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知 <3 2 0nm的紫外线可以诱发SLE患者的光敏感 ,而近年来动物及人体实验研究证实UVA1 (3 40nm~ 40 0nm)可有效地治疗SLE。采用NZW NZBF1杂交SLE鼠模型 ,光源为黑灯 (主要产生UVA) ,照射组每日小剂量(3 5KJ m2 )连续照射 3 2周 ,照射期间小鼠自身免疫显著抑制 ,存活率 1 0 0 % ,非照射组 60 %死亡。随后采用同样的动物模型 ,光源为冷白荧光灯 ,经滤器处理后仅发出可见光及少量UV ,延长照射时间 ,证实产生上述效应的主要为UVA1。这一结果引发了 4项相继的人体研究 ,光源为TL 1 0R灯 (主要产生UV…  相似文献   

2.
环氧合酶有两型 ,环氧合酶 (COX) 1活性稳定 ,COX-2是可诱导型 ,通常活性较低。两型在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均存在。本实验研究紫外线 (UV)照射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HaCaT株和人在体皮肤中COX-1和COX-2表达的影响 ,从而探索COX在UV诱导的炎症中的可能作用。体外培养HaCaT细胞 1 8小时 ,用UVB(2 80nm~ 3 2 0nm)距离 2 0cm照射。照射前 90分钟加入被测药物 ,照射后一定时间收集细胞 ,提取RNA。UV照射在人体表皮 :选白种成年男性 ,用近似日光的波长、距离 40cm照射臀部皮肤 ,照射量为标准…  相似文献   

3.
对于UVB(2 90~ 32 0nm)诱导正常黑素细胞和黑素瘤细胞中的色素沉着的特性以往有较多的研究 ,而对UVA(32 0~ 4 0 0nm )诱导黑素合成的细胞和分子的机制研究甚少。最新的实验表明 ,UVA可引起细胞的改变 ,且很可能是Ⅲ型和Ⅳ型皮肤增加色素合成的主要促进剂。该文作者分别进行了黑素细胞纯培养、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以及构建包含黑素细胞的重组表皮系统 ,并利用UVA和UVB对这些培养的细胞进行照射以诱导黑素的合成。结果 :正常的人黑素细胞对UVA或UVB照射所产生的黑素合成的变化根据培养条件的不同出现令人…  相似文献   

4.
早期蕈样肉芽肿 (MF)的标准治疗方法是补骨脂素 (8 MOP)加UVA(32 0~ 4 0 0nm)即PUVA光疗或UVB(2 90~ 32 0nm)治疗 ,但前者对晚期MF治疗较差 ,后者则难以穿透较厚的皮损。已知UVA1(340~4 0 0nm)对皮肤T细胞介导的多种疾病有效 ,且穿透性较强。为研究UVA1对MF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皮肤浸润处和循环中T淋巴细胞的作用 ,作者进行了一项小范围的对照研究。方法 :13例患者 (男 6 ,女 7)均经活检证实为MF ,平均年龄 5 7 0岁 (2 9~ 85岁 )。据MFCG分期标准 8例为ⅠB期 ,4例为ⅡB期 ,1例为Ⅲ期。UVA…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 ,根据UVB剂量及培养条件的不同 ,UVB照射可以使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激活或衰退。p5 3、Bcl- 2、Bax是细胞凋亡路径上常见的调控蛋白 ,作者对培养的来源于不同类型皮肤的黑素细胞用生理剂量UVB照射后观察细胞是否凋亡 ,同时检测p5 3、Bcl- 2、Bax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的变化 ,以期发现UVB照射诱导黑素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黑素细胞来源于Ⅲ型和Ⅳ型皮肤的东方男子 ,培养至第二、三代时 ,用不同剂量 (0~ 30mJ/cm2 )UVB(峰值为 310nm~ 315nm)照射后进行以下处理 ,①碘化丙锭 (propidium…  相似文献   

6.
作者利用体外模型分别测定了宽谱中波紫外线(UVB)和发射光谱主要为长波紫外线 (UVA)的晒灯对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NHEK )、白介素(IL) - 6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和mRNA表达以及γ -干扰素诱导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生成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 - 1mRNA表达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NHEK来自Clonetics(SanDiego ,CA ,U .S .A .)提供的新生儿包皮。放入完全角质形成细胞基础培养基后置于 37℃、5 %CO2 孵箱。UV照射前 ,将 2× 10 5个细胞接种到 3.5cmPetri组织培养板…  相似文献   

