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E cadherin和MMP 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 83例胃癌组织的E cadherin和MMP 2的表达情况 ,2 0例胃良性病变手术病例作对照。结果 :正常胃黏膜E cadherin呈强阳性表达 ,胃癌组织中E cadherin表达率明显减低 ,阳性表达率为 16 9% (14 83) ;E cadherin表达减低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浸润型生长、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而与TNM分期及肿瘤大小无关。MMP 2在正常胃黏膜中呈阴性表达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阳性 ,阳性率为 78 3% (6 5 83) ;MMP 2表达强度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浸润型生长、TNM分期显著相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大小无关。E cadherin与MMP 2的表达调控呈负相关 ,两者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结论 :E cadherin的表达下调和MMP 2表达上调与胃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两者在癌组织中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cadherin和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3例胃癌组织的E—cadherin和MMP—2的表达情况,20例胃良性病变手术病例作对照。结果:正常胃黏膜E—cadherin呈强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率明显减低,阳性表达率为16.9%(14/83);E—cadherin表达减低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浸润型生长、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TNM分期及肿瘤大小无关。MMP—2在正常胃黏膜中呈阴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78.3%(65/83);MMP—2表达强度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浸润型生长、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无关。E—cadherin与MMP—2的表达调控呈负相关,两者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结论:E—cadherin的表达下调和MMP—2表达上调与胃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在癌组织中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腹膜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胃癌MMP-2和CD表达情况。其中45例行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MMP-2和CD与浸润深度、胃浆膜分型、腹腔脱落癌细胞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CD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MMP-2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但淋巴结转移阳性者MMP-2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结论:MMP-2和CD高表达胃癌具有更强的侵袭、淋巴结转移能力及腹膜转移倾向。MMP-2和CD能较好的反映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助于判断预后。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MMP-2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但淋巴结转移阳性者MMP-2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结论:MMP-2和CD高表达胃癌具有更强的侵袭、淋巴结转移能力及腹膜转移倾向。MMP-2和CD能较好的反映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TIMP-1、CDw75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TIMP 1、CDw7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IMP 1、CDw75抗原在 5 4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TIMP 1、CDw75抗原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相应的正常胃粘膜组织 (P <0 .0 5 ) ,且TIMP 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 (χ2 =13.4 10 ,P <0 .0 5 )、胃癌TNM分期 (χ2 =30 .0 0 0 ,P <0 .0 1)显著相关。CDw75抗原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 (χ2 =9.314 ,P <0 .0 5 )、临床TNM分期 (χ2 =10 .0 2 9,P <0 .0 5 )及淋巴结转移 (χ2 =9.6 10 ,P <0 .0 1)显著相关。结论 胃癌组织中TIMP 1、CDw75的表达能较好的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进展 ,联合检测TIMP 1、CDw75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浸润、转移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nm2 3- H1基因和粘附分子 E- cadheri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nm2 3- H1和 E- cadherin基因产物在 42例鼻咽癌中的表达。结果  42例鼻咽癌活检标本中 ,nm2 3- H1蛋白表达阳性率 5 4 .7% ,E- cadherin表达阳性率 5 7.1 % ,nm2 3- H1蛋白在有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 40 .7% ,在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 80 .0 %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 P<0 .0 5 )。E- cadherin在颈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 44.4% ,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 80 .8%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 P<0 .0 5 )。两种基因产物表达在鼻咽癌中呈正相关 ( P<0 .0 1 )。结论 nm2 3- H1和 E- cadherin基因与鼻咽癌的转移密切相关 ,对临床判断鼻咽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基因c-erbB-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2例人胃癌组织中VEGF、c-erbB-2蛋白表达,分析VEGF、c-erbB-2与胃癌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02例胃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50%(51/102)与胃癌浸润深度(P<0.01)、生长方式(P<0.01)、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102例胃癌组织中c-erbB-2表达阳性率为38.24%(39/102),与胃癌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而与组织学类型及生长方式无关(P>0.05)。生存期分析显示VEGF和c-erbB-2阳性的胃癌患者预后差,VEGF表达阳性的或c-erbB2-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结论:VEGF、c-erbB-2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预后均有密切关系,同时进行VEGF和c-erbB-2免疫组化检测对于评估胃癌的预后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和血管生成与胃癌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状况和血管生成与胃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 5 2例胃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情况 ,并用免疫组化法对全部标本用CD34抗体进行肿瘤血管内皮染色 ,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分析乙酰肝素酶mRNA与MVD及其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器官转移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 2 5例 (4 8.1% ) ,MVD平均值为 73.2± 2 2 .8;阴性表达 2 7例 (5 1.9% ) ,MVD平均值为 4 4 .8±11.9,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和MVD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0 5 )。