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出三元共聚物P(AALi-AN-BA),使聚聚丙烯酸锂PAALi成膜性能得到改善.利用红外(IR)、差热(DTA)、热重(TG)技术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通过特性黏数的测试表明当丙烯酸丁酯(BA)在聚合物中含量最大时成膜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医用胶黏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流行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选取本院全部科室使用医用胶黏剂的老年住院患者,采用一般情况和医用胶黏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状况调查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902)对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医用胶黏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流行现状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居前3位的医用胶黏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老年住院患者2 100例,其中200例出现医用胶黏剂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9.52%。发生率居前3位的医用胶黏剂相关性皮肤损伤分别为红斑、张力性水疱和表皮剥脱,发生率分别为5.4%、2.3%和1.4%。各科室之间老年住院患者的医用胶黏剂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整体上存在显著差异(χ2=12.705,P=0.0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OR=295.762,95%CI 28.558~3 063.045)、70~79岁(OR=2.884,95%CI 1.033~8.051),文化程度高中及专科(OR=66.401,95%C...  相似文献   

3.
通过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m)在链转移剂巯基乙醇存在下的自由基共聚,制备了具有端羟基的共聚物P(NIPAAm-co-DMAAm).利用其端羟基在异辛酸亚锡催化下引发己内酯开环聚合,得到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NIPAAm-co-DMAAm)-b-PCL,并在聚己内酯(PCL)链末端引入可光催化反应的不饱和双键.通过1H-NMR、GPC和相转变温度(LCST)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嵌段共聚物形成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胶束粒径,比较了核交联前后胶束的粒径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共聚物的组成,可获得LCST在40℃附近的胶束,胶束经核交联后,粒径有所减小,但稳定性明显提高,可用于对药物的温敏控制释放.  相似文献   

4.
以苯乙烯(St)、含香豆素光敏单体(VM)、丙烯酸(A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引发自由基共聚,合成了双亲性光敏无规共聚物P(St-co-VM-co-AA)(简称PSVA);又以St及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DMAEMA)为单体,AIBN为引发剂引发自由基共聚,制得二元双亲性无规共聚物P(St-co-DM)(简称PSDM)。用凝胶渗透色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双亲性聚合物PSVA以及PSDM分别在选择性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水中自组装形成阴离子PSVA胶束和阳离子PSDM胶束,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两种胶束按不同质量配比复配所得复合胶束的粒径及电位;以不同复合配比所得复合胶束作为颗粒乳化剂,制备甲苯-水乳液,用数码照片和光学显微镜表征乳状液以及乳液滴形貌。结果表明:水相体系中,阴离子PSVA和阳离子PSDM胶束按不同质量配比复合可得到不同的复合胶束PSVAPSDM溶液,改善了单一体系的乳化性,且当w(PSDM)=24.2%时复合胶束达到等电点,当w(PSDM)=33.3%时乳化效果最好;紫外光交联得到的交联PSVA胶束(CL-PSVA),与PSDM复配后的复合胶束CL-PSVA-PSDM可作为乳化剂改善PSVA-PSDM复合胶束所制备乳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合成能实现π-π堆叠和化学交联共同作用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G-b-P(TMC-COOH)-b-P(CL-Bz),提高胶束在血液循环中的稳定性以及药物在胶束中的滞留。方法 通过含有苄基侧链的碳酸酯单体(TMC-Bz)构建了PEG-b-P(TMC-Bz)嵌段。然后,通过PEG-b-P(TMC-Bz)末端羟基引发使含有苯环侧链的己内酯单体(CL-Bz)开环聚合,生成PEG-b-P(TMC-Bz)-b-P(CL-Bz)。最后,在Pd/C作用下脱去P(TMC-Bz)中的苄基,构建出PEG-b-P(TMC-COOH)-b-P(CL-Bz)。对合成的单体及聚合物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另外,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对基于该聚合物制备的(交联)空胶束及载药胶束进行表征,并通过GPC对交联反应时间以及交联剂用量对交联度的影响进行了探索。结果 成功合成了PEG-b-P(TMC-COOH)-b-P(CL-Bz)聚合物。用该聚合物制备的交联聚合物胶束粒径较小(~80 nm)且均一,而且对紫杉醇的包封率可以达到90%以上。基于聚合物中活化的羧基...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丙烯酸-β-羟乙酯(HEA)封端的聚氨酯(PUA)大分子单体,采用正庚烷作致孔剂,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氨酯-苯乙烯(PUA-St)及聚氨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二乙烯基苯(PUA-St-EMA-DVB) AB-交联共聚物大孔树脂颗粒。SEM表明:合成的PUA-St-EMA-DVB颗粒含有规整的、孔径较大的孔洞,而PUA-St共聚物的孔洞则较小且不规整。水声性能测试表明,该柔性大孔树脂的加入能显著改善聚氨酯-环氧树脂(PU-EP)基体的水声吸声性能。当m(Resin)∶m(PU-EP)=20∶100时,添加PUA-St-EMA-DVB颗粒改性的基体比添加PUA-St改性的基体具有更好的水声吸声性能,平均吸声系数由0.25增加到0.81,最大值由0.58增加到0.98。  相似文献   

7.
