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考察两种对立关系,进而提出稳定多边系统概念,并讨论了稳定多边系统的性质;其次从中医五行治病原理以及治疗准则出发,把正常人体看作稳定多边系统,认为中医五行辨证论治的逻辑模型就是稳定多边系统模型,并论述了将事物归为五个等价类的合理性。本文的核心要点是稳定多边系统中存在不满足传递律的关系,这与东方整体性思维模式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以中医五行理论为基础的系统模型。方法与结果:用现代术语重新定义五行为五种"同时代表运算子与运算元"的函数运算关系,再用"三元逻辑运算式"来表达五行既是运算元又是运算子的自组织机制。结论:建立脏腑经络相关学说的可运算模式具有可行性,其结果可应用于实验设计与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概念。“行,即运也,动也”。它不是研究精神和物质关系的,而是研究事物运动规律,阐述事物及事物不同方面动态关系的学说。王强同志认为五行学说“基本上是属于唯心主义的”,中医学及东方文化应是开放体系,一方面是由于不了解中医五行学说的本质内涵,另一方面是由于替换了哲学概念,混淆了哲学范畴。在我国历史上,对于“五行”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中医学中的“五行”却具有特定的科学含义,并且已经与中医脏象、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理论融为一体,成为研究生命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五行学说非线性联系的特征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伟 《中医药学刊》2002,20(3):356-356
  相似文献   

5.
五行学说是古代自然哲学,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而生成的,用以概括说明人体生命系统复杂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的辨证施治,其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出了系统联系的多体关系、多级关系、分支与交叉,反馈关系和有机联系的非线性特征,显示了其合理的科学内涵.对五行学说的这些特征进行探讨,将有助于对五行学说的认识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五行藏象体系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系统的一个典型模式。若把该系统中各要素代入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中的联立微分方程,我们就会看到:任何一藏的功能状态量 Qi(i=肝、心、脾、肺、肾)的变化,必然是所有五藏功能状态量 Q(Q 肝、Q 心、Q 脾、Q 肺、Q 肾)的函数;反之,任何一藏的功能状志量 Qi(i=肝、心、脾、肺、肾)的变化,必然承担着所有其它各藏功能状态量的变化。由于中医的“藏”的功能状态的定量问题尚未解决,五藏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故实用的数学型的建立尚有较大困难,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医五行学说的耗散结构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中医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当于负熵流入、相克相当于非平衡态、相乘与相侮相当于涨落机制;但是,耗散结构理论的协同作用原则弥补了五行规律运用之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建国以来中医五行学说文献据库,既可在学术上弘扬祖国医学的核心理论精华,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又可使文献数据系统、完整、规范,大大提高文献的查全、查准、分类、比较率。为中西医各科医生和从事教学或科研人员提供一种有效的检索手段,实现中医五行学说理论知识的文献资源充分共享,使中医精华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9.
系统科学的形式结构方法与五行学说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福  李同宪 《陕西中医》2002,23(10):913-915
本文着重从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的形式结构方法,论述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并通过形式化,显示系统结构的模式类型[1]。就此,参照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基本结构和结构的模式类型,来说明古代五行学说超前的科学意识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燕平 《中医研究》2007,20(6):60-62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中医五行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五行学说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思华 《中医杂志》1994,35(8):493-495
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作为中国古代的方法论运用于我国古代至近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并一直作为中医学的说理工具而延用至今。但是,由于人们对这一古代哲学思想的形成似有曲解,对其科学内涵亦褒贬不一。笔者不才,愿就五行学说的学习心得一抒己见,以求正于同道。1 对五行学说的一般认识一般认为,“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故五行最初称作‘五材’……五行学说是在‘五材’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医五行学说的哲学,改造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中医五行学说的演变(着重在哲学思维方面)和现代改造的意义及可行性作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3.
五行互藏是中医五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生克五行、中土五行在指导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不足.通过梳理和分析五行互藏相关研究文献,发现五行互藏理论在概念、内涵、解释人体生理功能、阐释病理变化及指导疾病治疗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关研究尚未形成体系,深层次研究不够,其指导下的治疗研究有所欠...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五行学说,利用纵横结合的手段,把中医王行构式归纳为一元平面构式、二元平面构式、三元平面构式、多元立体构式,以期形成比较完备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五行的本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行的本义*郝葆华王东红(陕西中医学院西安712083)五行,是中医理论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讲,如果抽去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那么,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都难以构成,因此《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认为五行和阴阳是至关重要的:“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相似文献   

17.
五行学说用朴素的中医辨证思想,通过五行的生克制化,解释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预防和诊疗.中医理论虽然在历史发展中随历代医家临床经验不断扩充,但其理论内核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生克只以母子论,却在其他理论中用以君臣父子夫妻.这种逻辑缺陷因何产生,又是否在中医理论发展进程中存在合理解释?这是需要中医人去正...  相似文献   

18.
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是天人相应的思想、五行性质与归类、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中医发展过程中五行学说向中医提供了衡动的整体观的方法论,和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中医在这两大思维方式指导下创立的医学理论,对现代医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中医五行学说的局限性主要有模糊性、或然性、对解剖的抑制性、主观性等。  相似文献   

19.
五行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探溯了五行起源问题,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文化领域崇五观念盛行,这是五行说得以在战国末年经卸衍等推演而趋成熟,并广为流传的深层原因。而崇五观念至迟滥筋于殷商。其之源头约有二:一是古人为了生存计,求云乞雨时祭各方之风神、云神和土神过程中所酿生的方位概念;二是殷商以前巫师交通天地鬼神时的出入口“亞”,后演变为特定的象征性符号“亞”,并据此而造庙宇、明堂、墓室,分出东南西北中、木火金水土五室。因此,五行的起源与人们的生产需要(农耕民族的求云乞雨)及当时人类的主导性文化观念(巫师的交通天地鬼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单迪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3070-3071
祖国传统医学浩瀚精深,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道学、易学等诸多学派的影响,并结合自身学科特点,从而形成指导其自身发展的哲学思维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等指导哲学,在行外人或者即便是在行内的一些同仁看来,可能会觉得这些哲学思维很抽象,似乎离我们的实际生活较远,下面仅以五行为切入点来淡谈中医哲学的形象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