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发生是由于多种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产生导致β细胞进行性破坏的自身免疫反应。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牛乳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危险因素,过早、过多摄入牛乳制品会增加IDDM发生的危险性。实验室检测发现新近诊断的IDDM患者体内抗牛乳蛋白(主要是BSA和BLG)抗体明显增高,认为抗BSA杭体交叉作用于β细胞表面膜蛋白,引起β细胞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儿的远期预后,采用询问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对31例IDDM患儿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病程5年以下并症的发生率为5.56%,5年~10年的发生率依次为11.11%,27.78%、38.89%,44、44%与50%,并发症的发生与患病时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病人的治疗绝大多数采用短效胰岛素(RI)和(或)长效胰岛素(PZI)皮下注射,每日注射1~3次。国外早在70年代末期即已广泛使用中效胰岛素(NPH或Lente)与RI合用,每日注射1~2次,也能良好地控制病情。我院从1992年开始用NPH或Lente与RI混合治疗IDDM。现将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0~1993年4年间,全部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IDDM住院患儿95例,病程<3个月。入院时合并酮症(DK)或酮症酸中毒(DKA)者63例,对其中53例,开始用小剂量胰岛素静滴治疗。按使用胰岛素的…  相似文献   

4.
儿童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儿童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儿童NIDDM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它是遗传易感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儿常有家族史,青春期发病,伴有肥胖、黑棘皮病等高胰岛素血症的表现。血胰岛素和自身抗体的测定有助于该病与儿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鉴别。治疗主要参照成人NIDDM治疗方案,其可行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观察15例胰岛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儿的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并与10例正常同龄儿对作照,结果表明,糖尿病组血清T3,T3/rT3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T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4、TSH两组无明显差异。但T4随空腹血糖(FBG)的增高有下降趋势,并发现随着糖尿病临床症状及其并发症的控制,其甲状腺激素可以恢复正常,作者认为,单纯以FBG不能完全反映其代谢状  相似文献   

6.
刘英  胡克恒 《中华儿科杂志》1997,35(12):659-659
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探讨刘英胡克恒霍淑芳严超英姚迪作者单位:130021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儿科(刘英、胡克恒、霍淑芳、严超英),核医学科(姚迪)内皮素(endothelin,ET)是1988年由日本学者从猪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定32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儿空腹全血16种微量元素的变化,并与32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提示锌,锰,镍,硒,铬,钙,磷,铝均有意义的变化,而其它几种元素无明显改变,并讨论了这些元素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例IDDM患儿和28例正常健康儿童血清,采用比色法检测NO和以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IDDM组患儿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SO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IDDM中伴血管并发症者与无血管并发症者比较,前者血清NO的增高和SOD的下降更为显著(均P<005);患儿血清NO与空腹血糖呈明显正相关(r=0735,P<001),与SOD呈负相关(r=-0449,P<005),而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血清SOD与空腹血糖、病程均无相关性。结论:NO参与了ID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并使用烟酰胺(NA)对早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新诊IDDM患儿进行加用NA治疗的对照研究。将新诊IDDM患儿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个组即Ⅰ组(加用烟酰胺组)和Ⅱ组(单纯胰岛素组),分别予NA及安慰剂50mg·kg-1·d-1,早晚餐前各服1次。结果(1)Ⅰ组在用药后6、9、12个月时餐后2小时血糖,24小时尿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意义。(2)Ⅰ组空腹C肽和刺激性C肽在用药后6、9、12个月时均高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意义;Ⅰ组C肽水平在治疗后半年内显著高于治疗前,疗程6~12个月时回落至治疗前水平,Ⅱ组在治疗3个月后,C肽水平逐渐下降。(3)在随访的各时点Ⅰ组胰岛素用量均低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意义。(4)Ⅰ组缓解期和缓解率均长于和高于Ⅱ组。结论合并使用NA可使早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儿代谢控制状况得到更大改善,以6~9个月时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中组织相容性复合物DQ(HLA-DQ)基因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剂量效应规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对54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儿和40例正常成年供血员HLA-DQ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携带4个易感性基因的个体只见于患者,携带3个易感性基因的个体在患者中为33.3%,正常对照中为10%;携带2个或1个易感性或保护性基因的个体在正常对照中频率较患者为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携带3个保护性基因的个体只见于正常对照。提示:IDDM易感性基因具有部分隐性遗传的特点且具有累加效应。个体中1个或2个易感性基因的存在不能对IDDM构成显著的易感性,3个或3个以上易感性基因的存在方可对IDDM构成显著易感性。DQ保护性基因具有部分显性遗传的特点并且也具有累加效应。携带1个或2个保护性基因的个体患IDDM的机会将大大减少,而携带3个保护性基因的个体则可以不发生IDDM。  相似文献   

