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血小板生成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生成素研究进展临床实验科李文,朱美财主题词: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一种刺激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并影响血小板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是维持循环血小板水平恒定的主要生理调节剂。五十年代,人们在探讨体液因...  相似文献   

2.
根据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概述了血小板生成素(TPO)的研究进展。人TPO基因长度约为6.2kb,含有6个外显子和个内含子。所有外显子-内含子的连接符合GT/AG规则。其cDNA克隆由1774个核苷酸附加一个多聚腺苷酸尾巴构成,它是一个1059个核苷酸的可译框架,是一种单拷贝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位于其DNA-1949位的胞嘧啶外,在转录起始位占上游1.4kb的序列中没有通常哺乳动物启动子的基序和TATA  相似文献   

3.
曹华  葛忠良 《人民军医》1997,40(9):537-539
巨核细胞、血小板系统是骨髓造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巨核系相细胞经增殖分化为成熟的巨核细胞,并生成血小板。对于这一过程调控的研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1961年,人们发现血小板减少的动物体液有巨核细胞刺激活性,提出了巨核细胞发育和血小板的生成是由两个不同的细胞因子在不同的阶段调节的假设;巨核细胞刺激因子(Meg-CSF)刺激巨核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血小板生成素TPO)则刺激巨核细胞的成熟和血小板的生成。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许多研究者都致力于从不同的生物来源中分离、纯化这两种因子,并已有一些部分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促血小板生成素的分离纯化,分子克隆及表达,结构与功能,并就其临床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田生礼  刘丽 《空军总医院学报》1996,12(4):216-219,252
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它调节血小板生成的细胞因子研究进展田生礼,刘丽临床实验科主题词血小板生成素,巨核细胞,白细胞介素类,红细胞生成素1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又称巨核细胞发育形成因子(Megakaryocyteg...  相似文献   

6.
化疗依然是目前癌症治疗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化疗所致的严重粒细胞减少症随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造血刺激因子的应用而得以明显改善,由此而加大的化疗剂量也大大提高了癌症患者的治愈率或缓解率。但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7.
促血小板生成素与辐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PO(促血小板生成素)是巨核系造血的主要刺激因子,近年的研究表明,TPO与造血干细胞之间存在密切联系。TPO可促进辐射损伤后的造血重建,有可能解决急性放射病中血小板恢复滞后的问题。TPO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血小板采集与分离等领域也不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又称巨核细胞生长发育因子,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巨核细胞增殖和分化阶段[1]。研究表明,当向正常动物供以重组蛋白TPO时,能明显提高动物体内血小板计数[2]。这一发现为治疗那些由于接受高剂量化疗和放疗而遭受生命危险的血小板减少症病人提供了可能性。鉴于重组TPO对病人来说属外源蛋白,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本文以基因治疗技术探索一条新的TPO给药途径,即把基因导入动物体内,使动物自身表达TPO,维持高水平血小板。1 材料与方法1.1 质粒 本室利用RT…  相似文献   

