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抗体在鼻咽癌(NP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LMP1抗体检测在NPC血清学诊断、预后判断及肿瘤靶向免疫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及Western blot方法,以LMP1融合蛋白检测61例NPC患者(NPC组)、30例鼻咽炎患者(鼻咽炎组)和55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中LMP1抗体水平.分析LMP1抗体水平与NP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LISA方法证实,NPC组LMP1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鼻咽炎组及对照组,鼻咽炎组LMP1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PC组LMP1抗体水平在NPC不同病理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方法表明,NPC组LMP1抗体的表达均较鼻咽炎组及对照组高.结论:NPC组EBV LMP1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鼻咽炎组及对照组,LMP1融合蛋白可考虑作为肿瘤抗原标志物辅助NPC血清学诊断及肿瘤靶向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将鼻咽癌(NPC)分为三种类型:WHO_1NPC是高分化角化型;WHO_2NPC是未角化中分化型;WHO_3NPC是未分化型。未分化或未角化型NPC与EBV有密切的关系,而高分化角化型NPC与EBV的关系不甚清楚。检测38例NPC石蜡组织切片,其中23例WHO_2和WHO_3NPC均含有EBV基因链,而15例WHO_1NPC只有2例(14%)含有EBV基因链;为了寻求另一个可能的致癌因素,采用非常敏感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8例NPC中人乳头状瘤病毒6,11,16和18亚型的基因链,结果发现23例WHO_2  相似文献   

3.
EB病毒(EBV)是一种具有肿瘤基因特性的人类疱疹病毒,该病毒与两种恶性疾病有关,即Burkitt氏淋巴瘤(BL)及鼻咽癌(NPC)。已知EB病毒能感染上皮细胞,例如P3HR—1EBV能重复感染原发性NPC上皮细胞。作者先前建立了一种EBV整组基因阳性的上皮杂种细胞系,由原发性NPC上皮细胞与人腺样体组织的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NPC)是发生于鼻咽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病因学研究显示,EBV感染、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等与NPC发病密切相关。研究证实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atentmembrane protein 1,LMP1)、  相似文献   

5.
由于 EB 病毒(EBV)与两种人类恶性肿瘤,Burkitt 淋巴瘤(BL)和鼻咽癌(NPC)关系密切,故头一个被认为是人类致瘤病毒,但它与这些肿瘤的病因关系的证明,则必须依靠通过诱发动物肿瘤模型所提供的间接途径,它们是:(一)在 BL 和 NPC 中查出 EBV,EB 抗元或 EB 病毒核酸。(二)在试管内正常人的细胞为 EBV 所转化。(三)在非人类的灵长类中通过 EBV 设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研究有力地证明EBV与鼻咽癌(NPC)的病因有密切关系,然而至今NPC活检标本的超微结构研究尚未发现任何EBV颗粒或任何病毒所致的改变。作者将20例鼻咽癌(组织学诊断为未分化癌)的活检标本,经特殊制作处理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8例(40%)胞浆内存在这种包涵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准确普查及诊断鼻咽癌(NPC)的方法。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临床怀疑NPC的144例患者的鼻咽组织和鼻咽脱落细胞中EB病毒(EBV)DNA进行检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PCR技术检测鼻咽组织中EBV DNA诊断NP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16%和80.95%;检测鼻咽脱落细胞中EBV DNA诊断NP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27%和71.43%,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检测鼻咽脱落细胞中EBV快速、简单,患者痛苦小,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NPC的诊断;对NPC的普查及流行病学调查尤其方便、实用,值得推广。对凡是EBV检测阳性的患者均应提高警惕,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8.
血浆EB病毒DNA定量测定对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判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治疗前患者、放疗后缓解者及放疗后局部复发者进行血浆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探索血浆EBV-DNA对NPC预后判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EB病毒LMP2A在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2A(LMP2A)在鼻咽癌(NP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采用LMP2A作为靶抗原进行NPC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NPC组织及38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标本LMP2A的表达。结果:40例NPC标本中36例LMP2A表达阳性(90.0%);LMP2A的表达与NPC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38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标本中33例LMP2A阴性反应,5例阳性反应。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与NPC组织中LMP2A阳性表达率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的NPC肿瘤组织中LMP2A均可广泛表达,在正常鼻咽组织细胞中基本不表达。采用LMP2A作为靶抗原诱导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杀伤NPC肿瘤细胞具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2A(LMP2A)在鼻咽癌(NP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采用LMP2A作为靶抗原进行NPC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NPC组织及38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标本LMP2A的表达。结果:40例NPC 标本中36例LMP2A表达阳性(90.0%);LMP2A的表达与NPC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38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标本中33例 LMP2A阴性反应,5例阳性反应。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与NPC组织中LMP2A阳性表达率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的NPC肿瘤组织中LMP2A均可广泛表达,在正常鼻咽组织细胞中基本不表达。采用LMP2A作为靶抗原诱导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杀伤NPC肿瘤细胞具一定可行性。图2表1参15  相似文献   

