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尹香翠  尚磊 《医学信息》1999,12(11):18-19
本文分析了某医科大学教学医院95~97 年度正常分娩者住院费用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提示:正常分娩者费用构成以处置费为主, 药费比例有所上升; 军免及公费正常分娩的总费用明显高于私费者, 平均住院日大于等于4 天者的总费用明显高于小于4 天者, 而正常分娩者的年龄、入院方式及入院情况则与总费用无关。由此可知, 其医疗费用结构相对合理, 但仍应强化公费医疗管理, 控制可能存在的不合理收费及药物滥用现象, 并尽可能缩短平均住院日, 以控制其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2.
强化农药管理对农村自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自杀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五位原因。农村自杀方式以服毒所占比例较高 ,且以有机磷农药为主。 1992年江苏省某县调查自杀死亡 2 70 5人中 ,服毒者占 64 % [1 ] 。 1989年山东省滕州市某镇自杀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服毒自杀者占86 12 % ,其中服农药自杀者占 92 47% [2 ] 。1990年~ 1999年 ,作者争取工商管理部门的配合 ,在滕州市某乡镇实施强化农药管理的综合措施 ,以期降低农村自杀率。本文以 1989年山东省滕州市某镇农村自杀流行病学调查为样本 (在镇上有正式户口的居民 )。样本地区人口 1989年为 72 0 75人 ,1999年为 83 5 60人。调查对象…  相似文献   

3.
1.农村自杀问题的原因及其特征关于农村自杀的研究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在于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层面,较少有深层次社会、心理原因的挖掘[1]。以往研究发现,农村中自杀的首要原因都集中在人际冲突方面[2,3],与人际冲突对自杀意向有着最直接和最强烈的预测作用的发现一致[4]。正因为如此,农村自杀呈现出的三大特征都与首要原因关系密切:冲动性自杀特征明显[5-7];总体自杀率高于城市,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8-10];人际冲突成为显著的激发因素[9-11]。2.从言语激发效应的角度解释农村自杀问题在农村你去死吧以及与之类似的语言在人际冲突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农村青年男女自杀死亡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比较心理因素指标相关的自杀危险程度在农村青年男女间的差异。方法:在山东、辽宁、湖南随机抽取16个县/市,采用心理解剖方法对392例15~34岁自杀死亡者进行研究;并就心理因素指标相关的自杀危险程度与从调查地点随机抽取的416例同年龄段对照进行两水平多层非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自杀死亡者中,男性相对于女性具有更高的绝望感、抑郁水平及特质焦虑程度(均P<0.05),冲动性和应对技能的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因素指标相关的自杀危险程度比较,"问题解决"和"寻求代偿"能力对女性自杀死亡风险的降低作用显著高于男性(均P<0.05),"认知回避"和"发泄情绪"应对方式对男性自杀死亡风险的增加作用显著高于女性(均P<0.05)。结论:自杀死亡心理危险因素在农村青年男性自杀死亡者中评分更高,心理因素指标相关的自杀危险程度的性别比较多数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30例农村老年人自杀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找出可能与农村老年人自杀危象相关的因素,为今后的防范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自制调查表将30例自杀死亡的农村老年人资料与条件相当的40例农村老年人资料进行对照,将部分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χ^2检验)。结果 自杀主要与情绪抑郁(63.3%)丧偶(56.67%)、子女不孝(73.30%)、独居(66.67%)、生活无保障(26.60%)等因素有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32.5%、  相似文献   

6.
