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改进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法,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18只山羊采用手术方法造成双侧股骨颈移位骨折模型,实验侧采用改良内固定,对照侧采用传统髓内固定.术前及术后4、6、8、12周分5次行放射性核素三相骨显像检查;术后4、8、12周分3批处死动物行股骨头、颈组织学观察;同时结合X线检查客观评价改良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结果 (1)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血流相及血池相显示实验侧股骨头不但动脉灌注较对照侧好,而且静脉回流也比对照侧通畅.骨静态相显示术后4、6周实验侧头/干比值大于对照侧(P<0.01),表明实验侧股骨头的血流量和骨代谢率高于对照侧,股骨头血供重建及骨组织修复过程较对侧快.(2)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在血管重建、编织骨生成及坏死骨清除等阶段实验侧均较对照侧提前.结论 改良内固定在力学稳定件增加的基础上,减轻了股骨颈髓内压力,保护了残留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股骨头血供的早期重建,促进了骨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并临床应用易退加压螺丝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同时移植带肌(血管)蒂骨瓣,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并便于骨折愈合后拔钉。方法:在松质骨加压螺丝钉的基础上,将螺纹的后部增加3~5圈由深逐渐变浅(呈锥形)的螺纹。术中分别于股骨颈张力侧和压力侧植入该钉各1枚,同时于股骨颈前上方刻槽并植入带肌(血管)蒂的髂骨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8~10个月开始负重。结果:102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应用易退加压螺丝钉+带肌(血管)蒂骨瓣移植病人中,8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42个月,其中优良率921%,尚可56%,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接各1例(23%)而再次手术。26例因骨折愈合达2年以上而要求取钉,证实该钉拔除容易。结论:易退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确切,愈后便于拔钉;同步植入肌(血管)蒂骨瓣可促进股骨头早期血供的建立及复活,加速骨折愈合过程,提高股骨头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股骨干顺行髓内钉固定后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群峰  严世贵 《中国骨伤》2011,24(11):939-942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行顺行髓内钉固定后发现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股骨干骨折行顺行髓内钉固定后术中或术后发现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12例,全部以2枚螺钉分别自髓内钉前后方固定股骨颈骨折,定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16.5个月。股骨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股骨干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无股骨头坏死发生。按Harris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优7例,良3例,可2例。结论:股骨干骨折顺行髓内钉固定后发现同侧股骨颈骨折,以2枚螺钉分别自髓内钉前后方固定股骨颈骨折方法可行,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4.
股骨重建钉治疗同侧股骨颈、干骨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使用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同侧股骨颈、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手术要点和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方法 对12例使用股骨重建钉治疗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采用闭合穿钉、闭合或小切口切开复位,用三维瞄准器锁定远骨折端,股骨颈保持15。前倾角置人2枚拉力螺纹钉。结果 11例获得随访,随访平均时间12.3个月(6~58个月)。远期疗效按马元璋评定标准:优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1.8%,平均股骨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2个月、股骨干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7个月,一期骨折愈合率达到72.7%,其中3例术后10,12,15个月远骨折段骨延迟愈合,改为动力固定,4~6个月后骨折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征象。结论 股骨颈骨折强调不切开复位,并争取解剖复位;股骨干骨折则常规闭合穿钉、小切口复位、有限扩髓、静力固定。股骨重建钉是目前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伴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改良的空心钉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2例股骨颈骨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手术时经髂骨采集200 ml骨髓血,通过全封闭的血细胞分选系统采集BMSCs,采用改良带侧孔的生物型空心钉的钉尾向骨折端注射BMSCs。对照组采用传统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平行固定。结果 术后3、6个月实验组骨折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实验组出现3例骨不连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照组出现6例骨不连及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实验组在术后至下地负重行走时间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改良的生物型空心钉在骨折端注射BMSCs能够有效地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降低了骨不连以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股骨重建带锁髓内钉和股骨颈三枚空心螺钉+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治疗同侧股骨干并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股骨颈三枚空心螺钉+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治疗7例(A组),股骨重建带锁髓内钉治疗11例(B组)。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及术后失血量较多,股骨干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长(P〈0.05),而两组股骨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术后Sanders髋关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疗效,股骨重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在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出血量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处理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6  
目的 分析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1998年3月-2001年6月收治的18例19个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病人中,早期诊断12例,2例用多针固定。2例行缝匠肌带肌蒂植骨,3例行带旋髂深血管植骨术。结果 术后随访8-40个月,平均16个月。股骨干骨折除1例钢板固定不愈合外其余均愈合。股骨颈骨折1例不愈合,其余均愈合。结论 对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早期推荐使用逆行带锁髓内钉和空心螺钉固定,对漏诊病例使用多针在股骨髓内钉前方固定股骨颈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晚期漏诊采用带肌蒂、血管蒂植骨术仍可取得较高愈合率。  相似文献   

8.
