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顾自卫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2794-2795
目的 探讨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血清HBV-DNA存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体检人群乙型肝炎标志物及血清HBV-DNA检测结果.结果 400例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中,血清标本HBV-DNA阳性率7.50%;HBV五项标志物有6种模式,以HBeAb、HBcAb阳性模式的健康体检人群血清HBV-DNA阳性率最高,达25.00%(P<0.05),而HBsAg、HBeAg、HBeAb、HBcAb全阴性,HBsAb(+)阳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最低为2.23%(P<0.05).结论 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血液中存在HBV病毒(HBV),HBV-DNA检测对对减少漏诊,正确评价HBV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方法采用ELISA检测302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同时FQ-PCR法定量检测HBV-DNA,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血清标志物I(HBeAg、HBcAb、HBsAg)、II(HBeAb、HBcAb、HBsAg)、III(HBcAb、HBsAg)阳性模式组阳性率分别为98.77%、54.11%、70.67%,两两对比,P〈0.05。结论联合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可提高检测HBV特异性、准确度,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血清HBV-DNA载量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4 017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其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结果表明,HBsAg、HBeAg、HBcAb阳性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96.82%;HBsAg、HBeAg阳性组检出率为100.00%;HBsAg、HBeAb、HBcAb阳性组检出率为26.79%;HBsAg、HBcAb阳性组检出率为45.89%;HBcAb阳性组检出率为0.29%。结论:患者血清中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阳性率存在相关性。采用FQ-PCR法检HBV-DNA能更客观地反映HBV复制的程度和传染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HBV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五项)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酸(HBV-DNA)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健康体检者HBV血清学标志物,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法检测HBV-DNA.结果 50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39例,阳性率78%;乙型肝炎大三阳HBV-DNA阳性率高于小三阳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二者之间互有联系但又有所不同,不能只以HbeAg的检测结果作为判断HBV传染性和复制的指标,而应结合HBV-DNA检测结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柏胜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387-3388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 DNA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CLEIA)分别对617份血清进行HBV DNA和HBVM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100%(232/232);HBsAg、HBeAb和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66.9%(164/245);HBsAg、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60.7%(17/28);HBsAg、HBeAg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100%(2/2);HbsAb、HBeAb、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3.6%(2/56);HbsAb、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4%(1/25);其余HBVM不同表现模式HBV DNA阳性率为0。HBeAg(+)组与HBeAg(-)组HBV DNA阳性率和HBV DNA定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有机结合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检测,才能准确反应不同个体HBV感染状态及病毒复制情况,进而指导临床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乙型肝炎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HBsAb)、e抗原(HBeAg)及其抗体(HBeAb)以及核心抗体(HBcAb)五项HBV血清标志物。结果:11 573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HBsAg阳性为721例,占总数的6.23%,HBV-M感染模式有8种,以HBsAg+HBeAg+HBcAb和HBsAg+HBeAb+HBcAb感染模式为主。结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人群中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和乙型肝炎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与两对半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病情HBV-DNA阳性率和两对半检测结果差异。方法 选取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375例乙型肝炎患者病例为研究资料。比较不同乙肝两对半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结果患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差异,将患者根据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乙肝两对半结果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将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比较三组患者乙肝两对半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不同乙肝两对半类型患者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V-DNA阳性组患者HBsAg、HBeAg水平高于HBV-DNA阴性组,HBsAb、HBeAb、HBcAb水平低于HBV-D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sAg、HBeAg水平与HBV-DNA呈正相关(P <0...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乙肝检测模式中Pre-S1抗原与HBV-DNA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Pre-S1和HBcAg。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比较Pre-S1抗原在各种模式中的阳性率及Pre-S1抗原与HBV-DNA的关系。结果 HBsAg (+)、HBeAb(+)、HBcAb(+)模式中,Pre-S1抗原(+)阳性率为86%,HBsAg(+)、HBeAb(+)、HBcAb(+)模式中,Pre-S1抗原(+)阳性率为40%,HBsAg(+)、HBcAb(+)模式中,Pre-S1抗原(+)阳性率为2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模式中, Pre-S1抗原阳性率与HBV-DN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re-S1抗原可以作为判断乙肝的补充指标,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420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定量检测临床分析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就诊患者420例临床资料,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含量。结果 HBsAg、HBeAg、HBcAb的HBV-DNA阳性率98.9%,HBsAg、HBeAb、HBcAb为25.3%,HBsAg、HBeAg为100%,HBsAg、HBcAb为20%,HBsAb、HBcAb、HBeAb为14.3%,HBeAb、HBcAb为20%,HBsAb为5.7%,全阴为0。结论各种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HBV-DNA复制,HBeAg阳性患者的HBV-DNA水平最高,将HBeAg和HBV-DNA定量联合诊断可以为早期乙型肝炎筛查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荧光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含量与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437份血清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同时用实时荧光PCR法对乙肝病毒定量检测,两种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6例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为阳性)标本中,检出HBV-DNA阳性率为94.4%,拷贝数为(4.13±1.57)×107/mL。在107例小三阳(HBsAg、HBeAb、HBcAb为阳性)标本中,检测出HBV-DNA阳性率42.1%,拷贝数为(3.76±1.94)×105/mL。在74例HBsAg、HBcAb为阳性标本中,检测出HBV-DNA阳性率为35.1%,拷贝数为(2.39±1.74)×104/mL。在41例HBsAb阳性标本中,有1例标本检出HBV-DNA阳性,阳性率为2.4%,拷贝数为(3.27±1.03)×103/mL。而在78例全阴标本中,也检测出2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2.6%,拷贝数为(3.55±1.46)×103/mL。结论 HBV-DNA在各种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中,均可检出,但检出阳性率相差甚大,而血清中未检测出HBVm者不能排除HBV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