11.
基因治疗 1型糖尿病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将分泌胰岛素的装置导入患者自身的非β细胞 ,使之分泌胰岛素 ,又不受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转基因治疗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有效的胰岛素基因转载系统 ;准确调节胰岛素分泌的系统 ;胰岛素的加工装置及合适的宿主细胞。其中 ,重组腺相关病毒是最常用的载体 ,K细胞是最理想的宿主细胞。胰岛素基因治疗的主要问题是非 β细胞中缺乏一个能根据血糖水平准确调节胰岛素合成及分泌的系统。随着人们在胰岛素基因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 ,根治糖尿病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抗胰岛素糖尿病合并黑棘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人可有抗胰岛素现象,其中以合并黑棘皮病最为突出,其发生机理迄今未明,与胰岛素受体数目、亲和力或受体后功能障碍有关,有的存在胰岛素受体抗体。总的说来,A型综合征系受体数目减少,B型综合征系受体亲和力减低,C型综合征系受体后障碍,但仍有某些亚型含有多种受体功能障碍。尚有一些先天遗传性抗胰岛素糖尿病合并黑棘皮病的综合征,除具有多毛、黑棘皮病及抗胰岛素糖尿病这三联症外,各具有特征,如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妖精综合征及Seip-Laurence综合征等。近来发现以上各病系胰岛素受休基因编码区域硷基排列异常,某些部位突变引致受体异常。  相似文献   

14.
1型糖尿病的早期筛查与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尚无治愈方法,故于发病前早期干预对病程进展非常重要.前期糖尿病以血清中能检测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为标志,其中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酪氨酸磷酸酶抗体已作为前期糖尿病筛查的主要指标.易感基因检测也已用于前期糖尿病的筛查.前期糖尿病进行干预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基因及免疫干预,现已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5.
52例肥胖儿童血糖、胰岛素和抗胰岛素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免疫与糖代谢的关系方面探讨儿童肥胖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对52例肥胖儿童及40例健康儿童进行血糖、胰岛素水平、抗胰岛素抗体水平及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检测对比分析。结果:肥胖组牛乳喂养儿抗胰岛素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t=253,P<005);肥胖组血胰岛素水平(2097±896)mU/L和抗胰岛素抗体水平(219±1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肥胖儿童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早期牛乳喂养与抗胰岛素抗体的产生及肥胖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儿童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儿童非胰岛素赖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儿童NIDDM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它是遗传易感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儿常有家庭史,青春期发病,伴有肥胖,黑棘皮病等高胰岛素血症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儿童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2型糖尿病(DM2)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有遗传和种族倾向,肥胖、胎儿宫内营养不良等环境因素与NIDDM的发病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儿童DM2两个主要发病机制。大量证据表明,肥胖是引发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因素,脂肪细胞分泌的游离脂肪酸、瘦素、肿瘤坏死因子、脂联素、抵抗素等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亦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儿童DM2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早期营养程序化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于胎龄儿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早期营养与成年发生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鉴于早期营养的重要作用,1998年Lugs提出了“营养程序化”的概念,2001年Susan提出了“代谢程序化”的概念,说明生后早期机体对不利营养环境的适应导致胰岛内分泌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及靶器官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并持续至成年期出现中心型肥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易患性增加,这提示可能存在由营养程序化导致的低出生体重一成年期肥胖一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将重点论述宫内及婴儿期的营养程序化与小于胎龄儿成年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尚无治愈方法,故于发病前早期干预对病程进展非常重要。前期糖尿病以血清中能检测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为标志,其中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酪氨酸磷酸酶抗体已作为前期糖尿病筛查的主要指标。易感基因检测也已用于前期糖尿病的筛查。前期糖尿病进行干预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基因及免疫干预,现已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20.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与种族、遗传、肥胖、低出生体重等因素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儿童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肥胖并发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