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钙经上皮的转运有两种机制,即细胞内转运和细胞旁路吸收。维生素D(VD)、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CaBP─Ds)及三磷酸腺苷依赖性浆膜钙泵(PMCA)积极参与钙转运的过程。推测肠道上皮细胞钙转运的模式同样发生在肾远曲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机制中。 相似文献
2.
CaBP-9k和CaBP-28k是一类具有维生素D依赖性的钙结合蛋白,在钙离子的主动转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维生素D能够上调机体钙离子结合蛋白的表达含量,从而促进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维生素D和钙结合蛋白的缺乏可以导致机体钙稳态的失调,出现低钙血症、佝偻病、骨质疏松等病变.该文对钙结合蛋白的结构、在机体的分布、受维生素D调控的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预防和治疗骨发育异常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其生物学效应由细胞内特异性的维生素D受体介导.最近研究表明活性维生素D能够减轻肾小球病变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减少蛋白尿,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对慢性肾病及其并发症有一定疗效.该文就维生素D及其受体在肾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钙卫蛋白是S100 蛋白家族中的一种钙、锌结合蛋白,由中性粒细胞表达具有重要的细胞外功能。该文综述了粪钙卫蛋白与儿童肠道发育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以及粪钙卫蛋白在儿童肠道病理状态下如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炎症性肠病、肠道感染、乳糜泻、过敏等疾病的诊断、随访、复发的评估及治疗的反应程度上的应用进展。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深入了解粪钙卫蛋白在儿科生理及病理过程中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6.
机体缺铁可致铅、镉吸收增加,说明铁、铅、镉拥有相似的分子转运机制。研究发现,小肠的非色素铁转运体——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能介导铅、镉吸收,且吸收水平与DMT1的表达量密切相关。铁与铅、镉通过DMT1的竞争性结合、转运提供一种解释缺铁可增加铅、镉中毒危险性的机制。本文总结DMT1与铅、镉吸收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指出补铁对预防铅、镉中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代谢通路和哮喘发病相关,其机制包括维生素D通路中多个环节异常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及免疫系统的紊乱等。该文主要通过综述维生素D、维生素D结合蛋白、维生素D受体及相关基因多态性和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来阐述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钙及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calmodulin dependent kinase,CaMK)在神经元缺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单纯缺氧组及钙阻滞剂干预组,其中钙阻滞剂干预组采用尼莫地平(nimodipine)、MK-801分别阻断L-VSCC受体、NMDA受体的传导,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神经元缺氧前后细胞活性,用Fluo-4AM荧光探针测定各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aMKⅡ及CaMKⅣ的表达。结果:尼莫地平及MK-801组细胞活性较单纯缺氧的对照组高;尼莫地平可迅速降低缺氧神经元的细胞内钙, MK-801可长时间降低缺氧神经元的细胞内钙。尼莫地平可抑制CaMKⅡ的表达,MK-801对CaMKⅡ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CaMK Ⅳ的表达。结论:尼莫地平和MK-801可分别通过抑制CaMKⅡ和CaMKⅣ表达实现对缺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324-326] 相似文献
9.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是近期研究较多的一种载脂蛋白,最初认为是一种内源性抗菌因子,目前发现它与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该蛋白在肾脏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和膜铁转运蛋白-1在不同铁状态孕妇胎盘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 mRNA剪切异构体和膜铁转运蛋白-1(FPN1) mRNA在不同铁状态足月孕妇胎盘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胎盘铁转运及调控机制.方法 选择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无高血压、糖尿病、感染、肿瘤、肝炎的足月孕妇69例,其中14例Hb<100 g/L及血清铁蛋白(SF)≥12 μg/L者排除,符合条件者55例.根据母血Hb、血清铁(SI)、SF将孕妇分为3组:正常组(N组)23例,Hb≥100 g/L,SF≥12 μg/L;铁缺乏组(ID组)20例,Hb≥100 g/L,SF<12 μg/L;轻度缺铁性贫血组(IDA组)12例,90 g/L≤Hb<100 g/L,MCV<80 fL,MCH<27 pg,MCHC<320 g/L,SF<12 μg/L,SI<8.95 μmol/L;采用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测定其血常规,比色法测定其SI,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SF.采用反转录-PCR技术检测胎盘组织DMT1 mRNA剪切异构体及FPN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N组、ID组及IDA组含铁反应元件的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IRE) mRNA分别为(0.568 2±0.116 9)、(0.709 0±0.138 9)、(0.912 8±0.179 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955 P<0.01),两两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a<0.01).2.N组、ID组及IDA组不含铁反应元件的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nonIRE mRNA)分别为(0.738 0±0.224 0)、(0.806 1±0.212 8)、(0.766 7±0.210 8),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62 P>0.05);3.N组、ID组及IDA组FPN1 mRNA分别为(0.462 5±0.077 6)、(0.507 1±0.074 4)、(0.551 8±0.104 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67 P<0.05),其中IDA组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D组与N组、ID组与ID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ID及IDA孕妇可通过上调胎盘DMT1-IRE mRNA、FPN1 mRNA的转录最大限度的增加了母体血浆铁至胎儿的转运,以保证胎儿铁供给的相对恒定. 相似文献
11.
