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药物治疗的9例患者均治愈。26例行手术治疗(患肾造瘘术2例,患肾切除术24例,其中12例加患侧输尿管切除术)。术后病理均确诊为肾结核,合并输尿管结核20例,术后发生输尿管残端综合征1例。于术后6个月行输尿管残端切除后痊愈。1例膀胱挛缩患者于术后1年行回肠膀胱扩大术,痊愈出院。结论近期不典型肾结核病例显著增加。尿PCR-TB和IVU检查仍然是术前诊断肾结核的主要手段,同时应重视CT和MRU在肾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无功能结核肾行患肾切除术时除应尽量将肾周脂肪组织一起切除外,同时应尽可能切除患侧全部输尿管。  相似文献   

2.
陈锡祥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90-19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2012年2月行腹腔镜肾切除术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手术成功,1例肾脓肿引流后粘连明显改行传统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145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30~300ml,平均95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均无明显并发症。住院时间为8~15d,平均10d。肾癌1例随访2年,无复发。其余病例随访3~12个月,其中2例有伤口痛、麻木感,半年后上述症状消失。1例肾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勇  岳军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142-143
目的 探究肾结核的临床特点,分析主要治疗方法,提高诊断率.方法 分析我院自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的102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结果及治疗方法.患者采用抗结核化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多表现为尿频、尿痛,约占83%.97例中肾切除72例,切除前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抗结核药治疗,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结核.25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 肾结核早期可经药物治愈,晚期患者主要采用肾切除手术治疗.临床多采用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手段,如KUB、IVU和CT检查等,结合临床表现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例患者采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肿瘤直径2.0~4.5 cm.对侧肾功能正常者5例,2例对侧肾功能轻度受损;对侧肾脏有结石者3例,对侧肾脏有囊肿者1例.术后病理:5例为肾脏透明细胞癌(T1N0M0),2例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果 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4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300 ml,术后1例出现尿漏,2周后自行愈合.术后所有透明细胞癌病例短期随访3~15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是治疗早期肾脏肿瘤,尤其是直径小于4 cm肾癌的一种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2例患者(例1男性,32岁;例2女性,27岁),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肝功能均正常,因尿酸水平升高加用别嘌醇0.1g,3次/d口服。2周后出现发热、皮疹。实验室检查:例1丙氨酸转氨酶(ALT)1182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95U/L,总胆红素25.9mmol/L;例2A坍1452U/L,AST1942U/L。停用别嘌醇及抗结核药,接受保肝治疗。2例患者肝功能分别于治疗后14、25d后基本恢复正常。例1继续抗结核治疗,随访4个月肝功能正常。例2因病情稳定停止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99 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重度肾积水患者患肾功能评估的意义.方法 63例重度肾积水患者行99Tcm-DTPA 肾动态显像评估其肾功能,并与IVP结果对照,按其肾功能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并于术后1年内复查.结果 63例患者有重度积水肾69个,其中无功能肾15个,功能严重受损肾21个,肾功能中度受损16个,肾功能轻度受损12个,肾功能正常4个,切除患肾13个,其他50例患肾行手术解除梗阻,43例术后1年内复查肾动态显像,肾功能轻中度受损者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肾功能严重受损者肾功能未见明显恢复.结论 99 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重度肾积水患者手术前评估肾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新抗结核药物的不断发现和临床应用,肾脏结核病变有逐年减少的趋势。来院诊治的病人多半是晚期病人,肾脏破坏较重,甚至功能丧失需要肾切除。因此,掌握肾结核的诊断和肾切除术的适应症及抗结核药物的合理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我院1980~1992年收治116例肾结核,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发病特点和诊治方法,提高肾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的70例肾结核住院患者的发病情况、病史、临床表现、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结核以21~50岁发病率最高,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尿频、尿痛和腰痛。尿常规异常率80.0%,尿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率16.9%(9/53),尿聚合酶链反应结核菌(PCR—TB-DNA)检查阳性率40.0%(2/5)。B超、尿路平片(KUB)加静脉肾盂造影(IVU)、CT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3%(43/69)、35.5%(22/62)、52.9%(18/34)。40例患者行肾切除术,药物治疗肾结核13例(单纯药物治疗8例+并发活动性肺结核中药物治疗5例),65例获得随访病人均治愈或肾功能稳定。