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RUNX1及其靶基因SLC9A3R1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录调节因子RUNX1及其靶基因SLC9A3R1在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的表达及SLC9A3R1与NAT9之间RUNX1的连接位点,以揭示银屑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的活性,为深入阐明银屑病患者免疫异常的根源及造血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34+细胞,RT-PCR法分别检测RUNX1和SLC9A3R1的mRNA表达,直接测序法检测PCR产物中SLC9A3R1与NAT9之间RUNX1连接位点DNA序列.结果: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RUNX1表达阳性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SLC9A3R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PASI评分正相关(r=0.48,P<0.05);在SLC9A3R1与NAT9之间未发现RUNX1连接位点的突变.结论:决定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RUNX1存在异常;银屑病患者骨髓RUNX1和SLC9A3R1可能通过对骨髓造血微环镜和造血干细胞的异常调节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骨髓CD34+细胞体外扩增诱导树突状细胞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方案从骨髓CD34+细胞体外扩增诱导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及评价不同诱导方案诱导DC的效果.方法免疫磁珠法纯化骨髓CD34+细胞.在有血清条件下应用两步法SCF+FL+TPO+IL-3扩增2周,然后以GM-CSF+IL-4+TNF-α(GI方案)或GM-CSF+TNF-α(GT方案)诱导DC;或者一步法SCF+FL+TPO+IL-3+GM-CSF+TNF-α直接作用2周扩增诱导DC.通过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分析、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X)内吞实验检测DC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诱导后细胞较0 d或诱导前细胞高表达DC相关标记(CD1a、CD80、CD86、CD40、CD54、HLA-DR).两步法GI方案诱导10 d,总细胞扩增倍数、CDla+DC扩增倍数分别为(198±178)倍和(122±129)倍,与GT方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诱导细胞CD1a、CD80、CD86的表达明显高于后者.一步法扩增诱导2周时总细胞数扩增(43±16)倍,CD1a+DC数是0 d接种细胞的(4±2)倍.结论两步法能从正常CD34+细胞诱导产生大量DC,GI方案优于GT方案.两者扩增效率均优于一步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人骨髓CD34^+细胞体外向T细胞定向分化的程序,为进一步研究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定向分化的T细胞活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CD4+CD25+Tr细胞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表达的生物学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 CD25 调节性T(Tr)细胞在维持外周自身耐受从而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抑制严重的炎症性疾病和下调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它们的免疫抑制机制的分子基础和迁移特性仍不明确。对CD4 CD25 Tr细胞上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表达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群细胞的作用机制。了解CD4 CD25 Tr细胞、趋化性细胞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和表达于CD4 CD25 Tr细胞上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以及它们与不同的抗原提呈细胞(APCs)之间的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CD34+ CD38- HLA DR- 是目前公认的原始干 祖细胞 (HSPC)的表面抗原标记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脐带血(UCB)CD34+ 细胞表面CD38和HLA DR抗原在扩增过程中的变化 ,以期探讨HSPC的免疫表型与其功能的关系。收集足月妊娠的UCB标本 11份 ,分离单个核细胞 ,再按试剂盒说明纯化CD34+ 细胞 (MiltenyibiotchInc .Auburn ,CA)。将富集的UCBCD34+ 细胞接种于已建立的无血清无基质悬浮扩增体系 ,培养 2周 ,分别于 7d、10d和 14d收获部分扩增细胞 ,再次纯化CD34+ 细胞。进行流式细胞表型分析。应用直标单抗双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骨髓CD34^+细胞体外向T细胞定向分化的方法,为研究造血细胞淋系造血活性及T细胞发育和分化提供技术平台。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骨髓CD34^+细胞,在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构建的微环境下,在胸腺基质细胞的支持下,使其体外向T细胞定向分化,收集培养的非贴壁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不同时间CD1^-CD3^+细胞、CD3^+CD4^+CD8^-细胞及CD3^+CD4^-CD8^+细胞比例。结果:培养1周时,培养细胞中以不成熟的CD1^+CD3^-细胞、CD1^+CD3^+细胞为主,可检测到少量CD1^-CD3^+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不成熟细胞比例逐渐减少,而成熟的CD1^-CD3^+细胞比例逐渐增加;在CD3^+细胞中,培养初期以不成熟的双阳性细胞CD4^+CD8^+为主,而成熟的单阳性CD^+CD8^-细胞及CD4^-CD8^+细胞占极小比例,随培养时间延长,双阳性细胞比例逐渐减少,而成熟的单阳性细胞比例逐渐增高;而无胸腺基质细胞支持的CD34+细胞仅在培养初期检测到成熟细胞存在,而培养后4周基本检测不到成熟T细胞的存在。结论:在骨髓基质细胞及胸腺基质细胞的支持下,骨髓CD34^+细胞可体外发育为成熟的CD1^-CD3^+细胞及单阳性T细胞,其中胸腺基质细胞的支持对于造血细胞向T细胞的体外定向分化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外周血CD34 细胞动员的规律和安全性。方法以CTX rhG-CSF方案对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外周血CD34 细胞动员。结果动员后可获得单个核细胞(MNC)4.52(1.15~14.05)×108/kg,其中CD34 细胞为5.18(1.30~26.35)×106/kg。19例次患者注射CTX后ANC<0.5×109L-1,获得MNC 4.33(1.15~9.5)×108/kg、CD34 细胞5.16(1.30~26.35)×106/kg;23例次患者注射CTX后ANC≥0.5×109L-1,获得MNC 4.45(1.21~14.05)×108/kg、CD34 细胞5.41(1.0~24.10)×106/Kg。2组间无差异。动员过程中原发病无明显恶化,所有患者原发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SLE患者SLE-DAI评分由17(12~24)分降至3(0~4)分(P<0.01),RA患者均达到ACR20标准。1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患者死于TTP,3例患者动员失败。结论以CTX rhG-CSF方案可有效地动员出足够的CD34 细胞,并能缓解原发病。动员过程中不良反应可耐受,但仍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在少数动员失败的患者中,原因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薄利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151-155