12.
细胞内钙失衡在肾损伤中的作用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昌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4,21(6):311-313
细胞内激离钙是介导细胞生理和病理作用的重要信使,其浓度异常升高会引起细胞的急慢性损伤和死亡;同时也造成肾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肾小球细胞增生、肥大,促进肾脏病的慢性进展。钙拮抗剂不仅降低全身血压,还抑制肾实质细胞增生、调节系膜处理大分子物,清除和减少自由基产生,降低残存肾代谢,减轻肾钙化。因此,钙拮抗剂已用于防治缺血、某些药物引发的肾损伤,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减少移植肾排斥反应等。 相似文献
13.
罗钙全对肾病综合征患儿钙、磷及25-羟维生素D_3和甲状旁腺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罗钙全(骨化三醇)短期口服冲击治疗对小儿肾病综合征(NS)的疗效。方法对17例长期糖皮质激素(GC)治疗的NS患儿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LP)、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TH)水平进行了测定,并观察了罗钙全短期口服冲击治疗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NS患儿血钙偏低(P<001),ALP、BALP、PTH升高(P<001),25-(OH)D3下降(P<005);经罗钙全治疗后血钙磷上升(P<001),ALP、BALP下降(P<001),PTH水平降低(P<001),25-(OH)D3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罗钙全短期口服冲击治疗可有效地改善NS患儿钙磷代谢紊乱,抑制PTH的异常过度分泌。 相似文献
14.
细胞内钙失衡在肾损伤中的作用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内游离钙是介导细胞生理和病理作用的重要信使,其浓度异常升高会引起细胞的急慢性损伤和死亡;同时也造成肾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肾小球细胞增生、肥大,促进肾脏病的慢性进展。钙拮抗剂不仅降低全身血压,还抑制肾实质细胞增生、调节系膜处理大分子物,清除和减少自由基产生,降低残存肾代谢,减轻肾钙化。因此,钙拮抗剂已用于防治缺血、某些药物引发的肾损伤,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减少移植肾排斥反应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CB-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Ⅱ)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HOI)及迅速消退的先天性血管瘤(RICH)和血管畸形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74例血管病变标本进行病理复检。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GLUT1、VEGF、FGF-2、IGF-Ⅱ和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3个时期HOI脉管的内皮层均有GLUT1表达,RICH和血管畸形病变组织未见表达。VEGF、FGF-2、IGF-Ⅱ和TIMP-1在增殖期HOI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85.0%、95.0%和45.0%;在消退期HOI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100%、27.0%和80.0%;在消退后期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0%、56.0%、11.0%和22.0%;在RICH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100%、75.0%和25.0%;在血管畸形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8.0%、0和8.0%。增殖期、消退期HOI组和血管畸形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34,P〈0.01);增殖期、消退期、消退后期HOI组和血管畸形组FGF-2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8,P〈0.01);增殖期、消退期HOI组和血管畸形组IGF-Ⅱ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7,P〈0.01);增殖期、消退期HOI组和血管畸形组TIMP-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84,P〈0.01)。RICH组FGF-2和IGF-Ⅱ的阳性表达率同血管畸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HOI的生长和消退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连续性过程,IGF-Ⅱ可能在HOI的自然消退过程中起主要的调控作用;②GLUT1可作为HOI同其他血管病变相鉴别的特异性指标,VEGF、FGF-2、IGF-Ⅱ和TIMP-1也是HOI、血管畸形和RICH相互鉴别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形素趋化因子(FKN)在肾脏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IL-18结合蛋白(IL-18BP)对其在肾组织内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组(模型组,n=22)和IL-18BP治疗组(治疗组,n=23)。