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停用强效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海波 《上海护理》2004,4(6):22-23
肾移植已成为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肾移植术后由于应用高效免疫抑制剂进行抗排斥治疗,患者抵抗力弱,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容易迅速加重和发展成呼吸衰竭。2000年7月-2003年5月间。我们对15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予以迅速停用强效免疫抑制剂,结果存活11例,死亡4例。现将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愈率。方法:我院自1998年12月-2001年4月共收治89例肾移植。对其中伴有严重肺部感染的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5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人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一旦出现高热,干咳等症状即很快进入呼吸衰竭,对上述病人进行多次痰培养并作血巨细胞病毒(CMV)检查,结果均为阴性者4例,单纯CMV感染者4例,CMV合并细菌感染者2例,单纯细菌感染3例,霉菌感染2例,经治疗后治愈12例,结论:对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在抗炎,抗病毒,抗霉菌治疗同时,果断减少或暂停免疫抑制剂,有利提高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背景: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病情进展快,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患者因免疫抑制剂的调整,出现移植肾功能受损。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方案。方法:回顾分析85例肺部感染的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肺部感染发生于肾移植后1-6个月43例(其中2-4个月39例),6-12个月7例,12-24个月7例,24-36个月6例,大于36个月22例。根据患者病情,予以调整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小剂量激素抗炎保护移植肾功能,针对病原学抗感染,呼吸衰竭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予以降温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肺部感染早期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44例,进展期减少或调整免疫制剂19例,重症肺炎期停用免疫抑制剂5例,肺炎早期及进展期逐步调整免疫抑制15例,肺炎早期减量至重症肺炎停用免疫抑制剂2例。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3-51 d,平均10.7 d。结果与结论:85例患者中治愈81例,死亡4例。4例死亡病例中,2例死于急性呼吸衰竭,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治愈的81例中出现急性排异反应3例,移植肾功能受损6例。结果提示,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短时间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及时恢复免疫制剂的应用,能有效保护移植肾功能,尤其是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肺部炎症进展控制住,及时恢复免疫抑制,在保护移植肾功能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尤其老年人患病率较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感染是使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或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肺部感染菌株情况和选择应用有效抗生素对疾病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症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在近10a来有了明显的进步.传统是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的应用,临床有效率仅为16.7%[1].也有现在采用的霉酚酸酯、普乐可复等免疫抑制剂.但是,大剂量的激素会影响体内多种代谢过程,易诱发严重的感染[2],SLE有近50%死于感染[3],肺部是最常受到感染的器官[4],本文对治疗重症LN过程中防治肺部感染的有关措施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红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研究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250012)岳少,李宪花,管益君红细胞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免疫性疾病发病与红细胞免疫功能有关。本文对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不同时期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进行...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2002年2月至2003年6月应用头孢他啶伍用红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部感染18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报告1例肾移植术后发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治情况如下. 1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发热11 d、加重伴喘憋2 h,于2008年10月入院.患者于2003年9月因肾功能衰竭在当地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2003年10月于新疆某医院行多囊肾切除术及肾移植术.后因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某医院再次行肾移植术.2008年10月10日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发热,自服感冒清热冲剂后发热症状有所缓解,体温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512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的构成及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出致病菌278株,阳性率为54.3%。278株中革兰阴性菌204株,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62株(22.3%)、肺炎克雷伯杆菌44株(15.8%)、流感嗜血杆菌38株(13.7%)、肠杆菌属34株(12.2%)、不动杆菌26株(9.4%);革兰阳性菌66株,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11.5%)、肺炎链球菌22株(7.9%)、肠球菌12株(4.3%);真菌8株,包括白色念珠菌6株(2.2%)、酵母样真菌2株(0.7%)。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和真菌(P0.01)。革兰阴性杆菌对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最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及阿莫西林耐药性最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多西环素最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真菌对氟胞嘧啶、氟康唑、依曲康唑、两性霉素B未表现出耐药性。结论: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率较高;根据经验,宜选用第三、四代头孢类抗生素或含有β内酰氨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慢性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合并Cpn慢性感染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5例),分别口服安慰剂(淀粉片)和阿奇霉素(500mg·d^-1)治疗,连续服用5d、停用23d为1个疗程,重复3个疗程。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检测肺功能的FEV1/FV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pn—IgG和Cpn—IgA。结果:65例均完成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治疗前(2.60±0.50)分,治疗后(1.70±0.28)分,P〈0.05];FEV,/FVc(%)也有改善[治疗组:治疗前(57±9)%,治疗后(60±7)%,P〈0.05];Hs-CRP较前下降[治疗组治疗前(4.54±0.65)mg·L^-1,治疗后(3.80±0.5)mg·L^-1,P〈0.05];Cpn-IgG阳性率和Cpn-IgA阳性率均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治疗COPD患者Cpn慢性感染有一定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和疗效判断。结果:氟康唑治疗后,痊愈30例、显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92%。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4例、3例肝功能异常。结论:肺部真菌感染逐年增加,占深部真菌感染首位。如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加重,经积极抗生素治疗无效,应考虑并存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新式叩击手法促进COPD合并感染患者排痰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丽萍  韩丽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4):1873-1874,1877
