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病原菌检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采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2696份,培养分离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对2种细菌采用双纸片法及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ESBLs;采用K-B法行药敏试验,检测2种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采用耐药、中介、敏感表示,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共检测135株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73株,产ESBLs54株(74.0%);肺炎克雷伯杆菌62株,产ESBLs33株(53.2%)。1~6个月婴儿2种细菌的检出率较其他年龄组高,分别为50株和41株(Pa<0.05)。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株检出率在2a间及各年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a>0.05)。2种细菌产ESBLs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磺胺类抗生素的不敏感率均高于非产ESBLs株,且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普遍耐药。无论产酶与否,2种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仍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检出率极高,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严格控制抗生素用药指征,重视产ESBLs菌的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细菌病原分布及耐药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呼吸道感染(LRTI)尤其肺炎,是主要的儿童杀手。在发展中国家儿童LRTI病原菌以细菌为主。肺炎链球菌是最重要的社区获得性LRTI细菌病原。随着7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的应用,非疫苗血清型菌株所致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增多,且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和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MRSA)有着不同的遗传背景,其耐药性也有明显差异。革兰阴性杆菌仍是医院获得性LRTI的重要病原菌。社区获得性LRTI与医院获得性LRTI常见细菌病原有区别,亦有重叠。了解儿童LRTI常见细菌病原的分布及耐药现状,对指导临床合理诊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监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生率及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以双纸片法检测ESBLs,Kirby-Bauer(KB)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000~2003年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ESBLs的总发生率分别为32.6%和28.6%,ESBLs的发生率在ICU病区中显著高于同期普通病区(P〈0.01),普通病区与ICU病区在4年问产ESBLs株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产ESBLs株对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抗生素呈持续高度耐药状态,亚胺培南耐药株少见,复方制剂中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ESBLs株的抑菌效果最好。结论 儿童呼吸道感染中ESBLs已相当高,应重视产ESBLs菌的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有效控制ESBLs的传播。ESBLs的发生率在ICU病区中显著高于同期普通病区,治疗ESBLs引起的感染以碳青霉烯类最佳。  相似文献   

4.
住院患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儿科住院患儿中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菌株的分布情况以及相关菌株的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3年 2月期间儿科住院患儿中ESBLs阳性菌感染情况 ,根据NCCLS(1999版 )规定做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在所进行的 6 32 3次细菌学检测中有 994株阳性菌株 ,其中大肠埃希菌 30 4株 ,肺炎克雷伯菌 71株 ,阴沟肠杆菌 2 2株 ,其他菌株为 5 97株。ESBLs阳性菌株为 97株 ,总检出率 1 5 3% ;其中内科系统检出 80株 ,外科系统检出 17株 ,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ESBLs阳性菌中有6 9株为大肠埃希菌 ,2 5株为肺炎克雷伯菌 ,3株为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最高 (35 2 1% ,2 5 / 71) ,与大肠埃希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ESBLs阳性菌对不同抗生素耐药及敏感率不同。结论 ESBLs阳性菌已经成为儿科住院患儿中较为重要的耐药菌株 ,对其治疗应当依据细菌学药敏检测结果 ;亚胺培南等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仍是治疗ESBLs阳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细菌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学分布。方法对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所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规进行深部痰培养,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共3069例,其中881例分离到1种或1种以上致病菌,阳性率为28.7%,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莫拉菌,阳性率分别为10.1%,4.3%,3.7%和2.7%,连续两年病原总阳性率呈增长趋势。总病原阳性率以1个月至1岁最高,为32.8%。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真菌检出率以低龄组为主。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四季检出率不同。流感嗜血杆菌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结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莫拉菌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细菌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发生率、分布及耐药率。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ATB Expression鉴定及药敏仪,对2002年1月~2005年12月细菌性ALRTIs的住院患儿进行痰液细菌培养,对检出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作ESBLs表型筛选及确证试验,并用K-B纸片扩散法作常用抗生素体外试验。结果4年共检出细菌143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87株,产ESBLs124株(43.6%);肺炎克雷伯菌154株,产ESBLs 51株(33.1%)。小于1月龄患儿肺炎克雷伯菌产酶株明显高于1岁以上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P〈0.05);ICU、新生儿病房的产酶株高于普通病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ESBLs细菌主要来自医院感染,强调医护人员勤洗手制度,隔离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应开展病原学及其耐药监测,动态了解当地及本院的细菌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连市儿童医院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2月医院门诊及病房新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93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36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566例。AURI组患儿未用抗菌药物或只口服过1~2次抗菌药物,均采集咽拭子;ALRI患儿均静脉用抗菌药物>3 d,采集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用ATB系统(Bio-Merieux,法国)进行菌种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30份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404株(43.4%),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2.5%,12.1%,7.4%。