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2007年我市28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雅艳  华俊彦  田伟强 《海峡药学》2008,20(10):160-162
对2006年~2007年丽水市ADR监测中心收集的2881份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有关,其中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较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儿童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原因和特点,总结规律,减少患儿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统计某院2009年至2011年3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累及器官/系统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86.77%),其中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ADR185例,占比最大(58.73%),静脉滴注给药引起ADR282例,占77.69%。结论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应予重视,静脉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3.
杨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3,(26):154-156+160
目的 分析临床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了解ADR发生特点,为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和保障。方法 收集2019—2020年邵武市立医院上报至药学部的ADR作为案例数据,从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统计分析。结果 ADR与患者性别关系不明显;≥6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静脉滴注给药是最易引起ADR的给药途径;引起ADR药物品种以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为主;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是发生ADR后最易累及的器官/系统。结论 医护人员要重视ADR相关情况,加强ADR监测评价,提高对ADR的警惕性,减少和预防严重ADR的发生,为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胡波  何建平 《海峡药学》2008,20(10):162-165
对绍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6年第二季度期间收集到的666例ADR报表,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物、ADR的临床表现、给药途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涉及的药物共有18大类,其中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ADR病例以静脉给药途径为主,占到62.1%;主要的ADR类型为变态反应,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引起ADR发生的因素.方法:对2008~2009年我院上报的442例抗感染药致ADR病例报告按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65种,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ADR类型为...  相似文献   

6.
2005~2009年我院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本院2005年2月~2009年10月收集的8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ADR中,女性稍多于男性;临床上引起ADR的药物集中在抗菌类药物,而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反应是其主要的表现类型,静脉给药途径最容易引发ADR.结论:临床上容易引起ADR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唐荣  孟祥林  刘佳  梁鹦 《中国药业》2014,(13):46-48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并预防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方法将医院2013年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应用Office 2007 Excel软件。结果 ADR的常发人群为老年人;药物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皮肤及附件损害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结论临床、护理及药学人员应加大配合力度进行ADR报告的收集工作,且工作重点在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ADR的根本原因,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统计分析本院2009-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方法 收集ADR报告151份,对其上报科室、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报告以内科最多;61~80岁人群多发,男女比例相当;以抗生素引起者最多;静脉给药引发者占绝大多数;ADR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临床医师应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合理用药,采取恰当的给药方式,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王明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94-1094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736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08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多,静脉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随着药物品种和使用的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日益增多,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与上报的情况及特点,解析原因,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通过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上报的27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5例ADR中男女比例各半.14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比例相对较高;ARD临床表现类型以皮肤、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等较轻症状反应居多;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和中成药占绝大多数;静滴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比例较高.结论:重视对临床医护人员和不良反应监测员的宣传和培训,促进ARD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加强抗感染药物和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根据病情、给药目的和药物性能遴选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媛  苏丽丽  陈丽 《首都医药》2008,15(16):43-45
目的 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汇总2007年收集的94例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临床表现及ADR发生数量、及前5位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8例,占40.43%);发生ADR的给药方式以静脉注射为主(72例,占76.6%);ADR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对皮肤及其附件的影响(49例,占52.13%);喹诺酮类引起ADR数量最多(35例,占37.23%).结论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应重视抗菌药物的ADR监测,以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许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3,(32):92-93,95
目的 了解某基层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2012年发生的206例ADR患者的年龄、ADR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宫及临床表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为ADR发生的主要群体,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发生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ADR的临床表现最多为皮疹.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谨慎用药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2009年该院15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发生ADR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以及受累器官等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中≥60岁较多占31.71%,涉及药物以抗微生物药最多占40.91%,其次是营养药占13.64%;抗微生物药中以头孢类和喹诺酮类居多,分别占33.33%和23.81%.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88.96%;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4.32%,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1.62%.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对ADR的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ADR的发生率,保证临床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开展不良反应通报制度以来,2004年1月-2006年12月的77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涉及不良反应(ADR)的药物的品种56个,其中抗感染药20个,其次为心血管药物13个,中成药9个.结论 主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胃肠功能失调、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在给药途径中占最高比率.  相似文献   

15.
蔡杰  李琼  黎汉坤  苏美霞  郑亮 《北方药学》2015,(12):145-14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报的391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391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涉及药品21个大类,其中抗微生物药物致ADR例数最多,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居多.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特别是对老年病患者、非经胃肠道给药、抗微生物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应引起重视,提高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减少AD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根据2006年丽水市ADR监测中心收集的1430份报告表,按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物、ADR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处理结果等进行统计。结果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有关,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以静脉给药为主,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结论应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监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收集2017年 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全院所发生的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了解ADR(Adverse drug reaction)的发生状况,以便为患者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别对全院395份抗菌药物ADR报告中患者年龄及性别、ADR发生时间、给药途径、引起ADR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1日~2008年8月31日的550份ADR报告.对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所致器官损害、ADR患者的不良反应史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0例ADR报告中,中老年患者占28.0%;抗生素ADR占61.64%;静脉滴注给药时发生ADR占70.0%.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头晕、头痛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应结合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把握用药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护,采取有针对性地监测和管理,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对我咤上半年已报的114份ADR报告所引发的药品种类、患者年龄、性别、上报ADR的科室分布情况、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物类别、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居首位.其次为循环系统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院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ADR)的相关因素,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上报的 ADR报告286例。通过登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导出报告生成Excel表,分别对ADR报告按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报告中67.1%是由医护人员报告的;63.3%的不良反应是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84.6%的不良反应是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涉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必须加强药品规范使用的管理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