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CHD)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组成及细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1年3月本科收治的156例CHD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病毒、细菌检测结果和药敏试验报告。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3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K-B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156例CHD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病毒感染29例(18.6%),以呼吸道合胞病毒(14.7%)为主;细菌感染97例(62.2%),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前3位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9.9%)、大肠埃希菌(17.9%)和肺炎链球菌(7.7%);检出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7例(4.5%);混合感染36例(23.1%)。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菌株合计检出率为23.7%;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达100%和96.4%,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达50.0%以上,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效,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肺炎链球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耐药率达60.0%以上,对头孢类抗生素有效,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高度敏感。结论 CHD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主要病原为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混合感染多见,并检出有真菌,主要细菌的耐药性及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率均较高。应加强CHD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以指导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病原菌检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采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2696份,培养分离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对2种细菌采用双纸片法及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ESBLs;采用K-B法行药敏试验,检测2种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采用耐药、中介、敏感表示,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共检测135株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73株,产ESBLs54株(74.0%);肺炎克雷伯杆菌62株,产ESBLs33株(53.2%)。1~6个月婴儿2种细菌的检出率较其他年龄组高,分别为50株和41株(Pa<0.05)。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株检出率在2a间及各年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a>0.05)。2种细菌产ESBLs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磺胺类抗生素的不敏感率均高于非产ESBLs株,且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普遍耐药。无论产酶与否,2种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仍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检出率极高,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严格控制抗生素用药指征,重视产ESBLs菌的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生率、细菌耐药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10月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659例行痰培养,并用纸片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经痰培养确诊118例大肠埃希菌感染,检出率为17.99%。其中男90例,女28例。在检出的菌株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87株,占73.73%。药敏结果显示100%的菌株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对常用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性依次为78.81%、73.73%、73.73%、76.27%、78.81%。结论昆明地区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阳性率高,耐药性日趋严重,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可作为其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儿童支气管肺炎革兰阴性菌耐药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监测儿童支气管肺炎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分离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痰液的272株革兰阴性致病菌分布及药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菌株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占52.9%。除美罗培南及阿米卡星以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的革兰阴性菌株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仅为0.7%,其次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应高度重视儿科较高的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及耐药率,根据耐药监测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童细菌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发生率、分布及耐药率。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ATB Expression鉴定及药敏仪,对2002年1月~2005年12月细菌性ALRTIs的住院患儿进行痰液细菌培养,对检出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作ESBLs表型筛选及确证试验,并用K-B纸片扩散法作常用抗生素体外试验。结果4年共检出细菌143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87株,产ESBLs124株(43.6%);肺炎克雷伯菌154株,产ESBLs 51株(33.1%)。小于1月龄患儿肺炎克雷伯菌产酶株明显高于1岁以上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P〈0.05);ICU、新生儿病房的产酶株高于普通病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ESBLs细菌主要来自医院感染,强调医护人员勤洗手制度,隔离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应开展病原学及其耐药监测,动态了解当地及本院的细菌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新生儿病房使用呼吸机患儿送检深部痰标本123份,接种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对生长优势菌(>2 )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根据NCCLS标准进行判断。结果获得阳性标本54例,共分离出致病菌60株,占致病菌前五位的细菌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25.0%)、大肠埃希氏菌(16.7%)、念珠菌(13.3%)、铜绿假单胞菌(11.7%)、鲍曼氏不动杆菌(6.7%)。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对AMP、CZ、CXM、CFP、PRL、CTX、CAZ、CRO等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90%,铜绿假单胞菌对SXT的耐药达71.4%。对于产ESBLS株,仅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高度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氏不动杆菌已成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住院患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儿科住院患儿中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菌株的分布情况以及相关菌株的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3年 2月期间儿科住院患儿中ESBLs阳性菌感染情况 ,根据NCCLS(1999版 )规定做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在所进行的 6 32 3次细菌学检测中有 994株阳性菌株 ,其中大肠埃希菌 30 4株 ,肺炎克雷伯菌 71株 ,阴沟肠杆菌 2 2株 ,其他菌株为 5 97株。ESBLs阳性菌株为 97株 ,总检出率 1 5 3% ;其中内科系统检出 80株 ,外科系统检出 17株 ,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ESBLs阳性菌中有6 9株为大肠埃希菌 ,2 5株为肺炎克雷伯菌 ,3株为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最高 (35 2 1% ,2 5 / 71) ,与大肠埃希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ESBLs阳性菌对不同抗生素耐药及敏感率不同。结论 ESBLs阳性菌已经成为儿科住院患儿中较为重要的耐药菌株 ,对其治疗应当依据细菌学药敏检测结果 ;亚胺培南等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仍是治疗ESBLs阳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院内感染致病菌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生儿院内感染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59例院内感染新生儿,采集脐分泌物、眼分泌物、血液及皮肤脓点作为检测标本,采用MIC微量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共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共测试标本1613份,分离出细菌18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首要致病菌,依次为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52.6%,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为21%,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为20%。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药物为万古霉素(耐药率0)、克林霉素(8.5%)、环丙沙星(12.2%);对革兰阴性杆菌较敏感药物为亚胺培南(耐药率4.4%)、环丙沙星(5.3%)、阿米卡星(12.7%)。结论合理运用抗生素对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及指导临床用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2003-2005年新生儿感染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性的变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了解本地区新生儿2003至2005年感染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耐药的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科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613份体液培养阳性(痰液、血液、分泌物、胃液等标本)的患儿资料,对常见检出菌及其耐药性的变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40种61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约占57.6%,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位于前二位,其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78.1%和82.6%。