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28例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病人中17例行人工血管旁路术,5例行球囊导管扩张术,6例行保守治疗。结果:手术、扩张、保守3种治疗方法均明显地改善了病人的脑缺血症状。术后5至91个月随访,病人均无明显脑缺血症状,并能正常地工作、生活。结论: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病人如果处于活动期应尽量以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可以缓解脑缺血的症状;处于非活动期时可根据情况选择介入或手术治疗。一侧颈总动脉狭窄可行颈总动脉球囊导管扩张术;双侧颈总动脉均完全闭塞,则主张选择升主动脉鄄单侧颈内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的手术方式,不仅疗效肯定,而且能够避免或减轻术中、术后脑水肿的发生。术中及术后应控制血压,并同时应用甘露醇和皮质激素,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大动脉炎(TA)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8年12月136例行开放血管重建治疗的TA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开放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136例患者共行开放手术141例次,涉及病变257处。围手术期并发症共发生36例次(25.5%),其中5例患者(3.7%)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病史、术前CRP升高、颈动脉受累、围手术期输血、血管受累数量、动脉阻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脑梗死病史(OR=3.141,95% CI=1.062~9.288,P=0.039)、血管受累数量(OR=1.280,95% CI=1.016~1.612,P=0.036)和术中动脉阻断时间(OR=1.045,95% CI= 1.007~1.084,P=0.019)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术前脑梗死病史,血管受累数量多和术中动脉阻断时间长会增加TA患者开放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32例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女28例(87.5%),男4例;平均年龄(30±8)岁.32例(共35条血管)通过腔内方法治疗,其中15条血管完全闭塞,狭窄程度70%~100%,平均90%±11%;病变长度2.7~5.3 cm,平均(3.1±1.5) cm;其中10例血沉增高(25~37 mm/h).术后6个月及每年进行症状体征随访并应用彩超、CT血管成像、血管造影评估管腔通畅情况.结果 15条完全闭塞血管中开通成功率80%( 12/15),3条未能开通.1例支架置入术中发生栓塞并继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严重卒中事件,技术成功率(残余狭窄<50%)为88.6%(31/35).31例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消失.技术成功的31例中,26例获得随访,随访率83.9% (26/31).随访时间13 ~40个月,平均(19±10)个月,1例13个月后发生严重再狭窄并导致枕叶脑梗死,2例18个月后发生症状性再狭窄,管腔通畅率为88.5% (23/26).结论 腔内治疗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严格把握适应证和准确选择靶血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14.
头臂型重症大动脉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动脉炎是一种大动脉非化脓性炎症疾病,又称为Takayasu’s病或无脉病。一般可分为头臂型,胸腹主动脉型,肾动脉型,肺动脉型.及混合型。其中尤以头臂型最为常见。而且治疗难度极大.属大动脉炎病人中症状最重、治疗最困难的一类。诊断头臂型重症大动脉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采用DES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4例,平均年龄(32±17)岁.对临床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共9根血管置入DES,其中颈动脉4根,椎动脉3根,锁骨下动脉2根,手术进行顺利,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患者平均随访(13±4)个月,有2例患者共3根血管发生支架内再狭窄>90%,无支架断裂、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DES在头臂型大动脉炎的治疗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积极有效地激素治疗是保证其远期通畅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 12例重症头壁型大动脉炎中8例行人工血管旁路术,3例行颈总动脉球囊导管扩张术,1例保守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89个月,手术、扩张、保守3种治疗方法均明显地改善了脑缺血症状,并能正常生活,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以行升主动脉-单侧颈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疗效最好。结论 重症头壁型大动脉炎的患者如果处于活动期应尽量以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可能缓解脑缺血的症状,处于非活动期时可根据情况选择介入或手术治疗,一侧颈总动脉没有完全闭塞可行股动脉穿刺置管对狭窄之颈总动脉进行球囊导管扩张术,如双侧颈总动脉均完全闭塞,我们主张以选择升主动脉-单侧颈内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的手术方式,术中及术后应控制血压,并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伴动脉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14例中伴主动脉瘤13例(其中9例为胸腹主动脉瘤),颈动脉瘤合并锁骨下动脉瘤1例,5例为多发动脉瘤,14例均行手术治疗:主动脉置换11例,主动脉旁路3例,内脏动脉重建8例,自体肾移植1例,颈动脉置换1例,术后发生死亡1例,心衰1例,经治痊愈。8例(61.5%)随访4个月-18年;随访期间发生心衰死亡1例,5例伴高血压者3例血压正常,2例服药可控制血压,另2例情况良好,结论:大动脉炎病人一经发现动脉瘤,应及早手术;切除动脉瘤的同时应解除肾动脉狭窄病变。  相似文献   

18.
胆管手术公认的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去除病灶和通畅引流 ,而在具体病例的应用中则个别对待。胆道手术的并发症较多 ,它同疾病的种类、本次发病病理改变的程度、就诊的早晚、治疗措施是否有解决主要问题的针对性、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否恰当、技术方式是否合理有关 ,也就是要解决好五个基本问题 ,即诊断与鉴别诊断 (是什么、为什么 )、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适应证 )、什么时候手术 (最佳时机 )和作什么手术(手术方式 )。此外还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否抓住关键等有关。实际上 ,无论平诊抑或急诊都和主管医师的工作质量、评估、判断和技术能力有密切…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7例终末期肝病(包括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原位肝移植,供肝除1例仅经门静脉灌注外,其余均经动脉及门静脉双重灌注。胆道重建采用胆道端端吻合6例,胆肠吻合1例。结果:3例出现胆道并发症,术后2w,发现1例T管周围胆漏,经放开T管后治愈;术后12d,1例出现胆漏,再次手术发现胆管从吻合口穿出,第2次术后腹腔感染一度控制,术后49d再次高热,术后52d死亡,尸检发现胆管坏死,胆漏,1例术后3d发生胆漏,昆充分引流治愈,术后4个月发现有胆泥,经口服溶石药等治疗,症状消失。结论:对供者动脉充分灌注,胆道充分冲洗,尽量减少对供者胆管血供的损害是预防胆道并发症的关键,而术后胆道并发症多经非手术或微创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20.
重症痔手术并发症1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痔Ⅲ期、环状混合痔、嵌顿痔等多需手术根治。由于痔核大、位置深,有的伴有水肿、发炎、局部组织坏死。外痔肥大增厚给手术带来一定难度。术后出血、尿潴留、疼痛、水肿、便嵌塞、肛门狭窄等并发症也增多。正确的术中操作及良好的术后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