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长和骨代谢的生化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骨细胞分泌的骨钙素是特异的骨蛋白,血清骨钙素水平为骨转换和骨形成的特殊标志。血清总碱性磷酸酶、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亦代表骨的形成。吡哆酚(Pyd)和脱氧吡哆酚(DPD)是主要存在于软骨和骨骼中的交联氨基酸。尿Pyd、DPD浓度直接与骨吸收量有关。尿羟脯氨酸浓度可代表骨吸收水平,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如尿Pyd、DPD。各种骨代谢的生化标志不能作为病因诊断,只是用于预测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妊娠期低水平铅暴露对新生儿血清钙(Ca)、骨钙素(OC)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的影响。方法于新生儿娩出断脐后采集脐静脉血5 ml分别检测血铅、血清钙、血清骨钙素及骨碱性磷酸酶,将新生儿以血铅值50μg/L、100μg/L为界分为低铅组(<50μg/L)、相对高铅组(50~99μg/L)和高铅组(≥100μg/L),研究脐血铅对新生儿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新生儿脐血铅水平与其血清骨钙素、血清钙水平呈负相关,与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呈正相关。高铅组与低铅组比较,血清骨钙素水平、血清钙几何均数水平显著降低;高铅组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高于相对高铅组及低铅组。结论妊娠期低水平铅暴露可能干扰了新生儿骨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短期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儿童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对8例无激素治疗史哮喘儿童持续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BDP)200~300μg/d,疗程1~2个月。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分别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结果吸入BDP1~2个月后患儿血清骨钙素水平下降了2056%,P<005,而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和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无明显改变。结论短期内吸入BDP200~300μg/d有可能发生骨生成抑制。有必要对血清骨钙素水平进行长期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4.
骨钙素(BGP)是骨组织中的一种非胶原蛋白,由成骨细胞产生和分泌,在骨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自1980年美国学者Price等建立了血清骨钙素放射免疫法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代谢性骨病的诊断与研究。甲状腺功能与骨代谢关系密切,目前国外已有学者对甲状腺疾患中的BGP变化进行了研究,为探讨儿童甲状腺疾患时的BGP变化及意义。我们对甲亢、甲低患儿同时进行了血清甲状腺激素、骨钙素及钙、碱性磷酸酶(AKP)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不同时期反映骨转换的各种生化标志有相应的变化,快速生长期显著增加。骨形成标志(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I型前胶原羧基端展开肽)及骨吸收标志(尿吡啶啉、脱氧吡啶啉和半乳糖羟赖氨酸)是反映小儿骨转换较灵敏而特异的标志,这些标志的变化不能用于诊断生长障碍,但可以预测生长障碍患儿对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青少年骨矿物含量(BMC)增长的特点及与性发育、体格发育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20岁健康青少年 ,采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检测桡骨BMC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骨谷氨酸蛋白)、雌二醇及睾酮水平,总碱性磷酸酶水平测定采用生化法 ,常规测定体格发育指标并评价性发育程度。结果: 男、女性身高和体重增加最快的年龄分别为11.5~13.7岁和9.7~11.3岁。BMC增长最快的年龄男性为13.7~16.2岁,女性为11.3~13.7岁。骨量增长与性发育水平关系密切 ,不同性发育阶段BMC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骨钙素水平和总碱性磷酸酶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一致(r =0 .59,0 .63 ,P <0.01) ,其高峰出现时间与身高增长速度高峰时间基本一致。结论: 男、女性骨量在青春期出现明显的增长,与性发育关系密切。骨量增长与体格发育具有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晚发性佝偻病患儿检测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了解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在晚发性佝偻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晚发性佝偻病患儿作为受试对象,年龄为4。14岁,取血后检测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碱性磷酸酶、钙、磷的变化,同时选择年龄相仿的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40例佝偻病患儿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的浓度对晚发性佝偻病患儿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初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的骨代谢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初次诊断为PNS的45例患儿作为PNS组,将同期30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和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25-羟基维生素D[25(OH)D];采用超声检测骨密度(BMD)。