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对照组采用鼻胃管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肠减压量、腹围缩小量、呕吐停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肠梗阻导管可减少胃肠减压量及腹围缩小量,缩短呕吐停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选取64例进行研究,并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鼻胃管治疗),均为3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腹胀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和恢复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腹胀痛缓解时间为(3.81±1.02)d、胃肠减压量为(679.15±86.13)m L/d、恢复排气时间为(4.62±0.81)d,同对照组患者的75.00%、(8.53±2.02)d、(581.32±76.15)m L/d和(7.96±2.11)d相比,P<0.05。结论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疾病临床上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与药物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20%甘露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缓解情况、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中转手术等。结果观察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缓解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转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与药物(20%甘露醇)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行肠粘连松解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状况等指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成2组,即观察组(n=40例)与对照组(n=4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和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不同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而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5%,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具有并发症少、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部减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相对较高,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208-210
目的分析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4月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开腹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腹腔镜组则给予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粘连性肠梗阻缓解率;手术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肠蠕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躯体情况、心理状况等生活质量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梗阻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粘连性肠梗阻缓解率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肠蠕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P<0.05;干预前两组躯体情况、心理状况等生活质量指标相近,P>0.05;出院时腹腔镜组躯体情况、心理状况等生活质量指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梗阻复发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松解粘连,手术操作时间短,术后肠蠕动快,并发症少,可降低再梗阻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上的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院后均先接受常规保守治疗,急诊行手术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粘连性肠梗阻应明确梗阻性质,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但当有病情变化时,要果断手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要急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某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2例,分组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纳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纳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VAS评分、炎症因子指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甘露醇联合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40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使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减压.其中治疗组经肠梗阻导管注入甘露醇.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腹围缩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用腹腔镜行肠粘连松解术89例患者与同期行开腹肠粘连松解术67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镇痛例数、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复发例数均优于开腹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腹腔镜行肠粘连松解术安全有效,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损伤小,切口疼痛轻,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科防粘连冲洗液联合腹腔镜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单纯接受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而观察组24例联合应用外科防粘连冲洗液。结果随访3~24个月,观察组无复发;而对照组有4例复发。结论外科防粘连冲洗液联合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优势明显,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因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肠切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采用肠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在肠切除手术中有60例患者出现肠坏死情况,12例患者小肠粘连成团,10例患者形成缩窄环。经过肠切除手术后,治愈78例,占95.1%,有4例患者死亡,死因为中毒性休克。手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腹腔感染3例,占3.7%,切口感染5例,占6.1%,切口裂开1例,占1.2%,肺部感染3例,占3.7%,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占1.2%,所有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时要判断其是良性或恶性,临床医生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绞窄、肠缺血及坏死等情况,而肠切除是有效治疗肠梗阻的方法,但个别患者若情况危急则可以采用其他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内置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回顾1998年1月~2004年1月接受小肠内置管治疗5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随访时间为8个月~6年。治愈率为92.9%,早期并发症为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肺部感染。结论 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是治疗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普外科2003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89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前瞻性记录、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种临床数据。结果治疗组(n=46)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n=43)(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减压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胃肠减压量(P〈0.05)。结论奥曲肽对各型肠梗阻治疗是有益的,可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对肠梗阻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肠梗阻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分析。结果 57例患者中确诊小肠梗阻41例,结肠梗阻14例,误诊2例;40例经手术治愈,15例经非手术治愈。结论超声可以作为肠梗阻常规检查手段的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性腹内疝致肠梗阻的术前诊断、手术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987-2004年收治的3l例非典型性腹内疝患者的诊断、术中处理和预防内疝发生方法,并对早期和延迟手术其肠坏死的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12例死肠段切除,19例分别采用束带松解和系膜裂孔、先天性裂隙缝补术。有无肠坏死与手术时间的早晚,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30例治愈出院,1例术后死于中毒性休克。结论 非典型性腹内疝致肠梗阻的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是避免发生肠坏死及术后并发症的关键,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非典型性腹内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急性肠梗阻115例的临床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肠梗阻的临床病因分布及诊疗特点,为临床诊治此类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115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肠道恶性肿瘤占老年肠梗阻病因的首位,腹外疝及粘连性肠梗阻分列其次。结论手术前正确的评估及准备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术后加强监护及正确的处理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方法选取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8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86例患者中,右半结肠癌并梗阻60例,左半结肠和直肠癌并梗阻24例。Duke分期:A期5例,B期12例,C期43例,D期26例。行一期切除吻合70例(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54例,左半结直肠一期切除吻合14例),Hartmann手术9例,回肠乙状结肠或回肠直肠吻合捷径手术3例。78例(90.7%)痊愈出院,21例(24.4%)发生手术并发症,以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和吻合口漏为主。死亡8例(9.3%)。结论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情凶险,需要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手术应及时并遵循个体化原则,创造条件,力争一期手术切除肿瘤,解除梗阻,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结肠癌致肠梗阻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1998-2006年间66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本组死亡4例,其中死于中毒性体克1例,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1例左半结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合并糖尿病、肺部感染抢救无效死于呼吸衰竭.其余62例痊愈出院.结论 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和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