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入校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态度、行为现状,探讨对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的有效方式。方法在某中学随机抽取301名新入校学生参加讲座,讲座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信息。结果干预前后有效应答率为90.03%、86.71%。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P〈0.01),除对拒绝吸毒和婚前性行为态度无明显改变外(P〉0.05),对待其他艾滋病相关态度和行为均有明显的转变(P〈0.01);干预前初一与高一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关态度、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效果明显。在初中阶段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更具有积极和广泛的意义。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作为预防艾滋病有效可靠的疫苗,应该作为初中生健康必修课,并考虑将初中生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毕业考核。  相似文献   

2.
刘曙光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57-2759
目的了解医学专业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学校预防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临沂市某学校医学专业随机抽取在校学生338人,对其进行多种方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前后2次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态度发生正向转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非常有效的方法,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云南沧源县教育工作者的艾滋病(AIDS)预防知识以及对艾滋病所持有的态度,探讨有效促进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对31名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采用参与式方法进行培训,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教育工作者对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知晓率在培训前已较高,经过培训,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技能、技巧等问题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艾滋病传播途径方面,共用毛巾、泳池、马桶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是82.1%和100%(P〈0.001),在对艾滋病、艾滋病人的正向态度上,艾滋病人享有信息、教育、咨询等权利的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是28.6%和92.9%(P〈0.001),过度关注艾滋病人也是歧视的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是10.7%和100%(P〈0.001),均有显著提高。结论系统培训能有效提高艾滋病流行区教育工作者的技能,促进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及行为干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在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探讨针对该人群的干预策略。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盐田区部分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456名,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性行为问卷调查,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调查对象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11.44,15.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9,P〈0.01)。干预前后,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07%,86.57%,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2.65%,6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正向改变,持歧视态度者从25.07%下降到9.61%。结论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对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知晓状况和高危行为有明显改善,应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教育工作者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贵州省教育工作者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培训效果,为加强贵州省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和宣传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方式,对贵州省320名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前后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调查。结果贵州省教育工作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了解在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预防与治疗方面知识的正确认知率在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对艾滋病的关爱态度正向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贵州省教育工作者在预防艾滋病知识和关爱态度方面通过培训后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政府部门在师资培训方面应加大投入并扩大培训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高校在讲解“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前后,新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以探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多媒体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进行讲解,再对学生讲解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艾滋病传播途径方面,大学生对其主要传播途径:性交、血液、母婴方面知晓率在讲解前后均高,为88.24%~94.3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艾滋病是否通过日常生活传播,蚊虫、苍蝇能否传播艾滋病等问题的知晓率,在讲解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方面,目前有无预防艾滋病疫苗及过性生活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正确理解率,在讲解后由75.66%和64.53%提高到81.87%和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发放并讲解“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是让高校新生全面了解艾滋病知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湛江市某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2007年世界艾滋病日开展大型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预防艾滋病认知水平,并评价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健康教育前后抽取大学一年级学生447名和637名进行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改善明显,艾滋病总知识知晓率从86.8%提高到91.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蚊子叮咬”及“共用浴缸、游泳池”答对率分别从71.6%和67.8%提高到80.8%和74.7%,对性病患者和同性恋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认知,健康教育前后认知率分别从63.5%和73.4%提高到71.9%和84.9%,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态度方面改善有限,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有88.4%的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持同情、理解态度,只有22.5%学生支持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做好保密工作,愿意与艾滋病病人一同工作、学习的只有57.9%。有97.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却只有72.8%的学生愿意向其他人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除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外,他们希望通过讲座/会议和医生/护士等途径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结论本次大型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效果明显,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有一定幅度提高,但需要进一步做好相关态度转化。  相似文献   

