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进一步证实人鼻咽癌细胞系CNE 2Z确实存在着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 ,并探讨其有关机理。方法 观察人鼻咽癌细胞系CNE 2Z亚克隆株H5和S1的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不同 ;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Western blot检测H5和S1凋亡能力的不同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 ;用3H掺入法说明DNA合成抑制率与放射敏感性的不同 ;用RT PCR观察相关癌基因 (fas、p5 3)的表达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细胞系CNE 2Z中确实存在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 ,H5、S1两种细胞的凋亡率都随着照射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但H5比S1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两种细胞的DNA合成率于放射前无差别 ;照射后都较放射前受到抑制 (P <0 0 5 ) ,H5受抑制程度大 (P <0 0 5 )。H5与S1细胞fas、p5 3基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本实验再次证实了鼻咽癌细胞系CNE 2Z确实存在放射敏感性异质性 ,并证实了其异质性的机理与细胞受射线照射后引起凋亡的能力不同有关、与DNA合成的抑制率成正相关、与癌基因fas、p5 3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Egr-p16重组质粒在转染的黑色素瘤B16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特性,验证其联合放射治疗体外抑制B16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将脂质体包裹的pEgr-p16重组质粒,转染B16细胞株;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剂量X射线诱导后p16的表达和同一剂量X射线诱导下p16的表达时程,流式细胞数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MTT法检测pEgr-p16基因协同放射治疗后B16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pEgr-p16重组质粒转染B16细胞,不同剂量X射线均可诱导p16表达增强,为假照组的3.78-6.67倍(P〈0.01);2GyX射线照射后,p16表达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在照射后72h达到最高值。p16基因联合放射可诱导B16细胞凋亡,凋亡率高于单纯照射组和单纯基因诱导组(P〈0.05-0.01);转染pEgr-p16质粒的细胞经2GyX射线照射,8d后细胞数明显低于同时间其他实验组(P〈0.05-0.001)。结论pEgr-p16基因-放射联合治疗有明显的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纯给予射线或基因转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洛铂联合外照射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的杀伤和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对数生长期的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单纯洛铂和洛铂联合照射对CNE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试验分析洛铂对CNE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纯洛铂组和洛铂联合照射组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蛋白免疫印迹检测Bcl-2、 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洛铂对CNE2有增殖抑制作用,且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IC50为1.610 μmol/L,洛铂联合照射60Co γ射线4 Gy对CNE2细胞IC50为0.077 μmol/L。洛铂联合照射组放射增敏比大于3。24 h内随洛铂浓度增加,鼻咽癌细胞进入G2/M期比例增多。而洛铂联合照射将鼻咽癌细胞更多地阻滞于G2/M期,当洛铂浓度增大到6 μmol/L,洛铂联合照射组主要将细胞阻滞于S期。洛铂5 μmol/L作用24 h可引起15.6%的细胞凋亡,4 Gy照射可引起11.3%细胞凋亡,洛铂联合照射组可引起61.8%的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洛铂联合照射组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下降,促进凋亡诱导蛋白Bax以及活化的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洛铂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表达,促进Bax表达,激活Bcl-2(Bax)-Caspase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源性I L-21基因表达联合放射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 将构建好的重组腺病毒Ad-IL-21转染人胚肾293A细胞,进行病毒扩增,采用TCID50方法测定腺病毒的滴度.将扩增的Ad-IL-21腺病毒于体外转染HeLa细胞,转染后进行6 Gy 137Cs γ射线照射,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含LacZ基因、但不含IL-21基因的对照腺病毒为Ad-LacZ对照组,Ad-IL-21组,单纯照射组以及联合处理组,观察HeLa细胞的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细胞凋亡、IL-2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Ad-IL-21重组腺病毒在293A细胞中扩增成功,获得了高滴度的病毒颗粒,滴度为9×1010pfu/ml.Ad-IL-21组、单纯照射组和联合处理组中,HeLa细胞的生长均明显受到抑制,其中转染后96 h,与Ad-IL-21组和单纯照射组比,联合处理组HeLa细胞的抑制效应最显著(F=85.26、72.98,P<0.05).