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伴有瘢痕子宫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在胎儿娩出后,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研究组给予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联合应用可有效缩短产妇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缩宫素引产中对产程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使用缩宫素进行引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产程进展、宫缩素使用量以及母婴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第二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2组间无显著差异;观察组缩宫素使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新生儿评分高于对照组,手术助产率及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使用缩宫素引产的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促进产程的进展,减少缩宫素的使用量,减少新生儿窘迫及产后大出血的发生,改善母婴结局,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于我院进行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胎儿娩出后,对照组给予缩宫素干预,观察组给予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情况、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0min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可有效缩短第三产程,刺激子宫收缩,促进胎盘娩出,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球囊扩张宫颈联合静滴缩宫素催产对产程的影响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足月妊娠分娩产妇82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缩宫素催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双球囊扩张宫颈。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间、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并发症以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潜伏期、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球囊扩张宫颈联合静滴缩宫素催产可以缩短产程,减少分娩并发症和胎儿窘迫发生,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应掌握要点,才可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饮食方式对分娩镇痛足月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单胎足月初产妇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入量管理及个体化的饮食指导。对照组根据孕妇的意愿进食水,比较2组分娩质量,初产妇呕吐,发生率、因宫缩乏力使用缩宫素率、产时发热率、会阴侧切率、转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率;比较2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娩镇痛时长及产后2 h出血量;比较2组新生儿Apgar评分、随机血糖、脐动脉血pH值、脐动脉血乳酸(Lac)值、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发热率、新生儿血糖异常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呕吐的发生率、因宫缩乏力使用缩宫素率、产时发热率、会阴侧切率、转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出血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娩镇痛时长及产后2 h出血量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高血糖的发生率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脐动脉血pH值、Lac值、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随机血糖、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发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程中对产妇进行入量管理及个体化的饮食指导可以减少宫缩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加音乐疗法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300例阴道分娩的正常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在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加音乐疗法,对照组采用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宫缩疼痛程度、总产程时间、宫缩乏力使用缩宫素情况、产后2h出血量及分娩方式。结果两组产妇宫缩疼痛、分娩方式、总产程时间、宫缩乏力使用缩宫素及产后2h出血量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分娩过程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自然分娩方式多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使用缩宫素及产后2h出血量明显减少。结论产妇在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按摩和音乐疗法,可减轻产妇产程疼痛程度,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了产妇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给予足月妊娠引产产妇低位水囊引产法联合缩宫素引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足月妊娠引产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缩宫素引产,实验组给予低位水囊引产法联合缩宫素引产。对比两组引产疗效、引产相关指标、产妇产后疼痛程度及新生儿身体状况评分。结果:实验组引产疗效、新生儿阿氏评分高于对照组,引产至临产时间、总产程及宫缩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妊娠引产产妇采用低位水囊引产法联合缩宫素引产能够提高引产疗效,缩短产程,缓解疼痛感,减少出血量,提高新生儿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单胎产妇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就诊需引产分娩的足月单胎产妇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促宫颈成熟,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间苯三酚促宫颈成熟。对比两组分娩情况、产程进展情况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Bishop评分(6.82±0.88)分高于对照组的(4.18±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阴道出血量,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总产程、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可有效促进足月单胎产妇宫颈成熟,提高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宫颈扩展球囊联合缩宫素在引产中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62例需引产的产妇,按引产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缩宫素引产,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宫颈扩展球囊引产。对比两组宫颈Bishop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引产有效率。结果 引产后,观察组宫颈Bishop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母婴结局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引产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引产中应用宫颈扩展球囊联合缩宫素,能提高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引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在第一产程中促进产程进展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160例初产妇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宫口扩张3 cm给予间苯三酚8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不使用.观察两组的第一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结果 研究组第一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间苯三酚能加速产妇子宫颈口扩张、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且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产程中应用芳香疗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程中应用芳香疗法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62例单胎、初产妇、头位、足月,排除孕期胎儿窘迫、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以产妇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分组,对照组产妇除按常规观察护理外,在宫口开大2~3 cm时予以芳香疗法,对照组按产程观察常规观察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中疼痛程度、产程的时间、产程中用药、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妇产后出血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程中盐酸哌替啶、缩宫素的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产妇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产程中应用芳香疗法,能有效减轻产妇分娩期疼痛,缩短产程并减少药物的使用,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外阴湿热敷按摩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选取2012年5月~2013年3月符合正常分娩条件的初产妇400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法接生;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产妇宫口开全后进行外阴湿热敷按摩,观察两组第二产程时间、宫缩痛程度、会阴裂伤程度及会阴侧切率、产后会阴切口疼痛情况、住院天数。