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CAM-1、TNF-α和IL-8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CAM - 1、TNF -α和IL - 8水平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6 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 8(IL - 8)水平。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CAM - 1、TNF -α和IL - 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病情越重其升高越明显。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CAM -1、TNF -α和IL - 8水平可反映其肝损害程度。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CAM - 1、TNF -α和IL - 8水平对判断患者病情和预后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价素8(IL-8)、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含量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8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NF-α、IL-6、IL-8、HA、LN、PCⅢ含量变化。发现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TNF-α、IL-6、IL-8含量与HA、LN、PCⅢ含量正相关。与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平行测定二者成正相关。结果表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过程中,贮脂细胞的活化,胶原合成增加与TNF-α、IL-6、IL-8细胞因子有关,细胞因子活性与血清胆红素一样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与肝纤维化指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NF -α,IL - 6及Ⅲ型胶原N端肽 (PⅢNP)、Ⅳ型胶原 (Col -Ⅳ )和透明质酸 (HA)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TNF -α、IL - 6、PⅢNP、Col-Ⅳ的含量 ;RIA检测HA的含量。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TNF -α和IL - 6含量密切相关 (r=0 .6 5 8,P<0 .0 1) ,各肝炎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TNF -α与IL - 6 ,PⅢNP ,Col -Ⅳ和HA呈显著正相关 ;IL - 6与TNF -α,PⅢNP ,Col-IV和HA呈显著正相关。除慢肝轻度组外 ,各肝炎组PⅢNP、Col -Ⅳ、H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且慢肝重度 >中度 >轻度 (P <0 .0 1)。结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NF -α和IL - 6的含量能反映肝脏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证实PⅢNP ,Col-Ⅳ和HA均为反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sICAM)水平与病毒复制及临床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进行了平行测定,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IL-1,IL-8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HBV-DNA或HBeAg阳性患者明显高于HBV-DNA或HBeAg阴性患者,且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呈相关。结论:sICAM-1和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及携HBV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IL-8、IL-12、IL-18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温先勇  向成玉  苑冀蓉 《四川医学》2003,24(11):1111-1112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 运用ELISA法、比色法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ALT、TBil及HBV DNA水平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除隐匿性肝炎外 ,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 α、IL 6、IL 8、IL 12、IL 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 ;急性、慢性肝炎经治疗后 ,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下降 (P <0 0 0 5~ 0 0 0 1) ,重型肝炎患者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预后好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下降更为明显 (P <0 0 5 ) ;相关分析表明 :乙肝患者各细胞因子与血清ALT、TBil水平相关 ,与HBV DNA无相关性。结论 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是判断乙肝患者免疫状态、肝脏损伤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与肝损程度及HBVDNA含量的相关性。方法107例乙型肝炎患者均做肝穿确定肝组织损害程度,检测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及HBVDNA含量。结果血清中IL-6、IL-8、TNF—α水平与HBVDNA含量呈正相关,随肝损程度加重,血清的IL-6、1L-8、TNF—α含量随之增加。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与乙型肝炎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是判定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病毒性肝炎慢性化机制复杂。本文旨在探讨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89例,按新的分类方法将慢性肝病患者分为慢性肝炎41例,肝炎后肝硬化32例,慢性肝炎又再次分为轻、中、重三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血清TNF—α、IL—6进行检测。结果: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重型慢性肝炎高于中型及轻型(P<0.05~0.01)结论:TNF—α与IL—6相互影响,并在慢性肝病的炎症损伤、纤维化形成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PCⅢ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PCⅢ水平,并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结果相比较。结果血清HA、PCⅢ水平随着肝脏病理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A、PCⅢ水平是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PBMC培养上清IL-2与IL-10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 7例急性病毒性肝炎、12例慢性乙型肝炎、1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和 1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 ;分离 15例慢性乙型肝炎、1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和 10例健康献血员PBMC ,在PHA P刺激下培养 72h ,收取培养上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和PBMC培养上清IL 2与IL 10水平。结果 急性肝炎血清IL 2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高于慢性乙型肝炎 (P <0 .0 5 )、高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P <0 .0 5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血清IL 2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PBMC培养上清IL 2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5 )。血清IL 2与ALT呈正相关 (P <0 .0 1) ,PBMC培养上清IL 2与ALT呈正相关 (P <0 .0 5 )。血清IL 10与PBMC培养上清IL 10与ALT无相关性 ,血清IL 2与IL 10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Th1型细胞因子IL 2上调与乙型肝炎肝脏的炎症活动相关 ,IL 2的分泌低下可能造成细胞免疫力低下 ,与HBV的持续感染有关。IL 10可能作为IL 2的拮抗因子随IL 2分泌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敏 《铁道医学》2000,28(1):27-28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与肝脏炎症及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89,同时测定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透明质酶,并与血清TNF-α,IL-8水平作相关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TNF-α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sICAM)水平与病毒复制及临床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进行了平行测定.