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 2,AQP2)在人不同时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W estern印迹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87例(其中增生期23例,分泌早期30例,分泌中期34例)来自生育年龄妇女不同月经周期的子宫内膜行AQP2的检测。结果AQP2阳性着色主要分布于人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W estern印迹证实了AQP2在人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半定量分析发现增生期内膜AQP2的相对表达量为1.03±0.10,显著低于分泌早期(1.33±0.14,P<0.05)和分泌中期(1.63±0.15,P<0.01);分泌早期和中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QP2在人子宫内膜中表达,且其表达量随月经周期而变化,表明其可能在性激素作用下的子宫内液体平衡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抵抗素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抵抗素蛋白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和比较其表达是否有
差异。结果抵抗素蛋白在异位内膜的表达率及强度均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在位内膜与正常内膜
的表达率及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阳性表达定位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细胞质。结论抵抗素蛋白在子宫内
膜异位症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 mRNA及P16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①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16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②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4 2例子宫内膜癌及 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 p16mRNA及P16蛋白进行检测 ,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③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mRNA及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 9.0 5 %和 5 9.5 2 % ,显著低于正常组织 (χ2 =6 .0 15、8.6 2 5 ,P <0 .0 5 )。p16mRNA及P16蛋白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 (χ2 =0 .10 0、0 .2 94 ,P >0 .0 5 ) ,而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 (χ2 =3.95 4、6 .873,P <0 .0 5 )。④结论 p16mRNA和P16蛋白的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丝蛋白A(filamin A,FL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47例胃癌组织,及距胃癌组织边缘5 cm以上的显微镜下无癌浸润的正常组织中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FLNa蛋白和mRNA在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345±0.048、0.562±0.085和29.8%、78.7%,较正常胃组织明显降低(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FLNa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织均降低,这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检测FLNa的表达可能对胃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中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MP-7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选取内异症异位内膜组织(研究组)27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MMP-7 mRNA的表达。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异位内膜中MMP-7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0.6981±0.2351),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5250±0.193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②内异症异位内膜组织中MMP-7基因mRNA的表达强度有随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法(r-AFS)的临床分期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MMP-7在异位内膜组织中呈高表达,认为MMP-7在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规律,了解LN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16例正常子宫内膜、12例子宫内膜增殖症、2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N的表达。结果 3组内膜组织腺上皮基膜、腺细胞与间质细胞质内均有LN表达,其中3组内膜间腺上皮基膜LN表达构成比(χ^2=13.06,P〈0.001)、腺细胞与 相似文献
7.
Surviv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EM患者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33份,在位内膜组织32份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26份,分别测定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的表达在位内膜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异位内膜组(P〈0.05)。异位内膜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Survivin在EM的发生中可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环氧合酶-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卵巢内异症在位内膜、1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壁异位内膜及27例正常子宫内膜中COX-2的分布和表达。结果:COX-2在3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可见表达。COX-2在正常对照组内膜和卵巢内异症组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均是分泌期高于增生期(P<0.05),而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分泌期与增生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OX-2在卵巢内异症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内异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COX-2的表达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在卵巢内异症在位和异位内膜中表达增高,可能与卵巢内异症的病理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1例手术后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及其诊断性刮的子宫内膜组织中 VEGF mRNA表达,同时以20例非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而行诊断性刮宫的患者,经病理证实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 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这些病例中VEGF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与自体子宫内膜及对照子宫内膜均有VEGF表达,VEGF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浆,而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通过影响新生血管生成而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PTE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chromosometen,PTEN)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的表达。