8.
戎秀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527-1528,1531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学校预防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某学校护理专业随机抽取在校学生169人,对其进行多种方式的有关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前后2次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态度发生正向转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非常有效的方法,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在新人校大学生中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这一干预措施的教育效果,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基线调查问卷》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效果调查问卷》,于2006年9~11月对200名人学新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基线调查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7.71%,效果调查总知晓率为87.88%(P〈0.001).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放处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大学新生中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0.
广西南宁市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南宁市中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中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市属两所中学学生全部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中学生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P〈0.01)。超过90%中学生不赞成婚前性行为,但培训前后分别有5.02%、5.92%人回答有性行为经历。培训前后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10.71%、12.62%。培训后愿意与感染了艾滋病的亲戚朋友交往的中学生比培训前有了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有明显效果,但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在校大学生艾滋病(AIDS)认知及行为的影响效果,为制定高校预防AIDS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西安市5所高校实施AIDS同伴教育,半年后对110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学生是否接受过同伴教育将学生分为2组,即干预组(实施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间对AIDS的认知及性行为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情况。结果未接受过同伴教育的大部分学生知道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但对一般的生活接触能否传播AIDS认识比较模糊,经同伴教育半年后对AIDS的认知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过同伴教育的学生首次性行为和最近1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于对照组(51.3%和57.1%;59.0%和78.6%),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伴教育组大学生最近1年接受过HIV检测的比例为6.7%,大大高于对照组的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P〈0.01)。结论对大学生及早实施同伴教育不仅能提高AIDS认知并能提高安全套使用率和HIV抗体检测率,对预防AID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在安徽省城市初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方法在城市初中学生中发放印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图文的作文簿,并要求以艾滋病为主题写作文,与此同时开展多种形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同样的抽样方法和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6.2%提高到干预后的84.7%(χ2=661.062,P<0.01)。干预后,无偿献血知识、艾滋病治疗知识、美沙酮知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个与性有关的知识点、1个无偿献血知识点、2个美沙酮知识点、1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知识点干预后知晓率仍然低于80%。对有关艾滋病防治态度的3个问题的平均正确态度持有率由干预前的83.6%提高到干预后的90.3%(χ2=118.133,P<0.01),向周围的人讲过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学生由干预前的33.8%提高到干预后的55.4%(χ2=188.814,P<0.01),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发放作文簿及写作文活动等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开展初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但仍需要针对某些薄弱知识点开展针对性宣传。  相似文献   

13.
赵伟  范舒云  梁海峰 《中国校医》2014,28(1):13-14,16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传染病及公共安全知识行为状况和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针对干预效果寻求有效方法途径。方法对在校一年级选修健康教育课程的不同专业38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后再次进行问卷测试并对结果分析。结果艾滋病等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共卫生安全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相关态度、行为形成情况,测试前后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学生健康防病知识和健康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关联;公共卫生安全知识、行为健康教育效果良好;尝试开展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治方面知识,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需求状况,为有针对性安排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高校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需求排名前5位的是“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健康生活方式”、“急症自救与互救”和“心理健康”,需求率依次为52.00%,47.00%,46.60%,42.20%和27.80%。男生对“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心理健康”和“性与生殖健康”的需求率高于女生,而女生对“急症自救与互救”的需求高于男生,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科生对“急症自救与互救”、“传染病预防”的需求高于理科生,而理科生对“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和“性与生殖健康”的需求高于文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对“环境与健康”、“口腔卫生”、“健康生活方式”、“用药安全知识”、“性与生殖健康”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学生最想了解的健康知识是“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健康生活方式”、“急症自救与互救”和“心理健康”,并且存在性别、专业和年级差异。因此,应根据不同情况有重点、有计划地安排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学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方法]2008年4~8月,在452所中学举办了中学健康教育教师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向在校中学生发放《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手册,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并于培训前后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6.97%(640/736)、100.00%(736/73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发放《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手册和开课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4.88%(2365/36465和90.10%(3956/439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发放《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手册和开课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1.31%(2911/3566)和92.78%(3069/330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学健康教育教师和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培训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泸州医学院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泸州医学院抽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1 78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 787份,有效1 705份。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大学期间性健康教育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2.4%的大学生回答大学期间开设了性健康教育课程,仅33.5%认为效果很好。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性"以及"母婴"三个传播途径知晓率比较高,分别为97.7%、97.4%和96.0%;对"目前有无检测艾滋病的可靠方法"、"献血/输血者"是否为易感人群和"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这3个问题的知晓率较低,依次为65.7%、57.0%和51.3%。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16分:农村占62.8%,城镇占6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P<0.05);大一占44.3%,大二占60.1%、大三占73.0%,大四占86.4%,大五占7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3,P<0.05);父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63.5%,初中占63.6%,高中(中专)占66.2%,大专及以上占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P<0.05);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62.8%,初中占63.5%,高中(中专)占73.0%,大专及以上占7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5)。0.9%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数为0种,3.5%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为9种,70.2%来源于医学书籍。结论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有待提高,性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有待改进,应加强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艾滋病校内传播,为今后正确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进行性观念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效果,为在该类学校开展艾滋病建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5月,对郯城2所职业技术学校的470名学生进行短期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于教育前后进行有关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2所学校培训后分别获得有效答卷392、384份,同意婚前性行为、多性伴、同性性行为和商业性行为者所占比例培训前(4.85%~50.51%)高于培训后(5.21%~52.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和预防知识,培训后的知晓率、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所占比例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或P〈0.05)。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也有所提高,但仍然较低。[结论]职业技术学生的性观念中存在着传播艾滋病和性病的高危因素。短期知识讲座和宣传对提高学生的性卫生知识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