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胶原酶及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4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n=14):单纯臭氧组;B组(n=14):单纯胶原酶组;C组(n=19):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对三组患者疗效进行随访。结果:三组术后疗效均优于术前,且随着时间延长疗效逐渐显著。术后随访C组疗效均优于A组及B组。结论:胶原酶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优于单纯应用胶原酶或臭氧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介入导向下臭氧、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行臭氧盘内置管注射(29例)和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椎管内置管注射治疗(25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54例59个椎间盘均注射成功术后3个月随访,单纯臭氧组和臭氧联合胶原酶组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分别为11例、15例、3例、89.7%和18例、6例、1例、96%,所有病例总体有效率92.6%,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CT介入引导向下注射臭氧、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性高、定位准确、副反应少、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单纯胶原酶与联合切吸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对71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向下滑移的程度分为两组:脱垂(A组)与重度脱垂组(B组).A组30例,B组41例.A组采用APLD 胶原酶溶解术,B组采用单纯胶原酶溶解术,通过6-33个月的随访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优良率分别是76.7%、83.3%、86.7%和74.6%、82.2%、85.4%.结论:单纯胶原酶与联合切吸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可使一些严重脱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免除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臭氧注射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行经皮腰椎间盘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的1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符合手术绝对适应证和相对适应证情况分为A、B两组。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随访情况,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良Macnab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最终A组46例、B组43例完成随访。两组术后1周、3个月、6个月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6个月,A组和B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42/46)、81.4%( 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腰椎间盘臭氧注射术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腿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曲安奈德应用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26例137眼,均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合并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75例81眼):术后8d拆线时给予结膜下曲安奈德5mg注射;B组(51例56眼):对照组.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至5年,A组复发率为4.9%(4/81),B组复发率为23.2%(13/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曲安奈德应用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较低,手术简单易行,费用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胶原酶溶解术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临床及CT或MRI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随机分两组,均在CT引导下穿刺;A组给予突出物内外注射胶原酶,术后抗炎;B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身痛逐瘀汤。参照中华骨科学脊柱学组腰背痛评定标准时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计算两组有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0d,B组患者的有效率94%,高于A组的74%,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B组患者的有效率96%,A组患者的有效率94%,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胶原酶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臭氧联合硬膜外置管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3例临床有明确腰背痛及坐骨神经性疼痛经CT确诊为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采用臭氧联合硬膜外置管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应用视觉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AS),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评分,对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时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1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对比,均有显著差异;1个月与3个月之间,无论VAS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T引导下臭氧联合硬膜外置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胶原酶联合臭氧融核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19例腰、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胶原酶联合臭氧融核术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资料。结果:519例病人术后腰腿痛消除,腰腿麻减轻,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总有效率95.3%。结论:加强胶原酶联合臭氧融核术病人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型臂X光机引导下胶原酶髓核消融联合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 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穿刺胶原酶髓核消融联合盘内注射臭氧治疗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随访其近期效果。结果 52例患者术后经3个月随访,注射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80.76%(42/52)、86.53%(45/52)和96.15%(50/52);3个月的优良率高于1周和1个月的优良率(P<0.05)。52例均未发生出血、腰大肌血肿、椎间盘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应用C型臂X光机引导下胶原酶髓核消融联合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能较快缓解患者疼痛,能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使局部损伤降低到最小化。这种技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它们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与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法作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观察组行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比较χ^2=0.0000(P=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7 d、3个月、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比较分别为t=9.7544(P=0.0000)、t=11.6537(P=0.0000)、t=12.1268(P=0.0000),术后3、6个月观察组ODI评分比较分别为t=7.7634(P=0.0000)、t=15.5503(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与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优良率无明显的差异,但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椎间盘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脑脊液胱抑蛋白C水平进行研究,以了解其与腰椎间盘突“;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腰椎间盘膨出组(A组)13例、腰椎间盘突出组(B组)13例和腰椎间盘脱出组(C组)13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D组)13例,对所有人员的脑脊液胱抑蛋白C水平进行检测后,将结果进行研究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D组的脑脊液胱抑蛋F1C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1),而A、B、C三组之间比较,C组明显高于A组与13组(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不大(P〉0.05)。