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近年来 ,由于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 ,心肌梗塞(MI)和突发的心脏原因死亡的危险性日益增加 ,引起人们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 (Silentmyocardialischemia ,SMI)的发生率及其机理问题的重要性的关注与研究1 流行病学研究如果预示性的症状减少或缺如 ,临床就难以采取预防性措施 ,在对冠状动脉手术的研究中发现 ,6年存活率无症状老年糖尿病患者为 5 9% ,而在无症状的非糖尿病老年患者为 82 % ,两者有显著差异 (P<0 .0 0 1) [1] 。在一个对 60~ 80岁年龄范围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中显示 :糖尿病患者比非糖…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了大鼠游泳时下丘脑,垂体和血浆内催产素样免疫活性物质(ir-OT)、精氨酸加压素样免疫活性物质(ir-AVP)和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含量的变化。游泳时,大鼠下丘脑、垂体和血浆内的ir-O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下丘脑ir-AVP含量也增高,5min,15 min和20 min时显著增加,垂体内ir-AVP含量减少,血浆ir-AVP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下丘脑和血浆内ir-β-EP含量明显增加,垂体内ir-β-EP显著减少。上述结果表明,游泳应激对大鼠下丘腑,垂体和血浆内OT、AVP和β-EP等神经肽的含量有明显影响。除OT含量增多对游泳不利以外,AVP和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对游泳应激有何影响,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其ST段压低阵数及当时有无自觉症状、和持续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有缺血型ST改变者101例,占91%,其中有症状者30例,占29.7%,无症状者71例,占70.3%,ST压低共296阵,有症状89阵,占30.1%,无症状者207阵,占69.9%。结论冠心病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十分常见,占缺血发作次数的2/3甚至更多。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其检出率,对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更新  赵文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1):1596-1597,160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6例,行8-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绞痛及ST段压低阵数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检出心肌缺血97例(83.6%),缺血性ST段下移共发生1 390阵次,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共检出200次(14.4%),ST下移(0.17±0.04)mV;SMI共检出190次(85.6%),ST段平均下移(0.16±0.07)mV;〉61岁患者SMI发生比例显著高于低于61岁患者(P〈0.05),SMI发生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SMI共检出ST段下移1 190阵次,白天显著高于夜间(P〈0.05),昼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患者18:00~6:00时心肌缺血时间、IV值均显著高于6:00~18:00,两时间段SMI患者ST段压低程度、持续时间及IV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明确SMI发病时间段,SMI检出率高,是诊断SM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了精氨酸加压素(AVP)对蒙古沙土鼠缺血脑区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和强啡肽A_(1-13)免疫活性物质(ir-Dyn A_(1-13))的影响。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AVP后,缺血皮层和下丘脑ir-β-EP含量明显升高,ir-Dyn A_(1-13)含量则明显降低。侧脑室注射AVP抗血清后,缺血皮层和下丘脑ir-β-EP含量显著降低,而ir-Dyn A_(1-13)含量尢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是冠状动脉所致的无心绞痛的心肌缺血[1],是冠心病的一个特殊类型,普遍存在于各种冠心病中,不少冠心病患者发病或猝死前可毫无症状,故SMI受到临床医师极大的关注。动态心电图是日常生活中无创性监测心肌缺血唯一有效的方法,因此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了心肌缺血40例血浆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β-EP-ir)水平和可疑心肌缺血者35例运动试验前后β-EP-ir的变化。结果显示:(1)心肌缺血时血浆β-EP-ir无痛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痛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型心绞痛之间β-EP-ir无明显差异,表明β-EP-ir水平高低与心肌缺血时疼痛呈负相关。β-EP-ir升高可能是心肌缺血不引起疼痛的原因之一。(2)运动前阳性组和阴性组β-EP-ir无明显差异,运动后两组均明显升高(P<0.01),不论有无缺血型心电图表现,运动后β-EP-ir均升高,缺血与疼痛不一致,提示β-EP-ir不能作为判断运动试验后心肌缺血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century holter series 3000分析系统对86例冠心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频率及发作时患者的心率、昼夜变化规律。结果:86例患者发生ST段压低336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246阵次,占73%;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90阵次,占27%。ST下移幅度为0.1~0.5mV,快频率依赖型发生率为74%,显著高于慢频率依赖型发生率26%,,快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6:00~12:00,慢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0:00~6:00。结论:十二导动态心电图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培  艾彬彬 《黑龙江医学》2019,44(9):1088-1089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2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硝苯地平组(应用硝苯地平)与美托洛尔组(应用美托洛尔),每组各41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情况、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美托洛尔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硝苯地平组(P<0.05);治疗后,两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显著减少(P<0.05),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美托洛尔组减少及缩短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美托洛尔组心电图ST段压低次数显著多于硝苯地平组(P<0.05),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硝苯地平组(P<0.05),下移减少幅度显著大于硝苯地平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减少患者发作次数,改善心电图ST段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梓良 《当代医学》2014,(31):149-150
目的探讨对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内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n=50),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药物硝苯地平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应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24 h心肌缺血事件出现频率及总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比索洛尔治疗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效果较好,且未增加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卢少平  赵连友 《医学争鸣》1997,18(3):294-295