通过ε-己内酯改性丙烯酸酯(FAa,n=1~4)与肉桂酰氯间的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光敏性大单体(FAaC),与甲基丙烯酸(MAA)在溶液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了具有光敏性的双素无规共聚物(PMFAaC)。将PMFAaC在选择性溶剂中进行自组装,可以形成纳米结构的聚合物。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研究了聚合物胶束的溶液行为,同时考察了单体含量、聚合物终浓度、聚合物侧链长、pH值、离子强度及温度等因素对胶束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MFAaC在选择性溶剂中可自组装成胶束,其粒径及其分布对单体含量、聚合物终浓度、聚合物侧链长、pH值、离子强度等有一定的依赖性,而对温度无依赖性。进一步用紫外光使肉桂酰基发生交联反应。从而制备得到核交联且稳定的纳米胶束。用DIS表征发现交联后的胶束粒径较交联前的小。  相似文献   

8.
将聚苯乙烯胶体晶体嵌入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交联共聚膜中,制备了共聚物P(AM-co-HEMA)胶体晶体膜。研究了单体配比及交联剂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对胶体晶体膜的光子带隙峰位置、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HEMA)/n(AM) ≤ 2.33时,光子带隙峰较明显,胶体晶体的有序结构得到很好的保持,随着HEMA及MBA含量的增大,光子带隙峰蓝移;当n(HEMA)/n(AM) = 0.11,w(MBA)=0.96% 时,胶体晶体膜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可以提高2倍。  相似文献   

9.
叔丁氧羰基碳酸酐((Boc)2O)和氨基丙醇反应合成叔丁氧羰基氨基丙醇(Boc-氨基丙醇),以此为引发剂在辛酸亚锡的催化下,引发L-丙交酯开环聚合合成叔丁氧羰基氨基封端聚乳酸(BocNH-PLLA),叔丁氧羰基(Boc)经三氟乙酸处理脱除后得到端氨基聚乳酸(PLLA-NH2).以PLLA-NH2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ω-苄氧羰基L-赖氨酸-N-羧酸酐(ω-Z-L-Lysine-NCA)开环聚合,合成聚L-乳酸-聚ω-苄氧羰基L-赖氨酸两嵌段共聚物(P(LLA-LLz)).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LLA-NH2端基亲核性明显提高,可引发ω-Z-L-Lysine-NCA开环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PLLA-NH2的合成方法简便,氨基封端率高,其分子量和单体与引发剂的摩尔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BP0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低3-异丙烯基一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含量的PSt-TMI共聚物(wTMI-O.03~O.11),确定了FTIR方法测定共聚物中TMI含量的方法,并对反应动力学与共聚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成正比,与引发剂浓度O.5次方成正比,80℃下反应时还存在热引发,终止方式为双基终止;反应总体活化能随单体配比中TMI分率增大而升高。引发剂浓度增大则产物分子量减小,分子量分布不变。随反应转化率提高分子量分布指数增大、产物中TMI含量略有下降。GPC串联紫外分析表明,产物中高分子量部分TMI含量高于低分子量部分中TMI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浆缩醛磷脂、总磷脂、总胆固醇和糖脂含量变化 ,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 3 4例大肠癌患者 (术前和术后 3 0天 )及 3 6例正常成人分别测定其血浆缩醛磷脂、总磷脂、总胆固醇和糖脂中的总唾液酸 (TSA)及脂结合唾液酸 (LSA)的含量。结果  1.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浆缩醛磷脂含量较术后 3 0天和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加 ,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P <0 .0 5 ) ,而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浆总磷脂含量较术后 3 0天和正常人对照组有所减少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浆总胆固醇含量较术后 3 0天和正常人对照组亦明显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 .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浆总唾液酸 (TSA)和脂结合唾液酸 (LSA)含量显著高于术后 3 0天和正常人对照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患者 (术前 )血浆缩醛磷脂、总胆固醇和糖脂含量显著增高 ,而总磷脂的含量是降低的。  相似文献   

12.
