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隔离症患者的胸部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图像及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等后处理重建图像资料。结果:12例病例,9例为肺叶内型,3例为肺叶外型;10例位于左下肺,2例位于右下肺。血管重建可显示12例异常供血血管(其中7例来自胸主动脉,5例来自腹主动脉),并清楚显示其起源、走行、分支和分布,1例引流至奇静脉,1例引流至半奇静脉,其余均引流至下肺静脉。结论:术前行胸部多层螺旋CT扫描并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可以清楚显示病变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走行,对肺隔离症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肺段隔离症采用放射CT诊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之间56例我院肺段隔离症患者,对患者予以放射CT诊断,观察放射CT诊断方法的效果.结果:有35例患者的肺段隔离发生于左侧下肺,有21例患者的肺段隔离发生于右肺下侧,有39例患者肺段隔离发生于肺叶的内型,有11例患者肺段隔离发生于肺叶的外型;38例患者肺部出现较为明显的肿块,11例患者发现为囊实性肿块;多层螺旋CT扫描仪,具有快速截取图像的功能,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比较大的范围进行扫描检查,同时,多层螺旋CT扫描仪能够将有异常情况出现的较小的动脉检测出来,不仅准确性很高,操作也是十分的便捷.结论:对患有肺段隔离症的患者采用CT扫描的方式进行检测,经过增强性扫描以后,肺部发生实质性肿块的患者的肿块就能够出现强化情况,但是肺部发生囊肿的患者并不会出现强化的情况,所以能够对肺段隔离症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肺隔离症患者CT增强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主动脉造影证实。结果19例肺隔离症中有17例为肺叶内型,2例为肺叶外型,19例患者的病灶均位于两下肺。呈囊性病灶6例,实性病灶5例,囊实性病灶8例,病灶周围有肺气肿11例。其中18例CT显示供血动脉。结论CT增强扫描清晰显示肺隔离症结节或肿块内部的囊实性成分及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是无创性评价肺隔离症的首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隔离症的螺旋CT征象,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和血管重建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且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均做了CT平扫与增强,13例做了血管重建。结果1)21例肺隔离症中有16例为肺叶内型,5例为肺叶外型。14例位于左肺下叶,7例位于右肺下叶。2)CT示软组织密度肿块或结节12例,囊肿样病变9例,病灶周围肺气肿。3)增强CT显示了15例供血动脉,显示率71.4%(15/21);而血管重建的显示率为92.3%(12/13)。隔离肺无强化(15例)或边缘轻微强化(6例)。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和血管重建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病变特征和异常供血动脉,有利于确诊此病和制订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胡树志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727-2728
肺段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异常,临床少见,其主要病理特点为发育正常的肺组织与支气管树无正常连接,并由体循环供血.以往诊断该病的金标准是DSA检查显示体循环供血动脉,该检查方法为有创检查,具有一定的风险且无法同时显示肺内病变.多层螺旋CT快速容积数据采集及各种扫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显示提供了直观、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提高了术前诊断准确率.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临床病理证实的5例肺隔离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及各种后处理图像,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各种后处理技术在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图像在诊断胸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的胸骨骨折病例25例,分别对横断面图像、矢状面图像、容积再现(VRT)图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确诊胸骨骨折,横断面图像显示胸骨骨折23例,检出率为92%;矢状面显示胸骨骨折25例,检出率为100%.容积再现(VRT)图像显示骨折22例,检出率为88%.同时发现肋骨骨折23例,气胸19例,胸腔积液20例,肺挫裂伤18例,肩胛骨骨折2例,锁骨骨折1例.结论: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图像在诊断胸骨骨折中具有较高价值,是诊断胸骨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4~56岁.术前分别行胸部X线片、CT、CT血管造影术(CTA)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17例经增强CT和64排螺旋CT检查术前确诊.叶外型肺隔离症行隔离肺切除术,叶内型肺隔离症行肺叶切除术;共行左肺下叶切除术21例,右肺下叶切除术5例,右隔离肺切除术1例.结果 2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均未复发.结论肺隔离症诊断主要依赖于胸部X线片、CT、MRI、CTA,一经确诊或拟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15例的胸部CT平扫、增强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重建图像,分析本病在MSCT检查中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病变均为叶内型,11例位于左肺下叶,4例位于右肺下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证实15例病变的供血动脉,均来源于胸主动脉,有11例为单支血供,4例为双支或多支血供。结论 MSCT血管成像各种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供血动脉,并且安全、无创,为肺隔离症的定性诊断及以及术前确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作为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P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PS患者的胸部CT平扫、增强及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等重建图像。结果:21例PS均为单发,左肺下叶后基底段16例,右肺下叶后基底段5例,均为叶内型。多层螺旋CT与多模式重建血管成像均清晰显示异常供血全部来自胸主动脉分支,单支动脉供血。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PS,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低张充气螺旋CT扫描对大肠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对术前64例经结肠镜活检证实的大肠癌患者进行结直肠充气,然后行螺旋CT扫描,采用Dukes分期法,将螺旋CT分期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结直肠充气螺旋CT图像能清晰地显示全部大肠肿块,对浆膜层浸润的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40.9%,准确性为76.6%;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90.9%,准确性为85.9%;总的分期准确性为64.1%。结论结直肠充气螺旋CT对大肠癌术前分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在心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有急性胸痛感觉的62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之后对扫描的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多层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以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重组以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等。