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梗阻性黄疸(以下简称梗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国内外研究较多,本文将它们作简要综述,以便为再做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腹腔器官血流,特别是胰腺血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吲哚美辛治疗组(IN)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各组分别有数只大鼠于术后12、24h处死,观察血浆淀粉酶的变化。另设正常对照组。运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胰腺局部动脉(相当于胰头、体交界处)、门静脉血流、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结果:IN组的血浆淀粉酶明显低于SAP组(P〈0.01)。SAP时,大鼠胰腺局部动脉血流明显下降,且于术后12h时已呈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随胰腺炎的病程进展,胰腺局部血流的下降也更趋严重(24h与12h比较,P〈0.05)。与此同时,门静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也行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应用吲哚美辛能改善胰腺、门静脉、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与SAP组比较,P〈0.01)。结论:吲哚美辛能促使SAP大鼠胰腺血流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梗阻性黄疸和胆囊结石患者全身和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消炎痛的调节作用,作者将7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A组)分为<60岁非消炎痛组(A1组)、消炎痛术前组(A2组)、消炎痛术后组(A3组)和老年梗阻组(A6组),检测其全身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胆囊结石(B组)患者比较。结果:梗阻性黄疸各亚组每搏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1);平均动脉压、周围血管阻力和门脉血流显著低于B组(P<0.01);A2、A3两组与其余各亚组比较,其平均动脉压、周围血管阻力和门脉血流虽有显著改善,但与B组比较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消炎痛有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循环功能、门脉血流和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梗阻性黄疸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1例梗阻性黄疸和41例单纯胆囊结石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进行观察。结果表明A组TB、BTP显著增加,PVD、PVP显著高于B组,而SVR、MAP、PVBF显著低于B组。相关分析显著A组TB与BTP、PVP、PVD呈显著正相关,TB、PVD、PVP、BTP与PVBF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B、BTP是影响SVR、MAP的主要指标,而SVR、MAP下降是影响PVBF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采用彩色超声脉冲多普勒复合装置(CDFI)对3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及肝固有动脉的血流变化进行测量。结果显示门静脉频谱显影率100%,其内径、流速及阻力指数较术前均明显上升,而血流量除4例减少外,其余均增加。肝固有动脉频谱显影率77%(24/31),其内径及峰值流速无一定变化,而血流量呈减少趋势。术后门静脉血流量的增加明显高于肝动脉血流量的减少,提示术后门静脉血流量的增加足以补偿肝动脉血流量的减少,且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而门静脉呈减少趋势的患者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7.
吲哚美辛(Indometacin,消炎痛)为有机酸类抗炎药,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药理作用是通过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而产生解热镇痛及消炎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及癌性疼痛等[1],用于治疗精子密度过低的报告不多。最近,...  相似文献   

8.
李延光  邹声泉 《腹部外科》2006,19(6):365-366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对阻塞性黄疸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IL-10、IL-2活性和血浆中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于阻塞性黄疸病人用药前及口服吲哚美辛(25mg,3次/d)7d后取周围血,分别用放射免疫和ELISA法测定其血浆中的PGE2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IL-10、IL-2活性。结果用药前,阻塞性黄疸病人血浆中PGE2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IL-10活性明显升高,而IL-2活性明显下降,且IL-10、IL-2的活性与PGE2水平显著相关;用药后,病人血淋巴细胞IL-2活性明显升高,而IL-10活性及血浆中PGE2水平明显下降,且与用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阻塞性黄疸病人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吲哚美辛能够明显改善其免疫功能状态,有可能成为临床上降低阻塞性黄疸病人易感性的有价值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6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前列腺注药按摩联合吲哚美辛栓200例:B组:抗生素200例;C组:抗生素联合普适泰(商品名:舍尼通)200例,三种方法 各治疗2个月,随访1~3年,对比治疗前后三种疗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夏枯草联合吲哚美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夏枯草联合吲哚美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23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采用口服夏枯草胶囊联合吲哚美辛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沉、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23例中治愈21例,显效1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夏枯草联合吲哚美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具有症状缓解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甲氰咪胍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4例病人随机分为甲氰咪胍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间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治疗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 对36%,P<0.05);治疗组术后周围血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甲氰咪胍可以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PTCD(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9例行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9±30.2)μmol/L,术后2周时,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167.4 ±42.1)μmol/L (P<0.05).8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胆道出血2例,胆管炎4例,支架阻塞1例,胆汁漏1例,经治疗好均好转.结论 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的胆道引流手术对梗阻性黄疸病人胆红素的病理生理变化。方法:以梗阻性黄疸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质谱法测定其胆道引流术前后的红细胞膜脂变化。结果:胆道内引流术后两周,病人红细胞膜脂的长链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增多,双键含量增加,膜脂成分趋向正常;而外引流术后膜脂成分也有所好转,但变化缓慢,病人早期恢复并不明显。结论:胆道内引流术能较快改善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细胞膜结构与功能,有利于病人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自1996年10月至2002年12月间我院收治原发性肝癌合并阻塞性黄疸70例,分成积极治疗组(n=61)和对症处理组(n=9);积极治疗组再分为单纯胆道引流组(n=43)和综合治疗组(n=18)。积极治疗组接受胆道引流、手术和肝动脉化疗栓塞等治疗。随访所有病人的生存时间。结果 随访50例,随访率71.4%。积极治疗组和对症处理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9.6个月和2.3个月,相差显著(t’=3.45,P<0.05)。综合治疗组和单纯胆道引流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1.9个月和4.1个月,相差显著(t’=4.11,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的病人如能及时解除黄疸,积极治疗肿瘤,仍可显著延长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5.