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方法造模,假手术组分离输尿管但不结扎,治疗组于造模成功后每隔1日腹腔注射1次IL-18BP(0.1 mg/kg),共7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分别在腹腔注射完成后3 d、7 d和14 d各处死7~8只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肾组织FKN的表达水平。结果 同假手术组比较,不同时间点模型组肾组织FKN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均P<0.01);同模型组比较,不同时间点治疗组肾组织FKN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 肾脏纤维化大鼠肾组织FKN表达水平明显增高;IL-18BP特异性拮抗IL-18后,可能通过FKN途径延缓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粪钙卫蛋白 (FC)联合检测在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足月新生儿NEC36例 (病例组)和同期非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39例 (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分别检测两组患儿血清I-FABP及粪便中FC的水平,并评估I-FABP联合FC诊断NEC的临床价值。结果 病例组I-FABP和FC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病例组患儿血清I-FABP与粪便中FC呈现正相关 (r=0.71,P < 0.05);分别以I-FABP、FC及两指标联合为参考,诊断NEC的敏感性分别为83.3%,81.5%和79.5%;特异性分别为72.5%,75.8和86.3%,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0.82,0.81和0.88。联合检测诊断NEC的特异性和AUC明显高于单一检测 (P < 0.05)。结论 I-FABP与FC在NCE患儿显著升高,且两者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NEC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3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内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 IBD)后脑内负责葡萄糖转运的两个重要蛋白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与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表达的变化,揭示H IBD后脑内能量衰竭的发病机制。方法:将30只7日龄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对照组(n=5)和H IBD组(n=20)。H IBD组大鼠模型的制备参照R ice。方法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8%低氧暴露1 h。假手术对照组只分离右侧颈动脉,不予结扎和缺氧。缺氧缺血后1,3,5,10 d各处死5只H IBD大鼠,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内GLUT1及GLUT3表达,并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结果:正常新生大鼠脑内微血管即可见GLUT1表达。H IBD后1 d,缺血侧半球GLUT1表达略有增加,3 d达高峰,至5 d时仍高于正常,10 d基本恢复正常水平。H IBD后1 d,GLUT3表达无明显变化,3 d时GLUT3表达已明显减少,5 d时进一步减少,10 d时仍显著低于对照组。GLUT3表达减少最显著的部位为海马CA1区。结论:H IBD后脑内GLUT1和GLUT3的表达异常可导致脑能量代谢途径改变,加重缺氧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及影响损伤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免疫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他克莫司作为继环孢菌素A之后临床应用的一种强而有效的免疫抑制剂,近年来在儿童肾脏疾病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日渐被重视。他克莫司在针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包括激素依赖型、激素耐药型和频繁复发型等肾小球疾病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文从作用机制入手,综述他克莫司在肾病综合征、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儿童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D不仅可调节钙磷代谢,还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普遍缺乏维生素D。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CD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通过调节肠道免疫、修复肠黏膜屏障、抑制肠纤维化、增强对英夫利西单抗的应答、调节肠道菌群等途径改善CD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外源性维生素D补充在提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同时可以诱导疾病的缓解。但目前仅有少数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维生素D在CD中的治疗效果,有关维生素D最佳的补充形式、具体的补充剂量及需要维持的最佳血清浓度尚未明确。该文主要讨论维生素D在CD的作用机制及外源性维生素D补充对CD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