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超声检测和物理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斑块发生率、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物理性状参数值。方法 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81例冠心病患者和 3 2例相同年龄组正常人的颈总动脉内径、IMT、斑块发生率和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合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 ,计算颈总动脉的硬化指数、动脉可扩张度、动脉顺应性、血管壁周向扩张率。结果 冠心病组颈总动脉管径增宽 (0 .0 5 >P >0 .0 1) ,IMT明显增厚 (P <0 .0 1) ,血流速度下降 (0 .0 5 >P >0 .0 1或P <0 .0 1) ,斑块探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60 .49%vs 9.3 8% ) ,动脉硬化指数显著升高 ,动脉可扩展度、顺应性和血管壁周向扩张率明显降低。结论  2D CDUS可清楚显示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表现 ,动脉物理性状参数值能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 ,进而诊断冠心病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颈总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的超声改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38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和25例正常人的颈总动脉作彩超检查,并将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结论:CDFI对颈总动脉病变检查准确、可靠;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加、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时,预示着冠状动脉有发生样硬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颈总动脉超声与冠脉造影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颈部大动脉超声与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脉造影及颈总动脉超声检查病例946例,根据CAG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及累及左主干(left main artery,LM)组.对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ernal-medial thickness,IMT)、峰值流速(maximum velocity,Vmax)、阻力指数(resistence index,RI)及斑块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D各组年龄、Vmax及颈部大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P<0.01).单支病变组IMT、RI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双支病变、3支病变及累及LM组IMT、R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AD发病与年龄成正相关,颈总动脉IMT、RI、Vmax、斑块发生率与CA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与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构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超声检测并计算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NMD),颈总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IMT)、弹性指数(Ep)、僵硬指数(p)及最大剪切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组FMD降低,颈总动脉IMT增厚,Ep指数、β指数增高,最大剪切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型心绞痛FMD与颈总动脉IMT(r=-0.69,P〈0.01)、Ep指数(r=-0.48,P〈0.01)、β指数(r=-0.54,P〈0.01)呈负相关,与最大剪切率(r=0.57,P〈0.01)呈正相关。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结构改变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射频超声血管定量技术检测乙肝患者的颈总动脉弹性变化,评价其血管功能。 方法 选取40例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阳性的肝病患者和34例年龄、性别匹配、无肝病病史的健康人,对以上两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肝脏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检查和颈总动脉射频超声检查,记录颈总动脉弹性参数和肝脏硬度参数,前者包括血管内中膜厚度(IMT)、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动脉管壁扩张性系数(DC)和顺应性系数(CC)、硬度指数、硬度指数,转折点压力P(T1),后者为剪切波传导速度ARFI,比较两组各项参数,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乙肝患者组ARF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2.07±0.67 m/s vs 1.03±0.10 m/s, P<0.001)。乙肝患者组颈总动脉的QIMT高于对照组(581.8±115.1 um vs 523.4±72.2 um, P<0.05)。PWV(7.52±1.71 m/s vs 7.83±1.63 m/s)、CC(0.90±0.37 /kPa vs 0.78±0.30 /kPa)、(5.19±2.48 vs 5.66±2.31)、DC、、P(T1)等弹性参数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乙肝患者的肝脏硬度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WV、CC、等功能性参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利用超声检测技术对乙肝患者颈总动脉的监测,将有益于对其血管功能和结构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颈总动脉的假性动脉瘤在临床上属罕见病例,我院经超声检查诊断1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18岁。因左颈部包块进行性肿大一月余来就诊。体格检查:患者左颈部内缘可见一直径约4.0cm大小的包块,质地中等、活动度差、触痛不明显,突出于颈表面,该处皮肤未见明显异常。既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人颈总动脉弹性功能的参数。方法对200名健康人进行颈总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不同年龄段颈总动脉的弹性功能。结果颈总动脉扩张性和紧张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而僵硬度逐渐增加,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以上年龄组颈总动脉的扩张性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双侧颈总动脉膨大部动脉扩张性和动脉紧张度明显小于颈总动脉中段(P〈0.01);而僵硬度则明显大于颈总动脉中段(P〈0.01)。结论超声检查是评价颈总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超声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颈总动脉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颈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RA患者45例,健康志愿者22例,分别应用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测量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计算IMT Z score值.结果 RA患者颈总动脉IMT Z score值[(1.81±1.29)mm]较健康志愿者[(0.28±0.91)mm,P<0.001]明显增厚.两组间PSV、EDV及RI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部分RA患者颈总动脉IMT值增厚,提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可以用于预测RA患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颈总动脉前、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二维和超声造影模式下,观察颈总动脉前、后壁内中膜显示清晰程度,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前、后壁IMT值.结果 造影后颈总动脉前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有明显提高(P<0.01);造影前、后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造影后颈总动脉内径值大于造影前颈总动脉内径值(P<0.05);造影后前壁IMT值大于造影前前壁IMT值(P<0.01);造影后后壁IMT值小于造影前后壁IMT值(P<0.01).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明显提高颈总动脉前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高频超声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颈总动脉结构及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结构的有关参数,无创性评价SLE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及血管弹性.方法研究对象包括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依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SLE1组、SLE2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并计算颈总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弹性指数(Ep)、僵硬指数(β)及最大剪切率(SR).结果SLE1组、SLE2组内中膜复合体增厚,Ep指数、β指数增高,颈总动脉SR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在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结构方面即有反映,表现为内中膜复合体增厚,最大剪切率减低,弹性减低.高频超声在SLE患者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胸廓内动脉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冠状动脉分流术为冠心病患者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胸廓内动脉作为移植血管 ,其远期通畅率大大高于自体大隐静脉。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胸廓内动脉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2年 3月 ,经各项检查结果证实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或冠脉搭桥术患者 41例 ,其中男 2 3例 ,年龄35~ 70岁 ,平均 5 1.48岁 ;女 18例 ,年龄 34~ 74岁 ,平均5 2 .61岁。二、仪器与方法使用ATL 5 0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P7-4宽频探头 ,频率 4~ 7MHz ,随机配备DVS及光盘存储系统。胸段胸廓内动脉检查 :将…  相似文献   