结论 乙酰肝素酶与胃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对胃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乙酰肝素酶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胃癌组织中MMP—2及TIMP—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86例胃癌病理标本MMP-2和TIMP-2表达情况.结果在高中分化、Ⅰ~Ⅱ期的胃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明显比低分化、Ⅲ~Ⅳ期减低(P<0.01),而TIMP-2表达则明显增高(P<0.01).在淋巴结转移5个以上及Ⅱ站以远者MMP-2表达明显增高,而TIMP-2表达明显减低(P<0.01).Kaplan-Meier分析发现,MMP-2高表达和TIMP-2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MMP-2低表达和TIMP-2高表达患者(P<0.01).结论MMP-2高表达及TIMP-2低表达可预示胃癌高恶性度、高转移能力及低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别检测胃癌、癌旁和正常胃组织中DNA含量 ,分析DNA含量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36例胃癌组织、30例相应癌旁组织、2 5例正常胃组织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核DNA含量。结果 :在胃癌、癌旁和正常胃组织中 ,细胞核DNA含量分别为 1 39± 0 2 3、1 0 0± 0 0 5和 0 99± 0 0 5 ,胃癌组织的DNA含量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胃组织 (P <0 0 1) ,而癌旁组织与正常胃组织的DNA含量相似 (P >0 0 5 )。分化程度差 ,深度浸润 ,伴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的胃癌组织 ,其DNA含量明显高于分化程度较好 ,浸润较浅 ,不伴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的胃癌组织。结论 :DNA含量可作为判断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一个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胃癌组织中IL-8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IL 8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转移能力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半定量的方法 ,检测IL 8mRNA在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正常胃粘膜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  2 9例胃癌组织和2 0例转移淋巴结中 ,分别有 2 6例 (89.7% )和 17例 (85 .0 % )IL 8mRNA的表达较相应正常胃粘膜组织强 ;IL 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有关 (P <0 .0 1) ,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 (γ =0 .5 6,P <0 .0 1) ,IL 8基因在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也呈正相关 (γ =0 .5 2 ,P <0 .0 1)。结论 IL 8mRNA的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相关 ,可能成为胃癌生物学恶性行为及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邱向南  喻兵 《癌症》1993,12(1):39-41,T000
本文对60例骨和软骨肿瘤及瘤样病变进行了S-100蛋白(S-100),癌胚抗原(CEA)和波形蛋白(Vim)的检测。结果表明内生软骨瘤、骨软骨瘤、软骨母细胞瘤,软骨肉瘤等中的软骨细胞、软骨母细胞和骨肉瘤中软骨分化的区域显示S-100阳性反应,提示S-100可以做为软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的一个标志。分化好的软骨细胞S-100反应强,分化差的反应弱甚至阴性。 软骨母细胞瘤有时需与出现多核巨细胞的骨疾患相鉴别,此时检测S-100有较大价值。最后对软骨原性肿瘤显示S-100阳性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中锰(Mn)、镍(Ni)、铜(cu)、锌(zn)、镉(Cd)及全血中Cu、Zn和Mn的含量,观察到急性白血病的ALL组和ANLL组患者血清、全血Cu的含量、铜锌比值(Cu/Zn)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血清、全血Zn、血清M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5);血清Ni含量升高仅见于ALL组(P<0.01).血清铜含量升高与合髓白血病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3.
BLM、VDS、CTX、Pred联合治疗复发与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博莱霉素(BLM)、长春地辛(VDS)、环磷酰胺(CTX)、强的松(Pred)联合治疗复发与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观察疗效与毒性。方法:16例复发与难治性NHL接受BLM、VDS、CTX、Pred联合化疗(BLMl5mg第l天,第8天;VDS4mg第l天,第8天;CTX0.8g第l天;Pred 60mg第l天~第7天).21天重复为一疗程.至少2疗程以上。结果:总有效率62.5%(4例CR,6例PR).中位缓解期7.9月。毒性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大多为Ⅰ度,Ⅱ度。结论:BLM、VDS、CTX Pred联合化疗治疗复发与难治性NHL较安全有效.且经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肿瘤组织癌相关基因P53、Rb、P16、和P21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 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30例卵巢癌和乳腺癌瘤体中心灶P53、Rb、P16、和P21异常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 结果: 卵巢癌和乳腺癌的P53、Rb、P16、和P21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及异常表达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30例肿瘤的4种基因异常表达率分别为 :P5340 % ;Rb53.3 % ;P2166.7 %和P1653.3 %。96.7 %(29/30)的肿瘤存在至少一种以上癌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异常表达两个以上癌相关基因的患者较易出现临床转移。 结论:联合检测实体肿瘤P53、Rb、P16、和P21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并综合分析这些指标 ,有助于识别肿瘤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准确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ThePS,proteinwassecretedfromestrogendependentcells.Inrecentstudies,ithasbeendemonstratedthattheexpressionofPS,wascloselycorrelatedwiththeestrogenreceptor(ER)andprogesteronereceptor(PR)incancertissues.DetectionofPS,geneexpressionwasmorevaluablethanthatofERasaprognosticindexofbreastcancer.[l]TheaimsofthisstudyweretodeterminetherelationshipamongtheexpressionofPS,,ERandPRstatus,menopausalstatus,lymphaticmetastases,aswellassurvivaltimeafteroperationsin105caseswithinvasiveductalbreastcarcinom…  相似文献   

16.