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IL-1、IL-8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HBV-DNA或HBeAg阳性患者明显高于HBV-DNA或HBeAg阴性患者,且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结论:sICAM-1和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及携带HBV的活跃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活性水平,同时测定谷丙转氨酶(GPT)和IgG含量,结果显示重症肝炎(SH)、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肝炎后肝硬化(HC)患者IL—6、TNF—α活性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C)(P<0.01),以SH为最高,SH>CAH>HC,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患者无明显变化(P>0.05)。另外,在SH、CAH组中,IL—6活性水平与TNF—α活性水平,以及IL—6、TNF—α活性水平与血清IgG、GPT含量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及层黏蛋白(LNC)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程度与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0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A、ⅣC、LN水平,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分析上述指标与肝纤维化及炎症之间的关系。结果上述3项指标随着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上升,呈正相关。尤其在慢性重度肝炎时处于最高水平(P<0.01)。结论血清HA、LN、ⅣC水平不同程度反映肝纤维化和肝脏炎症,可做为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瘀血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与肝组织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30例经临床确诊为瘀血阻络型及3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A、LN、PCⅢ及Ⅳ-C的水平,同时对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脏病理检测,评估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果]瘀血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胶原四项水平明显升高,其肝脏病理主要在G3~G4和S3~S4范围;肝郁脾虚型患者的血清HA和Ⅳ-C明显升高,其肝脏病理主要在G0~G2和S0~S2范围。[结论]瘀血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A和Ⅳ-C水平升高,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重,且两者呈正相关,LN及PCⅢ作为诊断肝纤维化初期的指标不甚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与肝组织中及血清病毒标志物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322例HBsAg阳性超过6个月并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脏病理与肝组织中病毒标志物、血清HBeAg状态、血清HBV DNA水平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322例患者中,肝组织炎症分级(G)>1且纤维化分期(S)>1者314例,G≥3者44例,S≥3者40例。G与S呈明显正相关 (r=0.594,P<0.05)。 肝组织HBsAg、HBcAg不同表达状态患者,不同血清HBeAg状态患者,不同血清HBV DNA水平患者的肝脏炎症分级及其肝脏纤维化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清ALT水平患者的肝脏炎症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呈正相关(r=0.322,P<0.05),而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267,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与肝组织中病毒标志物、血清HBeAg状态、血清HBV DNA水平并无明显相关性,其炎症分级与血清ALT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方法 将 8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肝穿取得的肝组织 ,按纤维化程度分期 ,应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结果 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在肝纤维化S2 、S3及S4 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 ,且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与血清HA、HPCⅢ、LN及IV -C水平呈低~中度的正相关 (P <0 0 1) ;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计分呈中~高度的正相关 (P <0 0 0 1)。结论 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TNF -α和IL - 6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进一步揭示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 6、IL 8水平并用PCR法测HBV DNA ,自动电泳仪测γ 球蛋白。结果 :急性黄疸型、慢性活动型、重症型乙肝患者IL 6、IL 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IL 6在三型间均有明显差异 ;IL 8重症型明显高于急、慢型 ;IL 6、IL 8与ALT呈明显正相关 ;HBeAg( )组、HBV -DNA( )组与相应阴性组比较IL 6水平明显升高 ,转阴后则IL 6、IL 8明显下降 ;IL 6与IL 8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IL 6、IL 8参与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病理损伤 ,其水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 ,并可作为判定炎症活动程度和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TNFα、IL-6、HA、CⅣ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6 (IL - 6 ) ,透明质酸 (HA)、Ⅳ型胶原 (CⅣ)含量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取空静脉血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A、CⅣ含量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IL - 6含量。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 - 6、HA、CⅣ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在肝功能分级中呈现ChildC >B >A的规律 ;TNFα、IL - 6与HA、CⅣ 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HA、CⅣ 的升高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TNFα、IL - 6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IFN—a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NF、IL—6和IL—4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α -干扰素 (IFN -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细胞免疫机制。方法 收集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 0例 ,分别在IFN -α治疗前 ,治疗后 1个月、 3个月、 6个月和 9个月留取血标本 ,用放免法 (RI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 6(IL - 6)水平 ,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 4 (IL - 4 )水平 ,并与 3 0例正常献血员的各值分别进行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IL - 6水平升高 (P <0 0 1) ,IL - 4水平降低 (P <0 0 1) ;经IFN -α治疗后 ,血清TNF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血清IL - 4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IFN -α通过诱导体内细胞因子变化 ,参与细胞免疫调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l、TNFα的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并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方法 肝穿刺取得肝脏活体组织进行HE、网状纤维染色,了解纤维化程度。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20例正常人、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2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GFβ1和TNFα的水平。结果 1)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TNFα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2)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1)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对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同时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3)寻找有效的方法拮抗TGFβ1、TNFα对抗纤维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