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 CT angiography,简称SCAT)成像方法在颅内动脉瘤检查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对14例临床疑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施行了脑的SCTA检查,每例均用MPVR和SSD法成像.结果 9例检查阳性,发现动脉瘤11个,5例检查阴性.结论合理运用MPVR及SSD成像法能提高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正确率,并能精确显示动脉瘤的三维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分析6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CT脑血管造影(CTA)及数字化血管成像(DSA)的诊断符合率。结果:CT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为100%,显著高于DSA的84%(P<0.05)。结论:将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作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首要检测手段,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脑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诊断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进行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治疗的患者44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进行两次脑CT灌注成像,对比剂的总剂量为70 mL,接着对颈内动脉颅外段进行CT血管成像。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次脑CT灌注成像,对比剂的总剂数量为48 mL,注射流率为4.4 m/s。观察患者由CT血管成像中呈现出的螺旋横轴面的图像,从而对管壁斑块的状态及性质进行评价。同时观察脑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结果实验组总共发现28处斑块,其中硬斑14处,软斑10处,混合斑4处;对照组总共发现17处斑,其中硬斑6处,软斑8处,混合斑3处。实验组头颅CT平扫正常19例,异常3例,脑CTP检查正常7例,异常15例,患者患侧与对侧的TTP、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TP、CBF患侧与对侧无明显差异。结论 CT血管成像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患者颈内斑块的数量,观察患者的颈内动脉是否狭窄及闭塞,脑CT灌注成像则可以清楚的了解脑血流量以及脑血容量。二者的结合可以对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患者治疗提供更全面的资料,对病患的早期诊断及其治疗有极大的帮助,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CT减影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技术显示头颈部血管的价值及优势.方法 对56例患者进行头颈部64排CT血管减影成像检查.先行小剂量对比剂测试颈动脉时间-密度曲线,设定最佳延迟时间,要求第一序列平扫时间与第二序列增强扫描延迟时间之和是0.4的整倍数.平扫后参数不变行增强扫描,将增强前后数字化图像进行减影,去除骨结构,从减影图像中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 56例中49例CT血管减影成像均能良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无骨质干扰,余7例因头部轻微运动,颅底及颈椎骨质未能完全减去.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显示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15例,其中1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检查证实.25例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显示动脉狭窄18例.结论 使用64排CT血管减影成像技术,去除骨结构对血管的影响,提供高清晰的血管图像,对于诊断脑血管病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MSCTA)在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病变行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并在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CT扫描数据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比CTA及DSA两种成像结果.结果 CTA及DSA诊断22例26支下肢动脉共156个兴趣区内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CTA图像能够清晰显示血管壁的钙化范围.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的程度及范围,可为制定介入治疗方案及评价术后疗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陶冉  崔进国  王晓琪 《华北国防医药》2011,23(3):56-57,F000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MSCTA)在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病变行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并在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CT扫描数据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比C...  相似文献   

7.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 angiography,CTA)目前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具有无创、辐射剂量较DSA低、检查时间快等优点,但由于头部CTA存在颅骨的干扰,影响了对疾病的诊断。为了去除颅骨的干扰,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多种减影及去骨的方法,其方法各有优劣,笔者就上述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在颅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占军  陈凯  梁明柱 《中国医药》2009,4(8):604-60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脑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的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资料,其中动脉狭窄14例,动脉闭塞2例,动脉瘤9例,动静脉畸形12例,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1例,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结果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均可显示,其中大脑前、中动脉清晰显示5级分支。动脉狭窄14例,CTA均清晰显示狭窄部位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闭塞2例,CTA清楚显示中断部位、形态、范围。脑动脉瘤9例,CTA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颈与其及载瘤动脉关系。动静脉畸形12例,CTA均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静脉畸形1例可显示左顶叶静脉畸形。烟雾病1例,CTA显示各动脉的闭塞部位及侧支血管团形态。40例患者中,5例动静脉畸形及1例烟雾病经数字减影血管成像证实,6例动脉瘤及4例动静脉畸形经手术证实。结论CTA是一种快速、无创、有效的脑血管病变诊断手段,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及具体情况。结果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40例患者脑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狭窄,其中6例大脑前动脉狭窄,19例为大脑中动脉狭窄,13例大脑后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狭窄。结论脑血管疾病采取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患者脑部病变位置更加清晰,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为患者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董玉姝  张春志 《中国当代医药》2012,(30):118-119,12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手术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8例的CT血管成像资料,并且所有患者后期均经过数字减影处理。结果 108例患者中,共检出动脉瘤133个,常规CT血管成像漏诊14个,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全部检出。