结论不典型肾结核病例明显增多。肾结核早期诊断困难,需综合分析。早期肾结核完全可通过药物治愈,但肾切除仍是中晚期肾结核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王俊  范国才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0):1630-1631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痊愈,64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结核,发生输尿管残端综合征2例。结论尿PCR-TB-DNA检查是术前确诊肾结核的主要手段,同时应重视CT和MRU在肾结核诊断中的作用。无功能结核肾切除时应尽可能切除肾周脂肪组织和患侧全部输尿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肾脏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早期小肾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保留肾脏腹腔境下早期小肾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手术时间75~125 min,平均105 min;肾动脉阻断的时间8~20 min,平均15 min;手术中失血150~300 ml,平均250 ml,术中未输血,术后1~3 d待肛门排气后正常进食,住院时间5~10 d,平均7 d。术后并发皮下气肿者3例,1周内自行吸收;未出现腹腔内迟发性出血、尿漏,术后检查肾功能均正常,无肾功能损害。病理诊断:18例为肾细胞癌(T1N0M0),12例为肾腺癌。术后检查血肾功能显示尿素氮及肌酐清除率均无明显变化。术后常规复查双肾CT平扫及增强扫描。术后给予患者常规免疫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未发现肿瘤转移、复发。结论保留肾单位腹腔镜下肾肿瘤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梁万华  郭连胜  闫帅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301-301,306
目的研究并探讨复治的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加短程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在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复治的脊柱结核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先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清除病灶和融合植骨,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以及抗结核的疗效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化疗期间观察放射影像、结核症状的变化和化验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化疗5周内以及术后的4个月内结核症状显著改善,CRP平均值和血沉明显下降,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0个月内影像学检查没有内固定松动现象发生,外科治疗加短程化疗的有效率超过90%。结论对复治的脊柱结核患者实施外科治疗加短程化疗对治疗效果有显著作用,病灶的清除能缩短化疗的时间,这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田洪英  王洪星  姚明 《中国药房》2012,(26):2485-2487
目的:建立测定抗结核药血药浓度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8月-2010年12月164例结核病住院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别测定患者连续服药1个月后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的血药浓度,分析不同血药浓度的临床疗效及肝损害情况。结果: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的血药浓度高于正常浓度范围者分别占9.1%、12.8%、24.4%,低于正常浓度范围者分别占54.3%、9.8%、6.7%。临床疗效以完全改善和明显改善者居多,占92.1%。药物性肝损害多发生在用药后1个月内,以老年人多见。49例肝损害患者中血药浓度高于正常者占73.5%。结论:HPLC法可用于抗结核药血药浓度监测,其结果是临床调整用药剂量的重要依据,对结核病患者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评价胸腔置管引流及胸腔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在全身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治疗组126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采用胸腔内置管持续引流及胸腔内给药方法,对照组12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每次B超定位后胸腔穿刺,每周1~2次,每次抽尽胸腔积液后胸腔内注入药物。结果:治疗组完全好转98例,占77.78%,有效率为98.41%,对照组完全好转71例,占59.17%,有效率为90%。结论:胸腔置管引流及胸腔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率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杜德兵  刘正芳 《中国药房》2011,(40):3800-3801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致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78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93)和对照组(n=85),在抗结核治疗最初2个月,治疗组采用抗结核病方案+还原型谷胱甘肽1.2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对照组采用抗结核方案+葡醛内酯片0.2g,口服,tid。所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最初2个月每2周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及过氧化脂质(LPO)各1次。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2个月内ALT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0.8%和27.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损害发生后患者的LPO水平有所提高,与治疗前及无肝损害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LP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与体内的LPO过氧化有关,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减少体内LPO产生,显著降低肝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35例,根据患者的依从性随机分成2组,胰岛素组19例,口服降糖药组16例。