12.
超声观察冠心病与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时外周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9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采用高频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探测斑块发生率、相关物理性状和血流动力学环境参数,统计学处理各数据,并对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的IMT、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数目及其积分均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颈总动脉部分物理性状及血流动力学环境参数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结论 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与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超声多普勒对颈总动脉云雾样声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CCA)云雾样声像(CUI)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以此论证其性质。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双侧CCA内CUI观察区限于分叉部以下长约3~4cm,高频超声在其两端分别测量上游最大流量(UFQ-max),下游最大流量(DFQmax),二者差值为最大返流量(RQmax);返流最大截面积(RAmax)和对应2D截面积(Acui);偏离轴心流体(DAVF)最大流速至轴心距离(r—a)。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观察组)CUI内返流频谱特点呈脉动流模式,两组RQmax、Acui、RAmax及r—a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RQmax与r—a值相关性好(P〈0.05)。结论观察组CUI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符合达西定律,其CUI充当了多孔介质。  相似文献   

14.
袁亮方  邱莹  张超  姜国晶 《临床荟萃》2009,24(20):1791-1792
近几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脑血管病的80%~85%,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地影响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许多研究表明,大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是由于颅外段动脉狭窄而不是颅内段动脉的直接狭窄造成的。颈部血管超声的应用就很好的解决了通过对颈动脉硬化的动态观察,对分析脑梗死形成的原因有很大的作用。颈动脉硬化出现的内-中膜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造成脑血管供血不足甚至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探讨IMT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男,40岁。右侧面、颈部无痛性肿胀3个月就诊。3个多月前,打石时至右侧颈部外伤,在外对症处理,未留下疤痕。半月后,发现右颈部轻度肿胀,其后肿胀明显,并延及右侧面部。查体:右侧颈部可扪及一种物,无红肿,质软,不活动,边界不清,触及明显搏动。局部无压痛。听诊,患部闻及隆隆样杂音。  相似文献   

17.
18.
患者女,64岁,腹胀5个月:临床诊断为腹膜转移性腺癌Ⅳ期,大量腹水,既往有高血压病3级,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Doppler超声对20只兔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的测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用Doppler超声探测颈部血流速度的变化基本反映体内血流量的变化。在血液动力学变化不大情况下,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变化密切相关。经皮肤无创测量血流速度与经颈总动脉壁测量血流速度的相关性良好。从体外无创测得的血流速度变化大体可以正确反映血管内血流的实际流速变化。本研究表明应用Doppler超声法测定小动脉(直径1.5~2.0mm)血流速度变化是可行的。该技术在口腔颌面部血管血流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疾病诊断及有关应用,将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组56例,正常对照组38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估颈总动脉弹性参数,包括僵硬度(β)、弹性模量(EP)、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5项生理参数,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组颈总动脉β、EP、PWVβ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AC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AI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有助于评价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