分别统计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后处理检查和临床接诊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62例病例中有34例形成了冠状动脉斑块并狭窄,1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左房粘液瘤2例。其中46例临床初步诊断正确,临床初诊的符合率为74%;62例64层螺旋CT诊断正确,64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对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是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显示下肢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可疑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横断面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7例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均能清楚显示下肢动脉狭窄的情况,20例腔内的血栓清晰地显示,27例下肢动脉显示清晰。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A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独特的优越性,为诊断和治疗下肢动脉栓塞提供了一种精确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64-MSCTA)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2月期间在该院血管外科诊断为下肢ASO,并行64-MSCTA检查的60例住院患者病例资料和图像质量,依据下肢动脉及静脉显影分级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估,探讨64-MSCTA下肢动脉成像技术的扫描和重建技巧。结果 60例64-MSCTA均获得较满意的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能够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结论 64-MSCTA在观测下肢血管分级、狭窄部位及临床分型等方面,具有与下肢动脉DSA相同的检查效果,可作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的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和后处理技术在脊柱侧弯诊断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2005年我院收治32名脊柱侧弯患者。术前均行PHILIPS16层螺旋CT全脊柱扫描,然后在工作站完成多平面和曲面重组(MPR/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组技术(VR)。回顾性评价MSCT不同后处理技术的作用和优势。结果MPR/CPR可以从各个角度重组单个畸形锥体的冠状、失状影像,是最方便实用的显示方法。MIP因为层次不明了,不适用脊柱侧弯的诊断。VR可以全面显示,综合分析,对外科手术治疗很有价值。结论MSCT全脊柱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脊柱侧弯的诊断和手术方法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扫描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中,选择适当的扫描参数以减少伪影的产生,降低婴幼儿在扫描中受到的辐射。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扫描机,采用造影剂跟踪(Blous tracking)技术,对35例婴幼儿先心病患者行CT检查。结果:35例患儿所有图像均显示心脏各心腔、肺动脉、静脉和升、降主动脉对比剂充盈良好,图像显示清晰。上腔静脉对比剂密度适中,各血管CT值近似,未见硬化伪影,心脏各房室及血管对比剂充盈饱满,边界清晰,无明显伪影,对影像重组无影响。结论:适当调整扫描参数,可减少硬化伪影的产生和伪影对图像重组的影响。遵守"合理使用低剂量(ALARA)"原则,在获得可诊断的图像同时减少CT扫描辐射对婴幼儿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临床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价值。方法以31例初步诊断为疑似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或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待获取扫描原始数据后,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的后处理,包括: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多螺旋CT血管成像均可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清晰显示。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12例,包括"胡桃夹"综合征7例和十二指肠淤滞症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3例,包括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和胸腹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主动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病变15例。结论 64排多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观察到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周围血管的各种病变情况,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肌桥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比较。方法:选择64例本院所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2018年6月~2019年6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全部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总结患者2种检查结果,对比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准确性。结果:疑似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确诊结果阳性53例,占比82.81%;阴性11例,占比17.19%。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阳性45例,占比70.31%;阴性19例,占比39.69%。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52例,占比81.25%;阴性12例,占比18.75%。疑似冠状动脉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结果灵敏度(94.34%)、特异度(81.82%)、准确性(92.19%)均明显高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71.70%、36.36%、65.63%),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能够对心肌桥情况进行有效诊断,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更为准确,其效果优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颈动脉狭窄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评价。方法:对我院已确诊存在不同狭窄程度的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64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资料,并对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64层螺旋CT对颈动脉狭窄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快捷、方便、检出率高,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64层螺旋CT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并对其进行归纳。结果:CT扫描主要表现为白质区病变,分为轻、中、重三度。结论:64层螺旋CT能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作出早期诊断和分度,能对颅内出血作出定性、定量诊断,对临床诊疗、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