2组降糖药不同,抗结核药相同,初治病例应用3HRZE/6-9HRE方案,复治病例应用3HRZE/9-12HRE方案,同时2组均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1个月,观察1个月、3个月的疗效。结果胰岛素组的临床症状改善、胸片转归及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口服药组。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最佳降糖方案为胰岛素强化治疗,而肺结核化疗疗效与糖尿病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痨治疗过程中血浆糖化血红蛋白(GHbAlc)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本所治疗的347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4个月后GHbAlc变化情况及其与肺结核病情转归的关系。结果在347例初治结核病患者中,治疗前GHbAlc高于治疗后2月、4月时的水平,但在2月时没有统计学意义(u=2.317,P〉0.05),直到4月时才明显下降(u=7.420,P〈0.001),在无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中,GHbAlc在治疗各阶段也差异显著(u=3.113.P〈0.01,u=4.671,P〈0.001),但在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治疗前2月GHbAlc下降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u=1.915,P〉0.05),但在治疗4月后GHbAlc却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u=5.637,P〈0.001),分析其病例分布,随着治疗的进展,GHbAlc升高者逐渐恢复正常,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74.445,χ^2=21.129,P〈0.01)。结论GHbAlc与结核病病情密切相关,随着疗程的继续,其数值逐渐下降,GHbAlc升高者也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痨治疗过程中血浆糖化血红蛋白(GHbAlc)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本所治疗的347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4个月后GHbAlc变化情况及其与肺结核病情转归的关系。结果在347例初治结核病患者中,治疗前GHbAlc高于治疗后2月、4月时的水平,但在2月时没有统计学意义(u=2.317,P〉0.05),直到4月时才明显下降(u=7.420,P〈0.001),在无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中,GHbA1c在治疗各阶段也差异显著(u=3.113,P〈0.01,u=4.671,P〈0.001),但在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治疗前2月GHbAlc下降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u=1.915,P〉0.05),但在治疗4月后GHbAlc却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u=5.637,P〈0.001),分析其病例分布,随着治疗的进展,GHbA1c升高者逐渐恢复正常,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74.445,χ^2=21.129,P〈0.01)。结论GHbAlc与结核病病情密切相关,随着疗程的继续,其数值逐渐下降,GHbAlc升高者也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8.
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疗程的顺利完成。方法对186例60岁以上老人肺结核患者(老年组)及198例20~60岁青壮年肺结核患者(青壮年组)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防治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结果老年组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115例),青壮年组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8例)。老年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5d内出现不良反应53例,15—30d28例,30~60d约20例,2个月以上14例。青壮年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5d内出现不良反应32例,15—30d18例,30-60d约10例,2个月以上8例。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出现不良反应较明显,且出现时间早,故制订合理的抗结核化疗方案,掌握好用药剂量,使用合理的护肝用其他预防副作用的药物,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抗结核治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68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中血糖控制达标39例,病灶不同程度吸收,空洞缩小或关闭;血糖控制较好20例,其中吸收好转16例,无好转3例,死亡1例;血糖控制不达标9例,其中吸收好转2例,无好转5例,死亡2例。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早期行抗结核治疗,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行Ⅰ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等外科治疗配合抗结核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菏泽市传染病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脊柱结核患者50例,手术前后均积极对症处理和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采用Ⅰ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发现患者植骨均骨性融合,骨畸形获得矫正平均Cobb角5.5°~14°,平均9.5°,神经功能分级为:B级2例,C级4例,D级9例,E级35例。结论脊柱结核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外科手术配合积极内科抗结核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