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5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主要病因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首发症状常为眩晕或意识障碍,可合并有眼球运动障碍,运动障碍,瞳孔异常等。影像学特征为病灶多发,幕上幕下同时出现,以小脑、丘脑、枕叶、中脑梗死多见。该病预后差。结论: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MRI优于CT,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TOBS多以中脑、丘脑、颞叶、枕叶功能缺失症状为主,表现为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瘫痪及感觉障碍等。结论: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诊断主要依据是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TOBS的主要病因为脑栓塞及脑血栓形成,临床以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改变为主要表现,磁共振成像发现中脑、丘脑、小脑、枕叶及颞叶内侧等多个部位存在梗死灶,脑疝及并发症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TOBS临床表现多样,及早诊断、积极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0TMR肝豆状核变性(HLD)的颅脑MRI表现与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的2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行颅脑MRI平扫,扫描序列包括T1FLAIR、T2WI、TEFLAIR、DWI。分析颅脑异常MRI表现部位及临床体征,评估其临床相关性。结果23例颅脑MRI均有异常发现,病灶呈稍长或长T1、稍长或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部分病灶呈低信号,DWI进展期病灶呈高信号。脑MRI异常信号发病部位依次为豆状核(21/23)、丘脑(19/23)、中脑(18/23)、内囊后肢(14/23)、桥脑(13/23,其中桥脑背侧、腹侧)、尾状核头(11/23)、齿状核(8/23)、小脑中脚(5,23)、额叶(5,23)、胼胝体压部(4/23)、枕叶(1/23),脑萎缩14例,且基底节、丘脑、中脑及齿状核多对称分布,形如“八字”或“展翅蝴蝶”样,MR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结论HLD颅脑MRI最具有特征性征象为双侧基底节、丘脑等对称性的异常信号,可广泛累及其他部位,多伴脑萎缩,而DWI可以反映进展期病灶情况,且受累部位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从而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1998-2005年的31例确诊TOB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以意识障碍、眩晕、肢体运动障碍起病多见,合并视觉、眼球运动、偏身感觉、记忆力、计算力障碍等;影像学表现为丘脑、枕叶、小脑、中脑、颞叶等多部位梗死灶。结论 TOBS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配合3D-TOF MRA在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与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130例疑似脑卒中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采用SIEMENS 1.5T MRI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异常情况。结果丘脑、中脑、脑桥、枕叶、基底节等处均可见病灶区;DSA影像学检查可见患者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等出现异常病灶;3D-TOF MRA(+)患者基底动脉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基底动脉尖(P0.05)。结论采用MRI配合3D-TOF MRA对TOBS进行诊断及预后评价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D-TOF MRA(+)患者则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提示其极可能发展为TOBS。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联合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TOBS患者的MRI和DSA检查资料,观察MRI显示病变的分布范围和DSA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结果 梗死灶分布于两侧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呈对称性病变13例,单侧分布8例.76.2%(16/21)的患者中存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形态异常,23.8%(5/21)椎、基底动脉DS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MRI联合DSA检查为临床提供较为完整的诊断信息,可以作为TOBS筛选和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吉林省东丰县医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患者分别采用CT及MRI诊断,观察两种方法诊断下病灶、数量、形态、部位、密度、大小等情况。结果 CT共检出病灶55个,MRI共检出病灶122个,病灶主要分布在丘脑、基底节区、额叶、脑干等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病灶大小5~15 mm,主要表现为斑点状、小片状,表现为低密度影或略低密度影,MRI显示病灶大小2~15 mm,主要表现为斑点状或小片状,图像略长T1、长T2信号,DWI序列为明显高信号,T2FLAIR为高信号。结论 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临床价值显著,具有较高的病灶检出率,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MRI,观察病灶的位置与分布、形态及信号特点.结果 27例颅脑MR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片状对称性异常信号,21例双侧丘脑、齿状核片状异常信号,9例双侧放射冠-半卵圆中心见片状对称性异常信号;27例T1WI上见高信号区,其中4例基底节区病灶内见小片状低信号;26例T2WI及T2-FLAIR见高或稍高信号,1例见稍高、低混杂信号.结论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及齿状核对称短T1稍长T2异常信号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既往脑卒中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脑栓塞是主要的病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眩晕、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影像学特征多为双侧幕上、幕下多发梗死灶。病灶分布依次为:丘脑、中脑、枕叶、小脑等。治疗后22例死亡2例,恶化6例,有效9例,显效3例,治愈2例。结论TOBS预后差,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提高认识,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