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 要目的:研究给予脓毒症(瘀毒内阻证)患者大承气汤热奄包联合血必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降钙素原(PCT)、 白细胞介素 –6(IL–6)的影响。 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100 例 脓毒症(瘀毒内阻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 例,脱落 3 例)给 予常规疗法,观察组(50 例,脱落 2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热奄包联合血必净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 炎症因子指标(PCT、IL–6)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5.42 %,高于对照组的 65.96 %,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PCT、IL–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PCT、IL–6 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脓毒症(瘀毒内阻证)患者临床治疗中给 予大承气汤热奄包外敷联合血必净治疗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增强抗炎作用,使得患者体内 PCT、IL–6 等炎症因子水平显 著降低,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研究肝硬化腹水患者在治疗期间,大承气汤灌肠通腑法对体内炎症因子及整体疾病产生的作用 及成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采取抛币 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承气汤灌肠通腑法治疗,观察各组 患者的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 细胞计数(NEUT)和 CD3+、CD4+、CD8+、CD4+ /CD8+ 、肝功能及中医证候评分,记录过程中治疗后的最终结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hs–CRP、PCT、IL–6 均低于对照组,WBC、NEUT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D3+、CD4+、CD4+ /CD8+ 高于对照组,CD8+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hild–Pugh 评分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大承气汤灌肠通腑法 对患者自身的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在短时间内可恢复患者基础肝功能,改善中医证候评分。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静脉滴注结合吴茱萸热奄包理疗治疗盆腔脓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市第五 医院 2019 年 7 月至 2021 年 7 月收治的 100 例盆腔脓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静脉滴注结合吴茱萸热奄包理疗,比较两组患者临 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 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下腹坠胀 消失、白带恢复正常、盆腔肿块消除、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患者治疗后 VAS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C 反应 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1β(IL–1β)、白细胞介素 –8(IL–8)、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抗菌药物静脉 滴注结合吴茱萸热奄包理疗治疗盆腔脓肿患者可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缓解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 的效果及对其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83 例脓毒症合并 AKI 患者,并按照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 例)与观察组(42 例),对照组给予 CRRT 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联合 CRRT 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肾功能、血清炎症因子、T 淋巴细胞亚群、NGAL 及 TIMP–1 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 组患者的尿素氮(BUN)、肌酐(SCr)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于 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D4+ /CD8+、CD4+、CD3+ 高于对照组,NGAL、TIMP–1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 CRRT 治疗脓毒症合并 AKI 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肾功能、 免疫功能,同时改善炎症反应并降低血清 NGAL、TIMP–1 水平。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分析健脾化湿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的效果。方法:70 例脾虚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 者均为 2018 年 9 月至 2020 年 9 月许昌市中医院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35 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 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化湿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炎症反应指标〔C 反应 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6(IL–6)、降钙素原(PCT)〕。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4.29 %,高于对 照组的 77.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大便次数少于对照组,腹痛、便血、腹泻 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CRP、IL–6、PCT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RP、IL–6、PC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健脾化湿汤 治疗可减轻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患者炎症反应,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 –35(IL–35)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预测肺部感染致脓毒 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收治的 121 例肺部感染致脓毒症患者, 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休克患者(46 例)与单纯脓毒症患者(75 例),患者均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 PCT、IL–35 水平, 并评估 SOFA。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血清 PCT、IL–35 水平、SOFA,统计 121 例肺部感染致脓毒症患者入院 28 d 后疾 病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清 PCT、IL–35 水平、SOFA,评价血清 PCT、IL–35 水平、SOFA 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 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 PCT、IL–35 水平、SOFA 高于单纯脓毒症患者,患者入院 28 d 后,存活 86 例, 死亡 35 例,死亡患者的血清 PCT、IL–35 水平、SOFA 高于存活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清 PCT、 IL–35 水平、SOFA 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结论:血清 PCT、IL–35 水平、SOFA 可用于评估 肺部感染致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并预测其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脓毒症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118 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59 例。对照组给予头 孢地嗪治疗,观察组给患者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两组均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PCT水平, 并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hs–CRP、PCT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 hs–CRP、PC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期间,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脓毒症可调 控炎症因子水平,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探究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清金化痰汤治疗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型)的疗效。 方法:选取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在 2021 年 12 月至 2023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型)患者 78 例,随机分 为观察组(常规西医治疗+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清金化痰汤)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乙酰半胱氨酸),各 39 例。 比较分析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不良 反应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4.87 %,高于对照组的 71.8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 2 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2 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 清 hs–CRP、PCT、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56 %, 低于对照组的 23.0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针对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清金化痰汤治疗老年人慢 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疗效良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慢 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2)、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对 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汕头市潮南区人民医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8 月诊治的 70 例心力衰 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 38 例单纯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32 例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 MIP–2、PCT 及 IL–6 水平,感染指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 MIP–2、PCT 及 IL–6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清 MIP–2、PCT 及 IL–6 水平,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淋 巴细胞比率感染指标均显著高于单纯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较低于单纯心力衰竭患者,因此对患者血清 MIP–2、 PCT 及 IL–6 水平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在新乡市中 心医院及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治疗的 72 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血必净治疗,观 察组使用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血气分析指标、肺顺应性及肺毛细血管通 透性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94.4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 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 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PaO2/ 吸入气氧浓度(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 1 周、2 周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肺 组织顺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效果显著, 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氧合状态,促进肺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4.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羌蓝汤解热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兔iv内毒素后,在体温升高的同时血浆cAMP含量与血清IL1、IL6水平显著升高。家兔ig20g/kg羌蓝汤可以抑制内毒素的致热作用,在解热的同时也抑制血浆cAMP含量以及血清IL1、IL6活性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的变化规律,以探讨传统药对黄芩配伍黄连对有效成分煎出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常用方剂黄芩与黄连的配伍比例,选择按1:0、1:1、1:2、1:3、2:1、2:3、3:1、3:2、0:1等9个比例分别配伍,水煎煮回流法提取,经分离精制,制得各供试品,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变化与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后主要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各有不同的影响,黄芩苷溶出率与黄芩比例成非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溶出率与黄连比例亦成非线性关系,黄芩的最佳配伍比例是3:1,黄连的最佳配伍比例是1:3。结论:按不同比例配伍黄芩、黄连合煎过程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数字化色谱指纹谱技术设计中药复方专利技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药复方是中医学的精髓,但目前专利法的设置以及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格式不利于中药复方的技术保护。数字化色谱指纹谱将色谱峰的定位和峰面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表达,不仅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一个组合物的内在总体情况,亦能较完整地反映出复杂中药复方产品的化学组成特征。作者认为,数字化色谱指纹图谱技术不仅能准确反映中药复方的整体质量状况,也可用于中药复方专利中技术特征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按摩对亚健康状态改善的临床效果,探索非药物治疗亚健康状态的方法。方法:将120例心理性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中药治疗和心理行为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按摩调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76.67%,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对疲劳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肌肉酸痛、焦虑5项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按摩可以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