联合处理组HeLa细胞发生G.期阻滞,S期细胞数量减少(F=36.69、34.83,P<0.05),凋亡细胞数量增加(F=28.23、25.57,P<0.05).联合处理组HeLa细胞中IL-21基因表达量分别是Ad-IL-21组和空白对照组的1.54倍和2.43倍(F=22.31、36.65,P<0.05);蛋白表达量分别是Ad-IL-21组和空白对照组的1.62倍和2.31倍(F=27.36、35.86,P<0.05).结论 IL-21基因联合放射对子宫颈癌细胞的抑瘤作用具有协同效应,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电离辐射对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对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Northernblot检测p16mRNA水平的变化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检测p16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研究证实 ,2 0Gy照射后 2~ 2 4h ,胸腺细胞p16mRNA水平明显增高 ,8~ 4 8hp16蛋白表达显著增高 (P <0 0 5~P <0 0 1) ;照射后 2~ 8h脾细胞p16mRNA水平明显增高 ,2 4hp16蛋白表达显著增高 (P <0 0 5 )。研究还证实 ,0 5~ 6 0Gy照射后 ,胸腺细胞p16mRNA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高 ,p16蛋白表达在 1 0~ 4 0Gy组显著增高 (P <0 0 5~P <0 0 1) ;脾细胞p16mRNA水平亦增高 ,但增幅远低于胸腺细胞 ,p16蛋白表达在 1 0~ 4 0Gy组显著增高 (P <0 0 5~P <0 0 1)。结论 电离辐射可诱导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增高 ,其增高幅度表现出一定的细胞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川芎嗪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修复可能的机理。方法 取 5 6只昆明小鼠 ,随机分为 3组 :正常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进行6 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 ,总吸收剂量为 6 0Gy ,吸收剂量率为 0 5 6Gy min ,照射后分别胃饲相同剂量 (2mg 只 ,2次 d)的生理盐水和川芎嗪 ,分别于照射后第 3、7、14天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 (BMNC) ,检测骨髓组织中造血组织面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骨髓单个核细胞PECAM 1的表达水平。结果 川芎嗪组第 3、7、14天BMNC计数及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川芎嗪组VEGF、PECAM 1的表达水平在第 3、7天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第 14天其表达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川芎嗪可能通过增强骨髓中黏附分子PECAM 1和VEGF的表达 ,以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后造血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环氧化酶-2受体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放射增敏效应及机制.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的IC20作为后续实验浓度.体外培养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联合或不联合X射线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计算其存活分数,绘制细胞存活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kt和pAkt的表达.结果 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的IG20分别为(5.15 ±0.14)和(40.32±1.26) μmol/L.照射+联合用药组的Dq、D0及SF2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照射+塞来昔布组及照射+厄洛替尼组(t=6.62,P<0.05);照射+联合用药组、照射+厄洛替尼组和照射+塞来昔布组的SER为2.217、1.503和1.299.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与射线联合作用后,使S期细胞比例减少,联合用药组作用更明显.药物作用前后及药物增敏照射后Akt在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改变;塞来昔布和厄洛替尼均能抑制pAkt的表达,照射能够略提高pAkt蛋白的表达,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塞来昔布或厄洛替尼联合照射组pAkt蛋白的表达减低,两药联用并联合照射组pAkt蛋白的表达最低(t=4.89,P<0.05).结论 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各自均有放射增敏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放射增敏效应.其机制涉及到使细胞周期中对射线不敏感的S期细胞减少到最低,并进一步增强了射线诱导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siRNA敲降乙肝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BXIP)的表达对宫颈癌ME-180细胞的增殖能力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别按两种分组方式进行分组。