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调查了解西北地区蚋科昆虫的种类与地理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灯诱、挥网和动物诱捕法,收集前人研究文献资料。结果获得西北地区蚋科Simuliidae 3属33种,即后克蚋属Metacnephia2种,畦克蚋属Sulcicnephia2种,蚋属Simulium29种。其中陕西省1属9种,甘肃省1属2种,宁夏回族自治区1属1种,青海省1属9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属24种。结论明确西北地区蚋科昆虫有33种,为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吉林省珲春边境地区蚊类的调查结果。采获蚊虫2993只,计4属19种;刺扰伊蚊(88.8%)为优势蚊种。刺扰伊蚊的活动季节为10旬,高峰期在8月下旬。刺扰伊蚊在昼夜24小时均有刺叮活动,一日出现两次高峰,分别在日出前1小时和日落时。  相似文献   

3.
土福湾海滨位于三亚东南方40 km,属于新开发的滨海旅游度假地。2005年7月16日,前往该区域游玩人员报告,近7 d内在该海滨浴场有200余人受到不明昆虫的攻击,被刺叮处奇痒,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灶以溃疡为主。笔者前往现场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挥网捕捉法手持  相似文献   

4.
二岁女孩,于1963年9月27日玩耍时将蜜蜂窝毁,拆群蜂叮刺患儿头面部及颈胸部,约10分钟后被家属发现,1小时后急诊入院。检查:发育营养中等,神智不清,体温40℃,呼吸短促,呈中毒面容。头面部皮肤肿胀布满黑刺,不能睁眼,颈及前胸皮肤也有少量黑刺,周围皮肤肿胀,颈软无抵抗,其他一般物理检查无特殊发现。化验:红细胞300万,血红蛋白60%,白细胞  相似文献   

5.
选用攒竹、水沟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50例,其中男35例,女15倒,年龄在20~40岁之间,伤期最短2小时,最长8天。先刺攒竹穴(双),针尖向鼻尖方向刺入,再刺水沟穴,向上斜刺,均进针5分钟左右。得气后提插捻转1~2分钟,依患者的耐受程度施行刺激,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嘱患者作腰部运动。疼痛消失,腰部活动自如44例;  相似文献   

6.
<正> 通什(N18°63′,E107°)和三亚(N18°13′。E105°24′)位于海南岛南部。地处热带,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年降雨量1700mm以上。该区溪流、稻田、坑凹积水较多,适合蚊虫的孽生繁殖。1998年6月上旬,在上述地区用人帐诱法、挥网法、室内捕捉法采集蚊虫。共采获蚊虫6属8亚属21种,其中按蚊Anopheles9种、伊蚊Aedes4种、阿蚊Armigeres1种、库蚊Culex5种、曼蚊Manso-mia和直脚蚊Orthopodomyia1种。  相似文献   

7.
东北边境地带蚊虫区系和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1980—1995年间东北边境地带10县蚊虫的区系和生态研究结果,共采获蚊虫4属12亚属39种,大兴安岭亚区(2县)分布25种,长白山亚区(8县)分布37种。生态研究结果表明,优势蚊种为刺扰伊蚊。不同生境和月份的蚊种组成有所不同。刺扰伊蚊的活动季节为12旬,刺螫伊蚊仅为6旬;高峰期,刺扰伊蚊在整个活动季节有2次高峰,在6月下旬和9月中旬,刺螫伊蚊仅有1次高峰,在5月下旬。刺扰伊蚊和刺螫伊蚊在昼夜24小时均有刺叮活动,一日有2次活动高峰,出现在日出和日落前后1~小时。  相似文献   

8.
自1972年以来,我们应用陆宝麟教授等所倡导的人诱蚊帐法进行了多年的蚊类调查。结果认为:(1)本法于稻田旁捕蚊只数最多,一小时每帐次715.6只;捕得的蚊类,以凶小库蚊占绝对优势,居第二位者银南为三带啄库蚊,银北为背点和刺扰伊蚊。(2)在中卫县的调查中,将蚊类的季节消长与该地当年乙脑的流行曲线作了对比,证明三带啄库蚊的密度高峰在8月上旬,距乙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韩庄地区三带喙库蚊生态习性,为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勺捕法调查三带喙库蚊幼虫孳生地,人帐诱法调查三带喙库蚊成蚊季节消长夜间活动规律。结果秧田中三带喙库蚊幼虫密度最高,其次为稻田和苇塘。成蚊5月份出现,7月份达峰值,11月份消失;成蚊在整个夜间均有活动,上半夜出现刺叮活动高峰,凌晨再次出现活动小高峰。结论三带喙库蚊幼虫密度易受孳生地水体和水生植物种类等因素的影响,成蚊及幼虫的防制应结合当地自然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黑龙江流域蚊类的种类分布和种群组成。方法采用网捕法、人帐诱和诱虫灯诱采集蚊类。结果在黑龙江流域6个市县采获蚊虫70032只,计4属27种,其中大兴安岭亚区(3县)分布26种,长白山亚区(3县)分布23种;6市县的蚊种分布分别为:漠河22种,萝北21种,黑河18种,嘉荫15种,抚远15种,逊克9种。优势种群是刺扰伊蚊(83.7%)。不同生境、场所的蚊种有所差异。5月份的优势种群是刺螫伊蚊,6~9月份的优势种群是刺扰伊蚊。结论为黑龙江流域蚊虫的种类分布和种群组成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刺蛾(俗称洋辣子)蛰伤是常见的,在广大农村尤为常见。一般仅有局部充血、刺痒和灼痛,而无全身反应。导致过敏性休克者确属罕见。我院收治1例,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女性,22岁,因黄刺蛾蛰伤右侧肘部30分钟,不省人事15分钟来院。半小时前在喂猪时被枣树上掉下来的黄刺  相似文献   