结果 PNS组患儿的BALP、CTx和25-(OH)D均高于对照组,BGP、TRACP、血Ca和骨密度水平(Z-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血清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PNS患儿存在异常骨代谢,表现为钙质流失、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患儿骨保护素改变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骨保护素的影响,探讨骨保护素在NS骨代谢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NS患儿44例,其中NS初发患儿24例,糖皮质激素治疗减量过程中复发患儿20例,其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为28327±5879 mg/m2;23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骨保护素浓度,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骨钙素N-MID)含量。结果:初发NS组血清骨保护素、骨钙素N-MID含量分别为 211±55 ng/L、46±14 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70±57 ng/L、73±9 ng/mL)(P<0.05)。NS复发组血清骨保护素、骨钙素N-MID含量均较NS初发组及对照组低,分别为176±42 ng/L、29±10 ng/mL(P<0.05)。结论:NS患儿本身即存在骨代谢异常,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可进一步加重骨代谢改变,提示NS患儿骨保护素改变受疾病本身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双重影响,骨保护素有望成为预测NS患儿骨代谢改变的新型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对癫癎患儿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ong XQ  Wang ZP  Bao KR  Zhang JM  Wu J  Yan CH  Shen XM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0):728-732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卡马西平(CBZ)或丙戊酸钠(VPA)对癫痫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对92名单独服用CBZ或VPA2年以上的癫痫患儿及35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的骨密度进行测量,测定骨代谢特异性生化指标,血清骨钙素(OC,骨形成指标)和尿脱氧吡啶酚(DPD,骨吸收指标),并调查每日钙摄入量。结果癫痫患儿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服用抗癫痫药物(AEDs)的时间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s=-0.21~-0.31,P〈0.05)。癫痫患儿中低骨密度患儿32人,占35%,明显高于对照组14%(P〈0.05)。低骨密度的癫痫患儿多体重指数较高(P〈0.05),每日钙摄入量较少(P〈0.01),服用AEDs的时间相对较长(P〈0.01)。癫痫患儿血清OC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尿DPD浓度与对照组基本一致(P〉0.05)。结论长期服用CBZ或VPA会导致骨代谢异常,骨密度下降、骨转换降低(以骨形成减少为主);而钙摄入量不足及体重指数偏高是加剧骨骼异常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毒     
051319铅对儿童骨代谢的影响/石凯丽…∥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2).-109~111方法:整群抽取5~6岁儿童120名,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值;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本组儿童血清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25-(OH)D3水平。结果:随着血铅水平的增高,该组儿童的血清OC和25-(OH)D3水平呈下降趋势,而BALP呈上升趋势。其中III级铅中毒儿童血清OC较I级铅中毒儿童显著下降(P<0.01),而血清BALP显著增高(P<0.01),且II级铅中毒儿童血清BALP较I级铅中毒儿童已有显著增高改变(P<0.01)。表1参6(杨玉凤)051320心肌肌钙蛋白I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5~14岁健康儿童青少年骨代谢标记物的性别和年龄分布。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招募的健康儿童青少年及接受入学体检的健康儿童青少年共273名,对其进行详细的临床资料收集。按照骨代谢标记物数值进行年龄段划分,并计算骨代谢标记物数值的第5、10、25、50、75、90、95百分位。结果骨形成标记物和骨吸收标记物在不同性别中变化趋势一致,在学龄前期及学龄期水平较低,在青春前期开始增高,青春期达到峰值,并在青春期后快速降低。男性和女性的骨形成标记物: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P=0.404)及血清骨钙素(OC)(P=0.76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标记物:血清β-Ⅰ型胶原分解代谢产物C端交联肽(β-CT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5~14岁健康儿童不同性别骨形成标记物血清P1NP、OC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骨吸收标记物血清β-CT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参考值的年龄分布特点,女性骨代谢指标增高的趋势较男性提前1~2岁,峰值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13.