(1)把宫颈癌ME-180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4 Gy γ射线照射组、HBXIP-siRNA转染组以及HBXIP-siRNA+γ射线照射联合组。采用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法来检测细胞增殖;采用qRTPCR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Bid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AKT的磷酸化水平。(2)把宫颈癌ME-180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HBXIP-siRNA单独处理组、HBXIP-siRNA和AKT共转染组。对3组细胞进行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并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方法检测细胞生长。采用Student t-test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TT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γ射线照射组相比,HBXIP-siRNA转染+γ射线照射联合组的宫颈癌ME-180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t=11.63、12.17,均P < 0.01),并伴随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降低(t=10.88,P < 0.01)和促凋亡蛋白Bid表达的增高(t=9.31,P < 0.01)。γ射线照射明显上调了HBXIP蛋白的表达水平和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而转染HBXIP-siRNA则抑制了γ射线照射导致的AKT磷酸化水平的升高。另外,与HBXIP-siRNA单独处理组相比,HBXIP-siRNA和AKT共转染组中HBXIP-siRNA对宫颈癌ME-180细胞增殖的影响显著降低(t=8.96,P < 0.01)。结论降低HBXIP蛋白表达可以抑制辐照诱导的AKT磷酸化水平,进而降低宫颈癌ME-180细胞的增殖能力,同时增强其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鼠源性内皮抑素(endostatin)基因联合放射治疗对大鼠种植性肿瘤的抑制效应。方法制作大鼠乳腺癌Walker-256细胞种植性肿瘤的动物模型,通过检测肿瘤重量和肿瘤生长速率观察内皮抑素基因治疗联合放疗的抑瘤效应。体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构建pCMV-endostatin质粒转染的Walke-256细胞endostatin蛋白表达,体内采用BT-PCR观察各组endostatin mRNA表达。结果基因治疗组和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组均可见到endostatin mRNA及其蛋白明显表达,但两组间表达无统计学意义;基因与放射联合组肿瘤的生长速率和重量均明显小于单纯基因治疗和放疗组(P〈0.01),后两组其肿瘤的生长速率和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MV-endostatin在Walker-256细胞内有明显表达endostatin mRNA及其蛋白;endostatin基因治疗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但endostatin基因联合放疗的抑瘤效应更明显,促进放疗的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IL-21)基因联合放射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将肺癌A549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d-IL-21组(用Ad-IL-21腺病毒转染细胞)、照射组(行6 Gy 137Csγ射线照射)以及Ad-IL-21联合照射组(用Ad-IL-21腺病毒转染细胞后再行6 Gy 137Csγ射线照射),观察IL-21基因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 Ad-IL-21联合照射组的A549细胞的抑制效应最强(抑制率约为40%),显著高于Ad-IL-21组(约22%)和照射组(约17%)(F=45.6、57.5,P<0.05)。Ad-IL-21联合照射组A549细胞发生明显的G2期阻滞(35.4%),与Ad-IL-21组(25.2%)和照射组(1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32.8, P<0.05)。Ad-IL-21联合照射组凋亡细胞所占比例最高,凋亡率达到33.1%,与Ad-IL-21组(27.8%)和照射组(14.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41.7,P<0.05)。结论 IL-21基因联合放射对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具有协同作用,可显著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鼻咽肿瘤活检组织SF2对放射效应的预测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用组织块培养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鼻咽肿瘤组织SF2 值对肿瘤放射效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图像分析技术测定 4 6例鼻咽癌患者新鲜的鼻咽部活检病理标本的SF2 ,并用CT和临床体检手段评估患者放疗过程中的鼻咽部肿瘤消退情况和颈部转移淋巴结消退情况 ,以放疗结束后 3月时CT和临床资料评估即时疗效。结果  4 6例活检肿瘤组织的SF2 与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剂量、转移淋巴结全消退剂量、4 0Gy时鼻咽部肿瘤消退比和 4 0Gy时淋巴结消退比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r值分别为 0 881(P <0 0 1)、0 75 1(P <0 0 1)、- 0 733(P <0 0 1)、- 0 6 0 9(P <0 0 1)。按SF2 的中位数值分组 ,SF2 高组和低组之间的上述观察指标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同时SF2 值低组患者的即时疗效明显优于SF2 高组。