两种方法检出的动脉瘤的大小、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对颅底处的动脉瘤有更好的检出率;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可以快速、无创、准确地做出诊断,是临床上颅内动脉瘤的首先检查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拟诊脑梗死的患者,同时进行64层螺旋CTA和DSA检查,将64层螺旋CTA和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A检出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76.4%。结论:64层螺旋CTA能够清晰地显示头颈部动脉的狭窄,可作为DSA诊疗前重要的筛查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部分骨减影技术在降低头颅CTA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院临床怀疑脑血管疾患需行64排头颅CTA检查的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两组,每组随机抽取50例病例。A组50例为完全减影组,平扫与增强扫描范围均为颅底至颅顶,B组50例为部分减影组,除平扫范围不同之外(颅底至前床突上方1cm),其他均与A组相同。两组扫描条件相同。以颅内血管树的清晰度、完整性(有无骨性伪影)将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并对两组病例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辐射剂量比较,A组平均DLP为609.67 mGy.cm,B组平均DLP为429.4 mGy.cm,B组比A组辐射剂量降低29.5%,有统计学差异(t=15.807,P〈0.05)。两组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两组图像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χ^2=2.130,P〉0.05)。结论部分减影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还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诊断和评价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形成前臂或上肢整个肿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64排CT血管成像技术(CT angiography,CTA)进行检查,观察瘘体血管的血栓形成部位、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10例患者经CTA技术后均明确内瘘病变的部位。头静脉狭窄3例,其中轻度1例,中度1例,重度1例;锁骨下静脉狭窄2例,轻、重度各1例,无名静脉中度狭窄1例,闭塞1例。上腔静脉重度狭窄1例,闭塞2例。结论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肿胀手综合征时,64排CT血管成像技术不仅对诊断并可对手术干预提供很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于急性期动脉瘤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多层螺旋CT平扫及腰穿明确诊断的自发性SAH 97例患者资料,在SAH急性期(3~10 d)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结果 97例患者中MSCTA发现动脉瘤83例,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14例首次CTA未见异常。结论 MSCTA是简单、快速、无创、安全、可靠的脑血管成像技术,可作为SAH急性期患者病因诊断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CT血管造影在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CTA,寻找动脉瘤(包括动脉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证实。结果本组26例患者共检出21例22个动脉瘤(1例为2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8个,后交通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4个,大脑中动脉瘤5个,颈内动脉瘤3个,10例患者经DSA证实,15例患者经手术证实,1例患者因病情发展迅速,行DSA及手术前死亡。结论CTA无创伤、费用低、安全可靠、所需时间短、三维立体成像空间分辨率高,对于SAH患者的破裂动脉瘤检出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SAH患者筛查动脉瘤的初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评价CT血管成像(CT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测分析60例行CTA检查的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情况,并依据病变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随访转归情况,与同期60例未行CTA检查及个体化治疗的TIA患者转归情况对比。结果 CTA可清楚检测TIA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并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CTA组TIA患者2周及1年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复发率(均P〈0.05)及梗死率(P〈0.05或0.01)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CTA技术在TIA患者的病变检测分析、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萎缩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不同程度脑组织损伤后脑萎缩的CT表现。方法搜集46例不同程度脑组织损伤后脑萎缩患儿的临床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弥漫性脑萎缩15例,局限性脑萎缩31例,周围性脑萎缩19例,中心性脑萎缩27例;新生儿HIE19例,先天性宫内感染(TORCH)10例,病毒性脑炎5例,迟发VK缺乏脑实质出血3例,脑血管畸形4例,脑外伤脑实质出血3例,营养不良及不正确使用脱水剂和大量使用类固醇药物患儿2例。结论脑萎缩是小儿脑组织损伤后常见的脑部表现,只要通过对CT征象仔细对比分析并严密结合临床病史资料,就不会发生误诊漏诊现象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头颈部CT血管成像( CTA)与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CTA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分析二者对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对斑块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CTA与颈部血管彩超诊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符合率为73.5%(1138/1548),对轻、中度狭窄诊断有较低程度的一致性(κ值分别为0.01、0.05),对重度狭窄、闭塞诊断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κ值分别为0.34、0.47)。 CTA对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中斑块检出率[11.3%(175/1548)比1.4%(29/1548)]明显优于颈部血管彩超[3.2%(50/1548)比0.3%(4/1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9,P<0.01;χ^2=19.14,P<0.01)。结论 CT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及斑块方面明显优于颈部血管彩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MS-CT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行脑血管MS-CTA检查且诊断为AVM的病例资料。CTA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和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分析不同重建方法对AVM的显示能力,并与手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比,评估MS-CTA诊断价值。结果其中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16排螺旋CT扫描仪检查14例;使用双源CT扫描仪检查10例。MS-CTA所显示病灶有22例与术中及DSA结果所见基本一致,另有海绵状血管瘤2例。本组22例中动静脉畸形Ⅰ级2例、Ⅱ级4例、Ⅲ级7例、Ⅳ级7、Ⅴ级2例。其中伴脑出血11例,并发脑动脉瘤3例、伴脑梗死1例。MS-CTA均清晰显示病灶部位、范围、遗漏血管及与临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病灶大小12~74mm。其中行外科手术治疗6例,行介入栓塞治疗16例。结论 MS-CTA检查安全、便捷、直观、空间定位准确,可作为脑血管AVM的筛查、治疗前评估首选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景昌  刘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198-2199
目的 探讨螺旋CT检查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资料较完整的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 结果 CT平扫显示脑实质密度降低征49例,局部脑组织肿胀征38例,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8例,基本正常11例;首次常规CT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21例(确诊率35%). 结论 螺旋CT检查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