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产妇宫缩疼痛程度、产后切口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会阴撕裂伤、会阴侧切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外阴湿热敷按摩提高了产时护理质量,减轻宫缩痛程度,降低会阴裂伤程度及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后第1,2天会阴伤口疼痛,缩短了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400例住院分娩产妇,未实施分娩镇痛者200例为对照组,应用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者200例为镇痛组,比较2组规律宫缩镇痛前、宫缩活跃期、第二产程、缝合会阴伤口时VAS评分,第一及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催产素应用率及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镇痛组宫缩活跃期、第二产程、缝合会阴伤口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活跃期时间、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催产素应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时应用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满意,且不增加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第二产程分阶段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分娩的8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第二产程取常规仰卧位或半卧截石位,观察组第二产程选择分阶段自由体位。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自主用力时间、产后出血量、生殖道损伤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和自主用力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会阴侧切、宫颈裂伤、会阴裂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实施分阶段自由体位分娩可提高产妇的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生殖道损伤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配合长强穴按摩对初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3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1例采用体位干预配合长强穴按摩的方法对初产妇第二产程的进行护理,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分别观察对比两组第二产程时间、阴道流血量及阴道分娩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初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1);产妇产后2h阴道流血量明显减少(P0.01);阴道分娩率高;新生儿窒息率低。结论体位干预配合长强穴按摩能促进第二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出血,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对足月妊娠引产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正常单胎、头位、足月妊娠且有引产指征而无禁忌证的18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用米索前列醇50μg阴道后穹隆置药引产;对照组84例,用催产素引产。结果观察组引产总有效率(92%)与对照组(78.6%)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临产发动时间及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安全、有效,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曾慧倩  张慧珠  何平  赖毓冕 《新医学》2021,52(8):622-627
目的 研究低浓度局部麻醉药物分娩镇痛在第二产程出现可疑型电子胎心监护(EFM)时对母儿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定期产检、单胎头位足月分娩且第二产程出现可疑型EFM的117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选取使用分娩镇痛的232例产妇为镇痛组,未使用分娩镇痛的232例产妇为非镇痛组,比较2组产妇及新生儿近期结局。结果 镇痛组中产妇的产钳助产率为51.3%,新生儿住院率为13.8%,新生儿轻度酸血症发生率为53.4%,均高于非镇痛组,且住院时间也比非镇痛组延长(P均<0.05)。2组间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量、严重会阴裂伤、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重度酸血症、新生儿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新生儿ICU入住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第二产程可疑型EFM的类型包括频发早期减速、频发变异减速、持续胎心过速和延长减速,在镇痛组及非镇痛组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镇痛增加产钳助产及新生儿轻度酸血症的风险(OR分别为2.412、1.733,P均< 0.05),但不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的风险(P > 0.05)。结论 低浓度局部麻醉药物分娩镇痛第二产程出现可疑型EFM时需对产妇积极处理,低浓度局部麻醉药物分娩镇痛不会增加母亲及新生儿的严重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8.
第二产程延长的母儿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幼林 《临床医学》2007,27(5):13-14
目的研究第二产程延长的危险因素,评价第二产程延长产妇的母儿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所有孕妇的分娩情况,排除其中的异常胎位、多胎妊娠、择期剖宫产和经产妇,有3668例头位单胎妊娠的初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分A组:第二产程少于或等于120 min,有3436例。B组:第二产程大于120 min,有232例。统计两组的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阴道分娩率98.3%,B组阴道分娩率83.6%。B组的会阴裂伤、绒毛膜炎、产后出血和阴道手术助产率显著高于A组(P〈0.001)。新生儿病率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二产程延长导致产妇病率明显增高。巨大儿、绒毛膜炎、催产素使用、引产等均是独立的第二产程延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2例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原因。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第二产程中行剖宫产术202例病例资料分析,并与同期810例在第一产程行剖宫产的病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的出血量,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原因。结果在第二产程行剖宫产术中出血量(368±261)ml和出血发生率(16.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在第二产程行剖宫产出血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48.5%),子宫切口裂伤(33.3%),胎盘因素(18.2%),第二产程组发生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中行剖宫产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是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产妇的评估及产程的观察,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才能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以及术中的出血量和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frequency of perineal lacerations during normal spontaneous vaginal delivery and to evaluat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METHODS: The study i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obstetric database of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Vienna and the Semmelweis Women's Hospital Vienna, from February 1999 through to July 1999. Women with vaginal deliveries, uncomplicated pregnancies, uncomplicated first and second stage of labor, gestational age > 37 weeks and pregnancies with cephalic presentation were included. RESULTS: Of 1009 women, 36.2% had perineal lacerations (18.1% had first-degree, 15.2% second-degree, and 2.9% third-degree perineal tears).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showed that only low parity (p = 0.004), the absence of episiotomy (p = 0.0001), and a large head diameter of the infant (p = 0.005) increased the risk for perineal laceration. After adjustment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low parity (p = 0.0001), the absence of episiotomy (p = 0.0001) and a large head diameter (p = 0.0004) remained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erineal laceration. Additionally, advanced age of the mother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perineal laceration (p = 0.03). When analyzing the probability for third-degree perineal tears, a strong association with primiparity (p = 0.01), the use of episiotomy (p = 0.0001), a prolonged second stage of labor (p = 0.0001), a large head diameter of the infant (p = 0.01) and the use of oxytocin (p = 0.008) was found. CONCLUSIONS: Primiparous women who are being delivered of a large child are at a greater risk for severe perineal lacerations. In the study population episiotomy did not appear to protect against severe perineal lace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