磷酸镁骨粘合剂粘接骨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磷酸镁骨粘合剂(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MPC)粘接固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分为体外及体内两部分。体外部分:取54对新鲜猪股骨头标本,制备1cm^2骨折断面,随机分为6组,每组9对。分别用MPC粘接,在室温25℃和37℃、100%湿度两种不同条件下粘合固化30min,2、24h,行抗拉强度测试。体内部分: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通过开放截骨法制备兔双侧胫骨平台骨折模型。随机选取一侧为实验侧,采用MPC粘接;另一侧为对照侧,采用L形钢板内固定,术后均不作外固定。于术后3d,3、6和9周行X线片、周围血电解质、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体外部分:猪股骨头粘接体于两种不同条件下固化相同时间后其平均抗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部分:X线片可见实验侧和对照侧骨折均于术后9周愈合,MPC随骨折愈合而逐渐被吸收。术后不同时间点周围血钙、镁浓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浓度术后6周出现一过性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观察:术后3d,实验侧和对照侧均可见骨折块复位良好;3周,实验侧骨折处有部分MPC残留,对照侧可见部分骨折线;6周,实验侧骨折线消失,对照侧周围瘢痕组织和骨痂出现过度增生;9周,实验侧骨折处塑形良好,对照侧可见钢板遗留痕迹。组织学观察:实验侧术后3d,MPC与骨间界面清晰;3周,MPC开始降解,骨小梁长入其中;6周骨折愈合,仅少量MPC未吸收;9周MPC骨折愈合良好,MPC全部吸收。结论MPC的粘接强度高、能降解、对体内电解质离子浓度干扰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粘合剂,可用于骨折的粘接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使用Russell-Taylor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多节段骨折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手术要点和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方法 对1998年6月~2002年10月使用股骨重建钉静力固定治疗7例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采用闭合穿钉、小切口切开复位。结果 平均股骨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2个月、股骨干骨折7.3个月,一期骨折愈合率达到71.4%(5/7),其中2例术后12、15个月远端骨折段骨延迟愈合改为动力固定,4~6个月后骨折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征象。1例浅表感染。结论 股骨颈骨折强调不切开复位,并争取解剖复位;股骨干骨折则常规闭合穿钉、小切口复位、有限扩髓、静力固定。认为股骨重建钉是目前治疗股骨干多节段骨折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髓内钉对兔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雄性新西兰兔39只,制作兔双侧胫骨中断骨折髓内钉固定模型,左侧实验侧以碳纤维复合材料髓内钉固定,右侧以不锈钢髓内钉做对照.24只动物术后2、4、8、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影像学观察和组织学检查.另15只术后4、8、12周取材做愈合骨强度的生物力学分析.结果 术后4周及8周,试验组矿化沉积率及平均类骨质宽度均优于对照组.愈合8周与12周,实验组骨愈合负载优于对照组25~30%(P<0.05),弯曲强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15%(P<0.05).结论 与不锈钢髓内钉比较,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髓内钉更有利于兔胫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
旋股外多条血管束移植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伟  马勇 《中国骨伤》1998,11(1):9-11
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往往并发发骨不连及股骨头坏死。采用旋股外多条血管束移植,加压螺钉内固定,配合中药活血化瘀,治疗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与带肌蒂骨瓣,带血管蒂骨瓣移植加螺钉内固定及单纯加压螺钉内固定比较,疗效优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空心加压螺钉联合臀中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对27例移位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Ⅳ)患者采用改良Smith-Peterson入路(S-P)空心加压螺钉联合臀中肌骨瓣移植治疗。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0个月,平均36个月。骨性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5个月,骨折愈合25例,愈合率93.3%,股骨头坏死3例、其中2例骨折不愈合后期发展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另1例为内固定取出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率为10.0%。结论采用改良S-P入路对股骨头周围血供破坏小,臀中肌骨瓣移植联合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对提高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愈合率和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一种自行研制的骨折髋支撑关节(FHSJ)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家犬36只,通过手术使股骨头脱位,头颈交界处线锯截断,2枚螺丝钉固定。对照组12只,股骨头复位,伤口缝合;实验组24只,安装FHSJ后缝合。结果实验组21只骨折愈合,2只股骨头塌陷。对照组6只骨折愈合;8只股骨头塌陷。