结论 鼻咽肿瘤组织的SF2 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肿瘤的放射效应 ,其值越小肿瘤消退越快 ,肿瘤放疗的近期局控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A549肺癌细胞株中P57kip2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探讨X射线对p57kip2和TGF-β1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常规方法培养肺癌细胞株A549,实验分5组,照射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X射线(2、4、8和12 Gy)照射,于不同时间(6、12、24、36和48 h)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p57kip2和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X射线可导致肺癌细胞P57kip2蛋白的表达增加,照后12 h达峰值,在2~8 Gy之间,p57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12 Gy时,其含量较4~8 Gy减少。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P57kip2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照后6h达峰值,之后迅速下降,各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射线照射可以上调肺癌细胞株A549的p57kip2和TGF-β1蛋白表达,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可以反映肺癌细胞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32 P 磷酸铬 (32 P 胶体 )术中间质给药行组织间照射在食管、贲门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91例食管、贲门癌临床确诊病例 ,在剖胸手术中切除病变食管及胃体后 ,于病灶相应部位及其淋巴引流区域间质组织内多点浸润注射 ,未能切除病灶者注射于瘤体组织及其淋巴引流区域内 ,32 P胶体剂量为 2 96~ 370MBq 10ml。对照组 99例为同期同病种单纯手术病例。观察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淋巴结转移时间、淋巴结转移率及术后 1、3和 5年生存率。结果 手术 32 P胶体组及单纯手术组均无手术死亡 ,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纵隔淋巴转移率、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术中切除肿瘤的手术 32 P胶体组术后 1、3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2 5 %、5 6 4 %、4 2 6 % ,单纯手术组分别为 6 7 7%、38 1%、2 5 0 %。术后 1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 3及 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结论 32 P胶体间质给药应用于食管、贲门癌手术中 ,方法简单 ,使用安全 ,在控制术后淋巴结转移及提高中远期生存率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c-myc,p53与食管鳞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食管癌活检组织中bcl-2,c-myc,p53基因表达水平,病人接受放射治疗观察疗效,分析基因表达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bcl-2蛋白表达阳性者放射敏感性明显低于表达阴性者,p53蛋白表达阳性者略差于阴性者;c-myc基因表达与放射敏感性无关。结论 bcl-2,c-myc,p53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及综合分析有助于食管鳞癌放疗疗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大鼠大脑照射后海马区细胞凋亡与病理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大鼠大脑受电离辐射后早期海马区细胞凋亡、bcl 2表达和病理形态学变化的情况。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细胞的比例与bcl 2蛋白的含量 ,用电镜和光镜分别作形态学变化的观察。结果 受 2 0Gy照射后第 1天起海马中就出现了凋亡细胞并逐步增加 ,至照射后3个月时恢复正常 ,而bcl 2蛋白的含量则呈相反的改变。在 3 0Gy照射后 3个月组中有坏死灶的存在 ,而其他组别中可以看到血管、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等组织的形态学异常。结论 大鼠大脑受辐射后早期海马区可发生神经细胞凋亡、bcl 2表达的下降 ,以及各组织成分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这些变化的程度与照射剂量和观测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放疗对喉癌组织中Bcl 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放疗后喉癌复发原因。方法 通过采用免疫组化SP法 ,测定 2 7例患者放疗前、放疗后和复发后喉癌组织中Bcl 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放疗前相比 ,放疗后喉癌组织中Bcl 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 ,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多 (P <0 0 5 )。喉癌放疗后局部组织中Bax蛋白表达与复发的时间长短有关 (P <0 0 5 )。结论 喉癌组织内Bcl 2和Bax蛋白表达参与了放疗引起的细胞凋亡过程 ,局部组织内Bax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喉癌复发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外照射联合瘤内注射~(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chTNT)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和体内放射性分布的影响.