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报道1990年10月至1991年9月采用体外照射与Micro-Selectron高剂量率^192铱后装机腔内照射治疗55例宫颈癌患者的治疗结果。由治疗计划系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按国际辐射剂量与测量委员会38号文的建议,计算参考点剂量和参考体积。体外及腔内照射A总剂量为6200-7500cGy。腔内治疗:膀胱和直肠参考平均剂量分别为A点剂量的69.36%和56.93%。  相似文献   

2.
从1987年1月~1991年12月应用西德Buchler后装机配合60CO体外放射治疗宫颈癌172例,近期有效率为96.5%,后装治疗组与常规镭疗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0%与70.5%,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放疗后遗症后装组少于镭疗组,显示高剂量率137Cs后装治疗是一种能取代镭疗的先进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3.
采用^192Ir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机对食道癌、宫颈癌、鼻咽癌等腔内照射,进行了克勃拉I型近距离治疗机的参考剂量测定,结果为测定剂量怀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剂量基本一致。明这种测定方法和制作的剂分布表具有可靠性,可供没有TPS机的临床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4.
287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高剂量率Buchler后装机进行腔内治疗,其中鳞癌285例占99.3%,腺癌2例占0.69%;Ⅱ期42例占14.63%,Ⅲ期245例占85.36%。总5年生存率56.09%。晚期直肠反应18.46%。膀胱反应4.87%。5年生存率与期别的早晚、宫颈局部肿瘤的大小、宫旁浸润情况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波毛措 《中原医刊》1998,25(2):24-24
高剂量率近距离组织插植放射治疗宫颈癌的近期效果波毛措青海省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妇科(810001)宫颈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科采用组织插植放射治疗60例,获得很好的近期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年龄与婚姻:本组60例均已结婚,年龄最小24...  相似文献   

6.
金一勤  周成华 《浙江医学》1999,21(7):407-408
随着小体积、高活性的铱(~(192)Ir)放射源及遥控后装系统的出现,对脑深部肿瘤、术后残留肿瘤和复发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我院1994年3月至1997年5月应用后装系统治疗脑肿瘤45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宫颈癌高剂量率后装治疗以及外照射中线挡铅与否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38例Ⅰ~Ⅲ期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后的随访结果 ,比较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和盆腔两、四野外照射疗效的高低和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全组病例均顺利通过治疗 ,全组随访时间为 5~ 7年 ,随访率 92 %。3年、5年总生存率Ⅰ期是 10 0 % ;Ⅱ期 92 5 %和 88 1% ;Ⅲ期 6 8 9%和 5 8 6 %。A组 5年生存率Ⅰ期均是10 0 % ;Ⅱ期 92 3;Ⅲ期 5 8 8%。B组Ⅰ期 5年生存率为 10 0 % ;Ⅱ期的 5年生存率为 91 7%。Ⅲ期的 5年生存率为 6 0 6 %。经过显著性检验P >0 0 5。本组放射性直肠损伤总的发生率为 13 7%。A组的副反应要轻一点儿。放射性膀胱损伤发生率为 8 7%。结论 :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宫颈癌的疗效较好 ,且具有较多的优越性 ,建议推广使用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对经济状况不好的病人 ,可以采用盆腔大野照射 ,但应降低内照射的剂量。  相似文献   

