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临床效果及脱落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渠  刘明颖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3):598-599,601
目的研究对比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对于患者牙弓矫形的效果,以及治疗期间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及脱落情况。方法选取某科治疗的正畸患者30例,将自锁托槽矫治器列为观察组,采用传统金属矫治器为对照(均为15例),分别检测并比较治疗6个月后的上颌牙弓各指标的变化,治疗期间牙周健康及托槽脱落的情况。结果①排齐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上牙弓宽度(包括尖牙间宽度、前磨牙间宽度、第一磨牙宽度),前段弓长均有所增加,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段弓长增加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②固定矫治6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有牙龈轻、中度炎症,菌斑增多,颜色改变甚至轻度水肿(P﹤0.05),但组间PLI、GI和SB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托槽脱落数为12/300,脱落率为4.0%,对照组托槽脱落数为14/300,脱落率为4.7%,托槽脱落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牙列拥挤的患者,自锁托槽和传统直丝托槽矫形效果、对牙周健康的影响以及托槽脱落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LF托槽与传统直丝引l乇槽对非拔牙安氏1类病例矫治的治疗时间,复诊次数、托措脱落率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12-16岁安氏1类非拔牙病例,分为LF托槽组(s组)与传统直丝弓托槽组(d组),分别记录矫治的总疗程时间、总复诊次数、托措的总脱落率、及治疗l,3.6个月下切牙的牙龈指数(GI)。结果LF托柑组在矫治的总疗程,复诊次数、托槽总脱落率及牙龈指数明显低于传统直丝弓托槽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F托槽比传统直丝弓托樯对安氏1类非拔牙病例能更快地完成矫治,并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LF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对非拔牙安氏1类病例矫治的治疗时间、复诊次数、托槽脱落率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12~16岁安氏1类非拔牙病例,分为LF托槽组(s组)与传统直丝弓托槽组(d组),分别记录矫治的总疗程时间、总复诊次数、托槽的总脱落率、及治疗1、3、6个月下切牙的牙龈指数(GI)。结果 LF托槽组在矫治的总疗程、复诊次数、托槽总脱落率及牙龈指数明显低于传统直丝弓托槽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F托槽比传统直丝弓托槽对安氏1类非拔牙病例能更快地完成矫治,并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8-30
目的探讨LF托槽和传统托槽临床矫治安氏Ⅰ类错畸形效率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安氏Ⅰ类错患者40例,均为恒牙期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LF托槽-低摩擦轻力滑动托槽治疗,对照组应用直丝弓常规矫治技术的传统托槽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在排齐牙列阶段与关闭间隙阶段的总疗程时间、总复诊次数、托槽的总脱落率、复诊间隔时间和下切牙的牙龈指数,并观察记录两组在矫正过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排齐牙列阶段与关闭间隙阶段的总疗程时间、总复诊次数、托槽的总脱落率和复诊间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齐牙列阶段与关闭间隙阶段下切牙的牙龈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6例),P<0.05。结论 LF托槽矫治安氏Ⅰ类错畸形可以有效缩短总疗程时间,提高矫正疗效,降低矫正过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Ⅰ类牙列错畸形的优势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北京市某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78例安氏Ⅰ类牙列错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矫治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矫治前后PAR指数评分和矫治完成时间。结果矫治前,2组患者牙齿模型前牙排列、后牙排列、中线、覆合、覆盖、咬合关系评分及PAR指数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2组患者牙齿模型前牙排列、后牙排列、中线、覆合、覆盖、咬合关系评分及PAR指数总分均低于矫治前,且观察组患者后牙排列评分及PAR指数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2组患者前牙排列、中线、覆合、覆盖、咬合关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矫治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操作简单,可提高后牙排列整齐程度,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牙周维护,是牙列错畸形患者较理想的矫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MBT直丝弓矫治AngleI类牙列拥挤的临床治疗时间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30例AndeI类牙列拥挤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11~28岁,平均15.2岁。