9.
TPO(促血小板生成素)是巨核系造血的主要刺激因子,近年的研究表明,TPO与造血干细胞之间存在密切联系。TPO可促进辐射损伤后的造血重建,有可能解决急性放射病中血小板恢复滞后的问题。TPO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血小板采集与分离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 TPO 基因注射法对健康小鼠血小板的促生成效果。将带有 TPO cDNA 的pcDNA3 质粒按60μg/只剂量注射到昆明小鼠后肢内侧肌肉内,每天断尾采血,对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一定时间内采股骨骨髓推片,计数单位面积内的巨核细胞数。以同期未注射的小鼠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在基因注入后的第三天起即出现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增多。在所观察的三周内,血小板有一可持续一周的高水平期,平均约为同期对照的184% ,最高可达三倍以上。计数高峰后血小板计数在高于对照水平上呈波动状态。小鼠脾脏出现以巨细胞增生和内皮细胞活化为特点的组织学变化,提示TPO 具有刺激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rhTPO)体内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本研究以Babl/c纯系小鼠为实验对象 ,将其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 ,实验前采尾静脉血 ,测小鼠血小板正常值 ;然后连续 7d腹腔注射rhTPO ,并于注射后第 7天及第 14天采眶静脉血 0 .2ml,测定小鼠外周血小板数量 ,同时观察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 在实验第 7天 ,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小板数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P <0 .0 5 ) ;而且随实验时间的延长 ,实验组血小板数有升高趋势。结论 rhTPO促进小鼠外周血小板的产生 ,增加外周血小板数量。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介导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除神经营养素家族外,多种细胞因子通过受体介导神经元存活.细胞因子主要激活PI3K-AKT和Raf-MEK-Erk1/2信号转导途径磷酸化原凋亡蛋白抗凋亡和活化转录因子表达存活相关基因而介导神经元存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交通事故、建筑工伤、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创伤仍然是全球一项重大的卫生与社会问题。严重创伤的高病死率和致残率给社会及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近年来研究表明雌激素可能在严重创伤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一系列临床调查研究表明女性严重创伤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男性;基于严重创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也为性别相关的结果差异提供了初步证据,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然而严重创伤病理生理学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和环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笔者就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信号转导途径在严重创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Mpl相互作用蛋白RACK1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新的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胞内区相互作用蛋白并确定相互作用。方法:以TPO受体胞内区为诱饵蛋白,进行酵母双杂交文库的筛选,RT-PCR扩增筛选到的基因并克隆到相应栽体上,Westem印迹方法检测其在不同组织与细胞内的表达;进行哺乳动物细胞内双杂交、免疫共沉淀、激光共聚焦实验确证相互作用。结果:从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到RACK1基因,检测到其在不同组织与细胞内表达都很丰富,哺乳动物细胞内双杂交、免疫共沉淀证明RACK1同TPP受体Mpl的胞内区存在相互作用,而细胞内共定位实验证明两者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存在共定位现象,即两蛋白的相互作用可能具有生理意义。结论:筛选到的RACK1蛋白同TPO受体Mpl的胞内区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分子水平探究心脏发育是研究先天性心脏病的先决条件,将对心脏疾病的诊疗以及心脏再生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分子在心脏的发育过程中有着多种作用。 Wnt蛋白是胞外生长因子,可以激活不同的胞内信号通路。该文就Wnt相关蛋白从心脏前体细胞早期分化到其后形态发生过程中对心脏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TRP)家族由一类特殊的阳离子通道蛋白组成,在神经细胞及其他非兴奋细胞中有重要作用,其中在介导多种感觉生理功能方面的作用尤其显著.TRP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为阐明感觉生理功能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综述TRP家族在温度感受、机械刺激感受、光感受和化学信号感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低氧诱导因子-1结构、活性调节及其靶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是由低氧等诱导细胞产生的一种转录因子。通过调控近50种靶基因,引起细胞对低氧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以实现其主要调节氧稳态的功能,说明其在低氧信号转导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意义。本文综述了HIF-1的结构、活性调节及其靶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稳定,高效表达血小板生成素的真核细胞株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血小板生成素(TPO)在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构建体外稳定表达TPO的真核细胞株,进行了TPO的稳定表达研究。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从水囊引产的胎儿肝组织中得到TPO cDNA并进行表达。结果:经过序列分析证明获得了没有错义突变的TPO全长cDNA(约1kb)。在此基础上构建的TPO的真核表达质粒在COS-7细胞中瞬时表达的产物能够维持并刺激TPO  相似文献   

19.
微重力环境对细胞而言是一种应激刺激和胞外信号,可通过信号传导系统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进而导致一定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已发现多个信号通路参与调节微重力环境下细胞的生命活动,如NF-κB、Notch、MAPK、HSP信号通路等,为太空环境下细胞活动的研究奠定了分子基础.本文综述近年来发现的受微重力影响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为了解空间环境对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影响,寻找对抗微重力对机体不良影响的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