同时发现其与其他因素也有关系。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脑脊液胱抑蛋白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腰椎间盘脱出型水平尤其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相锋 《现代保健》2014,(27):129-131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通过观察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前后腰腿疼痛及肢体功能改善的情况,评价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愈15例,显效72例,有效37例,总有效率为93.9%。所有患者腰痛VAS评分从术前的(7.16±2.32)分下降到(1.63±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从术前(11.71±4.63)分上升到(25.47±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满意、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改善明显、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臭氧与疗效的关系。方法134例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并在病变椎间盘内注射浓度为40μg/mL的医用臭氧,通过随访评定其疗效。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治疗后3~12个月随访,患者显效38例(28.4%),有效80例(59.7%),无效16例(11.9%),总有效率88.1%。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是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方法简便、疗效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腰椎间融合单侧及双侧内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究更为有效、可靠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将其分为单侧组及双侧组,每组56例,分别采取腰椎间融合单侧或双侧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低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7,t=9.620,t=12.338;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显著下降(t=28.223,t=24.899,t=25.013,t=20.475;P〈0.05),其治疗前后VAS及ODI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单侧组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为89.3%,双侧组椎间融合率为92.9%;单侧组随访未见明显并发症,双侧组随访发现1例椎间融合器内植骨部分吸收,1例出现突出对侧根性症状。结论:腰椎间单侧及双侧内固定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状,且具有良好的椎间融合度,安全性较高;而单侧内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患者负担更小,对于需手术治疗的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使用腰椎间融合单侧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方式对腹腔镜胆囊术切除术(LC)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60例ASAI~II级择期行LC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麻醉维持采用持续静脉泵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A组在术毕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B组在气管插管后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C组在气管插管后和术毕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观察三组患者术后4、8、12、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麻醉苏醒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药使用等情况。结果C组术后4、8、12、24hVAS明显低于B组(P〈0.05)和A组(P〈0.01);术后要求使用镇痛药的时间,C组明显长于B组(P〈0.05)和A组(P〈0.01);使用镇痛药的比例,C组明显少于B组(P〈0.05)和A组(P〈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前及术毕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可以产生较好的术后镇痛,减少阿片药的用量,同时不影响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腰间盘信号改变与间盘组织TNF-α表达的关系,分析研究HIZ在椎间盘内破裂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8例经椎间盘造影诊断为IDD的患者,行腰椎MRI检查和Pfirrmann分级及VAS评分,根据VAS评分结果分为轻度疼痛A组、中度疼痛B组及重度疼痛C组;根据Pfirrmann分级标准将Ⅲ级归入轻度退变D组,Ⅳ级为中重度退变F组。取手术切除的HIZ及非HIZ间盘组织行TNF-α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和TNF-α含量检测,同时以5例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时取出的间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间盘信号与年龄间的直线相关系数R值0.6111,信号与年龄呈负相关;信号与间盘内TNF-α表达量呈负相关,R值为-0.8710。(2)随着疼痛症状加重,间盘信号逐渐减弱,A、B、C组间盘信号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间盘退变程度与间盘信号改变及TNF-α表达量相关,D组、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IDD患者HIZ间盘组织局部炎性反应明显,TNF-α免疫组化染色阳性;HIZ组TNF-α表达量明显强于非HIZ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1)间盘信号与年龄、TNF-α表达量及VAS评分负相关。(2)IDD患者HIZ中TNF-α阳性表达明显,表明HIZ可作为IDD诊断的一个特异性影像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臭氧髓核氧化术结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臭氧结合胶原酶盘内、外注射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按照Macnab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45例患者,优32例,良8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88.9%,有效率为93.3%。结论:臭氧髓核氧化术结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集合了两者的优点,疗效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个月疗效较平稳,疼痛及麻木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显示:术前(6.45±0.41)分,术后即刻(2.22±0.65)分,术后14d(2.49±0.81)分,术后2月(2.33±0.70)分,术后半年(2.42±0.67)分。术后半年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94.9%。术前R值(0.256±0.002),术后14d(0.252±0.00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对组织损伤小、毁损的程度可控、无手术切口、术后疼痛轻微甚至无疼痛感觉,术后卧床休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云虹  姜天乐 《中国校医》2010,24(6):442-443
目的观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种方法的效果。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用L3横突加椎旁神经阻滞(A组)法和硬膜外阻滞法(B组)治疗,且行疼痛测定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分,并监测血压变化、腰痛反应和离床行走时间。结果 2组方法治疗VAS评分均下降(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2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A组更适合门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