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83例(83%),肢体活动受限81例(81%),吞咽困难36例(36%),意识障碍28例(28%),失语20例(20%)。头颅CT检查发现大面积脑梗死39例(39%),腔隙性脑梗死32例(32%),多发性脑梗死29例(29%)。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脑保护、改善循环及降低血糖治疗。40例基本痊愈,21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7例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为83%。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及肢体活动受限。CT主要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局部脑水肿,可见占位效应,并以大面积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性临床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4-01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对比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值,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经过相应治疗及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研究组Harris分值及Barthel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者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肌体功能,加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临床症状,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与缺血性脑卒中是近年来现代医学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糖尿病所并发的脑血管病变,多为微小动脉梗死所致,临床表现往往较轻,但常反复发作,且进行性加重,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本文就2型糖尿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新进展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dilation,FMD),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替米沙坦40~80mg,1次/d,治疗12个月;比较其治疗前后患者FMD、血压、血糖、血胰岛素水平等。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替米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28±6/74±4)与(147±7/86±4)mmHg比较,P〈O.05;F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5±0.5与4.0±0.4)比较,P〈0.05。空腹血糖(118.5±7.1与148.5±9.4mg/dI。比较,P〈0.05)、血胰岛素(12.4±1.1与16.1±1.4mU/L比较,P〈0.05)、糖化血红蛋白(7.24士0.26与8.26±0.36比较,P〈O.05)、C反应蛋白(2.89±0.30与5.45±0.87mg/dL比较,P〈0.0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结论替米沙坦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其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Lp-PLA2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脑梗死体积增大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血浆Lp-PLA2水平呈增高的趋势;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Lp-PLA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Lp-PLA2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TAF评分(score for the targeting of atrial fibrillation)及LADS评分(1eft atrial diameter, age, diagnosis of stroke or TIA, smoking)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AF)的筛查价值。方法 纳入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本科且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记录人口学信息、入院后首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以及普通和/或长程心电图、心脏彩超、头颈部血管评估等检查结果。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STAF及LADS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确定STAF和LADS评分诊断AF的最佳截断点,计算出各自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共纳入331例患者,其中男211例,女120例,年龄31~92岁,平均年龄(64±3.5)岁。STAF评分诊断A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以STAF评分≥5分作为最佳截断点,STAF评分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1.89%、87.16%。LADS评分诊断A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以LADS评分≥4分作为最佳截断点,LADS评分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1.62%、87.16%。ROC曲线下面积STAF评分大于LADS评分,二者间有明显差异(P<0.005)。结论 STAF评分及LAD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合并AF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STAF较LADS评分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神经内科2006-05~2009-05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伴糖尿病患者64例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患者66例为非糖尿病组,比较2组发展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组64例中诊断为进展性卒中41例,占64.1%;非糖尿病组66例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72%,较对照组的64.1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Hcy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Hcy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2周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周、2周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能够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致缺血性脑卒中的脑保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0例,依照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和高血糖组,在治疗第15、30 d及3个月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在治疗第15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0天及第3个月高血糖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是加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调控好血糖对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研究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信行现状,为制定规范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72例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评价简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141份有效问卷。研究对象的知识和行为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态度得分处于良好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中等强度运动是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是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中等强度运动和较大强度运动是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态度较好,自我管理知识和行为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应针对不同人群多渠道加强个体化健康宣教,通过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水平,促进患者落实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危险诱因。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并发症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测定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hs-CRP、收缩压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hs-CRP、糖尿病病程、餐前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收缩压这5个指标数值的增高对脑血管病变的影响最大,均为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hs-CRP、糖尿病病程、餐前空腹血糖、高胆固醇、收缩压数值的增加均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重视对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的疾病,并发症多,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二者相互影响,如血糖、血压得不到及时控制,将会对心、脑、肾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危机生命.因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进行全面的护理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A2DS2评分诊断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准确性及临床适应性。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2月发表的文献,筛选应用A2DS2评分预测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炎的相关文献,采用QUADAS-2风险评估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分析评价A2DS2评分诊断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准确性,采用Deek检验评价文献发表偏倚,采用范根图评价A2DS2评分的临床适用性。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771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A2DS2评分的诊断比值比(DOR)为18(95%CI:12~27),合并灵敏度为0.76(95%CI:0.68~0.82),合并特异度为0.85(95%CI:0.80~0.88),合并阳性似然比为5.02(95%CI:3.91~6.44),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29(95%CI:0.22~0.38)。A2DS2评分诊断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5%CI:0.85~0.91)。Deek检验结果显示各纳入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P>0.05)。范根图显示A2DS2评分的临床适用性较好。结论A2DS2评分对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用于临床初步筛查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及相关因素,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进而探讨GHb、hs-CRP、SUA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为T2DM合并急性ICV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T2DM合并急性ICVD患者142例,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将一般情况及相关检查指标行χ2检验或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42例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斑块形成123例(86.62%),其中不稳定斑块82例(57.72%),稳定斑块41例(28.87%),无斑块组19例(13.38%);不稳定斑块组性别、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患者比例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年龄、高血压史、卒中史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GLU、GHb、hs-CRP、SUA、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Hb、hs-CRP、SUA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T2DM合并急性ICVD患者中,GHb、hs-CRP、SUA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早期发现GHb、hs-CRP、SUA控制不良的患者,弱化致动脉硬化因素,减缓斑块不稳定化进程,对T2DM合并急性ICVD的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4例,按照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46例和对照组88例,对2组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体质量、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等病史,白细胞计数、血糖、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以及NIHSS评分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46例患者出现END;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等病史,颈动脉狭窄程度、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含量、D-二聚体含量、凝血酶原时间以及NIHSS评分等显著相关(P0.05);而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得到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病史、颈动脉狭窄超过50%、NIHSS高评分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END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END会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且预后较差,因此应该积极地对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病史、颈动脉狭窄超过50%、NIHSS高评分等EN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05-2011-02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设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4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2组入院后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如控制血压、改善脑供血等,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16例,好转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患者有效21例,好转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轻度4例,中度17例,重度19例,对照组经功能缺损轻度21例,中度11例,重度8例,对照组也明显优于治疗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控制好血糖是重要的措施,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在磁共振指导下溶栓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选取溶栓患者109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21例)和非糖尿病组(88例),接诊后对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头颅MRI检查;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24 h及第7 d进行NIHSS评分;3个月后对存活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结果 2组患者发病时NIHSS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3.44±0.86VS2.88±0.87,P=0.048),3个月预后良好比例(mRS评分为0-1分)低于非糖尿病组(P=0.013),相关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PI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PI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52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对PIS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PI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史、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比例在进展组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入院时血糖值、NIHSSS评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进展组也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糖尿病史、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入院时血糖值高是PIS发生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3.796、1.251、3.883、P<0.05).结论 有糖尿病史、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血糖值高是PIS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对于防治PIS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08-2013‐12收治的96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END 27例,发生率为28.1%,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与END发生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50%比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NIHSS评分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END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OR=2.171,95% CI=1.08~4.361,P=0.029)、糖尿病(OR=3.842,95% CI=1.638~9.012,P=0.002)、心房颤动(OR=6.573,95% CI=1.073~40.286,P=0.041)、颈动脉狭窄≥50%(OR=4.242,95% CI=0.762~23.617,P=0.099)和 NIHSS 评分(OR=3.629,95% CI=0.795~16.577,P=0.096)。结论入院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和高NIHSS评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更易发生E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