拔牙12例,不拔牙18例。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30例患者经过13~23月的矫治(平均18月),18例不拔牙患者中16例磨牙及尖牙均为中性关系,前牙为浅覆盖浅覆[牙合]。1例左侧磨牙为轻微远中关系尖牙为中性关系(左侧上殆3,4-间少量片切),覆盖正常,覆[牙合]为1&#176;。1例左侧磨牙为中性关系,尖牙为轻微远中关系。拔牙病例中只有9例达到磨牙及尖牙的中性关系。结论MBT直丝弓矫治术矫治AngIeI类牙列拥挤的临床治疗时间短,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直丝弓矫治及牙弓夹板结扎术治疗牙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牙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直丝弓矫治,对照组采取牙弓夹板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牙龈指数(GI)及牙齿宽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 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GI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前牙覆盖显著低于对照组,下尖牙间距、下第二双尖牙间距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直丝弓矫治及牙弓夹板结扎术治疗牙外伤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其中直丝弓矫治可促进牙周恢复,具有更好的控根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志省  马贵廷 《现代保健》2010,(19):169-170
牙列拥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错殆畸形,轻度牙列拥挤常用扩弓的方法即可使拥挤解除,中度、重度牙列拥挤常常需要拔牙矫治法来解决。临床上常规遵循对称性拔牙的原则,采用单侧式单颌拔牙较少。但是,对于特殊病例,如中度拥挤,且拥挤在牙弓的一侧,矫治后中线偏斜较小,可采用非常规单侧上或下颌的拔牙模式矫正中度牙列拥挤。  相似文献   

9.
赵肃 《健康必读》2008,7(4):27-28
口腔正畸对牙列拥挤、牙弓狭窄等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病例,都需要通过扩弓来调整牙弓的宽度,改善牙弓的形态,达到排齐牙列,调整牙合曲线的目的。四眼扩弓簧和螺旋扩大器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两种固定矫治扩大牙弓的方法。近年来,对四眼扩弓簧和螺旋扩大器的单一研究较多,但二者在临床上如何选择的比较研究却较少,本文通过对两种扩弓装置的比较研究,探讨两者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刘志省  马贵廷 《现代保健》2010,(17):185-186
牙列拥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轻度牙列拥挤常用扩弓的方法即可使拥挤解除,中度、重度牙列拥挤常常需要拔牙矫治法来解决。临床上常规遵循对称性拔牙的原则,采用单侧式单颌拔牙较少。但是,对于特殊病例,如中度拥挤,且拥挤在牙弓的一侧,矫治后中线偏斜较小,可采用非常规单侧上或下颌的拔牙模式矫正中度牙列拥挤。  相似文献   

11.
正确的牙齿转矩是牙合平面、整个牙弓形态及面部美学表达的关键.上前牙的转矩可进一步影响鼻唇角、笑线、笑弧,而下前牙的转矩关系到颏唇沟深度等重要的面部美学指标,故而在矫治中建立正确的前牙转矩,有助于在三维方向上完成矫治目标.影响唇侧固定矫治中前牙转矩控制的因素包括牙齿本身的解剖形态、不同的矫治体系及托槽、弓丝及控制转矩的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超生骨刀开窗一正畸联合矫治前牙完全埋伏阻生牙以改善牙弓形态,纠正面部畸形。探讨超生骨刀开窗一正畸联合矫治前牙的时机和方法。方法:根据牙片,三维CT以及临床检查,了解埋佚牙根发育情况及三维位置、阻生牙及周围软硬组织健康状况,筛选符合前牙完全埋伏阻生标准的25例埋伏阻生牙患者采用超生骨刀开窗暴露埋伏牙后,结合矫治技术直接黏接舌钮或托槽牵引导萌埋伏阻生牙,排平牙列。结果:本组25例前牙埋伏患者经过3~9个月的矫治,25例患者均引入正常牙列。导萌矫治最短3个月,最长9个月,平均5.8个月,牙冠与正常萌出对照无差异,牙周、牙龈、牙髓健康,牙列排平1—2年。结论:应用超生骨刀开窗-正畸联合矫治前牙完全埋伏阻生牙是一种成熟、可靠的、有效的方法,疗效满意,且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何双兰  林俊芳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41-2842,2845
目的总结四手操作在正畸托槽粘结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将正畸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四手操作进行正畸托槽粘结,采取吸唾器进行护理配合;对照组由医生单独进行正畸托槽粘结,采用传统棉卷隔湿方法。对两组托槽粘结时间进行独立t检验,对两组患者舒适度、医生满意度和托槽脱落率用百分率比较。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的托槽粘结时间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P0.01)。试验组患者舒适度及医生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托槽脱落率为3.75%,对照组托槽脱落率为1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7,P0.01)。