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考察两种对立关系,进而提出稳定多边系统概念,并讨论了稳定多边系统的性质;其次从中医五行治病原理以及治疗准则出发,把正常人体看作稳定多边系统,认为中医五行辨证论治的逻辑模型就是稳定多边系统模型,并论述了将事物归为五个等价类的合理性。本文的核心要点是稳定多边系统中存在不满足传递律的关系,这与东方整体性思维模式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以中医五行理论为基础的系统模型。方法与结果:用现代术语重新定义五行为五种"同时代表运算子与运算元"的函数运算关系,再用"三元逻辑运算式"来表达五行既是运算元又是运算子的自组织机制。结论:建立脏腑经络相关学说的可运算模式具有可行性,其结果可应用于实验设计与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概念。“行,即运也,动也”。它不是研究精神和物质关系的,而是研究事物运动规律,阐述事物及事物不同方面动态关系的学说。王强同志认为五行学说“基本上是属于唯心主义的”,中医学及东方文化应是开放体系,一方面是由于不了解中医五行学说的本质内涵,另一方面是由于替换了哲学概念,混淆了哲学范畴。在我国历史上,对于“五行”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中医学中的“五行”却具有特定的科学含义,并且已经与中医脏象、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理论融为一体,成为研究生命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5.
五行学说是古代自然哲学,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而生成的,用以概括说明人体生命系统复杂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的辨证施治,其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出了系统联系的多体关系、多级关系、分支与交叉,反馈关系和有机联系的非线性特征,显示了其合理的科学内涵.对五行学说的这些特征进行探讨,将有助于对五行学说的认识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五行藏象体系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系统的一个典型模式。若把该系统中各要素代入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中的联立微分方程,我们就会看到:任何一藏的功能状态量 Qi(i=肝、心、脾、肺、肾)的变化,必然是所有五藏功能状态量 Q(Q 肝、Q 心、Q 脾、Q 肺、Q 肾)的函数;反之,任何一藏的功能状志量 Qi(i=肝、心、脾、肺、肾)的变化,必然承担着所有其它各藏功能状态量的变化。由于中医的“藏”的功能状态的定量问题尚未解决,五藏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故实用的数学型的建立尚有较大困难,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医五行学说的耗散结构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中医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当于负熵流入、相克相当于非平衡态、相乘与相侮相当于涨落机制;但是,耗散结构理论的协同作用原则弥补了五行规律运用之不足。 相似文献
8.
9.
系统科学的形式结构方法与五行学说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的形式结构方法,论述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并通过形式化,显示系统结构的模式类型[1]。就此,参照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基本结构和结构的模式类型,来说明古代五行学说超前的科学意识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中医五行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五行互藏是中医五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生克五行、中土五行在指导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不足.通过梳理和分析五行互藏相关研究文献,发现五行互藏理论在概念、内涵、解释人体生理功能、阐释病理变化及指导疾病治疗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关研究尚未形成体系,深层次研究不够,其指导下的治疗研究有所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五行学说,利用纵横结合的手段,把中医王行构式归纳为一元平面构式、二元平面构式、三元平面构式、多元立体构式,以期形成比较完备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17.
五行学说用朴素的中医辨证思想,通过五行的生克制化,解释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预防和诊疗.中医理论虽然在历史发展中随历代医家临床经验不断扩充,但其理论内核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生克只以母子论,却在其他理论中用以君臣父子夫妻.这种逻辑缺陷因何产生,又是否在中医理论发展进程中存在合理解释?这是需要中医人去正... 相似文献
18.
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是天人相应的思想、五行性质与归类、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中医发展过程中五行学说向中医提供了衡动的整体观的方法论,和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中医在这两大思维方式指导下创立的医学理论,对现代医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中医五行学说的局限性主要有模糊性、或然性、对解剖的抑制性、主观性等。 相似文献
19.
20.
祖国传统医学浩瀚精深,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道学、易学等诸多学派的影响,并结合自身学科特点,从而形成指导其自身发展的哲学思维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等指导哲学,在行外人或者即便是在行内的一些同仁看来,可能会觉得这些哲学思维很抽象,似乎离我们的实际生活较远,下面仅以五行为切入点来淡谈中医哲学的形象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