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35 例恶性阻黄病人( 实验组)围减黄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测定,并与25 例良性阻黄病人及40 例正常人( 对照组)进行比较,以了解减黄手术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术前1 天、术后10 天及术后20 天采集血标本,用单向免疫扩散法进行检测。结果 恶性阻黄病人血清IAP水平术前1 天、术后10 天及20 天明显高于良性阻黄病人及正常人(P<0-01) ;良、恶性阻黄病人术后短期(10 天)IAP呈一过性增高,随病情恢复,IAP水平逐渐下降,术后20 天良性阻黄病人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05),恶性阻黄病人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恶性阻黄病人外周血中免疫抑制物IAP明显增高,病人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而低下,减黄术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胆道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住院的29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中上腹部的常规及增强扫描,同时行三维胆系重建成像,对胆道梗阻的原因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并与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8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除3例阴性结石未显示外,其余178例术前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胆道图像重建均清晰显示结石所在,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达98.34%.14例肝胆管结石症及3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均得到正确定位及定性诊断,诊断准确率达100%.87例胆管肿瘤或壶腹部肿瘤,86例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术前准确定位,定位诊断准确率达98.85%,81例患者得到正确定位及定性诊断,定性诊断准确率达91.95%.结论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胆道成像对梗阻性黄疸诊断成像清晰,定位定性诊断准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内镜治疗对于恶性胆道梗阻治疗的疗效。方法对于自2002年9月至2013年12月的52例恶性梗阻黄疸的患者行内镜治疗,其中6例为胆囊癌,20例为胆管癌,25例为胰头癌。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放置支架,黄疸水平较术前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支架平均通畅时间为85.3天,平均生存时间为165.7天。结论对于恶性梗阻黄疸患者,胆道支架是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1981~1989年8例梗阻性黄疸手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提出了导致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和可能机制.强调加强对此并发症的认识、避免和纠正高危因素能减低其发生率;加强对高危病人的观察和术后留置胃管4~7d可及时发现出血;早期综合处理对减低病人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效果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行胆道引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减黄效果。方法1994年1月至2007年4月对成都军区总医院516例病人以普通探头作引导进行胆道穿刺引流,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穿刺置管成功率97.1%,一针穿刺成功率72.3%,带管时间平均18.4d,术后胆汁引流量平均420mL/d。并发症发生率0.58%。结论所穿刺胆管应该为Ⅱ级以上,最好为Ⅲ级胆管,要避免对左右肝管进行穿刺;所穿刺胆管直径应>0.4cm;16~18G针适用于直径0.4~0.5cm胆管,6F针适用于直径0.5~0.6cm胆管,直径>0.6cm者可选用7F针;置管深度>5cm,同时以胶布粘贴并缝扎可切实固定管道,辅以术后适当减少活动可保证引流管不会脱落;非穿刺探头引导更有利于操作。  相似文献   

20.
文章报告9例胰头部局限性胰腺炎合并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经验。其病理特点是病变局限在胰腺沟突部位的节段性慢性炎症,部分胰腺实质被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所代替,临床上常疑诊为胰头癌。9例患者中行胆总管空肠吻合3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2例,疗效满意。胆囊空肠吻合4例,术后黄疸均消退,1例黄疸消退后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随访期间4例中3例术后发生胆总管结石,其中1例发生胰头癌。文章对该病的病因、病理和手术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