600例主动脉弓分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析主动脉弓分支解剖学特征及变异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的600例病人,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不包括CTA与MRA。结果600例病人中,正常形态520例(86.7%),主动脉弓上分支变异21种80例(13.3%),其中常见的4种类型分别为2干,LCCA与BCT共干,LSCA:35例(5.8%);2干,LCCA发自BCT,LSCA:10例(1.7%);4干,BCT,LCCA,左椎动脉(LVA)发自主动脉弓,LSCA:15例(2.5%);4干,RCCA、LCCA、LSCA、RSCA,无BCT:3例(0.5%);其他分别为1例(0.17%)。结论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种类较多,DSA可准确地反映主动脉弓分支数量及其形态与开口位置,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A、LS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总唾液酸 (TSA)、脂质结合唾液酸 (LS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A和LSA含量 ,并与健康女性及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比较。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A、LSA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健康对照者 (P <0 .0 1,P <0 .0 0 1) ,且血清TSA、LSA含量随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的加重而升高 (P <0 .0 5 ,P <0 .0 1)。结论 :提示血清TSA、LSA含量的测定可用于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及早期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 ,并有助于了解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病情变化、估计预后、观察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及时更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预测腔隙性脑梗死(LS)发展为进展性脑梗死(PLS)中的作用。方法选取LS病人142例,根据是否发展为PLS分为PLS组(46例)与无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组(Non-PLS组)(96例)。采用TEG5000型分析仪检测最大振幅、凝固角、凝固时间与反应时间等TEG参数。结果PLS组最大振幅、凝固角明显大于Non-PLS组,凝固时间、反应时间明显短于Non-PLS组(P < 0.01)。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最大振幅、凝固角与PLS病人NHISS评分呈正相关(P < 0.05),凝固时间、反应时间与PLS病人NHISS评分呈负相关(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振幅、凝固角可作为LS发展为PLS的独立危险因素,凝固时间、反应时间可作为LS发展为PLS的独立保护因素(P < 0.05~P < 0.01)。结论TEG在预测LS发展为PLS中的作用显著,其中最大振幅、凝固角越大,凝固时间、反应时间越短则预测LS发展为PLS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5.
测定27例鼻息肉脂质结合唾液酸和丙二醛含量分别为6.4662±1.2156μmol·g~(-1)Pr和0.6342±0.0274μmol·g~(-1)Pr.与正常鼻粘膜对照具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自由基生成及其导致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膜结构和功能改变,可能在鼻息肉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低盐(LS)培养对小鼠致密斑(MMDD1)细胞环氧化酶-2(COX-2)表达及核因子-kB(NF-kB)和活化蛋白-1(AP-1)活性的影响。方法经脂质体转染含NF-kB或AP-1的报告质粒,采用瞬时表达方法检测正常盐(NS)与LS培养对NF-kB和AP-1转录活性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MMDD1细胞COX-2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P-p38MAPK、p-p44/42、c-Jun、c-Fos和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LS培养促进了MMDD1细胞COX-2mRNA和蛋白表达(P〈0.01)。LS培养后,p38和p44/42的磷酸化程度显著上调(P〈0.01),180min后达到高峰。p38抑制剂SB-203580、p44/42抑制剂PD-98059可降低LS诱导的COX-2表达(P〈0.01)。LS培养促进了c-Jun、c-Fos蛋白表达(P〈0.01),激活了AP-1和NF-kB的转录活性(P〈0.01)。25umol/L NF-kB抑制剂PDTC和20umol/L AP-1抑制剂curcumin下调了LS诱导的NF-kB、AP-1活性(P〈0.01)。25umol/L PDTC、20umol/L curcumin降低了LS诱导的COX-2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结论LS培养可促进MMDD1细胞COX-2的表达,其作用可能与促进p38MAPK、p44/42激酶的磷酸化,增加NF-kB和AP-1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定量分析健康儿童左心室收缩期心肌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并进行其不同年龄段正常参考值的初步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来本院超声科体检的330例健康儿童的超声临床资料.按年龄分成7组,分为新生儿组(0~28 d)、婴儿组(>28 d至<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期组(3~<6岁)、学龄期组(6~<9岁)、青春前期组(9~ <13岁)、青春期组(13 ~<18岁).采用斑点追踪软件分析左心室心尖3个长轴切面的动态图像,获取左心室收缩期心肌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值.