方法 建立C57BL近交系荷Lewis瘤小鼠模型64只,当肿瘤直径达6.0 mm时,用随机数字法分组进行荷瘤小鼠体内分布实验(18只)及~(131)I-chTNT显像(6只),均分为单药组和外照射联合组(小鼠分配9只×2和3只×2),观察给药后1,3和5 d肿瘤组织及血液、对侧大腿肌肉、胃、肝、肾、心、肺的放射性,用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表示;肿瘤生长效应实验设4个组(每组10只):对照组、单药组、外照射组和联合组,观察指标为肿瘤生长延迟时间.采用SPSS 11.5软件,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 荷瘤小鼠体内分布实验中联合组肿瘤组织放射性在1[(11.95±1.33)%ID/g]和3 d[(9.38±1.25)%ID/g]均高于单药组[(7.86±0.94)和(6.57±0.71)%ID/g],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26,3.555,P均<0.05).2组中正常组织的放射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0.118~1.445,P>0.05).~(131)I-chTNT显像结果 示外照射可增加荷瘤小鼠瘤内~(131)I-chTNT的滞留量,并延长其滞留时间;生长效应实验示:单药组、外照射组的绝对延迟时间分别为(3.3±1.75)和(6.0 4±2.02)d,联合组的绝对延迟时间为(9.5±1.93)d,标准化延迟时间为6.2 d,~(131)I-chTNT对放射治疗的增效因子为1.03.结论 外照射联合瘤内注射~(131)I-chTNT可增加瘤内~(131)I-chTNT的滞留量,并延长其滞留时间,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荷瘤小鼠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辐射表达载体Egr1-survivin shRNA联合放疗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凋亡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合成的辐射表达载体Egr1-survivin shRNA经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ECA109细胞后给予放疗,并以YM155联合放疗为主要对照,对比通过qPCR、Western-Blot检测处理后24 h各组细胞survivin的mRNA及蛋白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48 h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变化。结果 ECA109细胞经Egr1-survivin shRNA质粒转染联合放疗处理后,surviv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不但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也明显低于YM155处理联合放疗。经Egr1-survivin shRNA联合放疗处理后,ECA109细胞的G2与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产生明显G2与S期阻滞;凋亡率明显增高,高于YM155联合放疗组,更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辐射表达载体Egr1-survivin shRNA联合放疗可进一步增加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凋亡,增强其放射敏感性,是一种值得探索的辅助放疗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对小鼠胸腺细胞及脾细胞中p16、CyclinD1及CDK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时效实验证实 ,2 0GyX射线全身照射后 8,2 4及 48h ,胸腺细胞p16蛋白表达显著增高 (分别P <0 0 5、P <0 0 1及P <0 0 5) ;照射后 2 4h ,脾细胞p16蛋白表达显著增高 (P <0 0 5)。然而 ,照射后 8~ 2 4h ,胸腺细胞CDK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P <0 0 5~P <0 0 1) ;照射后 8~ 72h ,脾细胞CDK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 0 5~P <0 0 1)。量效实验证实 ,1 0 ,2 0及 4 0Gy全身照射后 2 4h ,胸腺细胞及脾细胞p16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 (P <0 0 5~P <0 0 1)。然而 ,2 0Gy照射后胸腺细胞CDK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 0 5) ;0 5~ 6 0Gy照射后脾细胞CDK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P <0 0 5~P <0 0 1)。研究还发现 ,胸腺细胞及脾细胞中CyclinD1蛋白表达于照射后均明显降低。结论 电离辐射可诱导胸腺细胞及脾细胞中p16蛋白表达增高。p16 CyclinD1 CDK4通路可能在X射线诱导胸腺细胞G1期阻滞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病人放疗前后多种诱发电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鼻咽癌(NPC)病人放疗,放疗后射线是否会引起多种诱发电位的改变。方法:对48例初次放疗的NPC病人在放疗前与放疗后各阶段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追踪研究。结果:与放疗前对比,本组病人放疗后不同的阶段BAEP、SLSEP、PRVEP某些波的伏期与波间潜伏期均值和放疗前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NPC病人接受放射治疗后,早期即可引起神经系统传导功能障碍,诱发电位技术可以反映这种传导功能障碍的存在,而BAEP、SLSEP、PRVEP3种诱发电位协同应用,可及时发现射线对听感觉、体感觉、视觉传导通路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