药敏结果显示,常见致病菌对青霉素、第一、二代头胞类抗生素、红霉素类耐药性显著增加,但对第三代头胞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他啶(复达欣)及B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等较敏感。产ESBLs菌仅对亚胺培南及B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敏感。结论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新生儿感染主要病原菌,产ESBLs菌比例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新生儿严重医院感染经验用药,应尽量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408例血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和细菌耐药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血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有154 774例患儿进行血培养,血培养阳性8 446例,其中大肠埃希菌408例,占血培养阳性者4.83%。大肠埃希菌阳性者以??1岁婴儿为主,占51.72%,其中新生儿占36.77%。275例患儿有基础疾病,以白血病最为常见。199株菌株(48.77%)产ESBLs,85.23%的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所有菌株均对美洛培南敏感。结论儿童大肠埃希菌脓毒症好发白血病患儿和新生儿,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较高,对碳氢酶烯类抗生素应注意保护性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情况的变化,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共997例,无菌留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总结致病菌构成情况及耐药性变化.结果 99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有425份培养出致病菌,共分离到菌株498株,总阳性率42.73%,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51株,占30.32%,革兰阴性杆菌321株,占64.46%,真菌26株,占5.62%.2008至2010年分离率位于前6位的致病菌有变化,铜绿假单胞菌(2.70%、0.42%、0)和副流感嗜血杆菌(2.03%、2.92%、8.24%)3年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有降低趋势,而副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有增高趋势,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真菌在各年度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铜绿假单胞菌在各年龄段之间的检出率无差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随年龄增大检出率增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随年龄增大检出率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3年间耐药表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最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最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均敏感.结论 住院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检出率较高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副流感嗜血杆菌.细菌在不同年龄组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不同.临床应以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为依据,合理选用抗生素,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NICU 145例发生院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45例院内感染患儿中,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41例(28.3%),大肠埃希菌感染39例(26.9%),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0例(6.9%),其他病原感染55例(37.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 32周、出生体重<1500 g、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和肠外营养是肺炎克雷伯杆菌所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57、6.95、1.23、14.12、3.01);这5个因素也是大肠埃希菌所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42、6.73、9.96、0.55、2.13)。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左氧氟沙星、美洛培南则比较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是NICU患儿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它们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高。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分别是院内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儿科临床分离志贺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状况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所有细菌性痢疾住院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的志贺菌共59株,用肉汤稀释法进行ESBLs的检测,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质控菌株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结果 59株志贺菌中共检出产ESBLs者21株,阳性率为35.6%,以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为底物时21株全部检出,检出率为100%,以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为底物时检出5例,检出率为23.8%.产与不产ESBLs组均对青霉素类严重耐药,产ESBLs组对三代、四代头孢及氨曲南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组,对磺胺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亦高于非产酶组.对产ESBLs菌株敏感性较好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西丁,耐药率分别为0.0%、0.0%、14.3%、9.5%、14.3%.结论 本地区儿科分离志贺菌产ESBLs阳性率高,且产ESBLs菌呈多重耐药,建议临床微生物室开展对志贺菌产ESBLs的检测,根据患儿状况选择上述5种耐药率低的药物作为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阑尾炎的常见致病菌及药敏试验结果,探讨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用药方法。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06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腹腔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统计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总结儿童阑尾炎常见的病原菌及对儿科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406例患儿中,118例(占29.1%)无细菌生长,195例(占48.0%)为大肠埃希菌,38例(占9.4%)为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11例(占2.7%)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9例(占2.2%)为肺炎克雷伯菌,其它细菌占8.6%。在培养所得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的三种病原菌中,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分别为84.2%、95%、100%;哌拉西林的耐药性分别为0%、0%、11.1%;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27.2%、0%、22.2%;头孢曲松的耐药性分别为48.2%、100%、33.3%;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分别为34.2%、0%、22.2%;氨曲南的耐药性分别为35.9%、0%、22.2%;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分别为0%、0%、0%。结论大肠埃希菌是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它对大多数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选择性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生素都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合并尿路感染(UTI)患儿的菌群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特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2011年1~12月住院的97例NS合并UTI患儿(初发53例,复发44例)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NS患儿合并UTI的发生率为36.5%,其中NS复发患儿UTI的发生率高于初发者(44.0% vs 31.9%,P<0.05),临床表现以无症状菌尿为主。病原菌分析示肠球菌比例最高(50.5%),其中屎肠球菌29.4%,粪肠球菌21.1%。其次为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15.6%)、肺炎克雷伯菌(14.7%)。肠球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对四环素、莫西沙星耐药率高;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多重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2%和17%(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为25%,产ESBLs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为10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及头孢曲松几乎无敏感性。结论:复发NS患儿较初发者更易发生UTI;肠球菌已成为NS患儿合并UTI的主要致病菌,且耐药现象严重,其中屎肠球菌多呈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6.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监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生率及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以双纸片法检测ESBLs,Kirby-Bauer(KB)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000~2003年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ESBLs的总发生率分别为32.6%和28.6%,ESBLs的发生率在ICU病区中显著高于同期普通病区(P〈0.01),普通病区与ICU病区在4年问产ESBLs株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产ESBLs株对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抗生素呈持续高度耐药状态,亚胺培南耐药株少见,复方制剂中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ESBLs株的抑菌效果最好。结论 儿童呼吸道感染中ESBLs已相当高,应重视产ESBLs菌的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有效控制ESBLs的传播。ESBLs的发生率在ICU病区中显著高于同期普通病区,治疗ESBLs引起的感染以碳青霉烯类最佳。  相似文献   

17.
