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3镜联合序贯微创治疗胆系结石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5月至2010年5月采用"三镜联合"序贯方案治疗2012例胆系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1957例成功采用序贯微创方案完成治疗。其中单用腹腔镜1491例,单用十二指肠镜45例,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279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142例。中转开腹55例,总成功率97.27%。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09%。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三镜联合"方案具有患者损伤小、痛苦少、康复快等优点,提高了胆系结石微创治疗的成功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道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治疗101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25例,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23例,53例行LC+EST+LCBDE,并对比分析3组患者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等。结果:"三镜"联合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亦不延长。结论:"三镜"联合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较好选择,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微创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68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三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结果33例患者行输尿管镜或联合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后,术中取尽结石率为90.9%(30/33)。11例患者行 MPCNL 或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L)和 RLU 治疗后,术中取尽结石率为100%。24例行腹腔镜切开取石术(RLU),术中取尽结石率为100%。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治疗,应根据临床情况制定多种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治疗胆外胆管结石的观点,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步得到认可[1-4]。具有创伤小、适用于部分单镜或双镜无法成功取石的病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三镜联合阶梯性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采用三镜联合阶梯性方案治疗31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285例成功采用微创方案完成治疗。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278例,其中中转开腹8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9例,总成功率94.94%。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9%。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三镜联合方案具有患者损伤小、痛苦少、康复快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巨大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为180例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分别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及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患者均行ERCP,99例采用治疗性ERCP取出胆总管结石后二期行LC(A组); 81例患者于ERCP取石失败,放置鼻胆引流管后行腹腔镜手术,其中51例行LC+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B组),30例行LC+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C组)。A组手术时间平均(55.1±10.3) min,术后排气时间平均(32.2±0.8) h,术后拔管时间平均(28.6±3.2) h,平均住院(4.6±1.4) 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LC是处理胆囊胆管结石的首选术式,经ERCP处理困难的胆管巨大结石可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根据具体情况行LC、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2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应用以经皮胆镜为主的治疗方法。其结石取净率高,且损伤小,病人恢复快,合并有胆道狭窄等,也能同时行扩张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输尿管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微创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输尿管镜保胆取石术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118例中有4例转为LC手术,原因为结石嵌顿在胆囊管内无法取出2例,另2例为粘膜下结石无法清理干净。余114例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2(55~90)min,所有患者术中均放置胆囊旁引流管1根,术后1~2d观察引流管内无特殊引流物后予以拔除,患者手术当天均下床活动,次日进流质饮食,3~4 d出院。术后无出血、胆漏、切口感染及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3 d复查B超,胆囊形态、大小正常,无结石残留及腹腔手术野积血积液,术后2周测定胆囊功能正常。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输尿管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是安全的微创手术策略,具有保留胆囊功能、创伤小、无明显手术疤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两镜联合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的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20例患者除1例因取石困难中转开腹外,余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90m in,术后次日进流质饮食,下床活动,4~5d出院,无1例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优势,效果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三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育梅  戴帆 《腹腔镜外科杂志》2003,8(4):203-203,205
三镜联合是指十二指肠镜、腹腔镜、术中胆道镜联合应用治疗胆管结石 ,它以内镜鼻胆管引流 (ENBD)代替了传统的T形管引流 ,避免了大量胆汁外引流 ,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5 9例中男 4 1例 ,女 18例 ;15~ 71岁 ,平均4 3岁。B超示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2 1例 ;另 3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扩张 ,直径 1 1~2 9cm经ERCP检查证实为胆总管结石。 5 9例有不同程度的胆绞痛发作史 ,最短 2周 ,最长 4 5年。1 2 治疗方法 先用纤维十二指肠镜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发…  相似文献   

11.
胆管结石的三镜联合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胆管结石创伤大、病人恢复慢、并发症高。近年来使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管结石已成为三种最重要的微创手段,但其中任何一种方法单用时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因此,许多学者对运用三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进行了广泛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此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经皮胆镜治疗原发性胆管结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焱明  杨科 《腹部外科》1992,5(4):159-160
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尚无根治方法。作者设计的以经皮胆镜为主的综合处理方法不仅可以去除结石,解决合并症问题,损伤极小,多数从左肝管分支进镜即能去除全部结石,而且急诊和一般情况较差者均可应用。本文报告14例结石全部取净,其中1次取净(6/14)和2次取净(6/14)各占43%,3次取净(1/14)和5次取净(1/14)各占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行两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为73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施行两镜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一次性保胆取石成功;18例行胆囊造瘘术,其中17例Ⅱ期经瘘道胆道镜胆囊探查成功保胆,1例因术后一直无胆汁,胆囊无功能,Ⅱ期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5月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75例的临床资料。38例行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37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结果 38例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中,34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球囊扩张(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取石成功,术后3~5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其中1例中转开腹;3例EST取石失败,行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liary drainage,ENBD),术后3~7天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1例因结石嵌顿于十二指肠大乳头中转开腹手术。40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包括3例EST取石失败行ENBD者)中,38例手术成功,其中5例胆总管一期缝合,33例T管引流,术后胆漏2例,胆总管残余结石3例;2例中转开腹。71例随访1~3年,平均1.5年,无胆总管狭窄,1例结石复发。结论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能够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自1991年Stoker等[1]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式已发生了质的的转变。随着国内微创手术的普及,微创手术设备的改进,外科医生的理念也随之改变。目前胆囊  相似文献   

16.