结论FHSJ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颈短缩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以及其对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间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7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110例患者获得随访,男32例,女78例;平均年龄75.3岁;Garden Ⅰ、Ⅱ型骨折42例,GardenⅢ、Ⅳ型骨折68例;平均骨密度T值为-2.8;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3.6d。记录患者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根据随访期间患者X线片表现将患者分为颈短缩组和无颈短缩组,统计颈短缩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影响颈短缩的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1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5个月(3~ 39个月)随访,共有46例发生颈短缩,发生率为41.8%;骨折愈合104例,愈合率为94.5%;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72.4分(22 ~ 97分),其中颈短缩组和无颈短缩组随访时间<10个月的患者分别有8例和11例,未计入Harris评分。颈短缩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78±17)分,无颈短缩组平均为(86±2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998,P=0.048);颈短缩组骨折愈合率为95.7% (44/46),无颈短缩组为93.8%(60/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43,P=0.068)。老年股骨颈骨折行空心钉内固定术后颈短缩的发生与骨密度值、骨折复位质量、骨折类型、患者年龄及性别呈明显相关。 结论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颈短缩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的骨密度值、骨折复位质量、骨折类型、年龄及性别是其影响因素,颈短缩会影响术后髋关节的功能,但并不影响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SPECT-CT观察不同分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的变化和股骨头不同部位血供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的SPECT-CT检查资料,股骨颈骨折采用Garden分型,并将股骨头分为外上方(A)、外下方(B)和内下方(C)三个区域,分别计算患/健股骨头核素比值和三个区域与健侧股骨头核素计数比值,比较股骨颈不同类型骨折、同种骨折股骨头不同部位血供的变化。结果 GardenⅠ、Ⅱ、Ⅲ和Ⅳ型患/健比均值分别为:2.6、1.7、0.7和0.4(F=2.34,P〈0.05)。股骨头外上方、外下方和内下方与健侧股骨头的核素比分别为:(GardenⅠ型)1.9、3.2、2.4(F=3.85,P〈0.05),(GardenⅡ型)1.3、2.3、1.6(F=4.56,P〈0.05),(GardenⅢ型)0.3、0.9、0.5(F=3.47,P〈0.05),(GardenⅣ型)0.1、0.6、0.3(F=2.73,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移位程度越大,股骨头血供破坏越严重,尤其是股骨头的外上方部位血供下降程度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骨折愈合过程中血流量变化与VEGF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骨折端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兔105只,随机分对照组,VEGF组抗VEGF组,各线于伤后8、24、72H,1,3,5,8周利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测定骨折端血流量变化。结果:应用VEGF使骨折端血流量在一定时间内较对照组增高;抗VEGF可导致骨折端血流量明显减少,结论:VGEF对骨折端血压血流量变化可能影响骨折愈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根中空双头螺纹加压钉经皮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三根中空双头螺纹加压钉经皮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并分析其特点。方法:自1993年~2000年,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以Mc-Elvenny法行骨折复位,应用三枚中空双头螺纹加压钉经皮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2例。结果:股骨颈骨折愈合率达90%(38/42)。35例获得优良的功能,7例发展为股骨头坏死。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中空双头螺纹加压钉经皮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可靠,操作简单,有很高的骨折愈合率,创伤小、螺钉不易松动、退出,感染机会少。  相似文献   

18.
青壮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新鲜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72例,平均34.4(20~48)岁。其中头下型32例,经颈型12例,基底型28例,均用多枚钛合金空心钉固定闭合复位5l例,切开复位同时分别联合应用股方肌骨瓣或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2l例。平均随访3年4个月:结果 5例复位不良,其中4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共10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 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应力求早期解剖复位,牢固固定。钛合金空心钉呈等腰三角形平行固定可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有动力加压作用,创伤小,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可以长期存留体内,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股骨颈骨折治疗手段一带肌蒂或血管蒂的髂骨瓣植入可以改善局部的血运。良好的骨折复位、早活动晚负重,有利于降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