结论四手操作及吸唾器护理配合有助于提高托槽粘结的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医生对托槽粘结质量的满意度明显增强,患者在治疗中感受到更加舒适、更加安全,在矫治疗程的前6个月中托槽的脱落率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过自锁脱槽加力对正畸移动牙齿龈沟液(GCF)中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正畸患者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右侧上颌尖牙施加100g、200g的远中移动初始力,左侧上颌尖牙不加力,分别对两侧上颌尖牙于加力前、加力后1hr、24hr、48hr、72hr和168hr收集近中龈沟液,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PGE2的含量。结果:在100g力值、200g力值作用下实验组与对照组GCF中PGE2水平变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0g力值作用下GCF中PGE2水平变化更稳定。结论:自锁脱槽矫治应用轻力可以移动牙齿,而且牙周组织的改建更接近于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9例患者,12颗埋伏阻生牙的正畸-外科联合治疗,探讨埋伏阻生牙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利用正畸-外科联合治疗手段治疗埋伏阻生牙。方法:对于12颗埋伏阻生牙分别采取助萌术,环切术及翻瓣导萌术等外科手段联合正畸治疗。结果:12例埋伏阻生牙均排入牙弓,牙周附着良好,能较好的行使咬合功能。结论:根据阻生牙不同的埋伏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开窗方式,可有效治疗埋伏阻生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轻力前牵引联合扩弓矫治器前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形畸形的机制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正畸科诊治的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畸形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例。试验组采用轻力前牵引联合活动扩弓矫治器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错畸形类型决定扩弓的方法,扩弓加力直至上后牙的舌尖接近下后牙的颊尖为止。上颌扩弓的同时进行前牵引,每侧施力约120~150 g,前牵引力的方向与牙合平面向下成15°角左右,两侧施力方向要平行,要求患者每天坚持戴12~l4 h。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前牵引力联合扩弓矫治器治疗,每侧施力为400~500 g左右。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常规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SNA角明显增大,平均增大2.5°,上颌骨向前方增加明显,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并相对向后退缩,上下切牙舌倾、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变得协调,软组织侧貌由凹面型变为直面型或者轻度凸面型,对照组与其疗效相当。两组矫治前、后的X线投影测量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前牵引力相比,轻力前牵引联合活动扩弓矫治器治疗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畸形,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侧貌改善明显,患者更易于接受,疗效可靠,临床上易于开展。  相似文献   

17.
王海岚  王鹏来 《中国校医》2014,(10):799-800
目的研究口外弓配合2×4矫治技术在替牙期AngleⅡⅠ错[牙合]矫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替牙期AngleⅡⅠ错[牙合]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9.6岁。上颌采用2×4矫治技术,配合口外弓颈牵引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X线头影测量结果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时SNA及ANB角明显减小,UⅠ/SN显著变小,前牙覆盖平均减小;磨牙关系为Ⅰ类关系。鼻唇角增大,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口外弓颈牵引配合2×4矫治技术非常适用于替牙期AngleⅡⅠ错[牙合]伴上前牙轻中度拥挤的患者,它们能有效地抑制上颌的发育,减小恒牙期的治疗难度,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即刻种植修复与延期种植修复治疗前牙缺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前牙缺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延期种植修复,观察组行即刻种植修复。比较两组的牙周袋深度、美学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修复1个月、 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的牙周袋深度少于对照组,美学评分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延期种植修复相比,即刻种植修复治疗前牙缺失患者效果更佳,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维持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态,提升口腔美感,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