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适合脑卒中患者的针对性谈话制度.方法 将2005年3-9月收住神经内科卒中单元的脑卒中患者155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谈话制度,实验组采用针对性谈话制度,比较2组的医患纠纷发生率,病、陪人满意度,护理质量达标率,健康教育掌握率等.结果 实验组的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病、陪人满意度,护理质量达标率,健康教育掌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对性医患谈话制度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飞文  甘敏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4):2270-2271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将220例骨科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前对每位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教育达标率、对护士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对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5%vs65.5%、97.3%vs70.0%,均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vs10.9%,P<0.01),住院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18±6)dvs(21±7)d]。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克服部分护理人员知识上的缺陷,促进护患沟通,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随时健康教育方式。结果:研究组在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对疾病治疗信心、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为整体护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导,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 行PICC的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比较两组PICC置管知识掌握率、服务质量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疾病治疗信心、住院天数、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健康宣教的达标率及满意度、对PICC置管知识掌握率、对疾病的治疗信心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ICC置管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增加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节省了护理人力资源、同时也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脑卒中排尿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排尿异常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并观察2组疗效.结果 2组在排尿异常例数、排尿异常病人病程、排尿异常恢复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及工作满意度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实验组排尿异常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健康教育达标率、病人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随机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对疾病的治疗信心、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总住院天数、门诊复诊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为整体护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导,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腕管综合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通过制定临床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将100例腕管综合症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前对每位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教育达标率、对护士的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健康知识达标率、对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康复行为形成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腕管综合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意识、促进患者康复行为的形成、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同时还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建立最佳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通过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将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2组,对照组33例患者接受随机性健康教育,实验组48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使患者自觉采取健康行为,积极配合医疗护理,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筛选脑卒中高危跌倒患者后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对预防跌倒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135例南翔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康复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对其进行跌倒风险评估,筛选出100例高危患者。将100例高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防跌倒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防跌倒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的跌倒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rse跌倒评估量表联合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能明显减少高危跌倒风险,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病人健康教育中实施效果.[方法]10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实行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现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健康教育知识熟练掌握情况及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健康教育知识熟练掌握情况及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脑卒中病人健康教育中可提高病人的健康知识掌握度和对护理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实效性。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 年1月收治的200例血液透析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 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情感指数、健康指数、感情指数、生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4.742,P<0.01);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2.544,P<0.05)。 结论 整体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伴肢体活动障碍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患者予以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治疗8周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的康复护理方法可以提高康复科护理质量,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科室护理满意率,值得在康复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调查100例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并与对照组正常人群100例进行比较,分析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成正性相关关系(r=0.619,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获得了比正常人高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程度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关系密切,护士在护理脑卒中患者时应注意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来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开展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将开展优质护理前的173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后的20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卒中单元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ADL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不但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而且能明显改善卒中单元患者ADL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思维导图在脑卒中患者介入溶栓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9月贵州省人民医院介入科收治的112例脑卒中溶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由护士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结合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服药依从性及住院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于脑卒中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及住院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脑卒中介入溶栓术后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对提高健康宣教的有效性及患者遵医行为和住院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舒适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n=42)和对照组(n=40),康复组采用舒适护理加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早期神经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4周对患者进行Barthel指数评定和Fegl-Meyer积分对比。结果 康复组在日常生活能力(P〈0.05)和运动功能(P〈0.01)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及早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并贯穿于环境、心理、生理、社会等多个方面,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云平台的院外远程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61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出院后随访模式;将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59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基于云平台的远程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延续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出院当日、出院3个月后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及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结果: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SS-QOL评分、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基于云平台的远程护理干预模式,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同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康复中心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社区康复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生存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抑郁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实施社区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与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应用推广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