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院泌尿外科自1983年以来,将负压引流装置用于肾驻、输尿管结石等手术,利用其单向负压作用原理达到引流目的。通过700多例次的应用,体会到此引流装置体积小,使用方便,能将伤口内渗液和尿液吸引到负压引流装置的胶球内,保持伤口敷料干燥,病人感到干  相似文献   

2.
王丽芬 《海南医学》2012,23(12):140-141
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和中心负压吸引器的引流效果。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使用一次性负压吸引球,负压值为2.6kPa,容量为200ml,进行负压吸引引流;实验组60例使用YF-X2型中心负压吸引器,负压值为0.02~0.04mPa,容量为1100ml,进行中心负压吸引引流,观察两组的吸引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置管天数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P均<0.01),且并发症减少,治疗效果好。结论 0.02~0.04mPa的中心负压吸引器可缩短置管天数,缩短平均住院天数,有效的预防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科从1990年6月以来,应用硅橡胶负压球引流代替传统的烟卷、皮片及皮管引流,共479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l硅橡胶负压球引流装置结构及使用本装置由三部分组成:①体内引流管为软质硅橡胶制成。外形扁平,长20cm,末端开放,管壁两侧有直径0.Icm引流孔28个,管腔内有3条纵行三角形峪,当负压大时,引流管不被完全闭合,而能保持吸引作用。②体外连接管由硅橡胶制成,一端连接在体内引流管上,另一端与负压吸引球衔接。③负压吸引球为容量50~200ml有弹性的硅橡胶球。其近端有一单向阀门,另一端为排液孔并有一可紧闭不漏气塞盖。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推荐介绍治疗创伤创面和并发症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方法:创面损伤,创腔骨髓炎髓腔,胰漏病灶处彻底清理后覆盖或置入负压封闭引流引流片。封闭后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持续或间隙吸引。压力为-75mmHg~-200 mmHg;引流片下方置1~2根负压球引流管备冲洗用。体表创面新鲜后植皮或皮瓣覆盖,深部创腔取出引流片后置负压管引流3~7天后拔除。结果:创面创腔转新鲜时间:下肢、足7~14天,肛周、会阴和腹股沟14~21天,褥疮21~35天,骨髓炎和胰漏28天。创腔新鲜后取出引流片置负压球引流3~7天后拔除,靠创腔壁粘连愈合。骨髓炎、胰漏和骶尾部压迫性创面(褥疮)治疗后无1例复发。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创伤创面和并发症治疗过程中的前沿技术和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创面引流对于创口的愈合和防止感染颇为重要。目前采用的管道系统负压吸引装置方便、安全,且能持续吸引,但价格昂贵;市售的小型负压机价廉,能间断吸引,缺点是有噪音。我们用洗耳球取代负压机,制成的负压吸引装置,能持续低压吸引,简易实用,效果也好。器材及其消毒一、60或90ml橡皮制洗耳球1~2只,使用时可煮沸消毒。二、长50~70cm、直径1~1.5mm的聚乙烯塑料管(或硅橡胶管)1~2根。根据创面的长度,从塑料管一端(A端),每间隔一定  相似文献   

6.
目前,乳癌多采取根治术,术后为防止手术大创面渗血、积液。我院乳腺科于1996年~1998年对587例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其中128例乳房单切的病人,采用了橡胶管外接负压吸引球主动引流的方法,其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负压吸引球装置整套装置由电吸引管和吸引球两部分组成。吸引管采用内径4mm橡胶管,长为40~50。,在一侧剪出2~3个侧孔,一端接吸引球,另一端接橡胶管,吸引球采用大号或中号(100~150ryil)。2使用方法及护理使用时,将剪有侧孔的橡胶管置于乳腺皮瓣内或皮瓣低位深处,吸引球使用前应先挤尽气体使之保持负压状态,方可…  相似文献   

7.
切口内负压引流是避免血肿和术后粘连的可靠方法,常用于骨与关节手术后。据文献报道,术后切口负压引流装置,各家医院不同,有的用负压引流袋;有的用吸引器。我科自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切口内负压引流30余例,包括腰椎间盘摘除术、腰椎管扩大术、先股矫形术、膝关节滑膜切除术等,吸引效果良好,下面将使用制作方法介绍如下。1用物一次性输液器1付,玻璃接头1个,5O0ml液体空瓶三个,50~100ml佳射器1付,以上均消毒备用。止血钳1把。2使用方法使用时将一次性输液器(去掉头皮针和过滤网)连接玻璃接头的小头,螺…  相似文献   