背景:研究证实,很多恶性肿瘤患者体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存在高表达,近期也有研究发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同样表现出高比例表达。
目的:分析老年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特点。
方法:纳入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92例,将年龄在60岁以下者设为中青年组(n=22),年龄在60岁以上者设为老年观察组(n=70)。在老年观察组中,32例经规范化疗后完全缓解,设为完全缓解组;将余下38例设为老年组,依据FAB分型标准,分为M2 6例、M3 19例、M4 7例、M5 6例。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42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老年组、完全缓解组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并且老年组CD4+CD25high 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完全缓解组(P < 0.01)。老年组、完全缓解组CD4+FOXP3+T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并且老年组CD4+ FOXP3+T细胞比例高于完全缓解组(P < 0.01)。老年组CD4+CD25high FOXP3+调节性T细胞与CD4+ FOXP3+T细胞比例高于中青年组(P < 0.01)。老年组不同分型间CD4+CD25high FOXP3+调节性T细胞和CD4+ FOXP3+T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老年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 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和CD4+ FOXP3+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87,P=0.019)。表明老年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健康人群和中青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CD4 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137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活化前后CD137的表达。结果:活动期SLE患者CD4 T细胞表达的CD137明显高于稳定期及正常对照组(表达百分率分别为21.56±4.08、3.01±0.09和1.24±0.12,P<0.01),稳定期SLE患者表达的CD13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活动期和稳定期SLE患者的CD4 T细胞用抗CD3单抗体外刺激活化后表达的CD137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表达百分率分别为56.25±9.11、27.26±3.41和13.17±1.54,P<0.01)。另外,活动期SLE患者CD4 T细胞活化后表达的CD137与补体呈负相关关系(r=-0.447,P<0.05),与IgG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关系(r=0.451,P<0.05,r=0.245,P<0.05)。结论: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活化前后CD137的表达均显著增高,而且CD4 T细胞活化后CD137表达水平可能提示病情和肾脏受累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两步法从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体外扩增诱导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骨髓CD34~ 细胞体外扩增诱导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并比较CML-DC和正常D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免疫磁珠法从CML患者和正常供者骨髓纯化CD34~ 细胞,在有血清条件下应用两步法:干细胞生长因子(SCF) FLT3配体(FL) 促血小板生成素(TPO) 白细胞介素-3(IL-3)扩增2周,然后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白细胞介素-4(IL-4)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I方案)诱导DC。通过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分析DC的生物学特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培养前后CML细胞的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结果诱导后细胞较0d或诱导前细胞高表达DC相关抗原(CD1a,CD80,CD86,CD40,CD54,HLA-DR)。CML患者和正常供者CD34 细胞经GI方案诱导10d,CD1a阳性率分别为36.90%±26.94%和54.35%±16.34%,CD1a~ DC数是0d接种细胞的(54±54)倍和(122±129)倍。两组相比,总细胞扩增倍数、DC扩增倍数、细胞表型均无明显差异,诱导后的DC具有相似的超微结构。CML患者CD34~ 细胞诱导10d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为43.67%±21.55%,具有典型DC形态的细胞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为53.2%。结论两步法GI方案能诱导CMLCD34~ 细胞产生大量DC,诱导生成的DC不但具有正常DC的典型形态、表型,而且起源于CML细胞。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CD4 CD25 Treg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52例UC患者,30例其它肠病患者和30名对照者。UC患者中活动期的30例,稳定期的22例,使用和未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活动期UC患者分别为18例和12例。对以上各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亚群的百分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肠病和对照组(P<0.001);疾病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疾病稳定期患者(P<0.001);活动期UC患者中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与未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表达率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呈负相关性,提示U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异常表达,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Fas抗原在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和骨髓CD34^+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系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发病基础,最近体外研究发现,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上调介导细胞调亡的膜型Fas(mFas)抗原在骨髓CD34+细胞膜表面的表达,提示细胞调亡可能参与了AA的发病。AA患者骨髓CD34 细胞是否过度表达mFas抗原,血清中是否存在可溶性Fas(aFas)抗原,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20例符合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8~48岁,中位年龄29岁,此前均未曾输血。以10例… 相似文献