11.
血清EB病毒特异性DNA酶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鼻咽癌(NPC)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以纯化的EBV-DNase为抗原,采用WesternBlot法对NPC、头颈部其它肿瘤(OT)及健康成人(HA)血清中的EBV-DNase抗体进行检测.与同时进行的EBVCA~IgA抗体检测比较.结果①用West-ernBlot法检测NPC组、OT组、HA组血清中EBV-DNas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71%,0.00%,000%,NPC组抗体阳性率与其它两组差异显著(均为P<0.01),后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同时检测的EBVCA-IgA阳性率分别为85.98%,9.38%,7.50%.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在NPC组无差异(P>0.05),而在其它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②以病检结果为"金标准”,EBV-DNase抗体WesternBlot法检测的特异性明显高于EBVCA-IgA检测(P<0.01),而两者的灵敏度相当(P>0.05).结论①NPC血清中存在高滴度的EBV-DNase抗体;②用WesternBlot法检测血清中的EBV-DNase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可以减少NPC的漏诊和误诊,不失为一种NPC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基因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鼻咽癌(NPC)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基因表达,分析其与主要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鼻咽活检组织中PCNA、p53蛋白表达,并比较与分析两者和NPC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鼻咽部慢性炎性组织中p53阳性率为9.5%,明显低于NPC组织中的阳性率(76.3%)(P<0.01)。NPC伴颈淋巴结转移组p53阳性率(90.9%)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57.7%)(P<0.01),临床Ⅱ、Ⅲ和Ⅳ期p53阳性率(分别为93.3%、80.0%和100.0%)均明显高于临床Ⅰ期(40.0%)(均P<0.01),且表达强度有增加的趋势。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PCNA增殖指数(PI)分级有增高的趋势,NPC伴颈淋巴结转移组中PCNAPI之Ⅰ级所占比例较无颈淋巴结转移组下降,而Ⅱ、Ⅲ、Ⅳ级所占比例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NPC组织中PCNA表达与p53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p53蛋白可作为NPC较好的肿瘤标记物,p53阳性的NPC患者较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随着NPC病程的发展,p53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增加,PCNAPI可反映NPC的增殖状况,可能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EBV潜伏膜蛋白-1表达与鼻咽癌增殖和凋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EBV基因EBER-1和LMP1的表达,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Fas和Fas-L,Caspase 3表达及其与p53蛋白的积聚、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分别用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和凋亡原位标记(TUNEL)技术研究NPC组织中EBV表达、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肿瘤增殖活性和凋亡活性。结果:87例NPC中,EBER1原位杂交(ISH)检出率为100%,EBV-LMP1阳性率63.2%(55/87),p53蛋白阳性率95.4%(83/87),肿瘤细胞Ki67核阳性率96.6%(84/87),鼻咽癌p53阳性强度与EBV-LMP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05)。本组NPC病例Bcl-2和Bax阳性率分别为69.0%(60/87)和6.2%(57/87),Fas和Fas-L阳性率分别为87.2%(75/86)和54.7%(47/86),Caspase 3阳性率为62.1%(54/87)。NPC组织 Bcl-2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明显负相关(P<0.005),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Ki67的表达)与p53蛋白积聚显著正相关(P<0.0005)。Caspase 3表达与EBV-LMP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1),但与Fas-L的表达呈正相关(P相似文献   

14.
42例鼻咽癌,11例鼻咽淋巴瘤,32例其他头颈部癌,7例其他头颈部淋巴瘤及40名健康成年人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VCA/IgG、VCA/IgA、EA/IgG及EA/IgA抗体的滴度。全部被检者都有VCA/IgG抗体,滴度≥1∶10,鼻咽癌的几何平均滴度(GMTs)5倍于对照组。未分化型与分化型鼻咽癌之间抗体的GMTs相差4倍,未分化型鼻咽癌与对照组之间相差7~30倍30例正常人没有VCA/IgA、EA/IgG及EA/IgA抗体。鼻咽癌患者的滴度升高者超过60%,介于1∶10~1∶160之间,甚至≥1∶640。 IgA抗体对EBV相关抗原的反应是鼻咽癌的一种明显特征,Thompson及Asquith(1970)认为在某些分泌器官上皮癌时血清IgA滴度升高系局部分泌的IgA滤入血循环而来。Desgranges  相似文献   