7.
目前 ,一种新型的光疗方式———UVA1(340nm~4 0 0nm)照射已成功地用于特应性皮炎、皮肤T细胞淋巴瘤等T细胞介导的皮肤病的治疗。研究认为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诱导皮肤浸润的T细胞凋亡 ,导致T细胞耗竭所致。近来Stege等也报道 ,UVA1光疗对局限性硬皮病有较好的疗效。因此 ,该文作者对UVA1光疗治疗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硬化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病例和方法 :4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 ,年龄 11~6 7岁 ,病程 2~ 7年。其中 3例 (女 2例 ,男 1例 )皮肤呈弥漫性硬化伴肺纤维化 ,1例 (女性 )皮肤呈局限性硬化。作者对所有患者一…  相似文献   

8.
光老化与防晒化妆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老化与防晒化妆品赵辨日光阴射到海平面的光谱大约在290~3000nm之间。290~320nm波长的光线称为UVB(或称红斑带erythemaband),320~400nm波长光线称为UVA,UVA照射量要比UVB多。200~290nm波长称为UVA...  相似文献   

9.
异位性皮炎 (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 ,病因不明 ,具有遗传倾向 ,与环境因素、免疫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AD的发病率逐年增长 ,估计大约 1 0 %的西方人口受影响〔1〕。对AD的治疗 ,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皮质类固醇激素虽然有效 ,但其副作用较大 ,限制了它的长期使用。随着最近对AD的免疫调节功能的深入研究 ,一些治疗方法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文概述如下。1 光疗法 光疗对轻中度AD有效。光疗包括UVB (2 90—32 0nm) ,UVA (32 0— 40 0nm) ,UVA UVB和PUVA。UVA UVB疗效可达…  相似文献   

10.
PUVA水浴疗法已被证实可以避免一些由口服 8-甲氧补骨脂素 (8-MOP)疗法所致的不良反应。为了观察PUVA水浴疗法对慢性掌跖皮肤病的疗效 ,选择 3 0例 (男 1 2例 ,女 1 8例 ,平均年龄 40 3岁 )掌跖皮肤病患者进行研究 ,其中斑块型或脓疱型银屑病 1 0例、特应性湿疹6例、出汗不良性湿疹 1 2例和角化过度性皮炎2例。这些患者过去 8周未曾系统使用维A酸或糖皮质类固醇 ,并在 4周内未外用抗银屑病或抗炎药物。治疗时用每升含 1 0mg 8-MOP的 3 7℃温水浸泡手或脚 2 0分钟 ,随后照射UVA。UVA照射剂量从 0 3J/cm2 开始 ,…  相似文献   

11.
窄谱中波紫外线 (UVB)光疗法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已证明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该实验的目的是寻求使用该疗法时 ,如何才能通过减少UVB照射次数和累积剂量来缩短疗程并把副作用降到最低。作者比较了每周 2次与 4次小剂量 311nm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将 6 9例稳定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单盲法分成每周 2次治疗组 (44例 )和每周 4次治疗组(2 5例 ) ,予 311nmUVB照射所有皮损 ,以 1/ 2最小红斑量 (MED)为初始剂量 ,以后每照射 2次按一定比例增加照射量 ,观察皮损消退时间 ,照射次数最多不超过 4 0次。疗效评…  相似文献   

12.
窄波UVB即TL - 0 1(311nm)治疗银屑病的长期经验表明其疗效与PUVA相当而副作用小 ,因此对TL- 0 1治疗斑片期蕈样肉芽肿 (MF)进行了观察。方法 :对病理检查证实为Ⅰ期 (斑片期 )MF的 8例 (男 4例 ,女 4例 ,年龄 6 6~ 83岁 )白人患者进行治疗 ,临床分期 ,4例为Ⅰa期 (皮损 <10 %体表面积 ) ,4例为Ⅰb期 (皮损≥ 10 %体表面积 )。光疗仓内有 5 0支 10 0W的TL- 0 1荧光灯 ,辐射强度稳定在 2 2 2~ 3 5 3mJ/cm2 。以 70 %最小红斑量为初始量 ,每周 3次 ,剂量每次递增 2 0 %或根据红斑反应进行调整 ,持续进行治疗直至…  相似文献   

13.
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L)是一种慢性淋巴瘤 ,通常对CD4+T细胞具有攻击性的治疗 ,并不能提高晚期患者的存活率。体外光化学疗法(ECP)是一种可供选择的 ,治疗晚期CTCL的方法。该文是对纽约退伍军人医疗中心 /纽约大学医疗中心 ,近 1 0年采用ECP治疗晚期CTCL的回顾。治疗时 ,患者先口服 8-MOP(0 6mg/kg) ,1 5~ 2小时后 ,从静脉取血并离心 ,获得 2 40ml富含白细胞的血液和 3 0 0ml血浆 ,前者加入2 0 0ml灭菌生理盐水 ,经过UVA照射 (最小量2J/cm2 ) 1 5小时 ,两者再回输给患者。一月中连续治疗 2天 …  相似文献   