综合干预对农村自杀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农村自杀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实施综合性农村自杀干预措施 ,使用相同的调查工具和调查流程 ,对 1989年与 1999年同一样本人群自杀率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及评估。结果 :1989年与 1999年滕州市某镇自杀率分别为 48 5 6/ 10万和 5 98/ 10万。自杀未遂分别为 10 4 0 6/ 10万和 46 67/ 10万 ,差异显著 (χ2 =40 70及 χ2 =15 4 0 8,P均 <0 0 0 1)。综合干预后家庭矛盾导致的自杀显著下降 ,相对精神病性的自杀率明显上升。结论 :农村自杀综合干预措施效果明显 ,自杀重点人群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长沙市大学生自杀预防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沙市大学生自杀预防知识、自杀态度,探讨与自杀预防知识、自杀态度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长沙市6所高校的1664名大学生进行自杀预防知识问卷、自杀态度问卷(QSA)、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以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等测评。结果:长沙市大学生样本自杀预防知识平均得分为10.8±0.9分,应答正确率为54.5%。男性自杀预防知识掌握优于女性(12.3±0.9,9.2±0.8;t=2.33,P=0.020),医科学生的自杀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文科或理工科学生(13.9±0.8,10.0±1.0,9.7±0.7;F=10.47,P=0.000),独生子女对自杀预防知识的掌握优于非独生子女(11.9±0.7,9.1±0.9;t=3.25,P=0.034),来自核心家庭的学生自杀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扩大家庭或单亲家庭的学生(14.0±0.9,10.3±0.8,9.4±0.7;F=7.49,P=0.000)。自杀预防知识掌握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专业、家庭类型(β=0.087、0.342、0.084)。自杀行为性质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专业类别、家族自杀史、自杀意念以及心理健康水平(β=0.688、-0.055、0.810、0.731)。结论:长沙市大学生对于自杀存在许多不利于自杀预防的误解,因此开展自杀预防知识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对于自杀行为的正确态度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湖南某镇农村居民自杀意念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农村居民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为自杀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南浏阳市永安镇常住农村居民,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确定样本人群,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取入户、单独面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共851名调查对象接受了面谈并完成调查问卷。终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3.6%,经多因素logistic嘲归分析,自评心理健康状况、自评经济水平、性别、自评躯体健康状况为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107、1.910、1.630、1.596)。结论:农村常住居民自杀意念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自评心理健康状况差、自评经济水平低、女性、自评躯体健康状况差是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予以积极的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农村自杀死亡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及不同特征一级亲属自杀遗传度的大小,为制定农村自杀的预防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山东省疾病监测点上选取自杀死亡者153例,对照组153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他们的一级亲属资料,通过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他们及其一级亲属资料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采用Penrose法估计遗传模式,Falconer回归法估算遗传度.结果:自杀家族史与自杀死亡高度相关(0R=13.25).一级亲属自杀遗传度(h2)为(34.0±6.4)%;≥60岁者的自杀遗传度为(51.2±7.0)%,<60岁者(14.8±11.8)%;女性(23.2±10.2)%,男性(46.7±7.6)%;无精神障碍者(31.7±7.1)%,有精神障碍者(42.1±13.1)%;非暴力方式者(39.2±7.8)%,暴力方式者(25.4±10.7)%;低自杀意图者(21.6±13.6)%,高自杀意图者(38.1±7.1)%.结论:在农村自杀死亡者中,遗传因素可能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较高年龄、男性、有精神障碍、非暴力方式、高自杀意图的自杀死亡者中遗传因素可能起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南地区自杀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9年中国的年平均自杀率为23.23/10万,高于世界其他各地的平均水平,说明自杀是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研究表明中部农业地区具有较高的自杀率(21.68/10万)[2,3].为探讨中南地区自杀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从北京回龙观医院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全国项目"中国意外死亡原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中选出中南地区意外死亡案例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abling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results in substantial burden for patients, their families and the as a whole society in terms of increased health resource use and poor quality of life. For all stages of PD, medication therapy is the preferred medical treatment. The failure of medical regimes to prevent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to prevent long-term side effects has led to a resurgence of interest in surgical procedures. Partially observable Markov decision models (POMDPs) are a powerful and appropriate technique for decision making. In this paper we applied the model of POMDP's as a supportive tool to clinical decis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The aim of the model was to determine the critical threshold level to perform the surgery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total lifetime costs over a patient's lifetime (where the costs incorporate duration of life, quality of life, and monetary units). Under some reasonable conditions reflecting the practical meaning of the deterioration and based on the various diagnostic observations we find an optimal average cost policy for patients with PD with three deterioration levels.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