AURI分离菌株中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分别占43.9%,22.0%,9.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非发酵菌属各占4.5%,8.3%,3.0%。ALRI分离菌株中,上述菌株分别占12.1%,7.4%,6.6%及16.9%,13.2%,21.8%。流感及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分别为29.3%,32.9%,对羟氨苄/克拉维酸及头孢噻吩、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等耐药率为10.0%~12.1%,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为5.7%。AURI组与ALRI组流感及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青霉素(P<0.01)、羟氨苄/克拉维酸(P<0.05)、头孢克洛(P<0.05)、四环素(P<0.05)、复方新诺明(P<0.01)等耐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LRI组耐药率高于AURI组。结论:监测期间大连市小儿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主要流行菌株是流感及副流感嗜血杆菌,其对氨苄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ALRI与AURI细菌的分布不同,ALRI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较高,其中流感及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氨苄青霉素、羟氨苄/克拉维酸、头孢克洛的耐药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9.
呼吸道感染常见细菌病原的变迁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呼吸道感染依然是小儿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中肺炎仍是威胁儿童健康的第一杀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及其耐药的变迁是动态的,肺炎链球菌是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原菌,其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的耐药性急剧上升.流感嗜血杆菌是又一重要病原菌,感染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和有基础肺部疾病者.卡他莫拉菌高产β-内酰胺酶,给抗生素的选择带来困难.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社区和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是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这些病原菌耐药机制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0.
β-内酰胺酶导致的革兰阴性菌耐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于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单环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2 0世纪 90年代世界各地有大量的文献报告革兰阴性杆菌产生染色体或质粒介导的 β 内酰胺酶水解这些广谱或超广谱抗生素 ,代表酶为头孢菌素酶和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1] 。一、头孢菌素酶及类型头孢菌素酶由许多革兰阴性杆菌染色体上的ampC基因编码产生的 ,代表酶为AmpC酶 ,AmpC酶表达受amp复合操纵子调控 ,amp操纵子由ampD、ampC、ampR和ampG基因组成[2 ] ,基因的突变可导致AmpC酶表达水平发生改变 ,最易发生于ampD调节基因。AmpC酶属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菌溶解产物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人β-防御素-1(hBD-1)和免疫球蛋白(Ig)等物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2011年1~12月期间患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62例患儿分成两组,在进行规范的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细菌溶解产物或安慰剂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血清各指标水平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血清hBD-1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gA、IgG、IgM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素(URE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用酶速率法和速率法检测。结果 与安慰剂组及治疗前比较,细菌溶解产物组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呼吸道感染次数均明显减少(均PPP>0.05)。两组患儿共发生不良反应3例,其中腹痛2例,便秘1例,程度均较轻。结论 细菌溶解产物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提高hBD-1、IgA、IgG水平,减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生率、细菌耐药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10月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659例行痰培养,并用纸片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经痰培养确诊118例大肠埃希菌感染,检出率为17.99%。其中男90例,女28例。在检出的菌株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87株,占73.73%。药敏结果显示100%的菌株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对常用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性依次为78.81%、73.73%、73.73%、76.27%、78.81%。结论昆明地区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阳性率高,耐药性日趋严重,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可作为其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谱及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我院近2年9515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痰培养病原菌谱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9515例的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9515个标本中共分离细菌2788株,阳性率29.30%,革兰阴性杆菌1790株(64 2%).球菌998株(35.8%)。前3位革兰阴性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8 7%、大肠埃希菌15.7 %、流感嗜血杆菌14 4%;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 2%)与肺炎链球菌(14.3%)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耐药率低,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利福平、左旋氧氟沙星等耐药率低,肠球菌属对多种药物均出现高比例耐药,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达7 9%。结论应根据本区域近年病原菌谱变迁及药敏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β-胡萝卜素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β-胡萝卜素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及间接荧光法测定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服用β-胡萝卜素3个月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变化,观察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0.01)。RRI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总有效率达93.5%。结论β-胡萝卜素能增强RRI患儿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革兰阳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现状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防治对策.