13.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对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为骨髓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用MACS进行骨髓CD34+细胞的分选;用流式细胞术进行CD34+细胞纯度鉴定;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引产胎儿骨髓单个核细胞,结合贴壁法进行BMMSC的体外扩增培养;用流式细胞术进行BMMSC表面标志鉴定;用Transwell培养板培养CD34+细胞与BMMSC;用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有活性的CD34+细胞数量;用MTT比色法检测骨髓CD34+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分选所得的CD34+细胞纯度达到90%以上;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传至第3代继续培养72h后的BMMSC高表达CD44、CD29,而HLA-DR、CD45、CD34表达阴性,说明所培养的BMMSC纯度很高;Transwell培养板培养CD34+细胞与BMMSC,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以及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发现,实验组有活性的CD34+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MTT比色法检测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活性,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BMMSC有促进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控制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增殖的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D)关键亚型,体外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cyclinD关键亚型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再障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阳性分选的方法分离脐带血CD34+细胞,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其cyclinD各亚型的表达以筛选其关键亚型;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方法,观察再障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形成的影响;再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再障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cyclinD关键亚型表达的影响。结果:RT-PCR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控制脐血CD34+细胞增殖的cyclinD关键亚型为cyclinD3;再障血清可以显著抑制脐血CFU-GM的形成,并分别可以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抑制cyclinD3亚型的表达。结论:CyclinD3是控制脐血CD34+细胞增殖的关键cyclinD亚型,再障血清可以抑制其表达,这可能是再障造血抑制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从,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紊乱与再障的发生密切相关,某些药物、化学毒物、病毒感染等都是再障的病因,但不管再障的初始病因如何,免疫系统对造血系统的损伤在再障的发病过程中起核心作用。CD45抗原是白细胞分化抗原,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功能活化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CIM5RA、CIM5RO是CIM5分子的两类亚型,分别代表初始/活化T细胞,有关CD45表达与AA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未见于国内外报道。 相似文献
17.
18.
IL-15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CD34+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IL-15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CD34+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mAb)免疫磁珠系统分离CD34+细胞, 将实验分为加IL-15的实验组和不加IL-15的对照组, 分别用液体培养基和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培养.计数培养后的细胞数和CFU-E、BFU-E、CFU-GM和CFU-GEMM的集落形成数,并用MTT比色法检测IL-15对MDS 患者CD3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培养的细胞上各种表型分子CD33、 CD13、 CD71、 CD19和CD3表达的变化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11例MDS患者CD34+细胞的平均回收率为(75.4±5.2)%, CD34+细胞的纯度为(90.3±6.3)%.富集倍数为(83.1±12.5)倍.用MTT比色法检测表明, IL-15抑制CD34+细胞增殖的最佳剂量为20 μg/L, 最佳时间为8 d.将对照组及20 μg/L 的IL-15(实验组)分别与MDS患者的CD34+细胞共培养8 d, 进行细胞计数显示, 增殖倍数对照组为4.6倍, 实验组为6.3倍(P<0.05, n=5); 各祖细胞的集落形成率, 实验组均明显多于对照组.CD34+细胞上各种表型分子的表达率(除CD3外), 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15作用后, CD34+细胞的细胞周期中G1、S、G2期的比率均有明显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较, 差异显著(P<0.05, n=7).结论 IL-15对MDS患者的CD34+细胞具有明显地促增殖和诱导分化的效应, 对MDS患者的治疗可能开阔了广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
《免疫学杂志》2017,(11)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未治疗感染者CD4~+T细胞表面TIGIT受体及其配体CD155表达的情况。方法选取24例未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和20例HIV抗体阴性健康对照(HIVnegative normal control,N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试对象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TIGIT受体及其相关配体CD155的表达情况。结果未治疗HIV感染者CD4~+T细胞TIGIT受体表达百分数较健康人组表达明显增高(P0.000 1),并且与CD4~+T细胞绝对计数呈负相关(r=-0.444 1,P=0.029 7)。在未治疗HIV感染者中,CD4~+T细胞计数350/μl组CD4~+T细胞TIGIT表达百分数明显低于CD4~+T细胞计数≤350/μl组(P=0.029 2);病毒载量10~5/ml组CD4~+T细胞TIGIT表达百分数明显高于病毒载量≤10~5/ml组(P=0.015 5)。未治疗HIV感染者CD4~+T细胞表面CD155表达百分数与健康人组相比明显增高(P=0.004 2),且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467 7,P=0.021 2),其中病毒载量10~5/ml组CD4~+T细胞CD155表达百分数明显高于病毒载量≤10~5/ml组(P0.000 1)。结论未治疗HIV感染者CD4~+T细胞TIGIT受体及其配体CD155表达百分数明显升高,且与CD+4绝对计数及病毒载量存在关联性,可为HIV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