目的探讨新式胸部叩击手法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感染患者排痰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科收治的符合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一组采用新式胸部叩击手法排痰(观察组),另一组采用传统的背部叩击手法排痰(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排痰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新式胸部叩击手法与传统背部扣击方法相比,在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排痰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式胸部叩击手法提高了胸部物理治疗的临床效果,使痰液能及时有效排出,改善通气氧合功能,缓解憋喘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治疗费用,同时提高了护士观察病情的主动性和专业水平,收到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伴不全肠梗阻并发严重感染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期收治的一例 UC 伴不全肠梗阻并发严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三次入住本院消化内科症状无明显改善后转入本科室治疗,拟逐步停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行探查手术,同时予以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三个月后行腹腔镜结肠肝曲癌根治+左半结肠切除术。【结果】患者腹泻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未再诉腹痛、腹胀;体温恢复正常;肛瘘病情好转;术后病检结果为 UC 伴结肠肝曲癌变。【结论】UC 患者在使用激素、抗免疫治疗时出现不全肠梗阻应早期预防性给予抗感染治疗,避免出现爆发感染,疗效不佳时应尽早手术治疗;对于病程长的 UC 患者出现类似克隆恩病肠壁增厚不全肠梗阻时应早期手术,谨防癌变。  相似文献   

17.
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及护理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阻肺、COPD)伴呼吸衰竭(呼衰)患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往往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有的则难以坚持治疗,影响了疾病的治疗进程。为解决这一问题,寻找更适宜于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的雾化吸入方法。2 0 0 2年10月~2 0 0 3年10月,我科收集了6 0例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将其分为2组,分别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加鼻塞吸氧2种方法进行治疗,并以血氧饱和度(SaO2 )作为观察参数,经比较观察,结果发现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较超声雾化吸入在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有明显优点,避免了雾化吸入治疗中病人由于Sa…  相似文献   

18.
周江 《华西医学》2010,(4):694-69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易患因素、感染时间、临床特征、感染常见真菌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65岁以上COPD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与同期40例65岁以上COPD院内肺部非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易患因素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粒细胞减少相关;吸烟时间较长及每年住院次数增多也是老年COPD患者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易感因素;约1/3患者肺部真菌发生在入院1~2周,临床特征无特异性;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80.55%),胸部X线表现以支气管肺炎及团块影改变为主,预后较差。结论老年COPD患者若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或)糖皮质激素,有低蛋白血症或粒细胞减少,可能会并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预后较差,长期吸烟及多次住院患者也应提高警惕,重视可能易患因素并尽早采取预防与治疗措施,减少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818-3819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的疗效和体会。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安慰剂和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呼吸困难评分、FEV1/FVC%、Hs-CRP、Cpn-Ig M和Cpn-Ig G等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症状,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patent foramen ovale (PFO)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and the magnitude of any effects of right-to-left interatrial PFO shunting on systemic arterial oxygen desaturation after the Valsalva maneuver. The prevalence of PFO was compared between a group of 20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FEV1 % <50%; FEV1 /FVC <50%) and 20 control subjects (FEV1 % >70%; FEV1 /FVC >70%) by contrast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during the Valsalva maneuver with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systemic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aO2 ) by pulse oximetry. Patients with severe COPD (FEV1 = 27.2% ± 8.4%; FEV1 /FVC = 44.3% ± 11.0%)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 (38.3 ± 7.3 vs 21.0 ± 2.4 mm Hg; P < .005), higher prevalence of PFO (14/20 = 70% vs 7/20 = 35%; P < .05), and greater systemic arterial desaturation after Valsalva (Sao2 change: –2.6% ± 1.4% vs –1.1% ± 0.9%; P < .005) than control subjects. In the severe COPD group, the degree of systemic arterial desaturation after Valsalva in patients with PFO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patients without PFO (Sao2 change: –3.1% ± 1.4% vs –1.5% ± 0.5%; P < .05). Significant systemic arterial oxygen desaturation was observed after Valsalva in 45% of patients with interatrial PFO shunting and severe COPD. Th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r = 0.6; P < .05). We conclude (1) that patients with severe COPD have an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PFO and (2) that approximately one half of subjects with severe COPD and PFO demonstrat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ystemic arterial oxygen desaturation after the Valsalva maneuver. (J Am Soc Echocardiogr 1999;12:99-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