胆道镜微创技术联合常规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狭窄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及狭窄常规手术治疗结合胆道镜微创技术以改善疗效、降低手术残石率及最终残石率的方法。方法对1981年1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07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采用胆道镜治疗(包括膜状狭窄胆管的扩张治疗),并根据术中胆道镜探查结果指导手术方式。手术分别采用或组合应用肝门部胆管切开成型术、肝叶切除术(包括肝叶、肝段、契形、不规则切除术)、肝实质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含皮下空肠盲襻)、肝内胆管引流术、肝内外胆管U形管引流术、胆总管T管引流术等术式。术后采用胆道镜取除残石、术后胆道镜介入下微创技术包括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狭窄胆管球囊导管扩张、狭窄胆管微波切开治疗等。结果对带有T管的拟手术的4例肝内外胆管广泛结石患者,术前应用胆道镜治疗,手术费时少,术后较早拔除了T管。应用术中胆道镜,取除残留结石、扩张膜状狭窄胆管、指导术式选择,使手术残石率由78.0%(409/524)降低为24.4%(128/524)。术后经胆道镜取石治疗,最终残石率为2.4%(26/1076),其中17例胆管狭窄,经胆道镜球囊导管扩张治疗,狭窄胆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15例胆管狭窄,经胆道镜微波切开治疗,狭窄得以解除;25例巨大的或嵌顿性残石,经胆道镜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结石取净。结论肝胆管结石及狭窄常须手术联合胆道镜微创技术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有利于手术方法的正确选择,既可有效减少手术残石,又能减少手术创伤;术后胆道镜及胆道镜介入下的微创治疗直接关系到肝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的最终治疗效果,应争取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组(n=20)与开腹手术组(n=20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腹腔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3.65±16.71)min、(89.8±11.02)min,术后止痛剂使用率分别为20%、85%,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31.15±4.98)h、(56.65±13.45)h,住院时间分别为(8.55±2.11)d、(14.95±2.96)d。以上项目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5%,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 2011 年 9 月至 2013 年 3 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150 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119 例( 79.3% )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并一期缝合,住院时间为( 5.73 ± 1.21 ) d,24 例( 16.0% )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并取石,3 例( 2.0% )留置"T"管引流,3 例( 2.0% )胆总管残石经内镜取石治愈,1 例胆管残石保守治疗,4 例( 2.67% )中转开腹,7 例( 4.67% )胆漏经腹腔引流管、或留置鼻胆管引流治愈.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安全可行经济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L)治疗孤立肾鹿角形结石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方法的安全性、高效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研究纳入孤立肾鹿角形结石患者20例,对结石的位置和表面积进行统计。患者在知情同意后,先对其进行第一阶段的MPCNL治疗。术后5~7天,将第二阶段的MPCNL和FURSL相结合进行治疗。并对术中情况、结石清除率(SFR)和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每次复查时的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和慢性肾脏疾病分级(CKD)。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多个肾盏的鹿角形结石,结石平均大小为(1 099.9±843.95)mm2。所有患者均只有一处经皮入路,平均手术时间为(154.37±32.45)min,平均失血量为64(12~140)ml,最终SFR为90%。随访1个月,4例患者的CKD情况有所改善,2例CKD为5级的患者术后仍然需要透析,其余患者术前平均Scr为(187.16±94.12)μmol/L,术后1个月为(140.99±57.9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GFR术前为(43.80±24.74)ml/min,术后随访1个月末为(49.55±21.18)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和FURSL联合治疗孤立肾鹿角形结石,可以有效地减少经皮入口的大小和数量,使得孤立肾结石患者的治疗更安全、可行且高效,进而得到满意的SFR,减少失血量及多入口相关的潜在并发症。在短期及长期愈后方面,该方法均不会对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策略的合理选择。方法:总结为7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等不同组合的微创手术治疗经验。结果:37例患者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前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其中26例取石成功,11例改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2例因胆囊炎症重中转开腹。39例患者行LC+LCBDE,其中29例取石成功(6例联合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6例中转开腹,3例因取石困难术后行EST取石。LCBDE术后发生胆漏3例,腹腔引流8 d痊愈;术后2例T管引流胆道出血,经保守治疗1周内好转。EST术后5例发生黑便,2例血淀粉酶一过性升高,均经保守治疗1周内好转。平均住院(9.4±7.4)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者应结合个人经验、技术水平及患者病情合理选择微创治疗手段,Oddi括约肌功能完好的患者,LC+LCBDE更能体现微创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