结果 :裂头蚴呈长带形虫体 ,白色 ,大小为 2 3.0 cm× 0 .4cm,头部膨大 ,末端钝圆。体前端中央呈唇状凹陷 ,体内含大量石灰小体 ,体不分节 ,体表具明显横皱褶。结论 :皮肤裂头蚴病是以皮下肿物为主要特征 ,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寄生所致 ,其皮下肿物具有游走性。手术摘除之肿物内可查见裂头蚴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对江西定南县结膜吸吮线虫感染情况调查时发现:355名受检居民无一感染者;24只犬中9只眼内有该虫寄生,感染率为37.5%。所获取的71条结膜吸吮线虫均寄生在犬眼瞬膜囊下,虫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与从人体获得的一致。剖检当地舍蝇259只未发现该虫,市蝇175只中,一只雌蝇头部口器中发现活动结膜吸吮线虫幼虫4条,感染率为0.5%,为市蝇作为本虫的传播媒介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某些寄生性蝇类的幼虫(蛆)侵入皮肤后引起的皮肤炎症性反应称为皮肤蝇蛆病。我院自1973年1978年曾诊治皮肤蝇蛆病2例,简要报告如下:例1:男性,27岁,医务人员。常到拉区工作,平素体健。1973年1月3日背部。约部先后发生6个黄豆大的红色肿块,起病急骤,无明显诱因,疼痛难忍,影响睡眠,及一般消炎治疗无效,20天后背部有一处包块破溃,用手挤出一条白色“活虫”,长用0.5cm,外观象“蛆”样。3天后局部红肿消退结痂全愈。来予特殊治疗,至今未再发后经有关专业单位和教授们鉴定为纹皮蝇蛆病。当时除末稍血白细胞总数为19000/mm~3以外余无异常。  相似文献   

19.
<正> 吴某,男性,6岁。腹部隐痛伴纳减1月余。既往有食生冷瓜果嗜好。体检无殊。血Hb9og/L,WBC6.6×10~9/L,N60%、E8%、L32%,尿常规正常。大便未检出钩、蛔、蛲虫卵。但肉眼可见数条乳白色形似葵花仔仁状、运动活泼小虫。镜下观察虫体为乳白色圆柱状形、前尖后钝,约10mm长,头端有两个黑色口钩、体分门节。在第一胸节第八腹节各有气门一对,侧背面及侧面有分枝棘状突起,为典型肠道蝇蛆幼虫。经服用0.2%敌百虫2周后痊愈,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粪便复查未再发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和观察云南地区结膜吸吮线虫成虫的显微形态结构特征,为云南地区鉴定结膜吸吮线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云南地区人感染的结膜吸吮线虫,用显微镜观察虫体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肉眼观察虫体成乳白色、呈线状,雄虫尾部有弯曲状,雌虫尾部尖直,雌虫相比雄虫略长。显微镜下虫体体表角皮皱褶见明显环纹,环纹上下排列呈锯齿状;头端钝圆,无唇瓣,口囊较大,略呈碗形或圆孔形,可见食管;雌虫虫体两端较细,肛门在尾部腹面,阴门位置在虫体前端食道与肠连接处的前方,虫体内充满大量虫卵和幼虫;雄虫虫体尾部向腹面卷曲,有一对交合刺和乳突结构。结论云南人源结膜吸吮线虫与其它地区虫体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