A 26-year-old man developed myelodysplasia rapidly progressing to acut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3 years after receiving three cycles of ABVD chemotherapy and upper mantle and upper abdomen radiotherapy for stage IA Hodgkin's disease. This represents the fourth such case reported. The risk of secondary AML after ABVD or radiation therapy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肺癌p16基因纯合缺失,突变,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基因的改变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控制正常细胞对肿瘤组织污染后,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0例肺癌组织P16基因纯合缺失、突变、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小细胞肺癌无P16基因纯合缺失、突变和蛋白表达异常。非小细胞肺癌P16基因纯合缺失率和突变率分别为40.5%和5.7%且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转移和预后明显相关。非小细胞肺癌P1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42.3%,与p16基因纯合缺失有高度的一致性,两者的缺失符合率为76%。结论P16基因异常和失活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和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华人GSTM1,CYP1A1与2E1和APOE等等位基因的基因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瞿永华  石于波 《肿瘤》1998,18(1):17-20
目的探讨华人GSTM1、CYP1A1与2E1,和ApoE等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将有助于研究肿瘤病因,环境有害物和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代谢。方法收集95例上海和89例哈尔滨正常女性的血液,提取DNA,作CYP1A1、2E1,GSTM1和ApoE等基因型的分析。结果GSTM1缺失占52%。CYP1A1第7外显子A┐G突变型纯合子(mm)占3.9%,突变型等位基因占22.3%。CYP2E15′端调控区C┐Tmm占1.6%,突变型等位基因占23.6%;第六内含子T┐Amm占5.1%,突变型等位基因占26.4%。ApoE的ε2占8.4%,ε4占9.0%。250例CYP2D6中仅1例为2D6A杂合子,其余都是野生型纯合子。结论这些基因型的频率和等位基因分布在上海和哈尔滨人群中无差异,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法则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组化方法研究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PRL和NADHDH、GDH、LDH三种酶活性分布及在乳癌中相互关系。乳癌和良性病变PRL阳性率分别为80.5%和85.7%;乳癌组织NADHDH、GDH和LDH高酶活性率分别为73.2%、39%和82.9%,良性病变分别为51.4%、51.4%和65.7%,NADHDH和LDH高酶活性率乳癌高于良性病变(P<0.05);PRL阳性率及半定量分级均与NADHDH和LDH高酶活性率有高度密切关系,GDH和LDH高酶率均与NADHDH高酶活性率存在密切关系。上述结果提示:大部分乳癌存在PRL依赖性,PRL可能参与乳癌形成;NADHDH、GDH和LDH可能是较好的乳癌酶生物学标记物,检测这些酶活性可能对估测乳癌预后及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有较重要意义;乳癌组织中PRL可能诱导NADHDH和LDH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组化方法研究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PRL和NADHDH、GDH、LDH三种酶活性分布及在乳癌中相互关系.乳癌和良性病变PRL阳性率分别为80.5%和85.7%;乳癌组织NADHDH、GDH和LDH高酶活性率分别为73.2%、39%和82.9%,良性病变分别为51.4%、51.4%和65.7%,NADHDH和LDH高酶活性率乳癌高于良性病变(P<0.05);PRL阳性率及半定量分级均与NADHDH和LDH高酶活性率有高度密切关系,GDH和LDH高酶率均与NADHDH高酶活性率存在密切关系.上述结果提示:大部分乳癌存在PRL依赖性,PRL可能参与乳癌形成;NADHDH、GDH和LDH可能是较好的乳癌酶生物学标记物,检测这些酶活性可能对估测乳癌预后及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有较重要意义;乳癌组织中PRL可能诱导NADHDH和LDH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