结果:(1)PTEN的表达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无差异(P〉0.05)。(2)不典型增生与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与复杂性增生相比,FFEN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单纯性增生与复杂性增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尽管IWEN表达在〈50岁年龄组大于≥50岁组,≤1/2肌层浸润深度组大于〉1/2组,但其问均无显著性差异(皆P〉0.05)。随着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和分期的升高,FFEN表达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组织之间和I期、Ⅱ期与Ⅲ,Ⅳ期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FEN表达降低促使了癌前病变的发生.可能是引起内膜细胞癌变的机制之一,FFEN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鼠脑组织正常发育期间重组激活基因1(RAG-1)表达的时序变化,并对其进行组织定位。方法:分别取孕11d、13d、15d、17d、19d,新生(P0)和成年的小鼠脑组织,提取总RNA,用RT-PCR观察RAG-1表达的时序变化;同时,经冠状切面制作各组脑组织的连续冰冻切片,进行RAG-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RAG-1自小鼠胚胎11d开始出现少量表达,以后表达逐渐增加,19d到达高峰,RT-PCR显示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RAG-1蛋白主要表达在发育过程中的杏仁核、下丘脑、丘脑、海马等区域,大脑皮质的表达逐渐出现于室管膜层、中间层、室管膜下层和皮质板层。结论:在小鼠胚胎脑发育期间,RAG-1表达时序和脑发育一致,而且表达高于成年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Rel A基因在人喉癌Hep-2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Rel A基因的mRNA和蛋白在人喉癌细胞系Hep-2和人正常永生化表皮细胞系Hacat中的表达。结果:Rel A基因的mRNA在Hep-2细胞中高表达,在Hacat细胞中低表达(P<0.05)。Rel A基因的蛋白在Hep-2细胞中高表达且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在Hacat细胞中低表达(P<0.05)。结论:Rel A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喉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雌激素受体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与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野生型雌激素受体(wild type Estrogen receptor,wER)以及第5外显子缺失而变异的雌激素受体(variant estrogen receptor,vER)的表达情况,期望对原发性肝癌进行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标本28例,应用RT-PCR的方法分析wER与vER在mRNA水平的表达,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ER在蛋白水平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ER的表达率为39.3%(11/28);RT-PCR显示所有标本中均检测到雌激素受体的表达,89.3%(25/28)的原发性肝癌病人表达wER,96.4%(27/28)的肝癌表达vER,其中wER和vER联合表达的病人为85.7%(24/28),仅表达wER的病人为3.5%(1/28),而仅表达vER的为10.7%(3/28).结论:在原发性肝癌的形成过程中,96.4%(27/28)的肝癌出现ER的变异,提示ER的变异与原发性肝癌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周期性牵张力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HPDLCs)成骨分化关键基因骨钙素的表达变化,以明确周期性牵张力对HPDLCs成骨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多通道细胞牵张应力加载系统对体外培养的HPDLCs施加12%形变率、0.1Hz周期性牵张力1,2,3,5d,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成骨分化基因骨钙素(BGLAP)表达的时序性变化。结果体外培养HPDLCs骨钙素基因表达量极低,加力1、2、3、5d后骨钙素基因表达依次升高,并且在加力5d时表达量明显增高为对照组的71.6倍。结论周期性牵张力可以诱导HPDLCs向成骨方向分化,骨钙素在机械力诱导成骨分化的后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MIF在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排斥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排斥前后脾组织和移植皮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探讨MIF表达与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排斥的关系。方法:利用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模型,对皮肤移植后不同时间的小鼠脾细胞和移植皮片进行RNA提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作为对照,比较移植前后MIF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移植后的移植皮片中MIF的相对表达量有明显变化,移植后第1、7、14天,逐渐升高,在排斥高峰期第14天达到最高,第21天皮片完全排斥后下降,但仍比移植前水平高。在移植过程中,脾细胞MIF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在移植排斥过程中,移植物局部MIFmRNA表达增强,提示MIF可能参与了小鼠同种皮肤移植的局部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剪切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人胚胎肺组织中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可变剪切形式。方法:对胎儿肺组织的总RNA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克隆并测定扩增片段的序列。结果:用一对引物(引物5′端-21-7,3′端554-576)可扩增出3条片段,1条长度为正常的VEGF165(619bp) ,1条为正常的VEGF121(487bp),第3条为新的VEGF mRNA“异常”剪切片段,测序结果显示,此片段扩增长度为639bp,同样为VEGF165全长核苷酸序列,但在VEGF165的第三和第四外显子之间插入了长度为20bp的片段,经序列检索发现20bp的插入序列为滞留的第Ⅲ内含子终末序列,含内含子剪切信号,上述移码突变导致VEGF基因的阅读框架发生变化,在第四外显子中游出现终止密码子,结论:在一引产胎儿的肺组织中发现了新的VEGFmRNA可变剪切形式,其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尿中膀胱移行癌细胞 ,研究尿脱落细胞中细胞角蛋白 2 0 (CK2 0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 4 5例膀胱癌患者以及 18例非肿瘤患者的尿脱落细胞CK2 0 .结果 :4 5例膀胱癌 39例CK2 0表达阳性 ,非肿瘤组 18例中 1例CK2 0表达阳性 ,RT PCR方法检测膀胱癌尿脱落细胞中CK2 0敏感度 86 .7% ,特异度 94 .4 % .G1,G2 及G3 膀胱癌阳性率分别为82 .8% (2 4 /2 9) ,91.7% (11/12 ) ,10 0 .0 % (4 /4) ,各级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CK2 0的表达同肿瘤的分期、分级无关 .结论 :CK2 0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膀胱肿瘤标记物 ,RT PCR方法检测膀胱癌尿液中CK2 0可用于膀胱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膜结合型透明质酸酶(PH-20)mRNA表达与消化道肿瘤侵袭能力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预测肿瘤侵袭危险度的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9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原发癌、癌旁组织、淋巴结转移癌(其中13例)及4例消化道良性病变和各种细胞系(SGC-7901、BGC823、LS-174-T、HCT8、95-D、A549、HFL、HEPG2、L-02)中PH-20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H-20mRNA在上述组织中均有表达,消化道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消化道肿瘤PH-20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有关,浸润性肿瘤的PH-20mRNA表达量高于浅表性肿瘤(P<0.01)。结论PH-20mRNA表达改变可能与消化道肿瘤的发展有关,高表达PH-20mRNA的肿瘤细胞具有高侵袭潜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