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院门诊部应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消化性溃疡 40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1 材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  40病例 (男 2 6,女 1 4) ,年龄 31~71 y,均为胃镜检查确诊为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并进行组织学美蓝染色及化验血清 HP- Ig G抗体检测为阳性的病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 2 5例 ,胃溃疡 1 0例 ,复合性溃疡 5例 ,后二者均排除了恶性病变。1 .2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停服其他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在确诊 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 1~ 3d内 ,改用三联疗法 :奥美拉唑 (洛赛克 ) 2 0 mg,bid;阿莫西林 0 .5g,tid;替…  相似文献   

2.
我们应用奥美拉唑及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HP)消化性溃疡58例,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经内镜确诊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其中男36例,女22例,平均年龄41岁,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溃疡40例,均为HP试验阳性者.所有病例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上腹部病、返酸、嗳气、恶心等症状.1.2 治疗方法:58例予口服奥美拉唑20 mg每天1次,共4周,口服阿莫西林0.25 g,甲硝唑0.2 g,每日3次,共2周,服药后2周及4周予以内镜及细菌学检查.1.3 疗效标准:(1)内镜下溃疡变化:溃疡面消失或仅留瘢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相关原因。方法对象筛选选择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门诊及病房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32例,均使用活检病理切片及^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结果132例患者中有81例为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阴性。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引起消化性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引起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出现假阴性,应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序贯三联与标准三联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探索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序贯组与标准组,每组30例。序贯组及标准组均采用三联10日抗Hp治疗。结果:序贯组总有效率是93.33%(28/30),标准组总有效率是73.33%(22/30),序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标准组。结论:序贯三联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00例,分为观察组(药物治疗后)和对照组(未药物治疗),均使用活检病理切片及14C尿素呼气试验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结果观察组中细菌培养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为78.62%(625/795);对照组为18.67%(38/2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可能出现误差,临床确诊应注意结合症状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6.
许晓燕 《中国药业》2013,22(11):74-75
目的观察两种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的四联疗法,B组采用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的四联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HP清除率。结果A组疗效及HP清除率均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消化内科收治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30例,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效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在抑酸、缓解腹痛等方面的稳定性优于奥美拉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王志亮  郭锻强 《河北医药》1999,21(6):518-519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DU)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对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不仅要治疗溃疡,还须根除HP、预防复发,已渐为共识[1~3]。我们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联合用药治疗HP相关性DU,与单用奥美拉唑对照组比较,取得了较好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由胃镜确诊为DU活动期,并行胃粘膜活检作快速尿素酶试验及Giemsa染色两者均为阳性,证实有HP感染。治疗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17~65岁;对照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18~70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上腹疼痛…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78例伴有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PU)患者采用单独和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与复发情况并进行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78例均来自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病例。均经内镜检查和胃粘膜组织检查明确诊断。男性46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42.3岁。平均病史1月~20年。其中胃溃疡2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0例,复合溃疡5例,幽门管溃疡6例,吻合口溃疡2例。  相似文献   

10.
姜国英  李莉 《中国药业》2012,(21):47-48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远期复发率。方法将1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68例接受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g,克拉霉素0.5 g,均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68例将雷贝拉唑换为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口服。疗程均为7 d。7 d后,治疗组继续服用雷贝拉唑10 mg,对照组继续服用奥美拉唑20 mg,均每日1次,连用14 d。观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统计治疗结束后4周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及1年后溃疡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分别为70.59%和66.18%(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和80.88%,1年复发率分别为8.33%和17.78%(P<0.05)。结论采用雷贝拉唑三联法和奥美拉唑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均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但雷贝拉唑三联法疗效更显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溃疡治愈率更高,1年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因素,兰索拉唑(Lansoprazole,LAN)与抗生素如阿莫西林(AMY,羟氨苄青霉素)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减少溃疡复发和根除HP。本文主要报道LAN和AMX联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复发率、HP的清除率和根除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55例病人均经胃镜确诊为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胃窦粘膜活检作HP检查,证实有HP感染。有并发症者未列入。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毛增贵 《安徽医药》2007,11(8):750-752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胃溃疡(gastic 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概括为胃、十二指肠粘膜攻击因子和粘膜自身防御-修复因子之间失衡所致。攻击因子有: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旋杆菌、非甾体消炎药、酒精,各种应激因素等。防御因子有胃黏膜屏障、黏液、黏膜的血流、细胞更新、内源性前列腺素、上皮生长因子等。其中与消化性溃疡关系最大的是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近20年的研究和临床资料充分证明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但最终溃疡的形成均由于胃…  相似文献   

13.
杜昆 《首都医药》2000,7(5):50-50
消化性溃疡可以细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早先认为其发病机理是由于胃及十二指肠部位的粘膜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攻击所致.但自1983年两位澳大利亚人成功地从溃疡病患者的胃粘膜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后,幽门螺旋杆菌(HP)再也无法遁形于胃酸之后了.国际国内不约而同地把幽门螺旋杆菌确认为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溃疡病的重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 (PU)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其发病密切相关 ,根除HP以治愈溃疡、预防复发 ,已成为共识。笔者近两年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 3 0例 ,与传统铋剂三联方案对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经内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 ,病理报告幽门螺杆菌阳性 60例 ,其中胃溃疡 (GU) 3 6例 ,十二指肠溃疡 (DU) 2 4例 ,随机分为 2组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明显差异 ,所有患者均无溃疡并发症及伴发疾病。1 2 方法 治疗组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味合抗生素治疗 ,该方由黄…  相似文献   

15.
3种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组合治疗方案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胃炎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3种治疗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种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4.52、13.62、12.24.无论是从成本-效果比分析(C/E),还是从增长的成本-效果比分析(△C/△E),均得出C方案为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最佳方案.结论药物经济学在优化治疗方案,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浅析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门诊检查为消化性溃疡的200例患者资料,所有的患者经过胃镜检查、Warthin-starry法和快速尿激酶检测法均确诊溃疡组织中有幽门螺杆菌,分析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为阳性的患者为135例,阳性率为65.0%;男性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71.9%,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的年龄段患者中,30~50岁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最高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最高,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胃溃疡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清除可以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大量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菌,也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因素.对消化性溃疡行根除Hp治疗已成共识.我院对1996年5月至1999年12月对胃镜确诊Hp阳性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人150例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友送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1):914-915
近年来 ,我们应用思密达治疗消化性溃疡56例 ,并以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治疗42例作对照 ,观察临床疗效 ,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 1病例选择 :9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返酸等症状 ,经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 ,全部患者在内镜检查的同时作胃窦部活检 ,进行尿素酶试验快速检测幽门螺杆菌 (HP)。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应用思密达 ,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治疗组56例中 ,男性48例 ,女性8例 ,年龄18~72岁 ,平均42 6岁 ;其中胃溃疡18例 ,十二指肠溃疡38例 ,HP阳性者41例 (89 % )。对照组4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采用兰索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服药2周后本组病例嗳气、腹胀、返酸、上腹不适等伴随症状均消失,上腹疼痛缓解率为100%,经胃镜复查,32例胃溃疡愈合率为93.75%,2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全部愈合,19例复合溃疡愈合率为84.21%,HP根除率均在95%以上。结论兰索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溃疡愈合迅速,症状消失快,值得临床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奥美拉唑治疗Hp阳性溃疡2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两周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对经胃镜诊断,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25例患者用奥美拉唑两周疗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临床治愈率96%,Hp根除率90%,溃疡愈合率85%。结论此种方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