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胖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综合症,它代表人体能量摄入超过消耗,能量以脂肪形式在体内储存的结果.一般认为体量超过其性别的身高体重标准20%以上为肥胖.无明显病因引起的肥胖为单纯性肥胖,反之为病理性肥胖;肥胖使人们身心健康受到了危险.因此肥胖与性腺激素关系的研究受到了关注,本文旨在通过测定性激素,为了解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肥胖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黄震华 《新医学》2003,34(1):12-13
1引言肥胖是指由于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疾病。目前,肥胖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性的问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人群中肥胖人数也逐年上升。据估计,我国目前约有7000万肥胖病人。肥胖与多种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学者们对肥胖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对临床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2肥胖并发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肥胖并发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包括∶①肥胖和高血压均为带有遗传倾向的疾病,一些病人可能同时具有肥胖…  相似文献   

3.
周士枋 《现代康复》1998,2(11):1170-1171
肥胖 主要指体重按Quatlet指数计算法体重(公斤)/身高(米)^2,正常值20~24,超过上限26即为肥胖。成年人肥胖多属向心性肥胖,即腹围较大。这里又有腹围和臀围之比.正常男子<0.95.女<0.85,如超过即为向心性肥胖。向心性肥胖的危害远大于离心性肥胖。这是因为腹壁脂肪堆积,可增高腹压.使横膈上抬.妨碍呼吸和使心脏处于横位。腹壁脂肪动用后.游离脂肪酸直接进入体循环.而并未经过肝脏的加工处理(肝脏可将脂肪酸部分生成酮体.作为脂肪供能的特殊形式,运到骨骼肌等部位氧化利用.肝脏还可以再酯化舍成甘油三酯输出).入血的大量脂肪酸为长链脂肪酸形式.会形成微胶粒溶液,它会损害细胞膜.增加血小板的粘集而引起血栓形成.干扰心脏电传导.甚至引起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肥胖症的针灸治疗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介绍针灸治疗肥胖症的方法,针灸通过对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细胞调节的影响,多环节调整肥胖机体能量代谢,糖,脂代谢的失衡状态,逆转代谢异常,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最终实现减肥效应。  相似文献   

5.
肥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Obesity)的人越来越多。肥胖是一种症状,轻度肥胖对机体的影响不大,但重度肥胖则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并可致多脏器功能损害。了解肥胖发展的速度、程度、部位,探索其发生原因,可为控制和治疗肥胖提供依据。1基础知识1.1定义当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以脂肪的形式贮藏于体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时,称肥胖。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1.2病因与发生机制1.2.1遗传单纯性肥胖患者往往有家族史,如父母双亲有一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的发生率约为40%~50%;如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6.
当前儿童肥胖较消瘦者为多,主要见于城市儿童及经济生活水平高的地区。肥胖是指皮下脂肪积聚过多,一般认为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标准体重20%者即可称为肥胖症。肥胖有单纯性和病理性,肥胖程度不能作为两者的鉴别,单纯性肥胖虽然非疾病所致,但其后果是可引起病症,也应重视。  相似文献   

7.
介绍针灸治疗肥胖症的方法.针灸通过对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细胞调节的影响,多环节调整肥胖机体能量代谢、糖、脂代谢的失衡状态,逆转代谢异常,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最终实现减肥效应.  相似文献   

