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拐杖是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工具,由于下肢骨伤患者术后需要功能锻炼以及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发生的需求,患肢不能负重或部分负重,需要借助拐杖行走,故拐杖在骨伤科患者治疗、康复期间应用广泛。但大多数患者并不清楚怎样使用这些装置,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度不合适(太高)、维护不良(橡皮垫或把手松动)以及姿势或使用不正确(不正确步态或装置持于错误一侧),由于使用不当或训练不足,导致患者疗效不佳。对此类患者我们做法是:(1)开展健康教育,包括训练前护理(使用拐杖的目的、意义,肌力的训练)、单双拐杖的应用、扶拐注意事项、弃拐时间的把握、不良反应及对策;(2)不同患者扶拐需求,防止因拐杖使用不当发生并发症,由于方法得当,临床效果较好,促进了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2.
骨科病人的心理康复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日常生活中,因骨科疾病而影响正常工作、学习、牛活的现象屡见不鲜。尽管有时诊治及时,手术成功,用药得当,也往往难以避免在身体某部位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在骨科病人的医治中,加强康复护理同抢救治疗一样,是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和减少致残的关键。而在康复护理中,心理康复护理在全面康复中起着主导作用,它贯穿于整个骨科病人护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下肢骨折患者何时下地、负重是每一个患者及家属关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患者能否安全顺利康复的关键。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拐杖是辅助实现患者达到安全顺利康复的最佳工具,早期进行拐杖使用宣教,把握下地活动时机及正确的方法,又是达到理想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全面的康复护理,提高骨科疾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信任度,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选取60位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实行全方面的康复护理,避免和减少了并发症,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正常生理功能,达到了最佳的康复状态。结论:做好全面的康复护理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促进骨科康复护理的更高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骨科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方法在康复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密切配合康复医师及其他专业人员,对住院患者实施的一般及专门的康复护理。结论通过康复护理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因机体损伤所造成的伤害,患者的康复意识增强,积极主动的进行锻炼,使患肢最大程度的恢复,大大的减小了伤残的几率。 相似文献
6.
康复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康复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配合康复治疗对患者实施的一般及专门的技术,在骨科患者的医治中,加强康复护理同抢救治疗一样,是促进机体功能复和减少致残的关键,通过对患者的病情和心理进行评估,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前康复训练、术后功能锻炼,提高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主动性,患者康复知识知晓率提高,护理效果良好,并发症的发生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骨科临床采用的康复护理方式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150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康复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每组75例患者。对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经康复护理后恢复效果显著性优于传统护理,康复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4.7%(71/75),远优于传统护理的73.3%(55/75);康复护理下患者生活自理率达到54.7%(41/75),远优于传统护理的38.7%(29/75);康复护理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5/75),远优于传统护理的14.7%(11/75)。结论:康复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有着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科快速康复干预对上肢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接收的84例上肢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作2组,对照组42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骨科快速康复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与肿胀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肢关节活动度及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3 d、术后7 d时的患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4.76%,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观察组术后4周时的患肢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肘关节屈曲、肘关节伸直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周时的肘关节Mayo量表(MEPS)、上肢Fugel-meyer(上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科快速康复干预应用于上肢骨折患者中可有效减轻术后患者疼痛与水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进一步提升上肢关节活动度,促进上肢功能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住院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骨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取有针对的综合护理干预(主要为术后机体护理及心理干预等),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骨科功能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科功能康复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于骨科住院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对骨科住院患者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先后入组的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功能制护理,对患者依从性的分析(功能锻炼指导)、并发症及功能康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采用责任制护理的组别患者主动接受、接受程度及执行力度均较采用功能护理制的高,观察组能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7%,非常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27.27%(P<0.001);在功能康复方面观察组康复优为60.87%,与对照组优27.27%,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整体护理制是促进骨科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且得到较好康复的有效途径,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讨骨科康复一体化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运动医学科(骨科)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接诊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干预,观察组采用骨科康复一体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12、24周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2周髋关节评分量表(Harris)、膝关节评分量表(HS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关节优良率、住院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后1、2、12、24周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周时,观察组Harris评分和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周时,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周复查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因骨科疾病而影响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屡见不鲜。尽管有时诊治及时,手术成功,用药得当,也往往难以避免在身体某部位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在骨科病人的医治中,加强舒适护理同抢救治疗一样,是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和减少致残的关键。而在病人康复过程中,舒适护理在全面康复中起着主导作用,它贯穿于整个骨科病人护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和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创伤骨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创伤骨科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模式与优质护理相结合可以有效缩短创伤骨科病人的住院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降低并发症,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往往产生疼痛。疼痛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感觉。不少患者深受疼痛的折磨,特别是创伤骨科患者,从受伤至创伤愈合的一段时间内始终伴随着疼痛.疼痛使患者畏惧换药,畏惧体位改变,畏惧进食和排泄,畏惧康复训练。从而影响患者的睡眠、食欲及功能康复,给创伤的救治及骨折的愈合带来不良影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因此,骨科创伤病人疼痛的护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