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洁 《职业与健康》2002,18(12):100-101
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病,爱滋病[STD(性传播疾病)/AIDS(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大学对STD/AIDS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信息传播、信息认同、态度转变和行为采纳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现将国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年级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华 《中国校医》2002,16(2):136-138
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于 2 0 0 0年 11月对本校高职一年级大学生进行了艾滋病、性病知识问卷调查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在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 0 0 0年入学的新生中 ,以班为单位整体抽取 10个班 ,再从中抽取 5个班为教育组 ( 2 0 1人 ) ,其中男生 10 3人 ,女生 98人。另 5个班为对照组 ( 2 0 3人 ) ,其中男生 10 8人 ,女生 95人。1.2 方法及内容 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经专家咨询 ,反复修改后使用。内容包括艾滋病、性病的基础知识 ,艾滋病、性病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对大学生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下发自制调查问卷,抽样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后比健康教育前对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效果,但是,教学方法应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艾滋病已成为人类历史上危害最严重的疾病 ,预防青少年感染艾滋病是全球共同面监的重大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青少年时期是性成熟期 ,性探索、性活跃、多性伴、无保护性行为、酒精和药物滥用及对性病、艾滋病信息和服务的可及性差等 ,都是青少年感染性病及艾滋病的潜在危险因素。目前 ,我国正处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关键时期 ,对中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已是当务之急。据调查 ,我国中学生对艾滋病 3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约为 70 %~ 90 % ,对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 10 %以下到 90 %不等 ,对避孕套可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仅 10 %~ 70 % ,对婚前性…  相似文献   

5.
国外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病艾滋病 (STD/AIDS)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大学生STD/AIDS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信息传播、信念认同、态度转变和行为采纳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现将国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组织形式或模式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是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和评价的保证因素 ,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认真探索不同的大学生STD/AIDS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模式。Ritter等〔1〕在 1所综合大学内建立一个由学生、教师、职员、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AIDS协调委员会 ,其中Peer提供健康教育课程 ,并成为该防治计划…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野外工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及性行为情况,尝试如何在野外工人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及性行为调查工作。方法:于2001年6月对野外工人进行性行为调查和艾滋病健康教育,采用看录像、讲解和发放知识画册的方法,教育内容注重实用性,教育前后采取不记名、内容相同的自制问卷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教育前有较大的提高,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效果明显。88.29%人认为有必要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性行为调查显示:有7.23%的野外工人发生婚外性行为时不使用安全套,33.78%的工人感染性病时会选择私人门诊就诊。结论:对野外工人进行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效果显。  相似文献   

7.
学校健康教育在预防艾滋病/性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从1985年到1999年,短短的15年,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患从188人,增长到13913人,增长了74倍。形势的严峻不言而喻。以上仅是报告的人数。专家估计,2002年6月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达到100万,如不采取有效措施,2010年则可能达到1000万,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和关注,笔认为,抓艾滋病/性病的预防和控制,从学校抓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社区娱乐场所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及行为情况,探讨在社区中娱乐场所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的可行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社区内娱乐场所进行有关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指导正确使用安全套,发放有关性病/艾滋病的科普小册。结果干预前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最低为21.6%,最高为77.9%,经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对艾滋病态度总变化率从干预前的55.23%上升到干预后的68.58%(P<0.01),对艾滋病相关行为(避孕套)使用情况干预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以“从未使用避孕套”变化最大,由干预前的61.6%下降到46.5%(P<0.01)。结论在社区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是有意义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詹素云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009-4011
[目的]对大学生进行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水平和积极参与意识,使他们建立安全行为,主动做好性病艾滋病预防。[方法]2004年2月第一次在我校6个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讲座,2005年3月~2006年6月分别对我校选修性病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了授课,授课前后采用了现场问卷。[结果]通过连续两年半的健康教育干预,大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得到了提高:在15项问题中有7项达100%,其余均在98%以上。教育前后所有27道题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99.43%的大学生明确了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避免和降低感染性病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海员是一个特殊群体 ,由于工作需要常年飘洋过海、周游世界各地。在性传播疾病、艾滋病不断蔓延的今天 ,提高他们对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尤为重要。为此 ,我们对工作在远洋货轮的海员进行了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健康教育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研究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选择大连远洋运输公司 6艘远洋货轮的海员为研究对象 ,共有 437人(次 )接受了调查。其中 :视听教育组 2 39人(次 ) ,对照组 1 98人 (次 )。被调查者均为男性 ,40岁以下的占 6 1 5 6 % ,已婚的占 6 8 1 9% ;高中以上文化的占 78 2 6 % ;工人占 6 0 1 8% ,…  相似文献   

