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行为异常大鼠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揭示PTS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在大鼠捕食应激PTSD动物模型基础上,动态检测了大鼠海马、额叶皮层组织匀浆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及神经元型NOS(nNOS)表达.结果 PTSD样行为异常大鼠海马NO含量于捕食应激后即刻明显升高,12 h达高峰,24 h时仍明显增多;海马nNOS表达亦同步增高,而额叶皮层则无明显改变.结论严重心理/生理应激所致海马nNOS持续性高表达与NO释放明显增多,在实验大鼠持续性PTSD样行为异常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铝盐法,在光镜和电镜下对生后1~90天大鼠肝细胞溶酶体ACPase做了定性观察和半定量估计。 光镜显示:生生15天时,逐渐增加的酶反应颗粒由胞浆移到了胆小管旁。电镜显示:溶酶体系统是显示ACPase活性的主要细胞器,溶酶体的分布和数量随大鼠年龄增长的改变与光镜下酶反应颗粒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肝细胞内自噬泡的数量在生后早期较多,并可见许多性质不明的泡状结构。三种半定量方法均表明肝细胞溶酶体ACPase的活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强。 自噬泡参与了大鼠生后肝细胞胞质的重建。胆小管旁定位有利于溶酶体排出废物。溶酶体ACP ase活性增强与大鼠生后肝机能日趋旺盛有关,主要表现为溶酶体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捕食应激致大鼠海马NO释放增多及nNOS表达增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行为异常大鼠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揭示PTS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在大鼠捕食应激PTSD动物模型基础上,动态检测了大鼠海马、额叶皮层组织匀浆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及神经元型NOS(nNOS)表达。结果:PTSD样行为异常大鼠海马NO含量于捕食应激后即刻明显升高,12h达高峰,24h时仍明显增多;海马nNOS表达亦同步增高,而额叶皮层则无明显改变。结论:严重心理生理应激所致海马nNOS持续性高表达与NO释放明显增多,在实验大鼠持续性PTSD样行为异常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9表达水平的变化,阐明PTSD大鼠海马与杏仁核体积异常的原因。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PTSD组(80只),利用改良的单一连续应激(SPS&S)制作PTS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僵立行为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TUNEL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元凋亡阳性细胞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大鼠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海马和杏仁核中Caspase-9表达水平。结果:PTS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EL)和僵立行为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TSD后1、4、7和14d大鼠海马和杏仁核TUNEL阳性细胞和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28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D后1、4、7和14d大鼠海马和杏仁核Caspase-9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8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SD大鼠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元凋亡增加,Caspase-9表达水平上调,提示其凋亡可能是引起海马与杏仁核体积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下丘脑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和精氨酸加压素(AVP)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国际认定的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分别取SPS处理后24h,7d,14d大鼠下丘脑组织;同时取正常下丘脑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方法分别观察各组下丘脑神经元CRF和AVP表达变化。结果PTSD大鼠下丘脑神经元CRF表达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而后表现出恢复趋势,于14d时趋于正常。AVP具有与CRF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PTSD大鼠下丘脑CRF和AVP表达上调,提示CRF在AVP的协同下调节糖皮质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PTSD精神症状的表现。PTSD大鼠下丘脑内CRF和AVP的表达变化可能与海马神经元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海马一氧化氮 (NO)及NO合酶 (NOS)在惊厥阈下电刺激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样行为异常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在大鼠海马惊厥阈下电刺激PTSD动物模型基础上 ,动态检测了大鼠海马、额叶皮层组织匀浆NO、NOS含量及神经元型NOS(nNOS)表达。结果 惊厥阈下电刺激所致PTSD样行为异常大鼠海马NO于电刺激停止后 12h明显升高 [( 4 65± 1 2 2 ) μmol/gprotein ,P <0 0 1] ,2 4h达高峰 [( 6 44± 1 5 3 ) μmol/gprotein ,P <0 0 1] ,72h时仍明显增多[( 3 17± 0 91) μmol/gprotein ,P <0 0 5 ] ,海马nNOS表达亦同步增高 ,而海马NOS仅轻度短期增高 ,额叶皮层nNOS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海马结构nNOS持续性高表达与NO含量明显增多 ,在惊厥阈下电刺激所致实验大鼠PTSD样行为异常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虹  韩芳  石玉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12):1057-1059,1064
目的检测分子伴侣钙网蛋白(CRT)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中表达的变化,探讨CRT对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内Ca2+信号的调节,为研究PTSD海马记忆异常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一延长应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PS1 d、4 d、7 d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CRT的表达变化;用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变化。结果 SPS刺激后大鼠海马神经元CRT的表达于刺激后7 d最多;细胞内游离Ca2+浓度于1 d增至顶峰,之后逐渐下降。结论PTSD致内质网应激、海马神经元钙超载、内质网分子伴侣CRT表达上调、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可导致细胞凋亡,这可能是PTSD大鼠海马记忆异常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PTSD样大鼠杏仁中央核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杏仁中央核(CeA)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方法使用SPS方法建立PTSD样大鼠模型,无连续单一应激(SPS)刺激组为对照组,其余3组分别为SPS刺激后静养24h、7d和14d,其中7d组出现PTSD样症状为PTSD样大鼠组。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定位定量检测各组CeA的GR表达,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GR分布在CeA神经元的细胞核中,SPS刺激后24h,GR表达急剧下调,而7d、14d呈现逐渐回升趋势,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TSD样大鼠CeA的GR表达变化,可能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节紊乱引发PTSD相关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凋亡及三偏磷酸酶(TMP)活性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SPS 刺激方法,建立PTSD样大鼠SPS 模型,随机分为SPS 刺激后1 d、7 d、14 d和正常对照组,应用Annexin V鄄FITC/PI 双标记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和酶组化方法,分别对各组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其TMP 活性变化的观察和定量检测。结果SPS 刺激后1 d、7 d、14 d中缝背核神经元出现了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其凋亡率明显增加、TMP 活性表达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增强,并于7 d 达到高峰。