骨钙素是由成骨细胞分泌的一种非胶原蛋白,作为骨代谢的一种生化标志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骨钙素基因结构的特点、转录调控机制及组织特异性和发育阶段性表达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骨钙素基因表达及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钙素是由成骨细胞分泌的一种非胶原蛋白,作为骨代谢的一种生化标志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骨钙素基因结构的特点、转录调控机制及组织特异性和发育阶段性表达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血清骨钙素检测在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钙素(Osteocalcin,Ost)是一种VitK依赖的非胶原特异性骨蛋白,Ost是直接反映成骨率的重要参数,成为一种特异而敏感的反映骨转换及骨形成的生化标志。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是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GH)不足所致的生长障碍,已知生长  相似文献   

16.
测定婴幼儿桡骨骨矿含量早期诊断佝偻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90例早期佝偻病患儿,用单光吸收光法测定骨宽,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生化分析测定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二者异常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BMC检测对佝偻病早期诊断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脐血铅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铅水平与骨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采集80例正常新生儿脐静脉血5ml,分别检测血铅、血清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ALP)及25-(OH)D3。结果脐血铅水平与胎儿OC、25-(OH)D3呈显著负相关,与ALP呈显著正相关。以P50(50.45μg/L)为界,较高脐血铅组血清OC[(10.0±5.84)ng/ml]、25-(OH)D3[(47.52±28.82)μg/L]均显著低于较低脐血铅组血清OC[(19.26±4.32)ng/ml,P〈0.001]、25-(OH)D3[(56.62±26.80)μg/L,P〈0.05];高血铅组骨ALP水平[(182.64±44.67)U/L]显著高于低血铅组[(126.43±62.05)U/L,P〈0.05)]。结论胎儿期低水平铅暴露可能影响骨形成过程,阻碍正常骨矿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性早熟女童骨代谢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性早熟女童骨代谢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中枢性性早熟(CPP)女童(其中A1组16例,年龄6.0~7.9岁;A2组19例,年龄8.0~9.0岁)及21例单纯性乳房早发育(PT)女童(年龄6.0~7.9岁)的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_1(IGF_1)和桡骨远端1/3处骨超声强度(SOS)值进行检测,并与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PP及PT女童桡骨远端SOS、SDS值均明显升高。A1组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OC)、骨碱性磷酸酶(BA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IGF_1有升高趋势;A2组骨钙素(OC)、BAP、ICTP、IGF_1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T组女童与同年龄对照组比较OC、BAP明显升高,ICTP、IGF_1差异无显著性;与A1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CPP女童IGF_1水平与LH峰值、LH/FSH比值、骨龄间呈正相关(r=0.38~0.54,P均<0.05);CPP女童骨代谢指标BAP与骨龄、IGF_1值间呈正相关(r=0.35、0.35,P均<0.05)。结论性早熟女童在发育早期即有明显骨代谢改变,骨密度增高、骨形成和骨吸收增加,以骨形成增加为主;血清OC、BAP、ICTP和IGF_1水平与性发育关系密切,其变化是性早熟的早期信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地区女性青少年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和骨钙素(OC)的特点及其差异,为临床运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03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西藏拉萨(海拔3500m)、西藏那曲(海拔4500m)和辽宁锦州(海拔28m)的大、中、小学随机抽取12~<19岁健康女性青少年共1093名,进行身高及血清BAP、PICP和OC测定。结果拉萨组和那曲组血清BAP、PICP和OC总体水平均高于锦州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拉萨组3个生化标志物显著高于那曲组(P<0.01或P<0.05)。3组血清BAP、PICP和OC均在12~<13岁时出现高峰,且随年龄增长迅速下降,但锦州组3个生化标志物随年龄变化趋势较拉萨组和那曲组平缓。血清BAP、PICP和OC水平均与身高密切相关(r=0.56、0.48、0.43,P<0.01)。结论不同海拔女性青少年血清BAP、PICP和OC随年龄变化特点基本一致,但高原藏族青少年血清BAP、PICP和OC高于平原汉族青少年。应建立针对高原藏族青少年的骨形成标志物的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20.
骨碱性磷酸酶和尿钙检测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儿佝偻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四大常见病之一。本文对临床诊断的166佝偻病小儿作骨碱性磷酸酶(BALP)、尿钙、血清钙(Ca)、血清磷(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并摄左腕关节片,以探讨BALP及尿钙对佝偻病的诊断价值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