11.
浙江某地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病/艾滋病有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对当前学校性教育的需求与评价,为制定适合当前大学生的干预策略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某市2所综合性大学所有在校全日制一~四年级学生22940人开展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性安全知识仍较缺乏,43.9%~49.4%的大学生接触过各种黄色性媒体,8.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可能会感染艾滋病,13.1%有婚前性行为,94.1%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大学中开展性教育。结论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性生理和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态度和性行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过程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 提高当代大学生对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的认识和评价同伴教育执行质量。 [方法 ]  1999年 7月至12月 ,先后在上海 3所大学 64 5名一年级学生中开展了艾滋病 /性病 /安全性行为的同伴教育 ,并对其进行过程评价。 [结果 ] 目标人群的总参与率为 92 .6% ,目标人群和项目监督者对教学情况评价分别为 4.13分和 4.5 6分 ( 5分制 ) ,有 93 .2 %的被教育者喜欢了同伴教育的形式。 [结论 ] 健康教育执行情况良好且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现状,评价对医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某高等医学专科学校2006年在校专科与中专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现况调查,并对其进行艾滋病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培训前后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训前医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76.2%,其中二年级学生高于一年级学生,大专生高于中专生,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培训后医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明显改善,艾滋病知识正确回答率达98.9%,培训前后调查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培训前不同年级和不同学历的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正确回答率间存在差异,对医学专业大中专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了解中学生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和相关行为学特征,为制定中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对中学生进行性病/艾滋病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教育形式,并下发自制调查问卷获取干预前、后的资料。结果 58.99%的学生曾接受过有关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后。中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愿意了解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并帮助艾滋病感染者的学生从干预前的45.88%上升至于预后的67.79%。(x^2=32.29,P〈0.01),69.75%的学生能接受和艾滋病病毒染者或病人一起工作和学习;干预后有72.03%的学生认为在感染艾滋病后应该坚定信心,与艾滋病挑战,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47.17%(x^2=387.68,P〈0.01)。结论 在中学生中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集中讲座和发放宣传资料相结合是中学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某高校大学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适合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模式及途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高校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某高校选修和未选修健康教育课新生各900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干预前后大学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结果实验组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1.7%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95.0%和95.5%,干预前、后及与对照组(80.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向态度率从干预前52.2%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66.4%和67.7%,干预前、后及与对照组(57.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向行为率从干预前70.0%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80.0%和80.2%,干预前、后及与对照组(71.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高校艾滋病防治应以大一新生为重点,强调性行为、性道德教育,专题授课、播放VCD、图片展等健康教育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浙江省初中生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相关态度及行为状况,初步评价在初中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2385名初中生在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1个月分别下发同一调查问卷进行相关问题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健康教育后比健康教育前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可以接受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学习、生活的学生由健康教育前的46.62%上升到健康教育后的62.09%(P<0.01)。结论通过专题讲座、小册子、VCD等多种形式,在初中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健康教育对预防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伤害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大学生精力旺盛、热爱体育运动,由此引发的运动损伤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2].有报道认为,师范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损伤率高达77.63%,主要原因是师范院校设有体育专业,体育课是该专业的主修课程,运动项目多、运动量较大,易造成损伤的发生[3].轻者妨碍其日常生活和学习,影响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重则危及生命.为进一步探讨健康教育对预防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发生的效果,浙江师范大学医院于2004年6月对体育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应用于大学生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同伴教育应用于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参加"青春健康同伴教育"选修课的120名大学生作为同伴教育组,按照个体匹配,选取其他选修课的学生120名作为对照组。对同伴教育组大学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教育实施前后分别对2组大学生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前,2组大学生的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均较低,且2组大学生每项题目的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同伴教育组学生的一般知识知晓率均有所提高,且多数题目的知晓率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前,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大学生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感染艾滋病"等5项题目的知晓率均高于90.0%,且教育前后2组学生不同组之间及本组之间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前,2组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的相关态度及性行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身份的同学或朋友继续交往的学生人数比例在同伴教育组达76.7%,高于本组教育前及对照组教育后该人数比例,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同伴教育组中支持多个性伴侣及一夜情的学生人数比例均较教育前有所下降,而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学生人数比例有所上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学生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方面,同伴教育是一种切实有效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蔡泳  施榕  顾维雄  Short R  高源 《上海预防医学》2001,13(5):214-215,224
[目的 ] 了解文科大学生艾滋病 /性病 /安全性行为的知识水平和围绕这一内容开展的同伴教育的效果及适宜性。 [方法 ]  1999年 10~ 11月在上海某文科大学整群抽样选取一年级大学生共 181人为干预组 ,对其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等内容的同伴教育 ,另设同校 179人为内对照组 ,另一所文科大学的 16 0人为外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 ,对教育前后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 干预组在教育后艾滋病、性病知识水平均有大幅提高 ,且对安全性行为的认识及态度有所改变 ,与内、外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在对婚前性行为态度上 ,干预组在教育后有显著改变 ,而内、外对照组改变不明显。 [结论 ] 同伴教育在一年级文科大学生中的开展是十分有效而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