8.
王建国 《北京医学》2011,33(5):394+398-394,398
腮腺手术中传统创腔处置方法是放置橡皮引流条,我们改进了创腔处理方法,使用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处理,疗效较好,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①橡皮引流条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在乳腺癌术后护理中运用的优越性.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00例患者采用高真空负压引流及中心负压吸引,通过观察术后引流液状况及术后皮下积液、感染率等指标,并与传统的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进行对比,观察其优越性.结果 使用高真空负压引流组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切口感染率低.结论 使用高真空负压引流组和传统的中心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在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率等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段艳霞  白小龙  孙云 《吉林医学》2011,32(22):4666-4667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吸引装置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对56例甲状腺手术使用负压吸引装置。结果:全组未出现伤口积液,感染,以及血肿等情况。结论:真空负压吸引装置在甲状腺手术中持续引流的效果好,易于护理,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拔管后穿刺点愈合快,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将负压吸引球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54例的术后引流,平均引流时间为4.8天,伤口Ⅰ期愈合率为96.3%。与过去使用烟卷及橡皮管引流效果相比较,负压球引流适应于泌尿外科手术的特点,并有减少伤口感染及减少伤口敷料更换次数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预防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皮下积血、积液的方法。方法选取本科收治的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97例,84例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装置行头皮下引流,其中2例合并脑积水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3例采取一次性无负压引流。使用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于术后24-48h拔除,并在术后给予患者抗菌药物及止血药物。结果所有使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引流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患者发生并发症,且平均住院时间相对较短。13例无负压引流的患者中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皮下积液,1次或多次穿刺抽液,需延长住院时间7-10d。结论在外伤性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中应用一次性多侧孔负压吸引装置,引流效果好,可以明显减少和预防皮下积血、积液等术后并发症,是一种简单易得、有效、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皮瓣下双管负压引流及加压包扎法对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3例乳腺癌患者按1:1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2例应用皮瓣下双管负压引流及加压包扎法,分别在腋下及锁骨下窝置引流管各1条,接负压球持续负压吸引,冉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照组51例采用传统引流法,腋窝置引流胶管一条,接负压球持续负压吸引.结果 研究组发生皮瓣下积液7例,积液发生率为13.46%(7/52);对照组发生皮瓣下积液18例,积液发生率为35.29%(18/51),其中有2例同时伴有2处积液.两组患者发生皮瓣下积液例数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 皮瓣下双管负压引流及加压包扎法可有效降低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朱同富 《吉林医学》2013,34(24):4894-4894
目的:分析腹部外科手术后硅球负压引流使用心得及常规引流的疗效对比。方法:将54例普外科患者术后引流情况进行分析,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采用硅球负压引流恢复,对照组采用常规正压引流恢复,治疗7 d,对引流量、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硅球负压引流)中换药次数为(1.4±0.7)次,愈合时间为(13.2±5.3)d;对照组(常规正压引流)中换药次数为(1.7±1.1)次,愈合时间为(15.2±6.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硅球负压引流较常规正压引流有较好的恢复效果,是临床上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我院外科1994年2月至1997.年12月采用了硅胶单向闭式负压引流替代烟卷式引流,其中在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了15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负压引流装置由1个有单向阀门功能的负压球和1根引流管组成,用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制成。负压球容积为100ml或200ml。引流管由体内段和体外段组成,体内段为内置3根筋条的扁圆管、其最大径Icm,长22cm,开有13个侧孔,口径为几Zcm,体外段为直径0.scm的圆形管,长80crn。引流管与负压球相连接,整个装置密封,不漏气、不倒流,主动单向引流。使用时将引流管体内段(可折叠)置放于小网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好、费用低的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方法。方法 :应用自制脑室引流装置和脑负压球或手套袋两种方法对 15 1例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进行侧脑室尿激酶灌注溶凝引流。结果 :治疗组脑室血肿清除时间 (4.2± 3.1) d,效果良好率 6 4 .10 % ,病死率 2 5 .6 4 % ,术后再出血率 8.97% ,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自制脑室引流装置配合尿激酶溶凝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负压吸引装置进行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收治疗的5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给予负压吸引球护理。结果:3例患者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放置4~5天负压吸引管,51例患者术后24~48小时内均拔除吸引管,患者的日引流液量为5~80mL,无一例患者发生积血、感染现象,伤口均为Ⅰ期愈合。结论:对甲状腺患者手术过程中应用负压吸引球进行引流护理,能够及时引流出手术部位的渗液、血液,促进患者伤口快速愈合,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18.
<正> 自1978年以来,安徽省立医院在合肥金笔厂协助下,经过二年多时间的多次试验与实践,终于研制成功体外循环人功心肺机半自动负压吸引装置,已供临床使用. 该装置是利用吸引器或血泵作为负压动力,持续吸引将左心引流和心内吸引同时置入一只附有祛泡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球在五官科手术治疗中的有效性引流及重要性。方法观察41例患者术后使用负压引流球的引流量及效果。结果41例使用负压引流球的患者没有发生伤口感染,切口愈合良好。结论负压引流球能有效引出液体,减少死腔形成,减轻感染率,加速切口愈合,是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一种便携式负压创面引流治疗装置的技术原理、结构设计、技术指标和临床使用情况。方法该装置采用负压引流的技术,对装置进行智能化、便携式设计,专门应用于病人创面治疗的封闭式负压引流。结论应用该装置治疗各种急慢性创面,能够加快创面直接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面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