方法应用多纸片初筛、双纸片协同、纸片确正试验对PICU分离到的38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ESBLs检测并用纸片扩散法同时比较亚胺培南等15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根据检测结果及时修正抗感染方案.结果产ESBLs株高达68.4%(26/38株),集中发生在2,3,4月份;在15种抗菌药物中亚胺培南体外抗菌活性最好,敏感率10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环丙沙星;在23例产ESBLs株感染的病例中20例治愈,3例死亡,病死率13.0%(3/23).结论产ESBLs株所致的医院感染已不容忽视,并可能在急重症病区有小范围流行.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限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及时、快速、准确地确定ESBLs感染并制定合适的防治对策,防止ESBLs的蔓延.而对于ESBLs菌株感染的治疗,应首选亚胺培南和加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CHD)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组成及细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1年3月本科收治的156例CHD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病毒、细菌检测结果和药敏试验报告。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3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K-B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156例CHD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病毒感染29例(18.6%),以呼吸道合胞病毒(14.7%)为主;细菌感染97例(62.2%),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前3位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9.9%)、大肠埃希菌(17.9%)和肺炎链球菌(7.7%);检出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7例(4.5%);混合感染36例(23.1%)。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菌株合计检出率为23.7%;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达100%和96.4%,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达50.0%以上,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效,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肺炎链球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耐药率达60.0%以上,对头孢类抗生素有效,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高度敏感。结论 CHD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主要病原为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混合感染多见,并检出有真菌,主要细菌的耐药性及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率均较高。应加强CHD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以指导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腺病毒感染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不同型别腺病毒感染临床特征, 明确腺病毒分型的临床必要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 纳入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9 022例次患儿呼吸道标本, 经直接免疫荧光(DFA)和(或)核酸检测确定为腺病毒阳性者进行五邻体、六邻体及纤维蛋白基因扩增并测序, 构建系统进化树区分腺病毒型别。收集并分析腺病毒主要型别感染患儿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等临床资料, 采用t检验、U检验、χ2检验进行型别间临床特征差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9 022例次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腺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34%(392例次), 成功分型205例, 其中男131例、女74例, 年龄22.6(6.7, 52.5)月龄, 3型腺病毒阳性102例(49.76%), 7型86例(41.95%), 1、2、4、6、14、21型共17例。7型与3型腺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特征比较, 在出现喘息[10例(11.63%)比25例(24.51%)]、白细胞计数>15×109/L[4例(4.65%)比14例(13.73%)]、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耐药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将2000年4月~2003年4月三年间在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危重新生儿经细菌培养共59例分成两组,2000年4月~2001年10月为第一组共31例;2001年11月~2003年4月为第二组共28例.结果第一组细菌培养阳性12例,ESBLs阳性6例;第二组阳性10例,ESBLs阳性仅1例,对未采取防治措施前后两组进行统计分析,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表明加强新生儿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对ESBLs感染患儿进行隔离,立即停用三代头孢菌素,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对ESBLs感染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后要可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儿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儿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242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产ESBLs菌株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6个因素与产ESBLs菌株感染有关:反复口鼻腔吸痰(OR=2.279,P<0.01)、气管插管(OR=3.101,P<0.01)、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大于3 d(OR=3.628,P<0.01)、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OR=2.378,P<0.01)、留置鼻饲管(OR=2.460,P<0.01)、预防应用抗生素(OR=1.747,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大于3 d(OR=5.672,P<0.01)、反复口鼻腔吸痰(OR=3.917,P<0.01)、气管插管(OR=3.717,P<0.01)、留置鼻饲管(OR=2.961,P<0.01)、入住PICU(OR=3.237,P<0.01)为产ESBLs感染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ESBLs菌株感染为多因素所致,其中主要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侵袭性操作、入住PICU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贵阳市893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贵阳市小儿下呼吸道感染(LRI)中的细菌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我院893 例LRI住院患儿的咽喉深部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明确有细菌感染的为543例,阳性率为60.8%。分离出30种细菌,共计59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33株(89.1%),革兰阳性球菌57株(9.8%)。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头孢唑啉钠敏感,而葡萄球菌则对青霉素及头孢唑啉钠耐药率高,两种革兰阳性球菌均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罗红霉素耐药率高。结论:贵阳市小儿LRI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尤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不同菌种对抗生素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均存在差异。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2):964-9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