结论PTSD 样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出现凋亡,凋亡率增加的同时TMP 活性增强,提示TMP参与了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的凋亡产物的降解与处理过程,脑桥体积缩小可能与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系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改变,探讨PTSD发病机制。方法 将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50)。采用改良的单一连续应激方法制备PTSD大鼠模型,在造模后1 d、4 d、7 d、14 d和28 d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处死5只),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第10号染色体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编码产物(PTEN)、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mTOR(p-mTOR)的表达水平。 结果 PTSD后1 d、4 d、7 d和14 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PTSD后1 d大鼠海马PTEN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 <0.05),4 d达高峰,14 d仍高于对照组(P<0.05);p-Akt蛋白表达水平在PTSD后1 d即低于对照组(P<0.05),以后逐渐增高,28 d仍低于对照组(P<0.05);p-mTOR蛋白在PTSD后4 d低于对照组(P<0.05),以后逐渐增高,但28 d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S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参与海马神经元凋亡调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羟色胺1A (5-HT1A)受体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无连续单一刺激(SPS)方法,建立PTSD样大鼠SPS模型,随机分为SPS后1 d、4 d和7 d组及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HT1A受体的表达变化和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SPS后大鼠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HT1A受体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尤以SPS后7 d组最为明显;神经元超微结构也发生改变。结论 SPS刺激可促进大鼠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HT1A受体的表达增强,进而导致神经递质紊乱,影响动眼神经核支配眼球肌的运动功能出现相应的PTSD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脑出血模型大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分布以及中药脑溢安对其影响。方法 :通过微量注射器向苍白球内注入Ⅶ型胶原酶 0 .4U建立脑出血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出血后 2h ,6h ,12h ,1d ,4d ,7d ,6个时间点BDNF的表达变化 ,以阳性细胞计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脑出血后 2h ,BDNF主要表达于血肿周围的小胶质细胞 ,6h表达开始增高 ,12h后达高峰 ,以后逐渐降低 ,到第 7天模型组和脑溢安组仍有表达 ,其中在 12h ,1d ,4d ,3个时间点上 ,两组阳性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脑溢安可促进脑出血后BDNF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大鼠正畸分牙模型,观察牙髓组织中P物质(SP)的表达,探讨正畸分牙过程中疼痛的分子机制。方法:0.03 mm结扎丝结扎于右上颌第一、第二磨牙之间,模拟铜丝分牙。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分牙后6、12 h、1、3和7天大鼠牙髓组织中SP进行检测,观察P物质的时空分布。结果:SP阳性反应产物呈条索状分布于冠根髓。在实验6、12 h组表达增强,1天后达到高峰,7天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正畸分牙过程中牙髓组织SP的表达先急剧升高后逐渐恢复正常,提示SP可能在正畸分牙致疼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tency of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 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 and the expression of nestin in subventricular zones (SVZ) after persist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Methods: The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was made b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All animals of ischemia were sacrificed after 12 h, 1 d, 3 d, 7 d, and 14 d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latency of SEP and MEP an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nestin, with an immunohistochemical approach. Results: The latencies of P1 (positive wave 1), N1 (negative wave 1) and P2 (positive wave 2) in SEP wer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after MCAO. The latencies of N1 and N2 waves in MEP were postponed gradually an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latency of N1 wave was found in rats at 7 d and 14 d after MCAO. The expression of nestin increased at 12 h, and showed a significant augmentation at 3 d and peaked at 7 d, then declined slightly at 14 d after MCAO. Conclusion: The cerebral ischemia prolonged the latency of EP wav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nestin was up-regulated and reached the peak at 7 d, showing the ischemia induced the proliferation of nervous stem cells. The SEP and MEP may evaluate the proliferation in SVZ after brain ischemi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对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和胰岛素治疗组,建立SCI模型;术后8 h、1d、3 d、7 d、14 d处死动物取材,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脊髓细胞凋亡及iNOS、COX-2表达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各时相胰岛素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的数目明显少于损伤对照组;胰岛素治疗组iNOS、COX-2的表达率明显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初步研究表明胰岛素对急性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抑制炎症因子iNOS、COX-2的表达是其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立兔脑爆炸伤模型,研究爆炸后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情况,探讨爆炸伤后脑水肿的形成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外伤组,其中对照组10只。用纸雷管爆炸制作兔脑爆炸伤模型。外伤组分别随机分为伤后1 h、6 h、12 h、24 h、72 h、7 d、14 d 7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AQP-4的表达。结果各组致伤动物脑组织皮层均有不同程度AQP-4表达,广泛分布于星形胶质细胞膜及周围突起,随着伤后时间的推移,AQP-4阳性表达逐渐增强,3 d后表达最明显,7 d后开始下调,14 d仍有较明显表达,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伤组与对照组对比各时相点AQP-4阳性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QP-4的表达与爆炸性脑损伤引起的继发性脑水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研究其病理变化。方法:结扎新生7天SD大鼠一侧颈总动脉后,置于8%氧浓度的低氧环境中2.5h,于缺氧缺血后3h、6h、1d、3d、7d。14d、21d取脑做HE.NISSL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发现缺氧缺血后3h缺血侧出现轻度脑损伤,1d病变最严重,3d出现胶质细胞增生,14d、21d出现脑萎缩。结论:本动物模型稳定性良好,其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