反义c┐myc对精氨酸加压素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卢少平赵连友李宏伟(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西安710038)关键词反义c-myc精氨酸加压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图号R453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异常增殖和肥大在高血压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杏花岭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29例冠心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发作阵次、发作时心率变化及发作规律。结果:129例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者119例(92.25%),检出心肌缺血阵次628次,其无症状心肌缺血阵次527次(83.92%),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阵次(1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前后心率及ST段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发作高峰集中在6:00~12:00时段。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诊断SMI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探讨万爽力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62例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万爽力治疗观察组31例,口服万爽力20mg,每日3次;对照组31例,口服硝酸异山梨脂片(消心痛)1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③结果 观察组能有效地减少SMI发作次数,缩短SMI持续时间,用药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用药前后心率、血压及RPP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且患者耐受良好,未见明显毒副作用.④结论 万爽力可以作为治疗SMI的一线药物,尤其适用于对传统抗心肌缺血药物有禁忌者.  相似文献   

15.
张智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293-4294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冠心痛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分别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核磁共振检查发现阳性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86例,阴性34例,阳性率为71.67%;动态心电图24h检查发现阳性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103例,阴性17例,阳性率为85.83%,48h阳性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112例,阴性8例,阳性率为93.34%。核磁共振和动态心电图两者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s)。结论对于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只需进行24h-48h的心电变化记录,可随身携带而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有着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ce myocardial ischemia,SMI)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以及24 h动态心电图在诊断SM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2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有缺...  相似文献   

17.
朴香梅  姜俊哲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22-122,127
目的记录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发病情况,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为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发作时ST段的发作阵次、ST段下移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仅有轻微症状或无任何症状,发作以6:00~12:00最常见,次数最多;ST段有不同程度的下移。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有效检测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及发作时ST段的变化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金标准,记录93例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SMI发生率,并评估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SMI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常规心电图监测提示心肌缺血发生例数低于动态心电图(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提示ST段阵次改变次数共453次,其中SMI ST段阵次改变占比73.07%,有症状心肌缺血改变占比26.93%,其中以6∶00~12∶00发生率最高,0∶00~6∶00最低;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降幅度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00~18∶00时间段比较,18∶00~6∶00 SMI患者ST段压低水平降低,压低持续时间延长,心肌缺血阈值变异性(IV)水平增大(P<0.05)。结论 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SMI发生率较高,而动态心电图可实现连续性监测,是诊断SMI的非创伤性辅助检查方式,对及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皮下注射毒扁豆碱(PHY)引起低温反应与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关系。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连续记录25℃环境温度中雌性大鼠的体核温度和活动,用数字体温计测量尾部皮肤温度,每次间隔30min。皮下注射PHY(0.25mg/kg)引起大鼠低温期,分别给动物注射中枢胆碱能阻断剂东莨菪碱(1mg/kg,sc)和AVP V1受体阻断剂(30μg/kg,ip)。注射PHY 50min后,测量血浆中AVP的含量。结果皮下注射PHY可导致体温快速降低,同时伴有尾部皮肤散热反应明显增加。在给PHY 50min后,血浆中AVP的含量明显升高。东莨菪碱和AVP V1受体阻断剂可明显阻断PHY引起的低温反应。结论内源性退热物质AVP参与PHY引起的低温反应过程。这可能是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如PHY)引起低温反应的一个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61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根据检查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有缺血性ST段改变156例(96.63%);有症状者57例(34.56%),无症状者88例(54.25%).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压低650次,无症状者502次(77.53%);有症状者148次(23.17%);ST段降幅为0.1~0.25mV,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较发作前快.有症状心肌缺血57例,心率由发作前的(71.60±8.06)次/分增加到(80.14±6.21)次/分,差异有显著性;无症状心肌缺血89例,发作前心率为(70.02±4.13)次/分,发作后心率为(73.12±3.25)次/分,差异无显著性.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28分/次,有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10分/次,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