12.
哺乳动物被吸血节肢动物刺叮后,不仅产生局部皮肤反应,而且有一系列全身反应。外周血像的变化是重要的信息之一。近年来国外对蜱类、锥蝽及白蛉等刺叮后的血像变化进行了研究,但对蚊虫刺叮尚无报道。 本文以白纹伊蚊刺叮的豚鼠为模型,探  相似文献   

13.
患儿仰卧,助手握其四肢。针双侧至阴穴并交替刺激,加灸15~20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同时揉按腹部包块处,先用手指轻轻提捏,顺肠蠕动生理逐渐加重手法直至包块消散约1~2小时。呕吐明显者加刺内关和下脘穴,泄泻明显者加刺足三里和阴陵泉,腹痛明显者加刺内庭和中脘穴。结果:全部治愈,其中1次治愈5例,2次7例。  相似文献   

14.
文章报告了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疗法( PTCR)治疗幻例急仕心肌梗塞患者,年龄55岁~83岁,从胸痛开始至治疗时均在6小时以内。溺例患者中有肋例经治疗后冠状功脉再通5例未通。再通时间从15分到2小时,平均叮.4分钟。尿激酶注射量为剔~181万U,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固严重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皮肤针局部叩刺加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病变局部以皮肤针叩刺至发红或出血,之后拔罐,留罐至15分钟后起罐,1周2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7天。结果:治愈15例,占83.33%;显效2例,占11.11%;有效1例,占5.56%;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皮肤针局部叩刺加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皮肤针局部叩刺加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病变局部以皮肤针叩刺至发红或出血,之后拔罐,留罐至15分钟后起罐,1周2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7天。结果:治愈15例,占83.33%;显效2例,占11.11%;有效1例,占5.56%;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皮肤针局部叩刺加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亚洲恙虫病的最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92年7月,第19届国际昆虫学会在北京召开,我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就蜱螨媒介莱姆病和恙虫病做了特别讲演。恙虫病是以高热、红斑、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体征的立克次体病。人被带有病原体的恙螨偶然的叮刺之后,病原体在叮刺局部增殖。发病的人由于病原体的增殖发生刺咬组织坏死、结痂,称为刺口焦痂,是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豚鼠经白纹伊蚊连续刺叮3个月内局部皮肤反应的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蚊虫刺叮可引起局部皮肤嗜碱性粒细胞过敏反应,在吸血双翅目昆虫刺叮反应的研究中,尚未见此种报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气象因子的时间序列模型在海南省白纹伊蚊种群密度中的应用,为海南省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双层叠帐法和布雷图指数法,对2017—2022年海南省18个市县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逐月进行监测,记录帐诱指数和布雷图指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分析2个密度指数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Spearman相关分别分析各气象因子与两个指数的关联强度,并剔除无关变量,进一步通过全子集回归法筛选出最终变量;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对2个密度指数分别构建3个时间序列模型,并以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等为精度评价指标确定最优模型;对2023—2024年的密度指数进行预测。统计分析均在R(4.3.1)中进行。结果 帐诱指数和布雷图指数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Mann-Kendall趋势检验Z分别为-6.15和-4.03,P均<0.05);与帐诱指数关联性最强的气象因子是月平均最低气温;与布雷图指数关联性最强的气象因子是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平均相对湿度。综合各项评估指标,多元时间序列模型精度最高。2023年和2024年帐诱指数和布雷图指数有1~2个峰值,且峰期分别在6—9月和5—9月。20...  相似文献   

20.
被黄蜂蜇叮引起过敏性休克较为少见,我们遇有1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吴某,男,20岁,农民.于1996年7月3日14点35分急诊入院.患者诉说30分钟于果园劳动时不慎触动蜂窝,被黄蜂蜇刺右手臂及左臀部,自感疼痛不堪.20分钟后胸闷、心悸、气急不适、面色苍白、恶心欲呕、出冷汗.全身出现风团样皮肤损害,皮肤表面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