结果 ①6室壁节段间收缩期纵向应变及应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纵向应变及应变率绝对值自基底段向心尖段呈逐渐增加趋势;②18节段应变及应变率及整体应变在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除后壁、下壁、后间隔基底段外,余各室壁节段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LS)情况为l LS新生儿组|<| LS婴儿组|<l LS幼儿、学龄前期、学龄期组|<| LS青春前期、青春期组|,且整体心肌纵向应变在年龄组间的趋势与其一致;④18节段应变与年龄呈正相关,以侧壁心尖段相关性最强(r=0.551,P<0.01);与心率均呈负相关,以侧壁中间段相关性最强(r=-0.517,P<0.01);整体心肌纵向应变与年龄呈正相关(r=0.665,P<0.01),与心率呈负相关(r=-0.625,P<0.01).⑤18节段应变率与年龄、心率的相关性,以及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存在不均一性.结论 建立了不同年龄段健康儿童左心室收缩期心肌纵向应变及应变率的正常参考值,并发现其具有自身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和乙醇脱氢酶1B(alcohol dehydrogenase 1B,ADH1B)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风险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 TOF MS)技术分析85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和27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标本ALDH2 rs671和ADH1B rs1229984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对风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ALDH2 rs671 G>A3种多态基因型GG,GA,AA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频率分别为58.8%(GG),38.8%(GA),2.4%(AA)和59.3%(GG),37.4%(GA),3.3%(AA)(χ2 =0.237, P=0.888);以ALDH2 rs671 GG基因型作参照,ALDH2 rs671 AA基因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的风险降低(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状态OR=0.70, 95% CI=0.14 ~3.45), 但相关性未达到明显统计学意义。ADH1B rs1229984 A>G3种多态基因型AA, AG, GG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频率分别为38.8%(AA), 50.6%(AG), 10.6%(GG)和42.8%(AA), 41.6%(AG), 15.6%(GG)(χ2=2.553, P=0.279),以ADH1B rs1229984 AA基因型作参照,ADH1B rs1229984 GG基因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的风险降低(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状态OR=0.66, 95% CI=0.29 ~1.53), 但相关性未达到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ALDH2 rs671 G>A和ADH1B rs1229984 A>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无明显相关,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部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23例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术前均行CT平扫,大部分行增强扫描。结果:平滑肌肉瘤常单发,大小不一,行态多变,发生于胃12例,结肠5例,小肠4例,肠系膜2例,平均直径为3.8cm~6.5cm,大多边缘清晰,伴肠管及肠系膜血管移位,平扫表现为等密度,稍高密度14例,周边等密度,中央低密度6例,混杂密度2例,增强后明显强化12例,边缘明显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4例。结论:CT对腹部平滑肌肉瘤定位准确,对肿瘤良恶性判断亦很有价值,但CT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近年,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挑战是如何通过完全腔内治疗的方式处理累及分支动脉的病变主动脉,虽然许多新型腔内移植物产品已经应用于临床且早期疗效肯定,但是,这些新产品不仅需要对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进行严格的术前影像评估,如近端锚定区,病变和分支动脉的精确测量,而且需要时间为患者量身定制腔内移植物。因此,限制了微创治疗主动脉病变的应用范围。为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设计一种新型腔内移植物系统,通过主动脉与分支动脉间的压力差,诱发移植物的覆膜自动“开窗”,并到达保存分支,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方法:选用实验猪12头(雄性8头,雌性4头),压力传感器同步测量覆膜支架封堵分支前后,左锁骨下动脉与主动脉弓间的血压差大小及变化情况。根据动物体内测的压力差大小,通过多重纺织成型技术试制能在该压力差诱导下出现覆膜变形和渗漏的新型移植物覆膜,即多重纺织密度人造覆膜(MDPM)。将MDPM缝合到直管型覆膜支架上制成移植物样品,在体外模型内测试其压力变形和渗漏能力。 结果:12头猪全部成功植入管型腔内覆膜支架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并成功测压,猪左锁骨下动脉被管型腔内覆膜支架完全封闭后,主动脉弓血压比左锁骨下动脉血压高42.78±5.17mmHg(P<0.001)。将此种覆膜整合到普通直管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操作简单易行,移植物系统且易于导入和准确定位释放。当MDPM两侧压力接近40mmHg,LSA分支出口处可见明显造影剂漏出。 结论:首次提出压差介导开窗式主动脉腔内移植物系统的设计,也许能为主动脉腔内修补术开创一种新的思路。关于压差介导开窗式主动脉腔内移植物系统在活体内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