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高血压病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表明,由内皮细胞释放的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缺血一再道往损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有关ET、NO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ET、NO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研究兴起ET是Yanagisawa等于1988年分离、纯化并命名的由21个氨基酸组成具强烈缩血管活性多肽,是目前所知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分为ET-1、ET-2、ET河三种异形肽。ET-l主要在内皮细胞中表达。由于ET强烈的致血管收缩性及促血管平滑肌增殖作用,推测其在高血压病发病机理方面可能具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4.
5.
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人致残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本研究观察 4 2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 (ET)及一氧化氮 (NO)水平及其变化 ,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4 2例患者全部为 2型糖尿病 ,男 2 0例、女 2 2例 ,年龄 5 9.6± 12 .7岁、糖尿病诊断符合 1997年ADA诊断标准。将 4 2例患者分为两组。①无眼底病变组 (NDR组 )2 0例 ,男 8例 ,女 12例。年龄 5 6 .4± 12 .5岁 ;②眼底病变组 (DR组 ) 2 2例 ,男 12例、女 10例 ,年龄 5 9.2± 10 .0 7岁。DR诊断按全国眼底病学组 1985年制定的糖…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已认识到,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活跃的内分泌功能,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是一对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本文通过观察3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浆ET-1、NO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COPD病人中的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对象:本院1997年8月~1998年8月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心病(符合1979年修订的慢支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及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标准)患者37例,男ZO例,女17例,年龄61~85岁(平均74.5)岁,其中慢支急性发作25例,病程均>10年;肺心病心功能不全12例,病程均In15年。25例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内皮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有关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近年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不仅在血管平滑肌和循环血液之间形成一层生理屏障,摄取、代谢血液中的血管活性物质,尤其能合成和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内皮衍生舒张因子(EDRF,endothelium derived relaxing factor)和内皮衍生收缩因子(EDCF,endothclium derived contracting factor)就是其中两种。EDRF的最终效应分子一氧化氮 相似文献
8.
内皮素 1(ET 1)和一氧化氮 (NO)是由气道和肺的上皮、内皮细胞以及炎症细胞等合成和释放的一对相互拮抗的生物活性因子 ,同哮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我们同时检测了 18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后ET 1和NO在血浆中浓度的变化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998年 10月~ 1999年 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中重度哮喘患儿 18例 ,符合 1998年修订的小儿哮喘诊断标准 ,其中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2~ 11岁 ,平均年龄 6 5岁。对照组为同期正常体检儿童 ,共12例 ,其中男 6例 ,女 6例 ,年龄 3~ 7岁 ,平均年龄5 5岁。二、方法1.标本采集… 相似文献
9.
10.
内皮素(ET)是1988年由日本学者Yanagisawa等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发现的一种血管生物活性肽,ET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及促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主要分布于肾、肺、肝、心、脑动脉和静脉等血管内皮细胞中,其中以肾脏含量最高。有研究报道,内皮素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密切关系。本文根据近年来本院的收治的高血压患者,重点观察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浆内皮素的含量,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高血压组60例,无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肿瘤疾病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男36例,女24例,年龄54~89岁,平均年龄(67…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检测正常人与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气体氮的变化及葛根素对其的干预效应。方法:EH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或合和盐酸苯那普利10mg/d,每日一次,15d为一疗程。EH伍用治疗组同时合用5%GNS250ml+葛根素注射液400mg静滴,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浆ET、NO水平变化。结果:EH各组血浆ET较正常人组均显著增高(P〈0.01),血浆NO水平及NO/ET比值除轻度E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与一氧化氮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42例冠心病患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别测定42例冠心病患和30例健康血浆NO和ET-1浓度,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患血浆ET-1较健康组明显增高(P<0.01),而NO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说明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冠心病的发生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毒(ET)与高血压病(EH)周围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即与EH病期的关系及苯那普利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H Ⅰ、Ⅱ、Ⅲ期病人和正常对照组各30例的ET水平及EH组苯那普利治疗后的ET水平.结果EH组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H组中Ⅰ、Ⅱ、Ⅲ期亚组随分期的升高显著升高(P<0.01),且与高血压升高程度正相关(P<0.01).苯那普利治疗6个月后EH组ET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EH患者ET水平显著升高,且随EH病期升级而显著升高,ET不仅参与EH的发病过程,还可能参与或加重周围靶器官的损害.苯那普利在有效降血压的同时,还可能对周围靶器官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和内皮素 (endothelin ,ET)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血管舒缩因子 ,在维持血压的稳定、组织的灌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资料表明[1] ,高血压病病人血NO浓度降低 ,舒血管功能障碍而致病。但也有人认为[2 ] ,ET的合成和释放增多是高血压病产生的重要原因。过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 ,SOD)是体内主要的氧自由基清除剂 ,是调节氧离子和NO水平的重要酶 ,在调节NO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 。本文对高血压病病人和健康对照组血NO、ET及SOD进… 相似文献
16.
曾广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1,(11):60-61
目的探讨科素亚对原发性高血压(EH)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放免法测血浆ET,硝酸还原酶法测血清NO,分别检测72例EH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ET、NO、NO/ET的水平.结果科素亚治疗高血压6周后,能减慢心率,降低血压(P<0.05),同时使血浆 NO 、NO/ET的水平升高(P<0.05),血浆 ET的水平降低(P<0.05).结论科素亚不仅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而且可以保护和修复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血浆内皮素对高血压患者糖、脂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对58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血浆内皮素测定。内皮素水平〉50pg/L定为观察组,≤50pg/L为对照组。结果高内皮素组与对照组在Lp(a),TC,TG、LDL,血糖,胰岛素水平及心肌肥厚等方面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提示内皮素水平与高血压病人的糖,脂代谢异常,心肌肥厚有关,是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早期采取措施改善内皮功能,是高血 相似文献
18.
肺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在其发病机制中有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予。近年研究认为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与肺炎发生发展有关,为此我们测定了50例肺炎患儿血ET-1和NO水平。1 对象和方法11 肺炎组 1999年1月至2000年2月收入我院的肺炎患儿共50例,均为急性发作病人。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月至11岁,诊断标准根据第三版《实用儿科学》制定的肺炎诊断标准。对照组:共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0月至12岁,均系2周内未患呼吸道感染的健康儿童。12 方法 患儿取清晨空腹静脉血4m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正常岳娠妇女及38例妊高征患者的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妊高征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平均动脉压(MAP)呈明显正相关,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与平均动脉压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在妊高征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灯盏花注射液对脑梗塞血浆内皮素与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已证实内皮素 /一氧化氮 (ET/NO)是一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 ,共同参与调控血管的收缩与舒张。本组资料通过对脑梗塞患者应用灯盏花注射液静滴 ,观察其外周血中ET与NO动态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随机选择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6月期间脑梗塞住院患者 33例 ,诊断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塞诊断标准[1] 。其中男 19例 ,女 14例 ,年龄 4 8~ 73岁 ,平均年龄61 5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证实 ,从发病部位来看 ,内囊 9例 ,基底节区 12例 ,脑室旁 3例 ,两侧多发性灶 9例。 3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