15.
EB病毒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咽癌 (NPC)组织及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清中EB病毒DNA的分布及其与NPC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检测 39例NPC组织 (NPC组 1)中EB病毒DNA ,2 4例NPC患者 (NPC组 2 )外周血白细胞及血清中EB病毒DNA ,2 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 (对照组 1)中EB病毒DNA ,10例头颈部其他部位肿瘤患者 (对照组 2 )和 10例慢性鼻咽炎患者 (对照组 3)外周血白细胞及血清中EB病毒DNA ;同时采用免疫酶法检测NPC组 2、对照组 2和对照组 3血清中EB病毒VCA IgA抗体效价。 结果 :NPC组 1EB病毒DNA阳性率为 71.8% (2 8/ 39) ,对照组 1阳性率为 15 .0 % (3/ 2 0 )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NPC组 2外周血白细胞中EB病毒DNA阳性率为 4 1.6 7% (10 / 2 4 ) ,对照组 2阳性率为 10 .0 0 % (1/ 10 ) ,对照组 3外周血白细胞中EB病毒DNA为阴性 ,NPC组 2分别与对照组 2和对照组 3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 ;NPC组 2、对照组 2和对照组 3血清中EB病毒DNA均为阴性 ;NPC组 2血清中EB病毒VCA IgA抗体效价分别与对照组 2和对照组 3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1)。结论 :NPC组织中检测出EB病毒DNA的阳性率较高 ,外周血白细胞中阳性率较低 ,血清中未能检测出EB病毒DNA ,说明EB病毒从癌组织—→外  相似文献   

1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儿童常伴发的恶性肿瘤是 Kaposi 肉瘤,但其发生率不足5%。本文报告 AIDS 患儿伴发 Burkitt 淋巴瘤1例,其母妊娠期静脉滥用药物。患儿2岁后发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肿大,并屡有病毒性肺炎。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抗体阳性;辅助 T细胞(T_4)与抑制 T 细胞(T_8。)比例倒置;胆红素总量3.4mg/dL;抗 EBV 壳抗原的抗体 IgG 为1:640,抗EBV 核抗原的抗体为1:20,抗早期抗原的抗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2A(LMP2A)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粘素(E-Cadherin)和纤维连接蛋白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LMP2A、E-Cadherin和fibronectin蛋白在32例鼻咽黏膜慢性炎、56例NPC和18例NPC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结果:1LMP2A在NPC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3%(50/56)和77.8%(14/18),均明显高于鼻咽黏膜慢性炎(37.5%,12/32)(均P<0.01);E-Cadherin在NPC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正常表达率分别为33.9%(19/56)和5.6%(1/18),均明显低于鼻咽黏膜慢性炎(90.6%,29/32)(均P<0.01);fibronectin在NPC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9%(47/56)和72.2%(13/18),均明显高于鼻咽黏膜慢性炎(28.1%,9/32)(均P<0.01)。2NPC中LMP2A与E-Cadherin正常表达呈负相关(r=-0.387,P<0.01)、与fibronectin表达呈正相关(r=0.421,P<0.01)。3LMP2A、E-Cadherin和fibronectin表达与NPC患者N分期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均P<0.05),与M分期无相关性(P>0.05);LMP2A、E-Cadherin表达与T分期也密切相关(均P<0.01)。结论:LMP2A、fibronectin在NPC中表达升高,而E-Cadherin正常表达则降低;LMP2A可能通过下调E-Cadherin和上调fibronectin表达来介导EMT促进NPC淋巴结转移和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MTA1和RECK基因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及其与NP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原发性NPC(颈淋巴结转移组和无颈淋巴结转移组各30例)、10例NPC颈部转移淋巴结(MLN)和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CNT)中MTA1 和RECK mRNA的表达,并对检测结果与NPC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CNT、NPC和MLN中MTA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6/20)、71.7%(43/60)和80.0%(8/10),与CNT比较,NPC和MLN中MTA1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PC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MTA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25/30)和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NT、NPC和MLN中REC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17/20)、26.7%(16/60)和30.0%(3/10).与CNT比较,NPC和MLN中RECK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PC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RECK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4/30)和4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PC中MTA1 和RECK异常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和临床分期无关(均P>0.05),与颈淋巴结转移、复发和治疗后5年生存期有关(均P<0.05),且二者表达呈负相关(r=-0.541,P<0.05).结论:MTA1和RECK基因异常表达可能与NPC的进展有关,共同参与了NPC的侵袭转移过程.MTA1和RECK可作为评估NPC颈淋巴转移、复发及预后的生物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比较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其发病率为15/100000~50/100000。NPC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人类疱疹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潜伏感染密切相关。治疗NPC的方法主要有放疗、化疗及手术。有报道未转移的局部病变通过精确CT定位和放射治疗技术,治疗有效率已达80%[1]。但对于首次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为我国南方高发的上皮来源的肿瘤,其病因不清。大量研究表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 brane protein 1,LMP1)是目前唯一被证实与细胞转化有关的具有癌基因功能的潜伏膜蛋白,通过干扰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等发挥作用,促进鼻咽癌发生、发展和转移。本文旨在对EB病毒LMP1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