14.
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 (PUVA)治疗中 ,3 甲基补骨脂素 (TMP)水浴较传统口服 8 甲氧基补骨脂素(8 MOP)皮肤肿瘤发生率低 ,但局部严重的光毒性反应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作者通过测定长波紫外线 (UVA)的最小光毒量 (MPD)研究了在相同照射条件下 3种不同稀释度的TMP水浴对UVA光毒性的影响。测定时间选在 1999年 11月至 2 0 0 0年 4月间。受试者为 15例皮肤类型Ⅱ~Ⅲ的健康志愿者。 18岁以下、有光敏感史及服用光敏性药物史者不参加该研究。曾接受紫外线照射时间不少于 3个月 ,UVA最小红斑量 (UVA MED)至少大于 …  相似文献   

15.
氯丙嗪在紫外线诱导下致溶血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因服药物而引起的皮肤光敏损害。方法 建立了以红细胞为底物,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为光源,检测光敏药物氯丙嗪光毒性的光溶血反应方法。结果 研究发现氯丙嗪在UVA和UVB的照射下,随着照射剂量和药物浓度的增加,溶血现象越来越严重,但当照射剂量到一定数值时溶血现象达一恒定值,而氯丙嗪未经UVA和UVB照射则不造成溶血反应。结论 该方法的建立对于预检市场上不断增多的药物中有无  相似文献   

16.
大疱性类天疱疮 (BP)与寻常型天疱疮(PV)为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针对半桥粒与桥粒蛋白的循环特异性抗体与皮肤组织结合致病。免疫介导的疾病常有其特征性的细胞因子产生模式。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为Th1相关性 ,以产生白介素 (IL) -2、干扰素 (IFN) -γ与IL-1 2为特点。Th2相关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遗传过敏性疾病 ,则产生IL-4、IL-5、IL-1 0及IL-1 3为主。近年来发现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水疱疱液和皮肤活检标本中存在Th2类细胞因子。将 2 1例BP、7例PV、6例其他炎症性皮肤病纳入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测定皮损周…  相似文献   

17.
窄谱UVB对白癜风是一种有效和耐受性好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白癜风可作外科的自身表皮移植和培养的黑素细胞移植 ,但非外科治疗仍被认为是一线疗法 ,包括皮质类固醇口服或外用、PUVA。最近有两项应用UVB治疗的报告。作者报告了 1998年 11月至 1999年 11月间单独应用窄谱UVB治疗的 11例患者。治疗均在一个有 4 8个荧光管 (发射峰为 311~ 312nm)的光疗仪中进行。所有患者病灶部位未经光测试 ,均定为Fitzputrick的Ⅰ型。最小红斑量 (MED)定为 4 0 0mJ/cm2 ,初始剂量为 70 %的MED(2 80mJ/cm2 ) ,之后每次照射量递增 15 % ,如有轻度红斑、瘙痒 ,下次治疗照射量…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 2 0 0 0年 8月~ 11月用LHH -5 0 0IVB型半导体激光 (北京龙慧公司 ) ,配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 12 3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2 3例患者中 ,男 5 7例 ,女6 6例 ,最大 82岁 ,最大 14岁 ,病程 3天~ 6个月。治疗方法 采用LHH - 5 0 0IVB型半导体激光。输出功率 5 0 0W ,照射距离 2~ 3cm ,头部为 10~ 15cm ,每次照射 10分钟 ,5~10次为一疗程 ,一般照射 1~ 2疗程 ,治疗期间配合阿昔洛韦 1.0g d。疗效判断及结果 见表 1,有 86例在治疗后 3天内疼痛有显著缓解 (6 9.9% ) ,在 4~ 6天缓解的有…  相似文献   

19.
尖锐湿疣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尖锐湿疣 (CA)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由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引起。近年来关于其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研究较多 ,证实尖锐湿疣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 ,但对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尖锐湿疣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我们对 4 5例CA患者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4 5例CA患者来自本院皮肤性病科及妇科门诊 ,按 1996年卫生防疫司制订的CA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 32例 ,女 13例 ,年龄 2 1~ 4 3岁 ,病程平均 3 5月(5天~ 1年 )。初发 10例 ,复发 35例。皮损 4~ 2 0个…  相似文献   

20.
目前认为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形成一种具有自我调节的协同的NADH依赖系统,以保护哺乳动物的皮肤免受紫外线辐射(UVR)的伤害。以往的实验主要集中在维生素C和维生素E单独使用或合用后抑制UVR对白化猪造成的红斑和光损伤方面的研究。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也主要是记录皮肤外观的变化或记录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组织学变化。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人体,外用或内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抑制UVR照射诱发的红斑,但对色素的变化情况未作报道。 该作者采用C3HBYB/Wq无毛小鼠(hr/hr)作为实验材料,用UVR照射15天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