8.
肥胖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疾病。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宣布肥胖为一种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在逐渐的改变,肥胖的发生率越来越高。1974年Weisinger等首次报道严重肥胖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并命名为肥胖相关性肾病(OR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种肥胖判足计算方法标准的差异以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判定标准提高后的差异。方法:入选2825例住院患者和门诊查体人员,男2446例,女379例,年龄22~81岁。测定身高和体质量。通过公式计算标准体质量、BMI和体脂含量。根据BMI&;gt;25kg/m^2,BMI&;gt;27kg/m^2,BMI&;gt;28kg/m^2判定肥胖者例数分别为:1419,680和435例;超出标准体质量20%者649例;体脂含量男性&;gt;25%、女性&;gt;33%者639例。结果:&;gt;标准体质量20%(正常2176例,肥胖649例)和超过标准体脂含量判定肥胖与BMI&;gt;25kg/m^2(正常1406例,肥胖1419例)判定肥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52.22,465.00,P&;lt;0.005);&;gt;标准体质量20%和超过标准体脂含量判定肥胖与BMI&;gt;27kg/m^2(正常2145例,肥胖680例)判定肥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gt;标准体质量20%和超过标准体脂含量判定肥胖均与BMI&;gt;28kg/m^2(正常2390例,肥胖435例)判定肥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52.28.47.84,P&;lt;0.005)。结论:BMI&;gt;27kg/m^2判定肥胖与超重20%和亚太地区的体脂含量判定肥胖标准相符,应用BMI&;gt;27kg/m^2判定肥胖可能更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目前呈上升趋势。肥胖可影响小儿心脏功能。我院儿科1992年5月~1997年12月,对32例单纯性肥胖儿在测定空腹血脂同时,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进行心脏功能观察,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12岁。临床上排除内分泌、遗传、代谢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肥胖。与同性别、同年龄健康儿童相比,凡体重超过身高标准的20%为肥胖儿,20%~29%为轻度肥胖,3O%~49%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全组中、轻度肥胖6例,中度肥胖16例,重度肥胖10例。对照组42例为健康儿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辽宁省机关干部肥胖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以及肥胖与其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辽宁省1680名机关干部随机抽样进行体格检查,并进行肥胖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本组人群肥胖患病率为20.42%,其中男性27.8%,女性21.9%,男女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间肥胖患病率亦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以40~50岁中青年干部肥胖患病率最高,为26.25%;肥胖与生活方式及其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结论 中青年机关干部的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且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同时合并有其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
一项涉及75万人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发现,肥胖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总死亡率升高。在体重超过平均水平40%的人群中,死亡危险增加了1.9倍,大量证据显示,在体重指数和死亡率之间存在着J型曲线关系,其中肥胖患者的死亡危险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儿童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敏联 《新医学》2003,34(1):14-15
1引言肥胖症是由于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使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目前对于儿童肥胖的界定一般按体重计算: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以上为肥胖,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39%为中度肥胖;超过40%~59%为重度肥胖;超过60%为极度肥胖。近年国外应用体重指数判断儿童肥胖,国内目前根据北京城区儿童的研究,有学者建议6~12岁儿童肥胖标准为:男性体重指数大于18kg/m2,女性体重指数大于17.5kg/m2,但尚无幼年儿童的正常标准。近年儿童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体育锻炼、饮食控制,使单纯性肥胖儿童尽快恢复健康。方法 以身高标准体重值为诊断标准。≥10%为超重儿,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选择20所幼儿园3—5岁的儿童,筛查出超重和肥胖儿童的发生数,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儿童均进行适当的饮食控制,干预组同时采取体育锻炼,1a后作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超重儿的发生率从6.12%下降到5.53%,而肥胖儿却从2.26%上升到3.84%。但肥胖度没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干预组的肥胖儿治愈、好转率达50.00%,对照组仅为15.00%。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通过适当的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肥胖儿童血脂水平与个性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探讨单纯性肥胖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对肥胖儿童的血脂变化与个性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济南市某中学2002-09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265人进行身高体质量测量及血脂检测,由班主任协助心理专业医师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调查。结果:肥胖发生率为20.75%。肥胖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为(4.59&;#177;0.45)mmol/L,三酰甘油(1.38&;#177;0.3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3.04&;#177;0.3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0.83&;#177;0.11)mmol/L,与正常体质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群体总体个性分布以外向稳定为主,男女之间个性分布有显著差异(P&;lt;0.01)。正常体质量组内外向个性分布以外向个性为主;肥胖组内向比例增高,内外向个性分布比例相近。正常体质量女生以外向个性为主,肥胖女生内外向个性分布相近;正常体质量男生与肥胖男生比较内外向个性分布无差异(P&;gt;0.05),但肥胖男生个性中性人员明显减少。掩饰性分分析,肥胖人群与正常人群相似,但明显向两极分化,中性人群明显减少。精神质分分析,肥胖人群与正常人群相同,以低分为主。结论:肥胖对儿童血脂及个性均有不同程度影响,提早预防儿童肥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肥胖是指皮下脂肪积聚过多,超过正常含量的15%即为肥胖(按体重算超过标准体重的20%即为胖)。20~30%为轻度,30~50%为中度,50%以上为重度。有时轻中度肥胖与正常营养优良,骨骼肌肉发育极佳者不易区别,可以通过测定皮下脂肪的厚度或根据儿童的运动情况来判断,肌肉发育极桂者都爱好体育活动,肥胖者则相反。随着我国居民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大中城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当身高标准体重超过参照人群均值20%时即为肥胖。超过标准体重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为重度肥胖。而除外由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外伤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性肥胖,单纯由于营养过度所造成的全身性脂肪过量积累叫单纯性肥胖症。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球超过10亿的成年人和10%的儿童属于超重和肥胖.每年与肥胖相关的死亡人数在11.2万~28万之间.肥胖问题已成为亟需解决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肥胖与胃排空过速或胃动力亢进有关.而胃运动除受自主神经调控外,还受某些激素的调节.瘦素能够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本研究观察了单纯性肥胖者进餐前后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探讨了其与胃动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适合单纯性肥胖儿童减肥的安全可靠的方法。方法:对住院的41名7~14岁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短期控制膳食总能量。观察减轻体重前后对血液部分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减少热能的摄入后,降低了体重,还使肥胖引起的代谢异常趋向正常,而且对肥胖儿童的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控制总能量的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的血压情况以及儿童肥胖症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495名7—13岁学生的体检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肥胖儿童血压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1),男女肥胖儿童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指数、皮脂厚度、肥胖度与血压均有显著相关性(P〈0.001),。在0.3~0.5范围,为低、中度正相关,收缩压相关性高于舒张压,女性高于男性。结论肥胖儿童血压虽在正常范围,但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且肥胖越严重儿童血压值越高,提示预防成年人高血压应从预防儿童肥胖抓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