8.
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放射治疗过程存在高危险性,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把风险降至最低。根据医院器械和人员配置,参考美国原子能规程委员会用来指导美国物理师协会的规程,制定了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9.
10.
从1987年1月-1991年12月应用西德Buchler后装机配合^60Co体外放射治疗宫颈癌172例,近期有效率为96.5%,后装治疗组与常规镭疗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0%和70.5%。差异无显性,但放疗后遗症后装组少于镭疗组,显示高剂量率^137Cs后装治疗是一种能取代镭疗的先进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1.
作者研制的AH—Ⅰ型和AH—Ⅱ型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治疗装置已在本院和国内一些医院临床使用,为了便于使用该装置的临床医师正确地掌握治疗剂量,作者对本单位使用的后装置(AH—Ⅰ型)进行了系统的剂量测定研究,并根据剂量重建原理,设计微机程序,应用微机进行盆腔剂量分布计算及多维等剂量曲线绘制。测量结果与微机计算结果相当一致,认为微机计算的数据可以迅速、正确地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鼻咽癌治疗效果。方法 96例鼻咽癌采用高剂量近距离放射线5—6Gy/次,2次/wk,总量15—20Gy治疗。结果 鼻咽癌残留肿物近期消退率89.6%(86/96);5a生存率55.2%(53/96)。结论 近距离放疗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做好近距离放疗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疗效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计划性调强放疗(IMRT)加腔内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早期鼻咽癌的剂量分布合理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 10例(T1-2 N0-1 M0,Ⅰ~Ⅱ期)鼻咽癌患者接受IMRT加腔内高剂量率后装治疗(观察组);计划性IMRT的处方剂量为:肿瘤靶区(GTV)60~62 Gy,高危临床靶区(CTV1)56~58 Gy,亚临床靶区(CTV2)50~54 Gy.外照射结束后休息1周左右,然后进行鼻咽腔内高剂量率后装治疗(250~300 cGy,每天2次,2~3 d)推量照射.另将该10例患者在相同治疗计划系统中模拟设计全程IMRT(GTV 66~70 Gy,CTV1 62~64 Gy,CTV2 54~56 Gy)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对照组).比较2组的物理剂量分布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肿瘤靶区所接受的照射绝对物理剂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脑干、脊髓、腮腺、垂体正常器官受照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访中位时间11月(4~17月),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转移,并发症少. 结论 计划性IMRI加腔内后装治疗早期鼻咽癌患者可有效地提高肿瘤靶区的照射剂量,同时降低腮腺、脑干、脊髓和垂体等危险器官的照射剂量,其物理剂量分布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鼻咽癌自适应放疗中颌下腺的体积、位置及受照剂量变化情况和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自适应放疗的4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放疗前及放疗第11次、第22次和放疗结束时患者颌下腺体积、位置的变化及颌下腺的实际受照剂量与初始计划的受照剂量。结果:放疗第11次、第22次和放疗结束时与放疗前相比,颌下腺的体积逐渐减小,腺体中心点位移逐渐增大,实际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均小于初始计划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P<0.01),其中患侧颌下腺的变化较健侧更为显著(P<0.01)。结论:自适应放疗技术能根据鼻咽癌治疗过程中肿瘤及颌下腺体积、位置变化情况调整放疗计划,降低腺体实际受照剂量,在优化颌下腺功能保护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放疗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宫颈癌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病理证实的 2 6例中晚期宫颈癌 ,经介入治疗 1~ 2次后 ,再进行减量放射治疗 ,与同期 30例单纯放疗相比 ,其症状缓解快 ,放疗引起的早期急性反应明显减轻。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总结子宫颈原位癌68例,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认为阴道镜检配合宫颈多点活检及宫颈管刮术为诊断宫颈原位癌的可靠方法。对无需保留生育能力的病人,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是彻底治疗宫颈原位癌的恰当术式。  相似文献   

18.
新疆伽师县夏普桃勒乡妇女子宫颈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1991~1995年,对新疆伽师县夏普桃勒乡妇女子宫颈癌的普查结果,普查率为 76.4%,子宫颈癌初查患病率为459/10万.子宫颈癌发生与早婚、多胎产有显著相关性.应用PCR技术对普查检出的13例和该乡邻近地区同期住院的28例子宫颈浸润癌患者标本行HPV16、18型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61%和82.14%,其中HPV16型占75.6%(31/41).81例子宫颈炎阳性率为 22.22%,与浸润癌检出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该地区子宫颈癌发生可能与HPV16、18型感染有关,特别与HPV16型感染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占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据统计,世界上每年的新发病例约46万,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宫颈癌。在我国。每年宫颈癌的新发病例数超过13万,每年死于宫颈癌的妇女约有2万人。宫颈癌的发病因素与预防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介入治疗的疗效,以丰富临床经验。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介入治疗前后对照组给予标准量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大剂量氯吡格雷。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8.18%,显著优于对照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为(25.1±3.0)%显著低于对照组(34.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对照组为7.2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氯吡格雷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使血小板聚集率降低,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