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93例病原学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构成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93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阳性者应用K-B法(琼脂扩散敏感试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培养阳性菌中革兰阴性杆菌61株,革兰阳性球菌32株;阳性率前三位致病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5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2株)、中间葡萄球菌(11株);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噻肟、阿莫西林/棒酸、氨曲南、头孢呋辛、氨苄西林/舒巴坦等药物的敏感率均大于70%;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高;中间葡萄球菌对头孢呋辛、亚胺培南、头孢唑林的敏感率也大于70%。结论表明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治疗前的痰培养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见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及抗生素耐药的变化趋势。方法:对成都市儿童医院2001~2006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痰液培养所分离的所有菌株进行分析,试验方法严格按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最新标准进行。结果:该研究中2001~2003年下呼吸道病原菌依次为:嗜血杆菌属24.3%,肺炎链球菌18.8%,大肠埃希菌18.2%,肺炎克雷伯菌11.3%、金黄色葡萄球菌10.0%,表皮葡萄球菌6.5%,铜绿假单胞菌6.4%,其他非发酵菌4.4%;2004~2006年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4%),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3.7%,嗜血杆菌属19.8%,肺炎链球菌17.9%,肺炎克雷伯菌13.2%,金黄色葡萄球菌10.3%,表皮葡萄球菌7.8%,铜绿假单胞菌4.0%,其他非发酵菌3.2%。2004~2006年与2001~2003年比较,病原菌总体耐药情况呈上升趋势。2001~2003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8.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菌株检出率为18.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菌株合计检出率为22.6%,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率20.1%;2004~2006年MRSA菌株为18.0%、MRCNS菌株为70.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菌株合计检出率为44.4%,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率40.2%。结论:近3年来该院儿科常见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排序已发生变化,病原菌总体耐药情况呈上升趋势,病原菌常见耐药表型检出率明显增加应引起临床医师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高度关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0(1):17-2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儿童尿道分离大肠埃希菌CTX-M耐药基因型的亚型分布以及pH值变化对其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的尿路感染患儿清洁中段尿中分离获得的113株大肠埃希菌进行培养,检测和统计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株的药敏结果,并采用PCR及基因测序法分析CTX-M耐药基因的亚型分布。在体外建立不同梯度的酸碱培养环境,评估pH值变化对CTX-M耐药基因型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影响。结果 113株大肠埃希菌中有68株(60.18%)产ESBLs,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47%和2.94%。41株携带CTX-M耐药基因,其中CTX-M-14型和CTX-M-15型为主要亚型,均为18株。相对于中性环境,pH值为6.0、6.5时,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粪pH值为6.0时头孢吡肟的耐药性加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H值为8.0、8.5时,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明显下降,pH值为8.5时,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低;CTX-M耐药型大肠埃希菌的携带率较高,其中CTX-M-14型和CTX-M-15型为最主要的流行亚型,适当碱化尿液可能有助于CTX-M耐药型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克雷伯菌在临床科室的分布和医院感染情况,以及与临床抗生素应用的关系。方法湖南省儿童医院于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对临床检出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系统鉴定,以KB法进行药敏分析,用双纸片法对分离的克雷伯菌进行ESBLs检测,同时对患儿的医院感染情况和ESBLs检测前的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4704份标本共检出克雷伯菌305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82株。305株克雷伯菌中医院感染51株(16.7%);产ESBLs菌111株(36.4%)。新生儿科和ICU病房产ESBLs菌的比率和医院感染比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病房,同时发生二重感染的克雷伯菌产ESBLs比率显著高于无二重感染菌。在11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其次为环丙沙星。产ESBLs菌患儿检测前使用任何抗生素及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比率分别为90.1%(100/111)、71.2%(79/111),感染但未产ESBLs菌的患者检测前使用任何抗生素及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比率分别为67.5%(131/194)、18.6%(36/19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P<0.005)。结论克雷伯菌医院感染与产ESBLs菌在临床的分布有关,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是ESBLs菌产生的危险因素,抗生素与酶抑制的复方制剂和亚胺培南是治疗感染产ESBLs克雷伯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